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尾礦庫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山谷型尾礦庫排洪設施。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地面修建尾礦庫常用的形式一般有二種:山谷型、圍堰型,其中山谷型尾礦庫占大多數(shù)。山谷型尾礦庫就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溝道,在溝道合適的位置修建初期壩,利用初期壩為依托,采用水力沖填的方式向溝道內堆筑尾礦。因為水力沖填的尾礦占用了溝道的大部分空間,為了確保尾礦庫的安全運行,解決山谷的排洪問題,尾礦庫必須配套建設相應排洪系統(tǒng)。但目前絕大部分尾礦庫實際運行時,其排洪系統(tǒng)不僅承擔了尾礦庫庫區(qū)的泄洪問題,同時也是水力沖填尾礦庫回水的通道。大量含有化學藥劑、重金屬、超細顆粒物等污染物的尾礦庫回水與溝道的長流水或洪水在排洪系統(tǒng)混合后,在壩下的回水池部分被返回選礦廠循環(huán)使用,部分被排放到下游河道,造成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對環(huán)境保護的日益重視,這種粗放的尾礦庫排放方式逐漸不能適應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特別是重點城市的水源地、國家南水北調水源地的尾礦庫,更是迫切需要采取環(huán)保的尾礦排放形式,徹底解決污染問題,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因此一種投資少卻能確保山谷型尾礦庫洪污分流、有效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排洪系統(tǒng)便成為礦山企業(yè)在尾礦庫建設時的必然選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山谷型尾礦庫排洪設施,能夠將山谷型尾礦庫的長流水或洪水與已污染的尾礦庫回水進行分離,從而節(jié)約用水并減少環(huán)境污染,并且降低投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山谷型尾礦庫排洪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尾礦庫下游的初期壩和設置在尾礦庫上游的攔洪壩,所述初期壩下游設置有用于收集尾礦庫回水的回水池和消力池;所述初期壩和攔洪壩之間設置有主排洪隧洞;所述主排洪隧洞內設置有擋墻,擋墻將主排洪隧洞分隔為清水側和污水側,主排洪隧洞清水側上游與攔擋壩連接,下游與消力池相連通,污水側與回水池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污水側還連通有若干用于收集、導流庫內回水的排污支洞。
進一步的,所述擋墻高度小于等于主排洪隧洞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消力池通過設置有閥門的清水橋管與回水池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污水側通過設置有閥門的污水橋管與回水池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在初期壩和攔洪壩之間沿山谷的一側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初期壩上游面和攔洪壩下游面鋪設有反濾層。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有益的技術效果:通過在上游設置攔洪壩,將溝道長流水或洪水與已污染的尾礦庫回水、尾砂分割開來,通過在主排洪隧洞內設置擋墻,將至排洪隧洞分隔為清水側和污水側,并將溝道長流水或洪水導入主排洪隧洞的清水側,經(jīng)消力池后消減能量后流入下游河道;將尾礦庫回水引入污水側送入壩下回水池,集中后輸送至選礦廠循環(huán)使用。從而實現(xiàn)一洞雙用,達到節(jié)約投資,治理污染的目的。本系統(tǒng)能夠有效解決山谷型尾礦庫洪污分流問題。
進一步的,通過設置清水橋管,當回水池內回水不能滿足選礦廠使用時,可將清水輸送至回水池,輸送至選礦廠循環(huán)使用。
進一步的,通過在山谷的一側設置主排洪隧洞,能夠減少工程量,降低成本,便于回水收集導流。
進一步的,通過設置反濾層,在攔擋尾礦的同時,又能起到過濾堆積壩滲瀝水的作用,安全與環(huán)保二者皆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系統(tǒng)平面布置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排洪隧洞與排污支洞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壩下回水池與主排洪隧洞連接圖。
其中:1為攔擋壩;2為主排洪隧洞;3為排污支洞;4為初期壩;5為回水池;6為消力池;7為擋墻;8為污水橋管;9為清水橋管;10為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尾礦庫下游的初期壩4和設置在初期壩4上游的攔洪壩1,所述初期壩4下游設置有用于收集尾礦庫回水的回水池5和消力池6;所述初期壩4和攔洪壩1之間沿山谷的一側設置有主排洪隧洞2;所述主排洪隧洞2內設置有擋墻7,擋墻7將主排洪隧洞2分隔為清水側和污水側,主排洪隧洞2清水側上游與攔擋壩1連接,下游與消力池6相連通,污水側與回水池5連通。主排洪隧洞2污水側連接有若干用于收集、導流庫內回水的排污支洞3,所述主排洪隧洞2污水側通過設置有閥門的污水橋管8與回水池5連通。所述消力池6通過設置有閥門10的清水橋管9與回水池5連接。
所述擋墻7高度小于等于主排洪隧洞2高度。所述初期壩4上游面和攔洪壩1下游面鋪設有反濾層。
庫尾攔洪壩1將尾礦庫上游的長流水或洪水與尾礦庫的尾砂、礦漿分割開來,并將長流水或洪水導流進主排洪隧洞2的清水側;在洪水期間,利用攔洪壩形成一定的調洪庫容,減小主排洪隧洞的斷面,節(jié)約投資。
尾礦庫內需返回選礦廠的已污染的回水通過庫區(qū)排污支洞3也進入主排洪隧洞2的污水側。排污支洞主要承擔尾礦庫已污染回水的導流作用,因大量的庫區(qū)洪水已被攔洪壩導入主排洪隧洞,所以排污支洞斷面可減小很多,達到節(jié)約投資目的。庫區(qū)排污支洞布置在主排洪隧洞的一側,方便庫內回水的收集導流。
如圖2所示,主排洪隧洞2內部的結構有別于現(xiàn)有的結構形式,本實用新型在主排洪隧洞2內相應的位置設置擋墻7,將主排洪隧洞2的泄流空間分成清水側和污水側,清水與污水雖共用隧洞或涵洞,但兩種水并沒有混合,沿著各自的通道流出主排洪隧洞或涵洞2。擋墻7高度及結構可按照具體尾礦庫的洪水設防標準確定。
如圖3所示,污水側的水流出后通過污水橋管8進入壩下回水池5,集中后輸送至選礦廠循環(huán)使用,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零排放。清水側的水流出后通過消力池6,消減能量后流入下游河道。如果選礦廠回水不足,需補充新水時,可打開清水橋管9上的閥門,讓排洪隧洞或涵洞的部分清水流入回水池5,與污水混合后輸送至選礦廠循環(huán)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