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邊坡錨固領域,尤其是一種內(nèi)生根式錨固支護裝置及其邊坡錨固支護方法。
背景技術:
錨桿支護是邊坡支護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在普通的邊坡錨固支護中,通常是將錨桿打入地表巖體或硐室周圍巖體預先鉆好的孔中,利用錨桿與土體之間的黏結(jié)作用增大土體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但是,普通的邊坡錨固支護中,錨桿與土體之間的由于互相擠壓而形成的粘結(jié)作用并不是很強,隨著土體含水率等土質(zhì)情況的改變,錨桿與土體之間容易松動,影響錨固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nèi)生根式錨固支護裝置及其邊坡錨固支護方法,可以解決錨桿與土體之間容易松動的問題,增大土體與支護錨具之間的咬合和粘結(jié)作用,提高邊坡的錨固支護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nèi)生根式錨固支護裝置,它由空心錨管和與空心錨管相配合的至少一組根式錨桿組組成;
空心錨管中,空心管體一端設置有錨頭,空心管體內(nèi)壁沿管身方向開設有至少一組卡槽組,一組卡槽組由兩個沿空心管體直徑方向布置的內(nèi)壁卡槽組成,每根內(nèi)壁卡槽上開設有多個通孔,空心管體另一端頂部設置有錨管固定板;
根式錨桿組包括兩根根式錨桿,根式錨桿包括豎向主桿,豎向主桿的橫截面為與空心管體橫截面相配合的圓弧形橫截面,豎向主桿上設置有多個與空心錨管上通孔相配合的橫向刺桿,豎向主桿頂部設置有錨桿固定板。
錨頭為錐形錨頭。
一種利用上述錨固支護裝置進行邊坡錨固支護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空心錨管刺入預定的邊坡坡面的土體內(nèi);
步驟2:將根式錨桿組中的各根根式錨桿沿相對應的內(nèi)壁卡槽裝入空心管體內(nèi),各根根式錨桿上的橫向刺桿對準內(nèi)壁卡槽上相對應的通孔;
步驟3:通過向空心錨管中插入施力裝置的方式,使得各根根式錨桿上的橫向刺桿從相對應的通孔中穿出并進入邊坡坡面的土體內(nèi),完成根式錨桿組的安裝;
步驟4:通過拔出裝置拔出空心錨管中的施力桿;
步驟5:對空心錨管用水泥砂漿封孔,即完成一個錨固支護裝置的安裝;
步驟6:重復上述步驟1-5待邊坡坡面上所有錨固支護裝置的安裝完成,即實現(xiàn)整個邊坡的錨固支護。
步驟3所用的施力裝置包括施力桿,施力桿由直徑與空心管體內(nèi)徑相配合的施力桿體和設置于施力桿體頂部的施力桿頂部固定板組成。
步驟3所用的施力裝置還包括施力桿墊板,施力桿墊板中,橫截面為與空心管體橫截面相配合的墊板豎直桿頂部設置有施力墊板頂部固定板。
步驟4所用的拔出裝置中,下部設有開口的外框架內(nèi)部設置有下部設有開口的內(nèi)框架,內(nèi)框架下部的開口上布置有卡板,卡板由兩塊開設有半圓形缺口的板體組成,內(nèi)框架和外框架之間通過兩端帶固定頭的螺桿連接。
螺桿上安裝有手柄。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內(nèi)生根式錨固支護裝置及其邊坡錨固支護方法,通過增加橫向刺桿的方式,利用橫向刺桿和土體之間的咬合力,可以解決錨桿與土體之間容易松動的問題,增大土體與支護錨具之間的咬合和粘結(jié)作用,提高邊坡的錨固支護效果,不僅可以用于常見的邊坡的錨固支護,也可用于隧道、壩體等相似工程情況的加固。
附圖說明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錨固支護裝置錨固于邊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錨固支護裝置空心錨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錨固支護裝置空心錨管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錨固支護裝置根式錨桿組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施力裝置施力桿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施力裝置施力桿墊板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拔出裝置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拔出裝置中卡板的示意圖;
圖9為采用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拔出裝置拔出施力桿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4所示,一種內(nèi)生根式錨固支護裝置,它由空心錨管2和與空心錨管2相配合的至少一組根式錨桿組7組成;
空心錨管2中,空心管體1一端設置有錨頭3,空心管體1內(nèi)壁沿管身方向開設有至少一組卡槽組,一組卡槽組由兩個沿空心管體1直徑方向布置的內(nèi)壁卡槽10組成,每根內(nèi)壁卡槽10上開設有多個通孔8,空心管體1另一端頂部設置有錨管固定板5;
根式錨桿組7包括兩根根式錨桿,根式錨桿包括豎向主桿6,豎向主桿6的橫截面為與空心管體1橫截面相配合的圓弧形橫截面,豎向主桿6上設置有多個與空心錨管上通孔8相配合的橫向刺桿4,豎向主桿2頂部設置有錨桿固定板9。
豎向主桿6外壁焊有方形截面鋼條,鋼條的作用是根式錨桿到達預定位置后,鋼條剛好嵌合在空心管體1內(nèi)壁上的內(nèi)壁卡槽10里。橫向刺桿4焊接在鋼條上并與鋼條垂直。
錨頭3為錐形錨頭,利于插入土體或鑿好的巖孔。
空心管體1鋼板鑄造,內(nèi)壁卡槽10的設計利于根式錨桿進入空心管體1中的預定位置。
實施例二
如5-8所示,一種利用上述錨固支護裝置進行邊坡錨固支護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空心錨管2刺入預定的邊坡坡面15的土體內(nèi);
步驟2:將根式錨桿組7中的各根根式錨桿沿相對應的內(nèi)壁卡槽10裝入空心管體1內(nèi),各根根式錨桿上的橫向刺桿4對準內(nèi)壁卡槽10上相對應的通孔8;
步驟3:通過向空心錨管2中插入施力裝置的方式,使得各根根式錨桿上的橫向刺桿4從相對應的通孔8中穿出并進入邊坡坡面15的土體內(nèi),完成根式錨桿組7的安裝;
步驟4:通過拔出裝置拔出空心錨管2中的施力桿;
步驟5:對空心錨管2進行水泥砂漿封孔,即完成一個錨固支護裝置的安裝;
步驟6:重復上述步驟1-5待邊坡坡面15上所有錨固支護裝置的安裝完成,即實現(xiàn)整個邊坡的錨固支護。
步驟3所用的施力裝置包括施力桿,施力桿由直徑與空心管體1內(nèi)徑相配合的施力桿體14和設置于施力桿體14頂部的施力桿頂部固定板13組成。
步驟3所用的施力裝置還包括施力桿墊板,施力桿墊板中,橫截面為與空心管體1橫截面相配合的墊板豎直桿12頂部設置有施力墊板頂部固定板11。
步驟4所用的拔出裝置中,下部設有開口的外框架17內(nèi)部設置有下部設有開口的內(nèi)框架18,內(nèi)框架18下部的開口上布置有卡板20,卡板20由兩塊開設有半圓形缺口22的板體21組成,內(nèi)框架18和外框架17之間通過兩端帶固定頭15的螺桿19連接。
螺桿19上安裝有手柄16。
根式錨桿插入空心管體1后,插入施力桿并錘擊,隨著擊打施力桿逐步進入空心管體1內(nèi),直至根式錨桿與空心錨管嵌合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若施力桿體14直徑不夠,可先插入施力桿墊板后再錘擊施力桿。施力桿墊板的墊板豎直桿12頂部也焊接有施力墊板頂部固定板11,用于限制墊板豎直桿12伸入的深度和便于擊打完成后拔出。
施力桿拔除裝置,主要是用來拔出擊打任務完成后停留在空心錨管中的施力桿。因為施力桿與空心錨管2內(nèi)壁之間存在較大的摩擦力,難以手工將其拔出,使用該裝置可以較簡便的拔出施力桿。
如圖9所示,采用施力桿拔出裝置拔出施力桿的方法如下:
1、根據(jù)施力桿的直徑選擇合適開口大小的卡板20,卡板20上半圓形缺口22的直徑與施力桿體14的外徑相配合。
2、將選好的卡板20放置于施力桿拔除裝置的內(nèi)框架18下部開口上,卡板20位于施力桿頂部固定板13以下施力桿體14位置,施力桿頂部圓形蓋板位于拔除裝置內(nèi)部。
3、左手握住拔除裝置頂部的固定頭,右手轉(zhuǎn)動手柄16。隨著手柄16的轉(zhuǎn)動,螺桿19向上移動,帶動卡板20向上移動,于是卡板20給施力桿體14施加向上的力,即可拔出施力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