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基礎工程機械,特別涉及一種液壓振動錘。
背景技術:
振動錘是一種通電后產(chǎn)生強大激振力將物體打入地下的一種建筑基礎工程的設備。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電動機帶動成對偏心輪作相反的轉動,使它們所產(chǎn)生的橫向離心力相互抵消,而垂直離心力則相互疊加,通過偏心輪的高速轉動使齒輪箱產(chǎn)生垂直的上下振動,從而達到沉樁的目的。振動錘主要由減振、振動及夾持裝置組成。
振動裝置中激振箱主要由電機、箱體、偏心輪、主動軸、從動軸、齒輪等件組成。動力是由電動機通過三角皮帶傳給箱體內由一對圓柱齒輪相互嚙合的主、從動軸。傳統(tǒng)的偏心輪與齒輪為分體設置,在安裝過程中,偏心輪與齒輪之間需要設置較多的聯(lián)動件,同時為了保證其連接牢固性,對于偏心輪及齒輪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如若加工尺寸出現(xiàn)偏差,則偏心輪、齒輪與主軸之間的同心度難以保證,主軸采用平鍵與偏心輪實施連接,在使用過程中,偏心輪處于較高轉速時,容易對平鍵造成磨損。
傳統(tǒng)的減振裝置主要由頂板、架設于頂板上的減振架、均布于減振架上的減振橡膠、與減振架連接的吸振蓋、設于減振架與吸振蓋之間的保險機構、二次減振架以及設于二次減振架上的減振橡膠。頂板與減振架及夾持裝置之間分別采用固定的方式連接(傳統(tǒng)采用焊接的方式實施連接),在運輸過程中,由于頂板分別與夾持裝置及減振架實施連接,且頂板無法與夾持裝置及減振架實施分離,因此頂板及夾持裝置與減振架組合后的高度較高,如在限制高度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運輸過程極為不便,而且運輸成本較高。在使用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工況要求,無法根據(jù)需要對減振架以及吸振蓋實施更換,需要同時攜帶多種不同型號的振動裝置,通用性不強,而且為施工提高了成本。
傳統(tǒng)的頂板與馬達之間通過馬達連接器實施連接,頂板上設有對馬達提供液壓油的油路,油路與馬達連接器之前則通過油管實施連接,油管不僅不便于安裝,容易泄露,而且其無法根據(jù)馬達連接器與頂板之間的間距實施調節(jié),使用較為不便。
傳統(tǒng)的夾持裝置、液壓馬達及油箱之間通過外軟管連接后形成油路,但是這種方式連接的液壓馬達、油箱、夾持裝置與頂板之間的外軟管連接繁瑣,且外軟管易破損,往往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重新更換外軟管來再次施工,造成施工效率低下,且頻繁更換外軟管也提升了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便于加工、裝配方便、降低生產(chǎn)成本、加工精度及裝配精度得到保證、可根據(jù)不同工況實施拆裝、更換、便于運輸?shù)囊簤赫駝渝N。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液壓振動錘,包括有減振裝置、振動裝置及夾持裝置,所述的振動裝置包括有激振箱、與激振箱聯(lián)動的頂板、架設于頂板上的減振架、均布于減振架上的減振橡膠、與減振架連接的吸振蓋、設于減振架與吸振蓋之間的保險機構、二次減振架以及設于二次減振架上的減振橡膠,激振箱內設有橫截面呈半圓狀的偏心輪、與偏心輪聯(lián)動的齒輪及主軸,偏心輪及齒輪上分面對應的設有供主軸安裝的安裝孔,頂板與激振箱之間設有馬達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輪與齒輪一體鍛造加工成型,主軸上套設有軸承,軸承與主軸之間套設有軸套,主軸與偏心輪及齒輪聯(lián)動連接;所述的頂板為安裝板,安裝板相對于與減振架連接一端的另一端處設有與安裝板可拆卸連接且與安裝板平行貼合的下頂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偏心輪與齒輪一體鍛造成型,不僅加工方便,同時使偏心輪與齒輪上的安裝孔的同心度得到保證,降低了加工時精度的要求,使得生產(chǎn)過程更為簡單,成本更為低廉,同時也保證了裝配質量;主軸通過軸套與軸承實施套接,便于拆裝。減振架通過安裝板實施支撐及安裝,然后在安裝板處設置可分別與安裝板及夾持裝置可拆卸連接的下頂板,在運輸過程中,可通過下頂板與減振架與夾持裝置實施拆卸,使其分離,從而減少其運輸高度,便于運輸,減少運輸成本。在使用過程中,當減振架以及吸振蓋無法滿足對工況的要求時,可將其由下頂板上拆除,更換符合工程需要的減振組件,通用性強。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主軸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臺階,軸套套設與該臺階處,且軸套的外周面與主軸的外周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的下頂板與安裝板相貼合的端面上分別對應的設有若干供螺栓安裝的安裝孔,下頂板的安裝孔與安裝孔之間分別均布有預置螺栓安裝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樣設置結構簡單,主軸旋轉時的穩(wěn)定性得到提高。而且促使主軸與偏心輪之間可實現(xiàn)聯(lián)動,同時也便于對主軸實施拆裝。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設置為:下頂板上設有與馬達連接器供油的油路,油路與馬達連接器通過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包括有軸向一端與下頂板連接,且與下頂板上油路對應設置的下頂板連接套及與馬達連接器固定連接的馬達連接器連接套,下頂板連接套及馬達連接器連接套內分別對應的設有促使下頂板油路與馬達連接器導通的連接孔,下頂板連接套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呈插接連接,且下頂板連接套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的插接處通過密封件密封。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選頂板與馬達連接器之間的連接件設置為相互套設的下頂板連接套及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不僅可根據(jù)下頂板與馬達連接器之間的間距對其套接的軸向長度實施調節(jié),通用性更廣、裝配方便,同時也解決了箱體加工時的尺寸誤差,而且該連接件不易損壞及泄露,密封件的設置可保證連接件連接處的密封。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設置為:馬達連接器連接套插設于下頂板連接套的連接孔內,所述的密封件設于馬達連接器連接套的外周面與下頂板連接套的連接孔之間,該密封件為至少一個雙向活塞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上述設置結構簡單,采用雙向活塞密封圈則可更進一步的保證了高壓時不會出現(xiàn)漏油的問題。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設置為:下頂板連接套及馬達連接器連接套的軸向一端分別設有連接凸臺,連接凸臺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及下頂板連接套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樣設置連接結構牢固,便于拆裝。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設置為:下頂板內部埋設有至少五組相互平行的油路,所述油路分別連接有與油路垂直連接的三通油路,所述油路沿下頂板軸向貫穿下頂板設置,下頂板在與三通油路相對應位置設有開口。
其中,油路包括有馬達進油油路、馬達出油油路、馬達泄壓閥油路、夾鉗緊油路及夾鉗送油路。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油路直接集成到下頂板內部,只需要在下頂板上連接油嘴就可以直接連接貫通下頂板設置的油路,不僅省去了傳統(tǒng)使用外軟管連接方式中采用的軟管,且傳統(tǒng)采用軟管作為油管的方式存在軟管易損易被施工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壓迫撕裂的情況,而集成于下頂板內的油路則不存在這種情況,且傳統(tǒng)的方式使用的軟管較長,油從軟管到達液壓馬達存在一定時間,而采用埋設于下頂板內的油路的方式則沒有這種時間損耗,液壓馬達的相應時間更快。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振動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下頂板與馬達連接器連接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馬達連接器連接套與下頂板連接套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馬達連接器連接套與下頂板連接套的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激振箱內偏心輪、齒輪及主軸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偏心輪與齒輪一體成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下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激振箱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9所示的一種液壓振動錘,包括有減振裝置1、振動裝置2及夾持裝置3,振動裝置2包括有激振箱4、與激振箱4聯(lián)動的頂板、架設于頂板上的減振架22、均布于減振架22上的減振橡膠23、與減振架22連接的吸振蓋24、設于減振架22與吸振蓋24之間的保險機構25、二次減振架26以及設于二次減振架26上的減振橡膠23,激振箱4內設有橫截面呈半圓狀的偏心輪41、與偏心輪41聯(lián)動的齒輪42及主軸43,偏心輪41及齒輪42上分面對應的設有供主軸43安裝的安裝孔44,頂板與激振箱4之間設有馬達連接器5,偏心輪41與齒輪42一體鍛造加工成型,主軸43上套設有軸承45,軸承45與主軸43之間套設有軸套46,主軸43與偏心輪41及齒輪42聯(lián)動連接;頂板為安裝板21,安裝板21相對于與減振架22連接一端的另一端處設有與安裝板21可拆卸連接且與安裝板21平行貼合的下頂板27。上述方案中,通過將偏心輪41與齒輪42一體鍛造成型,不僅加工方便,同時使偏心輪41與齒輪42上的安裝孔44的同心度得到保證,降低了加工時精度的要求,使得生產(chǎn)過程更為簡單,成本更為低廉,同時也保證了裝配質量;主軸43通過軸套45與軸承46實施套接,便于拆裝。減振架22通過安裝板21實施支撐及安裝,然后在安裝板21處設置可分別與安裝板21及夾持裝置3可拆卸連接的下頂板27,在運輸過程中,可通過下頂板27與減振架22與夾持裝置3實施拆卸,使其分離,從而減少其運輸高度,便于運輸,減少運輸成本。在使用過程中,當減振架22以及吸振蓋24無法滿足對工況的要求時,可將其由下頂板27上拆除,更換符合工程需要的減振裝置1,通用性強。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主軸43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臺階431,軸套46套設與該臺階431處,且軸套46的外周面與主軸43的外周面處于同一平面;下頂板27與安裝板21相貼合的端面上分別對應的設有若干供螺栓安裝的安裝孔271,下頂板27的安裝孔21與安裝孔21之間分別均布有預置螺栓安裝孔272。主軸43旋轉時的穩(wěn)定性得到提高。而且促使主軸43與偏心輪41之間可實現(xiàn)聯(lián)動,同時也便于對主軸43實施拆裝。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下頂板27上設有與馬達連接器5供油的油路,油路與馬達連接器5通過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包括有軸向一端與下頂板27連接,且與下頂板27上油路對應設置的下頂板連接套28及與馬達連接器5固定連接的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下頂板連接套28及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內分別對應的設有促使下頂板27油路與馬達連接器5導通的連接孔291,下頂板連接套28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呈插接連接,且下頂板連接套28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的插接處通過密封件292密封。通過將下頂板27與馬達連接器5之間的連接件設置為相互套設的下頂板連接套28及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不僅可根據(jù)下頂板27與馬達連接器5之間的間距對其套接的軸向長度實施調節(jié),通用性更廣、裝配方便,同時也解決了箱體加工時的尺寸誤差,而且該連接件不易損壞及泄露,密封件292的設置可保證連接件連接處的密封。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密封性,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插設于下頂板連接套28的連接孔291內,密封件292設于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的外周面與下頂板連接套28的連接孔291之間,該密封件292為至少一個雙向活塞密封圈。
為了使連接結構更為牢固,便于拆裝。下頂板連接套28及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的軸向一端分別設有連接凸臺293,連接凸臺293與馬達連接器連接套29及下頂板連接套28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緊固件可為緊固螺釘或螺栓,都是可行的。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下頂板27內部埋設有至少五組相互平行的油路,油路分別連接有與油路垂直連接的三通油路,油路沿下頂板27軸向貫穿下頂板27設置,下頂板27在與三通油路相對應位置設有開口。油路包括有馬達進油油路271、馬達出油油路272、馬達泄壓閥油路273、夾鉗緊油路274及夾鉗送油路275。將油路直接集成到下頂板27內部,只需要在下頂板27上連接油嘴就可以直接連接貫通下頂板27設置的油路,不僅省去了傳統(tǒng)使用外軟管連接方式中采用的軟管,且傳統(tǒng)采用軟管作為油管的方式存在軟管易損易被施工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壓迫撕裂的情況,而集成于下頂板27內的油路則不存在這種情況,且傳統(tǒng)的方式使用的軟管較長,油從軟管到達液壓馬達存在一定時間,而采用埋設于下頂板27內的油路的方式則沒有這種時間損耗,液壓馬達的相應時間更快。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激振箱4包括有箱體47及設于箱體47內的齒輪組件48,箱體47的一側開設有可觀察箱體47內部的窺視開口471,該窺視開口471處設有與箱體47可拆卸連接且可促使窺視開口471封閉或開啟的封蓋472。通過在箱體47的一側設置可用于觀察箱體47內部的窺視開口471,當箱體47內部出現(xiàn)故障時,工作人員可通過該窺視開口471觀察箱體47內部,以此便于對箱體47內部故障實施排查,從而知曉故障所在,便于維修,無需對整體實施拆除,避免了整體拆除而造成的成本浪費,降低了維護及維修成本。封蓋472的設置可對該窺視開口471實施封堵,當箱體47在工作過程中,可通過封蓋472將窺視開口471實施封堵,防止外部的雜物由該窺視開口471進入到箱體47內。
為了使封蓋472與箱體47之間的安裝結構更為簡單,而且安裝后的美觀度得到提高。箱體47包括有支撐體473及與支撐體473連接的底座474及頂板475,窺視開口471設于支撐體473的側壁上,側壁上設有厚度與封蓋472適配的缺口4731,窺視開口471開設于該缺口4731內,且封蓋472與該缺口4731的底部端面之間通過緊固件拆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