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抽水蓄能上水庫施工導流臨時建筑與工程永久泄洪建筑物相結合的施工布置,尤其是涉及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
背景技術:
抽水蓄能電站,是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fā)電的水電站。一般由上水庫、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和下水庫組成,在純抽水蓄能電站中,作為能量載體的水體基本保持一個定量,在一個周期內(nèi),在上、下水庫之間往復利用。上水庫可充分利用已建工程,也可根據(jù)電站的地形地質條件新建,新建的上水庫往往選擇合適的天然埡口、沖溝等位置,并采取開挖的形式來獲取足夠的庫容。對于有少量天然徑流的沖溝,其庫盆設計需考慮施工期沖溝洪水的導流形式以及運行期沖溝洪水的泄洪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 一種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達到既解決施工期庫盆的導流問題,減少施工期洪水對庫盆開挖的干擾,又解決運行期沖溝內(nèi)洪水的排泄,降低工程投資。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所述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上水庫庫尾沖溝位置修建副壩,所述副壩與庫盆岸坡平順連接;副壩在施工期兼做上游圍堰,壩頂高程與主壩及環(huán)庫公路一致,其寬度滿足交通要求;
第二步、修建排水洞,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運行期的泄洪洞;所述排水洞采用城門洞型,洞身泄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按照沖溝內(nèi)設計標準洪水的洪峰流量確定其斷面尺寸;
第三步、所述排水洞進水口采用側槽式進水口結構,設置在副壩上游側,所述側槽式進水口朝著沖溝方向開設;側槽式進水口的寬度、高度與所述排水洞的最大泄流能力相協(xié)調,并充分利用沖溝的溝底寬度;
第四步、所述側槽式進水口溢流堰堰頂高出沖溝的溝底天然地形3-5米,兼做擋碴壩。本發(fā)明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為:
1、排水洞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運行期的泄洪洞,減少工程投資;
2、利用排水洞的導流功能將沖溝的洪水引走,減少施工期洪水對庫盆施工的干擾;
3、排水洞進口采用側槽式進水口結構,增加了進口的泄流能力,確保了排水洞一直處于明流狀態(tài),同時取消了進出口的閘門控制,簡化運行期的管理;
4、側槽式進水口溢流堰堰頂高于沖溝溝底天然地形3-5米,起到攔碴壩的作用,避免了沖溝落下的滾石進入排水洞,減少了對排水洞襯砌結構的磨損、破壞;
5、在上水庫庫尾沖溝位置修建副壩,副壩與兩岸岸坡平順連接,使庫盆形狀更為完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上水庫的平面布置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側槽式進水口的平面布置示意圖。圖3是圖2的A-A向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所示,本發(fā)明所述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上水庫I庫尾沖溝2位置修建副壩3,所述副壩3與庫盆4岸坡平順連接;副壩3在施工期兼做上游圍堰,壩頂高程與主壩5及環(huán)庫公路6 —致,其寬度滿足交通要求;第二步、修建排水洞7,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I運行期的泄洪洞;所述排水洞7采用城門洞型,洞身泄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按照沖溝2內(nèi)設計標準洪水的洪峰流量確定其斷面尺寸;
第三步、排水洞7進水口采用側槽式進水口 8結構,設置在副壩3上游側,所述側槽式進水口 8朝著沖溝2方向開設,通過側槽式進水口 8增大排水洞7進口的泄流能力;側槽式進水口 8的寬度、高度與排水洞7的最大泄流能力及沖溝2的溝底寬度相協(xié)調。 第四步、所述側槽式進水口 8的溢流堰9堰頂高出沖溝2的溝底天然地形3_5m,兼做擋碴壩。
權利要求
1.一種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上水庫(I)庫尾沖溝(2)位置修建副壩(3),所述副壩(3)與庫盆(4)岸坡平順連接;副壩(3)在施工期兼做上游圍堰,壩頂高程與主壩(5)及環(huán)庫公路(6)—致,其寬度滿足交通要求; 第二步、修建排水洞(7),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I)運行期的泄洪洞;所述排水洞(7)采用城門洞型,洞身泄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按照沖溝(2)內(nèi)設計標準洪水的洪峰流量確定其斷面尺寸; 第三步、所述排水洞(7)進水口采用側槽式進水口(8)結構,設置在副壩(3)上游側,所述側槽式進水口(8)朝著沖溝(2)方向開設;側槽式進水口(8)的寬度、高度與所述排水洞(7)的最大泄流能力相協(xié)調,并充分利用沖溝(2)的溝底寬度; 第四步、所述側槽式進水口溢流堰(9)堰頂高出沖溝(2)的溝底天然地形3-5米,兼做擋碴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導流與泄洪相結合的施工布置方法,一、在上水庫庫尾沖溝位置修建副壩,副壩與庫盆岸坡平順連接;壩頂高程與主壩及環(huán)庫公路一致;二、修建排水洞,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運行期的泄洪洞;排水洞采用城門洞型,洞身泄流能力采用明渠均勻流公式計算,按照沖溝內(nèi)設計標準洪水的洪峰流量確定其斷面尺寸;三、排水洞進水口采用側槽式進水口結構,設置在副壩上游側,側槽式進水口朝著沖溝方向開設;側槽式進水口的寬度、高度與所述排水洞的最大泄流能力相協(xié)調,并充分利用沖溝的溝底寬度;四、側槽式進水口溢流堰堰頂高出沖溝的溝底天然地形3-5米,兼做擋碴壩。本發(fā)明優(yōu)點為排水洞兼做施工期的導流洞和上水庫運行期的泄洪洞,減少工程投資。
文檔編號E02B8/06GK103243692SQ20131018157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王惠芹, 侯紅雨, 付健, 王美齋 申請人:黃河勘測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