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方法及結構布置,具體說是一種輸水閥門頂止水防空化方法及結構布置,屬于高速水流空化空蝕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的不斷發(fā)展,高水頭巨型水電站日益增多,在有通航要求河段,樞紐需要建設通航建筑物,因此,通航建筑物的水頭也日益增大。船閘是傳統(tǒng)的一種通航建筑物型式,在國內外得到了極其廣泛的應用,伴隨著大庫高壩的發(fā)展,船閘也呈現(xiàn)日益大型化、高水頭的發(fā)展趨勢,近年建設的具有代表性的船閘如:三峽連續(xù)五級船閘(五級總水頭113m)、烏江銀盤船閘(單級水頭35m)、大藤峽船閘(單級水頭40.25m)等。與水工建筑物不同,在船閘工程中,工作水頭超過20m即稱為高水頭船閘,高水頭船閘中輸水廊道閥門段會發(fā)生多種形式的空化現(xiàn)象,影響閥門運行的平穩(wěn)性、安全性及效率,如閥門門楣縫隙空化、閥門底緣空化、門槽空化、廊道空化等等,葛洲壩船閘建成運行后即出現(xiàn)了閥門強空化及聲振現(xiàn)象,閥門發(fā)生強烈振動、活塞桿竄動,廊道內巨大轟鳴聲,運行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閥門支鉸螺栓被剪斷、面板及門楣鋼板被蝕穿,影響了船閘正常運行。因此,閥門空化與振動是影響高水頭船閘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經過長期的科研與工程實踐,提出了一系列高水頭閥門防空化措施并得到了推廣應用,如閥門段廊道突擴體型、閥門門楣通氣措施、閥門門槽及跌坎通氣措施等等,較好的解決了閥門空化與流激振動問題,如針對葛洲壩船閘閥門空化問題,采取了門楣通氣措施,門楣縫隙段空化及底緣空化得到很好的解決,空化與聲振現(xiàn)象基本消失。在三峽船閘中各項防空化措施也都得到了應用和檢驗,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盡管如此,在目前所有的高水頭閥門運行中,仍存在一個始終無法解決的共性空化問題,即在閥門開啟之初,頂止水與胸墻脫離的過程中,二者之間形成窄縫,在閥門前后巨大的水頭差作用下,窄縫發(fā)生高速射流進而發(fā)生強烈空化,引起閥門強烈的沖擊型振動,持續(xù)十余秒,在高水頭船閘多次原型觀測中均發(fā)現(xiàn)了該現(xiàn)象,一直沒有很好的方法加以解決。在頂止水空化引起閥門振動的同時,頂止水自身在空化水流的剪切作用下,使用壽命明顯縮短,常發(fā)生剪斷、撕裂等破壞現(xiàn)象,更換止水需要停航檢修,對船閘的運行效率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從確保閥門安全平穩(wěn)可靠運行、延長頂止水使用壽命、提高閥門運行效率的角度,需要提出一種方法解決閥門頂止水強烈空化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船閘輸水閥門開啟之初頂止水與胸墻形成的縫隙發(fā)生強烈空化問題及無計可施的現(xiàn)狀,提出一種輸水閥門頂止水防空化方法及結構布置,以確保閥門安全平穩(wěn)高效運行、延長頂止水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1)在不采取本發(fā)明的情況下,輸水閥門由關閉狀態(tài)開始啟門,在啟門之初,頂止水與胸墻逐漸分離,頂止水與胸墻之間形成窄縫,在輸水閥門上下游水頭差作用下,窄縫發(fā)生高速射流,在頂止水與胸墻最窄的斷面后產生負壓,并在該范圍內發(fā)生強烈空化,造成輸水閥門空蝕及劇烈振動;
(2)利用輸水閥門頂止水頭部圓柱形空腔,作為通氣橫管,通過布置通氣主鋼管、止回閥、通氣主軟管和通氣支管,形成系統(tǒng)的通氣管路,利用輸水閥門開啟之初窄縫高速射流在最窄斷面后產生的負壓,實現(xiàn)通氣管路自動通氣,抑制輸水閥門頂止水空化,消除輸水閥門開啟之初的沖擊型振動,保障輸水閥門安全平穩(wěn)運行。
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頂止水防空化通氣管路結構布置如下:
(1)利用輸水閥門頂止水現(xiàn)有的位于頭部中心的沿長度方向的圓柱形空腔,作為通氣橫管,在通氣橫管中部向上游連接通氣主鋼管,通氣主鋼管出頂止水后,接止回閥,止回閥后接通氣主軟管,通氣主軟管順輸水閥門的吊桿向上布置,直至船閘閘墻頂,通氣主軟管的進口置于自然空氣中;
(2)輸水閥門關閉時,頂止水與胸墻接觸密封,在接觸點向下頂止水的臨空面上,沿頂止水長度方向等間距布置一排完全相同的通氣支管,每個通氣支管沿頂止水頭部半徑方向與通氣橫管連通;
(3)通氣支管出口處于頂止水空化的負壓區(qū),在負壓作用下,氣體自動從通氣主軟管進入,經過止回閥、通氣主鋼管,進入通氣橫管,由通氣橫管分散到每個通氣支管,對負壓區(qū)進行補氣,在氣體與水流混摻后,水流壓力提升,同時氣體發(fā)揮水墊作用,頂止水空化得到很好抑制;
(4)在輸水閥門開度增大后,在水壓力作用下水體會從通氣支管進入通氣橫管,再進入通氣主鋼管,在向通氣主軟管流動的過程中,被止回閥阻止,以減少通氣管路中的水體、保證能夠快速通氣。
所述的通氣橫管兩端密閉。
所述的通氣支管直徑小于通氣橫管,所有通氣支管斷面面積之和可與通氣橫管斷面面積相等。
所述的通氣主鋼管、通氣主軟管的直徑可與通氣橫管的直徑相等。
所述的通氣主軟管應能夠承受大于1MPa外壓,通氣主軟管沿程固定于吊桿上,其頂部進口應留有一定長度適應輸水閥門啟閉引起的伸縮。
通氣管路應保證暢通,不能被堵塞。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設計巧妙。本裝置利用負壓自然通氣的原理,無需空壓機等強迫通氣裝置;
(2)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利用輸水閥門頂止水內部現(xiàn)有的圓柱形空腔,僅需布置通氣支管和通氣主管,設計實施非常簡便;
(3)效果顯著。采用自然通氣防空化效果十分顯著,能夠解決輸水閥門頂止水空化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不采取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開門之初頂止水空化狀態(tài);
圖2為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頂止水通氣設施布置正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頂止水通氣設施布置俯視圖;
圖4為布置通氣設施后頂止水正視圖;
圖5為布置通氣設施后頂止水側視圖;
圖6為布置通氣設施后頂止水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為某船閘輸水閥門頂止水防空化布置,船閘最大工作水頭30m,輸水閥門采用反弧門型式,輸水閥門頂止水采用半圓頭型式,頂止水厚度60mm,寬度130mm,長度600mm。
不采取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開門之初頂止水空化狀態(tài)如圖1所示,采用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頂止水通氣設施布置正視圖、俯視圖如圖2和圖3所示,布置通氣設施后頂止水正視圖、側視圖和俯視圖如圖4~圖6所示,圖中1為輸水閥門門葉,2為輸水閥門吊耳,3為吊桿,4為頂止水,5為壓板,6為圓柱形空腔,7為胸墻,8為窄縫,9為空化,10為通氣橫管,11通氣主鋼管,12為通氣支管,13為通氣主軟管,14為止回閥。
在不采取本發(fā)明的情況下,輸水閥門由關閉狀態(tài)開始啟門,在啟門之初,頂止水4與胸墻7逐漸分離,頂止水4與胸墻7之間形成窄縫8,在輸水閥門上下游水頭差作用下,窄縫8發(fā)生高速射流,在頂止水4與胸墻7最窄的斷面后產生負壓,并在該范圍內發(fā)生強烈空化9,造成輸水閥門空蝕及劇烈振動;
采用本發(fā)明輸水閥門頂止水防空化方法,其通氣管路結構布置如下:
(1)利用輸水閥門頂止水4現(xiàn)有的位于頭部中心的沿長度方向的圓柱形空腔6,作為通氣橫管10,其直徑為20mm,在通氣橫管10中部向上游連接通氣主鋼管11,通氣主鋼管11出頂止水4后,接止回閥14,止回閥14后接通氣主軟管13,通氣主軟管13順輸水閥門的吊桿3向上布置,直至船閘閘墻頂,通氣主軟管13的進口置于自然空氣中,通氣主鋼管11和通氣主軟管13的直徑均為20mm;
(2)輸水閥門關閉時,頂止水4與胸墻7接觸密封,在接觸點向下頂止水4的臨空面上,沿頂止水4長度方向等間距布置一排五個完全相同的通氣支管12,通氣支管12直徑為9mm,每個通氣支管12沿頂止水4頭部半徑方向與通氣橫管10連通;
(3)通氣支管12出口處于頂止水4空化的負壓區(qū),在負壓作用下,氣體自動從通氣主軟管13進入,經過止回閥14、通氣主鋼管11,進入通氣橫管10,由通氣橫管10分散到每個通氣支管12,對負壓區(qū)進行補氣,在氣體與水流混摻后,水流壓力提升,同時氣體發(fā)揮水墊作用,頂止水4空化得到很好抑制;
(4)在輸水閥門開度增大后,在水壓力作用下水體會從通氣支管12進入通氣橫管10,再進入通氣主鋼管11,在向通氣主軟管13流動的過程中,被止回閥14阻止,以減少通氣管路中的水體、保證能夠快速通氣。
采用本發(fā)明,利用輸水閥門頂止水4頭部圓柱形空腔6,通過布置通氣主鋼管10、止回閥13、通氣主軟管12和通氣支管11,形成系統(tǒng)的通氣管路,利用輸水閥門開啟之初窄縫8高速射流在最窄斷面后產生的負壓,實現(xiàn)通氣管路自動通氣,輸水閥門頂止水空化被很好抑制,輸水閥門開啟之初的沖擊型振動消失,輸水閥門運行安全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