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對城市雨水面源污染直排入河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將雨水收集、蓄積、凈化后再排到自然水體。對城市分流制管道中初期雨水特征明顯的雨水處理主要采用的是初雨截流到初期調蓄池,中后期雨水通過在線處理邊處理邊排放,暴雨時雨水通過行洪廊道外排自然水體。雨水經(jīng)過棄流井分離收集或者過濾凈化處理,雖然經(jīng)過上述設備凈化后的初期雨水能夠減小雨水中污染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城市初期雨水的污染特征不一樣,不同地域或不同季節(jié)時段各不一樣。有時候,分流制管道中雨水的水質在一場降雨的不同時段可能沒有明顯的差異,其中的污染物濃度并不高且沒有明顯的峰值。這時候,如果將降雨硬性分成初雨和中后期雨水,分別采用調蓄和凈化處理,則會造成設備設施投資建設的浪費。當城市內出現(xiàn)強降雨或其他特殊情況造成自然水體水位高于在線處理調蓄池過水槽標高時就會造成在線處理調蓄池內的雨水無法順利排放,從而造成了雨水在整體城市雨水管道中的滯留,從而引發(fā)內澇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高效處理城市雨水,且不會造成城市內澇的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
為實現(xiàn)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多個片區(qū)內的雨水支管、污水支管、與污水支管的出水端連接的污水總管,所述污水總管連通至污水處理廠;所述雨水支管連接有在線處理雨水、泄洪和防倒灌的雨水處理裝置,所述雨水處理裝置包括與雨水支管連通的在線處理調蓄池和應急行洪廊道,所述應急行洪廊道與自然水體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的出水端連通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通過下開式堰門連通有排水池;所述集水池內設置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通過排水管道與排水池連通,所述排水池與自然水體連通。
根據(jù)不同片區(qū)的施工條件,有如下兩種結構布置形式:
一、每個片區(qū)的雨水支管分別連接有一個雨水處理裝置。
二、多個片區(qū)的雨水支管連接于一個雨水處理裝置上。
具體的,所述集水池和在線處理調蓄池共用一面第一公共墻體,所述第一公共墻體上設置有多個通孔。
具體的,所述集水池和排水池共用一面第二公共墻體;所述下開式堰門設置于第二公共墻體上。
具體的,所述雨水處理裝置還包括與雨水支管連接的分水廊道,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的進水端與分水廊道連通,所述在線處理調蓄池通過過水槽與集水池連通;所述過水槽沿經(jīng)在線處理調蓄池處理后的凈水溢流的方向布置。
具體的,所述分水廊道通過水力自動閘門與應急行洪廊道的進水端連通,所述應急行洪廊道與集水池連通。
具體的,所述集水池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集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一液位計;所述排水池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排水池內水位高低的所述第二液位計;所述第一液位計和所述第二液位計電連接有可控制排水泵啟閉和下開式堰門的堰門門板上下移動的控制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根據(jù)初雨特征不明顯的雨水環(huán)境所設計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僅能夠根據(jù)降雨的實施情況調節(jié)下開式堰門的高度,而且能夠根據(jù)出水受納水體水位情況確定是否需開啟排水泵,做到既安全,又節(jié)能,有效降低了投資建設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設計的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的多片區(qū)分別連接雨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設計的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的多片區(qū)共同連接一個雨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xiàn)有技術中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在線處理調蓄池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雨水處理裝置的組合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本實用新型中雨水處理裝置的A—A斷面示意圖;
圖6是圖4中本實用新型中雨水處理裝置的B—B斷面示意圖;
圖7是圖4中本實用新型中雨水處理裝置的C—C斷面示意圖;
其中,1—在線處理調蓄池,2—集水池,3—過水槽,4—排水池,5—自然水體,6—下開式堰門,7—第一液位計,8—第二液位計,9—排水泵,10—排水管道,11—控制箱,12—水力自動閘門,13—應急行洪廊道,14—分水廊道,1-1—第一公共墻體,2-1—第二公共墻體,14-1—第三公共墻體,15—雨水支管,16—污水支管,17—污水總管,18—污水處理廠,19—雨水處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7所示的初雨特征不明顯的分流制在線處理排放系統(tǒng),包括設置于多個片區(qū)內的雨水支管15、污水支管16、與污水支管16的出水端連接的污水總管17,污水總管17連通至污水處理廠18;雨水支管15連接有在線處理雨水、泄洪和防倒灌的雨水處理裝置19,雨水處理裝置19包括與雨水支管15連通的在線處理調蓄池1和應急行洪廊道13,應急行洪廊道13與自然水體連通;在線處理調蓄池1的出水端連通有集水池2;集水池2通過下開式堰門6連通有排水池4;集水池2內設置有排水泵9;排水泵9通過排水管道10與排水池4連通,排水池4與自然水體連通。
如圖4—7所示,集水池2和在線處理調蓄池1共用一面第一公共墻體1-1,第一公共墻體1-1上設置有多個通孔集水池2和排水池4共用一面第二公共墻體2-1;下開式堰門6設置于第二公共墻體2-1上。雨水處理裝置還包括與雨水支管連接的分水廊道14,在線處理調蓄池1的進水端與分水廊道14連通,在線處理調蓄池1通過過水槽3與集水池2連通。分水廊道14通過水力自動閘門12與應急行洪廊道13的進水端連通,應急行洪廊道13與集水池2連通;過水槽3沿經(jīng)在線處理調蓄池1處理后的凈水溢流的方向布置。
根據(jù)各片區(qū)的施工條件,關于雨水處理裝置的建設有如下兩種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每個片區(qū)的雨水支管15分別連接有一個雨水處理裝置19。
如圖2所示,多個片區(qū)的雨水支管15連接于一個雨水處理裝置19上。
如圖4—7所示,集水池2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集水池內水位高低的第一液位計7;排水池4內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排水池內水位高低的第二液位計8;第一液位計7和第二液位計8電連接有可控制排水泵9啟閉和下開式堰門6的堰門門板上下移動的控制箱11。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分片原理對原有的分流制排放系統(tǒng)進行分片,把一個大的排放系統(tǒng)進行分片。各個片區(qū)的生活污水通過污水支管16和污水總管17道排放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降雨時,雨水通過雨水支管15進入進入在線處理調蓄池1,在線邊處理邊排放到自然水體。強降雨時,進入在線處理調蓄池1的流量大于其設計處理量時,水力自動閘門12開啟,多余的后期雨水就直接從應急行洪廊道13排出。
對雨水處理裝置19的控制方法如下:
控制箱11的控制系統(tǒng)預設有危險水位高度H1,危險水位高度H1小于過水槽3的最高高度H2;1mm≤H2-H1≤3mm。由第二液位計8監(jiān)測所得的排水池4內的實時水位高度為H3,H3與自然水體水位等高;由第一液位計7監(jiān)測所得的集水池2內的實時水位高度為H4;下開式堰門6的堰門門板的實時高度為H5;
當晴天且H4<H1時,排水泵9關閉,H5>H3;
當雨天且H4<H1時,排水泵9關閉,H3增大,下開式堰門6在控制箱11的控制下升高,H5隨著H3的增大而增大且H5>H3;
當雨天且H4>H1且H5<H3時,下開式堰門6關閉,排水泵9在控制箱11的控制下工作,將集水池2內的水排入排水池4。
本實用新型的在線處理調蓄池1是指所有具有對初期雨水進行在線處理調蓄功能的調蓄池結構,對池內雨水處理設備的改進以及池子結構的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
1.晴天的時候,在線處理調蓄池1不進水,此時,下開式堰門6的堰門門板的門頂高度高于排水池內水位的高度。
2.當下雨時,集水池2內的第一液位計7監(jiān)測集水池2內的實時水位不超過控制箱11預設的危險水位,同時自然水體水位因為降雨而上升,所以排水池4內的實時水位會隨自然水體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此時排水池4內第二液位計8將監(jiān)測的實時水位信號反饋給控制箱11從而帶動下開式堰門6的堰門門板上升,使得堰門門板的頂高始終位于排水池4的實時水位的上端。
3.當下雨時間過長或者暴雨時,集水池2內的第一液位計7監(jiān)測集水池2內的實時水位超過控制箱11預設的危險水位時,表明排水區(qū)4的水位過高、下開式堰門6的堰門門板上升到極限位置、下開式堰門6處于關閉狀態(tài),排水不通暢;此時控制箱11控制排水泵9工作開始強排集水池內的雨水、防止雨水倒灌。
本實用新型的下開式堰門在晴天或小雨狀態(tài)采用重力出水,只有當重力出水來不及的情況在才開啟排水泵9實現(xiàn)強排。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