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 在樁位處采用擠土的方式進行成孔施工,即利用細長夯錘直接沖擊土體,或者采用振動、錘擊、靜壓的方式將底端封閉的成孔套筒在土體中沉入,在成孔過程中對樁孔周圍土體進行擠密加固,達到設計深度后提出細長夯錘或者成孔套筒;
2) 按照設定的間距重復進行上述成孔施工,形成多根均勻布置的樁孔,使樁孔之間的地基土體經(jīng)多次擠密加固后,提高其壓實系數(shù)并消除濕陷性;
3) 在樁孔內填入土和\或加固材料并灌注水,水的灌注量根據(jù)地基土體的含水量確定,使樁孔內及周圍土體受水浸泡并達到飽和,提高地基土體的含水量;
4) 根據(jù)地基土體的處理效果和濕陷沉降效果,采用下述方式之一或者組合對地基土體進行再處理:
①采用與上述步驟1)相同的方式在原樁孔之間位置增加新的樁孔,并在新的樁孔內再進行上述步驟3)的處理;
②在樁孔內補充灌注水,或者補充填入土和\或加固材料。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1)中,上述細長夯錘或者成孔套筒的底端為尖底或者平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1)中,樁孔的設計深度應超過濕陷性黃土層的深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1)中,在樁孔達到設計深度后,包括在樁孔或者成孔套筒內填入一定量的填充料,通過細長夯錘提升后自由下落的沖擊動能,對填入的填充料進行夯擊,使灌注孔底端一定范圍和深度的土層得到擠密加固。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在樁孔內填入土和\或加固材料并灌注水,土和\或加固材料的填入和水的灌注不分先后次序,能夠同時進行也能夠交替進行。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包括將上述土和\或加固材料加入水提前予以均勻拌合之后,再灌注入樁孔之內。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加固材料包括水泥、砂、粉煤灰、土壤化學加固劑。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上述水的灌注量在樁孔中低于地基表面一定距離。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4)中,上述新的樁孔能夠采用螺旋鉆或者取土器進行取土成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4)完成后,包括以強夯法對地基表層土體進行加固處理,強夯法的有效處理深度為3~7m。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4)完成后,包括在樁孔內填入一定量的加固材料后采用細長夯錘予以夯實擠密,重復填入和夯實操作直至地基表面。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驟3)完成后,如地基土體的處理效果和濕陷沉降效果達到設定要求,省略上述步驟4)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