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
背景技術:
鏟車是一種常見的工程機械,廣泛用于公路、鐵路、建筑、水電、港口、礦山等建設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機械,它主要用于鏟裝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狀物料,也可對礦石、硬土等作輕度鏟挖作業(yè)。也可在農場或森林里進行作業(yè),對物料進行收集和清理。鏟車前部均配備有鏟斗,現(xiàn)有技術的鏟斗均不可變形,應用范圍少,局限性較大,例如鏟物料的鏟斗不具備抓取功能,可對樹木枝干進行抓取的鏟斗不具備對細小物料進行作業(yè)的能力,同時現(xiàn)有的鏟斗在鏟沙土等細碎物體時容易撒漏,給鏟車的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該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設置有上顎和下顎,上下鄂可開合,可有效避免當鏟斗內細碎物體過多時發(fā)生的撒漏現(xiàn)象,同時下顎的兩側還設置有側板,進一步避免撒漏,可通過液壓柱咬合的上下鄂還具有抓取能力,上顎前板和下顎前板的前部設置的齒狀邊沿使抓取物體時更加穩(wěn)固,下顎前板和下顎后板之間的角度可通過第三液壓柱調節(jié),下顎后板與水平面的傾角也可通過第四液壓柱調節(jié),使鏟斗下顎在工作時有更多的角度,更加靈活,該鏟斗結構簡單,穩(wěn)定牢固,使用靈活,大大增加了鏟車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包括連接臂、上顎后板和下顎后板,所述上顎后板和下顎后板的右端通過第一轉軸轉動連接,下顎后板和上顎后板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一液壓柱,所述連接臂的形狀為“Y”字形,第一轉軸安裝在連接臂分叉的一端的端部,所述下顎后板的下表面設置有連接座,連接座與第四液壓柱的端部轉動連接,第四液壓柱的另一端與安裝在連接臂的分叉處的連接軸轉動連接,所述上顎后板通過第二轉軸與上顎前板連接,上顎后板和上顎前板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二液壓柱,所述下鄂后板通過第三轉軸與下顎前板連接,下顎后板和下顎前板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三液壓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上顎前板和下顎前板的左端均設置有齒狀邊沿且上齒與下齒錯位排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下顎前板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前側板,下顎后板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后側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液壓柱、第二液壓柱和第三液壓柱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且分別位于上顎后板和下顎后板的前后兩側,第四液壓柱的數(shù)量也為兩個,兩個第四液壓柱并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下顎前板和下顎后板的連接處為嚙合的矩形齒,所有矩形齒被第三轉軸貫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設置有上顎和下顎,上下鄂可開合,可有效避免當鏟斗內細碎物體過多時發(fā)生的撒漏現(xiàn)象,同時下顎的兩側還設置有側板,進一步避免撒漏,可通過液壓柱咬合的上下鄂還具有抓取能力,上顎前板和下顎前板的前部設置的齒狀邊沿使抓取物體時更加穩(wěn)固,下顎前板和下顎后板之間的角度可通過第三液壓柱調節(jié),下顎后板與水平面的傾角也可通過第四液壓柱調節(jié),使鏟斗下顎在工作時有更多的角度,更加靈活,該鏟斗結構簡單,穩(wěn)定牢固,使用靈活,大大增加了鏟車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處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連接臂、2連接軸、3第一轉軸、4第一液壓柱、5上顎后板、6第二轉軸、7第二液壓柱、8上顎前板、9后側板、10前側板、11第三液壓柱、12下顎前板、13第三轉軸、14下顎后板、15連接座、16第四液壓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包括連接臂1、上顎后板5和下顎后板14,上顎后板5和下顎后板14的右端通過第一轉軸3轉動連接,下顎后板14和上顎后板5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一液壓柱4,第一液壓柱4用于調節(jié)下顎后板14和上顎后板5之間的夾角,連接臂1的形狀為“Y”字形,第一轉軸3安裝在連接臂1分叉的一端的端部,下顎后板14的下表面設置有連接座15,連接座15與第四液壓柱16的端部轉動連接,第四液壓柱16的另一端與安裝在連接臂1的分叉處的連接軸2轉動連接,第四液壓柱16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第四液壓柱16并列,第四液壓柱16用于調節(jié)下顎后板14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同時支撐整個鏟斗,使之與連接臂1保存一定夾角,上顎后板5通過第二轉軸6與上顎前板8連接,上顎后板5和上顎前板8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二液壓柱7,第二液壓柱7用于調節(jié)上顎后板5和上顎前板8之間的夾角,下鄂后板14通過第三轉軸13與下顎前板12連接,下顎前板12和下顎后板14的連接處為嚙合的矩形齒,所有矩形齒被第三轉軸13貫穿,這種連接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撒漏,下顎后板14和下顎前板12的側面通過旋轉支座安裝有第三液壓柱11用于調節(jié)下顎后板14和下顎前板12之間的夾角,第一液壓柱4、第二液壓柱7和第三液壓柱11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且分別位于上顎后板5和下顎后板14的前后兩側,下顎前板12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前側板10,下顎后板14的前后兩側均設置有后側板9,前側板10和后側板9用于防止撒漏,上顎前板8和下顎前板12的左端均設置有齒狀邊沿且上齒與下齒錯位排列,錯位排列的齒狀邊沿使鏟斗在夾持物體時更穩(wěn)固。
在使用時:鏟斗在鏟物體時,使下顎前板12與地面的夾角增大,鏟動物體后,第三液壓柱11縮短,第四液壓柱16伸長,減小下顎前板12與地面的夾角,同時下顎前板12鏟起的物體落到下顎后板14上,此時第一液壓柱4縮短,上顎前板8和上顎后板5蓋住下顎前板12和下顎后板14,配合前側板10和后側板9,有效避免了細碎物體的撒漏,鏟斗在夾持物體時,第一液壓柱4伸縮,上顎前板8和下顎前板12的前端齒狀邊沿咬合,實現(xiàn)夾持動作。
本可有效避免撒漏的多功能鏟斗設置有上顎和下顎,上下鄂可開合,可有效避免當鏟斗內細碎物體過多時發(fā)生的撒漏現(xiàn)象,同時下顎的兩側還設置有側板,進一步避免撒漏,可通過液壓柱咬合的上下鄂還具有抓取能力,上顎前板8和下顎前板12的前部設置的齒狀邊沿使抓取物體時更加穩(wěn)固,下顎前板12和下顎后板14之間的角度可通過第三液壓柱11調節(jié),下顎后板14與水平面的傾角也可通過第四液壓柱調節(jié),使鏟斗下顎在工作時有更多的角度,更加靈活,該鏟斗結構簡單,穩(wěn)定牢固,使用靈活,大大增加了鏟車的工作效率。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