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包括調蓄沉砂池(1)、離線隔離池(3)和強化處理池(5),調蓄沉砂池(1)的頂面和底面標高分別高于離線隔離池(3)相應的頂面和底面標高,離線隔離池(3)的底面標高高于強化處理池(5)的頂面標高,調蓄沉砂池(1)底部設有與離線隔離池(3)連通的第一連接管(2),離線隔離池(3)與強化處理池(5)之間由第二連接管(4)連通。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實現了初期雨水徑流的離線分離,并實現了雨水延時處理,減小了雨水處理負荷量,提高了雨水的處理效果,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
【專利說明】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雨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近些年來,由于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中的硬化路面和屋面越來都多,當發(fā)生強降雨時,雨水會沖刷路面、屋面,形成初期雨水徑流,初期徑流中的污染物濃度較高,如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會對水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雨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是對淡水的極大浪費,雨水的回收利用也是技術發(fā)展的要求。
[0003]目前,雨水處理裝置為即時處理裝置,也就是,雨洪來襲時,雨水流入處理裝置后,立即進行凈化處理,或直接排除或部分儲存。由于這類雨水處理裝置對流進的雨水全部進行處理,不能分離出初期雨水,雨水處理負荷量大,雨水處理效果較差;另外,先將雨水處理后儲存起來,等待利用,水質會變差,給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它能實現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離,并對雨水延時處理,減小雨水處理負荷量,提高雨水的處理效果,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調蓄沉砂池、離線隔離池和強化處理池,調蓄沉砂池的頂面和底面標高分別高于離線隔離池相應的頂面和底面標高,離線隔離池的底面標高高于強化處理池的頂面標高,調蓄沉砂池底部設有與離線隔離池連通的第一連接管連通,離線隔離池與強化處理池之間由第二連接管連通。
[0006]暴雨時,初期雨水首先流入調蓄沉砂池,污染嚴重的初期雨水積存在調蓄沉砂池的下部,中后期雨水則流走于調蓄沉砂池的上面,同時,調蓄沉砂池也對中后期雨水起到沉淀的預處理作用。離線隔離池通過第一連接管從調蓄沉砂池底部引水,這樣取得初期雨水進行后續(xù)處理,初步實現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離。旱期時,離線隔離池開通強化處理池,將雨期所收集的的初期徑流均勻地匯入強化處理池進行強化處理,這樣實現了雨水的延時處理,既減小了雨水處理負荷量,處理后的雨水又能及時用于澆灌綠地。
[0007]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實現了初期雨水徑流的離線分離,并實現了雨水延時處理,減小了雨水處理負荷量,提高了雨水的處理效果,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本發(fā)明的【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調蓄沉砂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離線隔離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強化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0009]圖中:1.調蓄沉砂池;11.進水管;12.人孔;13.通氣管;14.泄空管;15.溢流管;2.第一連接管;3.離線隔離池;31.虹吸管;32.浮塊導軌;33.輕質浮塊;34.封水閥;35.套管;4.第二連接管;5.強化處理池;51.進水池;52.除磷池;53.除氮池;54.蓄水池;55.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包括調蓄沉砂池1、離線隔離池3和強化處理池5,調蓄沉砂池I的頂面和底面標高分別高于離線隔離池3相應的頂面和底面標高,離線隔離池3的底面標高高于強化處理池5的頂面標高,調蓄沉砂池I底部設有與離線隔離池3連通的第一連接管2,離線隔離池3與強化處理池5之間由第二連接管4連通。
[0011]如圖2所示,調蓄沉砂池I包括池體,池體頂面設有人孔12和通氣管13,池體底部側壁分別設置有泄空管14和第一連接管2,池體頂部側壁分別安裝有進水管11和溢流管15。
[0012]第一連接管2可以為直通管,直接連通離線隔離池3 ;也可以為虹吸彎管,利用虹吸原理將調蓄沉砂池I的雨水引入離線隔離池3。溢流管15的管底標高高于離線隔離池3的虹吸管31的管頂標高。
[0013]在暴雨時,雨水通過進水管11進入調蓄沉砂池1,調蓄沉砂池I底面向泄空管14一側傾斜的斜坡i=0.05,雨水進入調蓄沉砂池I后,當第一連接管2為虹吸管時,第一連接管2具有緩沖作用,雨水不會立即進入離線隔離池3,只有當調蓄沉砂池I的水位高于第一連接管2的管頂標高時才會進水,這樣初期雨水在調蓄沉砂池I中能將攜帶的泥沙沉淀于底部,旱季時,泥沙經泄空管14能夠排出。調蓄沉砂池I頂面設有人孔12,用于檢修。此夕卜,調蓄沉砂池I頂面還設有通氣管13,保證池體內的廢氣能夠及時排放,以免池體發(fā)臭,影響水質。最后,在池體側壁頂部還設置了溢流管15,溢流管15的管底標高高于離線隔離池3的虹吸管31的管頂標高,當雨水的儲蓄量超過有效容積時,通過溢流管15及時有效的排出池體。調蓄沉砂池I能夠對雨水徑流進行調節(jié)與預處理,減小了后續(xù)雨水處理的負荷,提高了雨水的處理效果。
[0014]如圖3所示,離線隔離池3中安裝有虹吸管31和浮塊導軌32,虹吸管31的進水口下方置有封水閥34,輕質浮塊33能浮在浮塊導軌32頂端的水面上,與輕質浮塊33相連的套管35裝套在浮塊導軌32的外部,套管35下端有一支桿與封水閥34連接,位于離線隔離池底部的虹吸管31出水口連接通向強化處理池5的第二連接管4。套管為硬質管件。
[0015]暴雨時,雨水從調蓄沉砂池I經第一連接管2進入離線隔離池3,從而進入虹吸管31,當水位達到浮塊導軌32頂端時,輕質浮塊33隨著水位的上升不斷上浮,當水位恰好淹沒虹吸管31的頂部時,此時虹吸形成,但是封水閥34由于受到輕質浮塊33向上的浮力拉動,將虹吸管進水口堵住,虹吸管31只能少量出水甚至不出水。待到旱季時,由于蒸發(fā)作用,離線隔離池水面略微下降,輕質浮塊33下降,封水閥34受到向上的拉力消失,此時封水閥34打開,虹吸管31通過虹吸抽吸作用將儲存的初期雨水均勻地送入后續(xù)強化處理池5,實現了雨水延時處理。
[0016]待到下一次雨洪出現時,重復上述的過程,暴雨時少量排水,甚至不排水,實現了旱季時均勻有效排水的自動化循環(huán),進一步減輕了雨水處理的負荷,增加了雨水的處理效果,使處理后的雨水能及時利用。
[0017]如圖4所示,強化處理池5包括依次排列進水池51、除磷池52、除氮池53和蓄水池54,進水池51底部有連通除磷池52的出水孔,除磷池52頂部有連通除氮池53的出水孔,除氮池53底部又有連接蓄水池54的出水孔。
[0018]除磷池52中裝滿海綿鐵,除氮池53中裝滿Na性改性沸石。除磷池52和除氮池53中獨立地裝填料,當填料的吸附容量達到飽和時,可以方便的提出填料模塊,更換填料。蓄水池54的側壁上端裝有出水管55,當蓄水池54儲存的雨水超過設定的水位時,由出水管55將凈化后的雨水引出。
[0019]本發(fā)明從調蓄沉砂池I進入離線隔離池3采用重力流,從離線隔離池3進入強化處理池5采用重力流和虹吸抽吸作用,有效節(jié)省了能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包括調蓄沉砂池(I)、離線隔離池(3)和強化處理池(5),調蓄沉砂池(I)的頂面和底面標高分別高于離線隔離池(3)相應的頂面和底面標高,離線隔離池(3)的底面標高高于強化處理池(5)的頂面標高,調蓄沉砂池(I)底部設有與離線隔離池(3)連通的第一連接管(2),離線隔離池(3)與強化處理池(5)之間由第二連接管(4)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調蓄沉砂池(I)包括池體,池體頂面設有人孔(12)和通氣管(13),池體底部側壁分別設置有泄空管(14)和第一連接管(2),池體頂部側壁分別安裝有進水管(11)和溢流管(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第一連接管(2)為直通管或虹吸彎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離線隔離池(3 )中安裝有虹吸管(31)和浮塊導軌(32 ),虹吸管(31)進水口下方置有封水閥(34 ),輕質浮塊(33)能浮在浮塊導軌(32)頂端的水面上,與輕質浮塊(33)相連的套管(35)裝套在浮塊導軌(32)的外部,套管(35)下端有一支桿與封水閥(34)連接,虹吸管(31)出水口連接通向強化處理池(5)的第二連接管(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強化處理池(5 )包括依次排列進水池(51)、除磷池(52 )、除氮池(53 )和蓄水池(54 ),進水池(51)底部有連通除磷池(52)的出水孔,除磷池(52)頂部有連通除氮池(53)的出水孔,除氮池(53)底部又有連接蓄水池(54)的出水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初期雨水收集、離線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是:除磷池(52)中裝滿海綿鐵;除氮池53中裝滿Na性改性沸石。
【文檔編號】E03F1/00GK103696458SQ20131072666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古勵, 何強, 孫通, 袁宗漢, 郭顯強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