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電纜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裝式預制電纜井。
背景技術:
在傳統(tǒng)的電纜工程施工中,電纜井采用現(xiàn)場人工磚砌或現(xiàn)場混凝土澆制,由于土建施工隊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不便于管控施工質(zhì)量。此外,采用人工磚砌或現(xiàn)場混凝土澆制工程量大,速度慢工期長,嚴重制約了工程進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性能可靠的組裝式預制電纜井,能按統(tǒng)一質(zhì)量標準,加快施工速度,從而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組裝式預制電纜井包括兩個呈半圓形的井筒、井筒底部的底板、井筒頂部的檢查井蓋板和安裝在井筒中央的蓋板支柱,所述井筒接口處設有相互匹配燕尾槽和燕尾榫,井筒通過所述燕尾槽和燕尾榫相互固定連接;所述井筒上設有電纜溝接口,所述電纜溝接口上設有電纜入口和用于與電纜溝連接的燕尾槽和燕尾榫。
所述井筒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所述井筒接口處的燕尾槽和燕尾榫與井筒內(nèi)的鋼筋連接。
所述底板設有用于安裝井筒的井筒安裝槽、用于安裝蓋板支柱的支柱筒安裝圓槽和便于排水的沉水孔。
所述井筒內(nèi)壁上設有若干電纜支架。
所述檢查井蓋板為扇形結構,該檢查井蓋板采用角鋼包邊。
所述蓋板支柱包括實心蓋板支柱帽和管狀空心蓋板支柱筒。
所述底板、檢查井蓋板和蓋板支柱均設有便于搬運的活動提環(huán)。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電纜井先用鋼筋混凝土進行預制,兩個預制半圓形井筒采用燕尾槽、燕尾榫的榫槽進行現(xiàn)場組裝連接,然后安裝于底板的井筒安裝槽內(nèi),形成一個整體。電纜井的電纜溝接口處也設置燕尾槽、燕尾榫用于與電纜溝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組裝式預制電纜井能進行工廠化、模塊化生產(chǎn),便于統(tǒng)一質(zhì)量標準并有效控制工程質(zhì)量;模塊化的預制構件運到工地進行組裝,安裝速度快,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從而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井筒,11-燕尾槽,12-燕尾榫,2-底板,21-沉水孔,22-活動提環(huán),3-檢查井蓋板,4-蓋板支柱,41-蓋板支柱帽,42-蓋板支柱筒,5-電纜支架,6-電纜溝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組裝式預制電纜井,包括兩個呈半圓形的井筒1、井筒1底部的底板2、井筒1頂部的檢查井蓋板3和安裝在井筒1中央的蓋板支柱4,井筒1接口處設有相互匹配燕尾槽11和燕尾榫12,井筒1通過燕尾槽11和燕尾榫12相互固定連接;井筒1上設有電纜溝接口6,電纜溝接口6上設有電纜入口和用于與電纜溝連接的燕尾槽11和燕尾榫12。井筒1由鋼筋混凝土預制而成,井筒1接口處的燕尾槽11和燕尾榫12與井筒1內(nèi)的鋼筋連接。底板2設有用于安裝井筒1的井筒安裝槽、用于安裝蓋板支柱4的支柱筒安裝圓槽和便于排水的沉水孔21。井筒1內(nèi)壁上設有若干電纜支架5。檢查井蓋板3為扇形結構,該檢查井蓋板3采用角鋼包邊。蓋板支柱4包括實心蓋板支柱帽41和管狀空心蓋板支柱筒42。底板2、檢查井蓋板3和蓋板支柱4均設有便于搬運的活動提環(huán)22。
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是:本實用新型可進行工廠化批量生產(chǎn),然后在施工工地現(xiàn)場組裝。電纜井的兩個半圓形井筒1采用燕尾槽11、燕尾榫12的榫槽連接,然后安裝于底板2的井筒安裝槽內(nèi),形成一個整體。電纜井的電纜溝接口6處也設置燕尾槽11、燕尾榫12用于與電纜溝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組裝式預制電纜井能進行工廠化、模塊化生產(chǎn),便于統(tǒng)一質(zhì)量標準并有效控制工程質(zhì)量;模塊化的預制構件運到工地進行組裝,安裝速度快,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從而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