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種既節(jié)水又無異味的直排式坐便器結構,屬于衛(wèi)生潔具用品設計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坐便器大多采用虹吸、水密封結構,存在用水多、沖力小、易堵塞、異味大的弊端。為了克服上述弊端,在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03782844U、名為《一種節(jié)水型無異味蹲坐便公廁》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包括坐便器在內的節(jié)水除味技術方案,它在坐便器便斗底部設置積污槽,排污管道設置在便斗側下方,積污槽上的排污出口與排污管道之間設置排污閥,借用排污閥取代傳統坐便器的水密封。這種坐便器雖具有無異味功能且初具節(jié)水效果,但用水依然較多。因此,該坐便器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打造節(jié)水型無異味坐便器的升級版,從而提供一種直排式無異味坐便器。
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施:一種直排式無異味坐便器,包括便斗、排污通道、排氣通道和單向閥,所述的排污通道設置在便斗底部,它的出口與化糞池相連通;所述的排氣通道設置在便斗壁部,其一端與便斗相通,另一端與便斗底部的排污通道相通,且在排氣通道上設有排氣風扇;所述單向閥由套管、托蓋、配重塊組成,其中托蓋與套管底端的壁部構成固定鉸鏈而形成托蓋杠桿;所述的配重塊置放在杠桿的一側,使杠桿另一側封蓋套管底端,且當封蓋套管底端一側的托蓋重量增加,則套管底端被打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通道為上、下直通式的,單向閥中的套管內襯在排污通道上端,其托蓋將排污通道分成上、下兩部分,與排污通道相通的排氣管道口位于托蓋下部。
與排污管道設置在便斗側下方的坐便器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貢獻是:
1、排污通道設置在便斗底部且為上、下直通式的,同時在排污通道上設置單向閥,大便下落后打開單向閥直達排污通道底部,因此用少量水即可將大便沖凈,實現節(jié)水目的;
2、小便落入便斗不殘留,且異味被排氣通道所抽吸,因此無需用水沖洗,更能達到節(jié)水目的;
3、正常狀態(tài)下,利用單向閥中的托蓋封堵排污通道取代水密封,達到防止返味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優(yōu)化、具有用水少、無異味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單向閥托蓋關閉狀態(tài)下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單向閥托蓋打開狀態(tài)下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1和2中:1為坐便器主體、101為便斗、102為排污通道、103為上排氣通道、104為下排氣通道、2為單向閥、201為套管、202為托蓋、203為配重塊、3和3’為連接管、4為排氣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如附圖1所示,坐便器主體1內設有便斗101、排污通道102、上排氣通道103、下排氣通道104。排污通道102設置在便斗101底部,它的出口與化糞池相連通;上排氣通道103設置在便斗101壁部,其一端與便斗101相通,另一端通過連接管3和3’與下排氣通道104相通,下排氣通道104又與便斗101底部的排污通道102相通,且在連接管3和3’之間設有排氣風扇4;單向閥2由套管201、托蓋202、配重塊203組成,其中托蓋202與套管201底端的壁部構成固定鉸鏈而形成托蓋杠桿;配重塊203置放在杠桿的一側,使杠桿另一側封蓋套管201底端,且當封蓋套管201底端一側的托蓋202重量增加,則套管201底端被打開;排污通道102為上、下直通式的,單向閥2中的套管201內襯在排污通道102上端,其托蓋202將排污通道102分成上、下兩部分,與排污通道102相通的下排氣通道104出口位于托蓋202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常態(tài)如圖1所示,單向閥2中的托蓋封堵排污通道102,取代傳統坐便器中的水密封,使化糞池內的異味不返上;有便者小便時,小便液體落下使托蓋202與套管201底端之間產生縫隙,小便由此流經排污通道102底端進入化糞池而不殘留,異味被排氣扇4吸入經上排氣通道103、下排氣通道104進入化糞池,而無需水沖洗;有便者大便時如附圖2所示,大便下落后打開單向閥2中的托蓋202,而直達排污通道102底部,無大便下落時,托蓋202隨即關閉,異味被封堵,便后用少量水即可將大便沖入化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