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設施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減振窨井蓋及其配合的檢查井。
背景技術:
城市建設中會有好多地下管道,比如下水道、地下煤氣管道、自來水管道、電力管道、通訊管道、國防管道等,這些管道每隔一段要有一個通向地面的出口,由管道到地面的這一段稱為窨井,窨井口通常與地面平齊,因此需要一個蓋子,用來蓋窨井的蓋子,叫窨井蓋。
目前,公開號為CN1364963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減振消音井蓋,由井蓋和蓋座及減振、消音彈性非金屬墊圈組成,墊圈由橡膠或彈生增強塑料制造,墊圈完全隔開了井蓋和蓋座的所有接觸面,由于墊圈是阻尼大的材料,故能有效吸收沖擊力;由于完全隔開了井蓋和蓋座的接觸面,故能消除井蓋和蓋座的直接碰撞音噪音。但上述井蓋是放置在墊圈上的,當車輪從井蓋的一側壓過時,井蓋存在上下跳動的可能,井蓋跳動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減震窨井蓋及其配合的檢查井,通過卡槽與卡塊的開設,將第一蓋板鎖緊在井座內,減小了井蓋跳動的可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減振窨井蓋及其配合的檢查井,包括井座和第一蓋板,所述井座內開設有向下延伸用于進入窨井的連通槽,所述井座的上端開設有用于放置第一蓋板的井槽,所述井槽的內壁上開設有卡槽,所述第一蓋板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卡接在卡槽內的卡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卡塊能夠卡接在卡槽內,當車輪從第一蓋板的上端駛過時,卡槽的內壁對卡塊限位,卡塊的跳動幅度減小,卡塊固定連接在第一蓋板的外壁上,減小了第一蓋板跳動的可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槽為階梯狀,所述卡槽包括垂直于第一蓋板的豎直槽和垂直于豎直槽的水平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豎直放下第一蓋板后,轉動第一蓋板能夠將第一蓋板鎖緊,卡塊的上下兩側抵接在水平槽的內壁上,當車輛駛過時,水平槽的內壁對卡塊限位,減小了第一蓋板跳動的可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蓋板的外壁上還套接有減振圈,所述第一蓋板通過減振圈抵接在井槽的內壁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減振圈的添加,當車輛駛過第一蓋板時,第一蓋板所受的沖擊力沖擊在減振圈上,減小了第一蓋板左右跳動的幅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蓋板為圓臺狀,所述第一蓋板的下端半徑較小。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圓臺狀的第一蓋板將第一蓋板受到的豎直壓力也沖擊在減振圈上,繼續(xù)減小了第一蓋板上下跳動的可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接塊在第一蓋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蓋板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一蓋板的上表面能夠密封地蓋在井座的上端。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井座還開設有緩沖槽,所述第一蓋板的下側固定有第二蓋板,所述第二蓋板遠離第一蓋板的一側抵接在緩沖槽的內壁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蓋板能夠支撐在井座內,第二蓋板能夠對第一蓋板提供支撐力,減小了第一蓋板下降的可能,減小了第一蓋板的跳動幅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通過彈簧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簧的設置減緩的第一蓋板下降的速度,當車輪駛過第一蓋板時,減小了第一蓋板的跳動速度,提高了車輛行駛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面對面的一側均設置有緩沖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車輛駛過第一蓋板時,彈簧受壓,直至兩個緩沖塊貼合在一起,第一蓋板難以再次下降,減小了第一蓋板受壓時的跳動幅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兩個所述緩沖塊之間設有間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減小的開設使得緩沖塊能夠有緩沖的空間,車輛受壓時不會直接擠壓緩沖塊,減小了緩沖塊的形變程度,增加了緩沖塊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蓋板遠離第一蓋板的一側還開設有倒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倒角的開設便于將第二蓋板卡接在緩沖槽的內壁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卡槽與卡塊的添加,減小了第一蓋板的跳動的可能;第二蓋板的設置及彈簧的添加再次減小了第一蓋板跳動,增加了車輛行駛的舒適性;減振圈及緩沖塊的添加減小了第一蓋板的跳動幅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施例的爆炸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本部剖視圖;
圖4為圖3的A處放大圖。
附圖標記:1、井座;11、連通槽;12、緩沖槽;13、井槽;14、卡槽;141、豎直槽;142、水平槽;2、第一蓋板;21、卡塊;22、減振圈;23、第一嵌槽;24、把手;3、第二蓋板;31、第二嵌槽;32、倒角;4、彈簧;5、間隙;6、緩沖塊。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減振窨井蓋及其配合的檢查井,下方為井座1,井座1上方設置有第一蓋板2,第一蓋板2的上方鉸接有兩個把手24。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井座1的下方軸心處開設有向下延伸的連通槽11,連通槽11的上方開設有圓柱狀的緩沖槽12,緩沖槽12的半徑大于連通槽11的半徑,緩沖槽12的上方還開設有圓臺狀的井槽13,井槽13的下端半徑與緩沖槽12半徑相同,井槽13的上端半徑大于緩沖槽12的半徑,井槽13的內壁上沿其軸心均勻開設有四個階梯狀的卡槽14,卡槽14包括從井槽13上端開始的豎直向下開設的豎直槽141,豎直槽141的最下端的左側開設有與其相連通的水平槽142,水平槽142圍繞井座1的軸心方向開設。
井槽13的內壁上抵接有第一蓋板2,第一蓋板2為圓臺狀,上端半徑較大,下端半徑較小,且第一蓋板2的錐度與井槽13的錐度相同,第一蓋板2和井槽13的內壁之間還設有固定連接在第一蓋板2上的減振圈22,第一蓋板2通過減振圈22抵接在井槽13的內壁上;第一蓋板2的外壁上固定連接四個有卡塊21,卡塊21能夠卡接在卡槽14內,卡塊21在第一蓋板2上表面的投影位于第一蓋板2內,第一蓋板2的上表面能夠與井座1的上表面平齊。
第一蓋板2的下方還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二蓋板3,第二蓋板3抵接在緩沖槽12的內壁上,且第二蓋板3與緩沖槽12為過盈配合,第二蓋板3的下端還開設有便于將第二蓋板3抵接在緩沖槽12內的倒角32。
第一蓋板2的下底面開設有兩個第一嵌槽23,第二蓋板3的上表面開設有與第一嵌槽23相對應的第二嵌槽31,彈簧4固定連接在第一嵌槽23和第二嵌槽31內;第一嵌槽23的下底面上固定連接有緩沖塊6,第二嵌槽31的上底面上固定連接有緩沖塊6,兩個緩沖塊6之間設有間隙5。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