專利名稱:馬桶防濺裝置及其應用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及其應用的坐便器涉及民用衛(wèi)生潔具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馬桶防濺裝置及坐便器,適用于家庭、醫(yī)院、商場、賓館、公共衛(wèi)生間等場所。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坐便器在大便時會造成污水飛濺,有時會飛濺到臀部或者坐便器上部,非常不衛(wèi)生,也容易造成病菌傳染,嚴重影響個人衛(wèi)生及身體健康。現(xiàn)有的專利技術大部分為通過浮在坐便器內的漂浮物,如200420090862. X ;或者通過增加一個擋板,如200520100809. 8 ;或者是用產生泡沫的方法如專利02115225. X來防止污水飛濺。上述專利技術中,漂浮物和擋板不利于清洗,泡沫則耗費能源且不方便,所以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應用推廣。我在專利號為201020301848. 5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防污水飛濺的擾流裝置,但是該專利防污水飛濺的擾流裝置有時會存在衛(wèi)生紙擋在擾流裝置上沖洗不干凈的情況,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一些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訴不足,提供一種馬桶防濺裝置及其應用的坐便器。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馬桶防濺裝置及其應用的坐便器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成一種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馬桶防濺裝置由至少一個擾流架組成,擾流架設有轉動裝置,擾流架可以繞轉動裝置轉動。該馬桶防濺裝置設有吸盤,可以吸附在坐便器的盆體上。所述的擾流架設有浮體。例如充氣的球體等。所述的擾流架設有回彈裝置,回彈裝置可以為彈簧。所述的擾流架的材料是塑料、陶瓷、不銹鋼或者木質材料。所述的擾流架的截面是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或者其他形狀。所述的擾流架為封閉的中空結構,可以使一些密度比水大一些的材質做成的擾流架能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擾流架設有限位裝置。一種坐便器,包括盆體和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設有水封,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出口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如上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在坐便器的盆體上設有供馬桶防濺裝置安裝的固定架。所述馬桶防濺裝置的擾流架可以圍繞轉動裝置在污水出口與水封液面之間轉動。 這樣更容易將手紙等雜物沖干凈。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馬桶防濺裝置及其應用的坐便器采用在污水出口上方設置有馬桶防濺裝置來對坐便器內的水進行擾流,防止坐便器內的水震蕩過大引起污水飛濺,既衛(wèi)生也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安全。同時由于馬桶防濺裝置可以在污水出口與水封之間自由轉動,不會阻擋手紙等雜物隨水流沖走,沖洗更干凈徹底,也保證了馬桶防濺裝置自身的清潔干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第一實施例在坐便器上使用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第二實施例在坐便器上使用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第三實施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在坐便器上收起時的示意圖。圖中1、盆體;2、污水出口 ;3a、3b、轉動裝置;4a、4b、4c、擾流架;5、吸盤;6、水封;7、浮體;8、回彈裝置;9、限位裝置;10、連桿;11、固定架;12、馬桶防濺裝置;13、坐便
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馬桶防濺裝置12由擾流架如通過轉動裝置北與擾流架4b連接組成。擾流架如上具有限位裝置9,可以限制擾流架4b相對于擾流架如的轉動角度。本實施例中轉動裝置北是一個穿越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的環(huán),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可以圍繞這個環(huán)轉動。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可以選用塑料制成,例如密度小于水的pp塑料,用pp塑料制作的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可以浮在水上。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第一實施例在坐便器13上使用的示意圖。坐便器13的盆體1上設有固定架11,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與坐便器13上的固定架11進行軸連接,馬桶防濺裝置12可以繞固定架11在180°范圍內轉動。馬桶防濺裝置 12最好如圖所示縱向安裝在坐便器13的污水出口 2上方的中間位置,防濺效果好。請參閱圖3所示,作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本實施例是在第一實施例基礎上增加了連桿10和吸盤5。吸盤5與連桿10通過轉動裝置3a進行軸連接,連桿10與擾流架如通過轉動裝置3a進行軸連接。連桿10上與吸盤5連接的轉動裝置3a的位置可調,可以根據(jù)坐便器13的具體結構進行調節(jié)安裝。本實施例馬桶防濺裝置12還可以將連桿10去掉,讓吸盤5和擾流架如直接進行軸連接,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實施例。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的第二實施例中增加連桿10 的作用是讓吸盤5不與水封6直接接觸,使吸盤5粘接更穩(wěn)定也更清潔。請參閱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第二實施例在坐便器13上使用的剖面示意圖。吸盤5吸附在盆體1上,連桿10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 用PP塑料制成,PP塑料密度小于水,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可以浮在水上。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也可以制作成中空密封結構,制作中空密封結構的好處是可以選用其他密度大于水的材料且能浮在水上。
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平時漂浮在水封6的液面附近,當在沖水的時候,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隨著水流繞著轉動裝置3a、轉動裝置北轉動,隨著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的轉動,糞便和手紙等雜物會順暢的隨水流從污水出口 2排出。請參閱圖5所示,作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擾流架4b端面增加了兩個小擾流架4c,擾流架4b和擾流架如也是進行軸連接并組成了一個“Y”形,擾流架4c可以繞著擾流架4b轉動,材質可以為木頭或者PP 塑料。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的第三實施例的優(yōu)點是可以擴大擾流面積,擾流效果更好。 在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之間設置有回彈裝置8,在本實施例中的回彈裝置8是扭簧,在擾流架如上增加了浮體7,此處的浮體7是個充氣的球體。增加回彈裝置8和浮體7的作用是使采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可以在回彈裝置8的彈力和浮體 7的浮力作用下位于水面附近,起到防濺水的作用?;貜椦b置8的彈力不能設置太大,回彈裝置8的彈力加上水的浮力剛好使擾流架4b位于水面附近即可,在沖水的時候,擾流架如和擾流架4b在自身重力和水的沖力作用下能夠隨著水流方向繞轉動裝置3a、轉動裝置北轉動,同時擾流架4c繞著擾流架4b轉動,不會阻擋手紙等雜物排出。若坐便器13上設有固定架11,本實施例可以進行變形,將吸盤5去掉,將連桿10上的轉動裝置3a直接與固定架11軸連接;或者將吸盤5和連桿10都去掉,將擾流架如上的轉動裝置3a直接與固定架 11軸連接進行安裝,從而形成新的實施例方案。請參閱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馬桶防濺裝置12在坐便器13上收起時的示意圖。在不想用馬桶防濺裝置12或者在對坐便器13的污水出口 2進行清潔的時候,可以將馬桶防濺裝置12如圖6所示立起靠放在盆體1上。以上實施例中所述的擾流架如、擾流架4b、擾流架如,可以將擾流架如和擾流架 4b合并成一體,或者將擾流架4b和擾流架如合并成一體,也可以三個擾流架都做成一體, 這樣生產加工方便些,但是防濺水效果和排污性能會相應的差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在一個坐便器13上使用多個馬桶防濺裝置12,例如將三個馬桶防濺裝置12均布成“Y”形等,這里就不再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 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馬桶防濺裝置由至少一個擾流架組成,擾流架設有轉動裝置,擾流架可以繞轉動裝置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吸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架設有浮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架設有回彈裝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架的材料是塑料、陶瓷、不銹鋼或者木質材料。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架的截面是長方形、 三角形、半圓形或者其他形狀。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擾流架為封閉的中空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架設有限位裝置。
9.一種坐便器,包括盆體和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設有水封,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出口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上述要求所述的馬桶防濺裝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桶防濺裝置的擾流架圍繞轉動裝置在污水出口與水封之間轉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馬桶防濺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的坐便器,馬桶防濺裝置由至少一個擾流架組成,擾流架設有轉動裝置,擾流架可以繞轉動裝置轉動。使用該馬桶防濺裝置的坐便器,包括盆體和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設有水封,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出口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該馬桶防濺裝置。馬桶防濺裝置可以防止坐便器內的水震蕩過大引起污水飛濺,既衛(wèi)生也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安全。
文檔編號E03D11/02GK102174835SQ20111006645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金延東 申請人:金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