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物的樁基檢測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對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方法及所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在對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方法都是在預應力建筑基樁的上面用混泥土重物堆成試壓需要的重量,常常在一根預應力建筑基樁的上面要堆壓幾百噸上千噸重物對預應力建筑基樁進行試壓,確定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耐壓能力。這種方法要搭建很寬行牢的承重架,在重物太重又稍不平衡時,承重架還很易倒塌而發(fā)生事故。
本專利發(fā)明人在已授權(quán)專利《用周邊建筑基樁分力測量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裝置》公開了一種在待測量的預應力建筑基樁周圍,用預應力建筑基樁或其它樁作為地錨,不用搭高架、不用施壓重物,只用一套放射形狀支架,就能進行測定預應力建筑基樁不下沉的承重力試壓方法,以及該方法所用的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但這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不僅又高又重,而且地平面上的各支架很長,在一個施工工地要把這個“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整體移動到另一個被測量的建筑基樁位置非常困難。所以在一個施工工地,如果先后被測量的兩個建筑基樁只有幾米遠的距離,進行后一個建筑基樁不下沉的承重力試壓測量時,也要把這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拆分成各組件后,在后一個建筑基樁位置重新組裝成一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這在一個施工工地不同位置進行多個建筑基樁不下沉的承重力試壓測量時要多次拆、裝“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造成人力浪費,延誤工期,工程成本增加。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在一個施工工地不同位置進行多個建筑基樁不下沉的承重力試壓測量時,一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用液壓裝置進行自動折疊,減少占地面積,而不用拆裝工序,直接用帶動力的履帶輪在同一工地進行整體搬運,減少拆裝和搬運人力浪費,縮短施工的工期,工程成本降低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有兩種結(jié)構(gòu)是:第一種結(jié)構(gòu)是斜拉桿18分為兩段或多段,這兩或多段之間用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并且兩或多段之間還設有用于折疊的轉(zhuǎn)動連接件;第二種結(jié)構(gòu)是斜拉桿18是一根液壓斜拉桿58,用液壓桿的伸縮功能代替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和轉(zhuǎn)動連接件。
第一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每個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桿18和一個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而成;多個三角形框架共用同一根立管17為中心柱成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三角形框架中的多個平面受力桿19是連為一體的同平面放射狀組合式結(jié)構(gòu),多個平面受力桿19放射狀結(jié)構(gòu)中心的上面連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桿18的上端都與唯一的一根立管17連接,多根斜拉桿18的下端分別與不同位置的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1]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
平面受力桿19包括中心夾板1、分力夾板2,和連接中心夾板1與分力夾板2的鋼梁8;
[1-1]、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結(jié)構(gòu):鋼梁8包括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連接位置,在這兩段的連接位置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端,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端頭52有上方53是開放的連接槽54;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一端卡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連接槽54中,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卡在連接槽54中,并與連接槽54的側(cè)板55轉(zhuǎn)動連接;
在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連接位置還設有液壓動力桿56,該液壓動力桿56的兩端分別與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轉(zhuǎn)動連接;液壓動力桿56可設在上面、或下面、或側(cè)面;
鋼梁8一端為帶夾板端,另一端為不帶夾板端;鋼梁8帶夾板端的結(jié)構(gòu)是:鋼梁8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端頭的兩側(cè)分別固定有鋼梁夾板23,兩塊鋼梁夾板23分別都在鋼梁8的上面伸出鋼梁8,兩塊鋼梁夾板23伸出鋼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連接。
把鋼梁8分段成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目的是在同一個工地進行不同建筑基樁分力試壓施工時,用液壓動力桿56自動折疊鋼梁8減少長度,使試壓裝置能使用中心夾板1下面機動輪自動整體行走,一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不用拆裝工序,減少人力浪費,縮短工期,工程成本降低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
[1-2]、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結(jié)構(gòu):中心夾板1包括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有間隔距離;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用多根支撐柱16連接;中心上夾板3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中心上夾板孔,中心下夾板4面向中心上夾板孔的對應位置上設有下位大螺帽20;一根定位螺桿21穿過中心上夾板孔與中心下夾板4下位大螺帽20連接,使定位螺桿21的下面與中心下夾板4緊密接觸,中心下夾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連接定位螺桿21部位的螺距;一個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夾板3的上面與定位螺桿21連接,定位螺桿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桿21的上端有一定長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桿21上端有一定長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內(nèi)空之中,緊密相套或螺絲連接,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徑大于立管17的外徑;
在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下面設有至少兩組能被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
一根定位螺桿21穿過中心上夾板孔與中心下夾板4下位大螺帽20連接;下位大螺帽20作用是增加中心下夾板4中心的厚度,從而增加中心下夾板4的強度。,使定位螺桿21的下面與中心下夾板4緊密接觸;限止定位螺桿21左右擺動。中心下夾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連接定位螺桿21部位的螺距;在中心上夾板3受力有微小變形時,使定位螺桿21仍然緊密接觸到下面的中心下夾板4或下位大螺帽20。一個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夾板3的上面與定位螺桿21連接,定位螺桿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桿21的上端有一定長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桿21上端有一定長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內(nèi)空之中,緊密相套或螺絲連接;套在立管17內(nèi)空之中的定位螺桿21可穩(wěn)定在安裝時的立管17不倒下。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徑大于立管17的外徑。使于上位大螺帽22先接受立管17的下壓力,上位大螺帽22再把立管17的向下壓力分散,使中心上夾板3不易損壞,達到定位螺桿21和多根支撐柱16都勻均平衡向中心下夾板4傳導立管17的壓力。下位大螺帽20用于保護中心下夾板4,上位大螺帽22用于保護中心上夾板3,定位螺桿21用于方便安裝立管17時定位立管17和穩(wěn)定立管17。
用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目的是在松軟泥土的施工工地能把巨大重量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從一個建筑基樁位置,直接整體的移動到另一個建筑基樁位置。如果在前后兩個建筑基樁之前鋪設軌道太費人力和時間,所費人力和時間比把整套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拆散再裝還更多,所以用鋪設軌道的方法直接整體移動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沒有實用性,而用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直接整體移動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1-3]、平面受力桿19的分力夾板2結(jié)構(gòu):分力夾板2包括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成平行排列,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有間隔距離;分力下夾板7上還設有連接分力樁的孔9。
分力夾板2用于把在測量的一個建筑基樁與周圍的多個輔助建筑基樁連接,用周圍的多個輔助建筑基樁抗向上拉力的合力作為在測量建筑基樁的向下壓力,從而不再用試力水泥塊或其它配重物提供重量來壓在測量的建筑基樁,大量減少試力水泥塊或其它配重物的運輸和搬動的人力物力。
[1-4]、多個平面受力桿19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分力夾板2在一個中心夾板1的周圍分別都用鋼梁8連接成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鋼梁8都以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在中心夾板1不同部位,多根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到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的間隔之中,多根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連接有鋼梁夾板23;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穿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的間隔空間;以中心夾板1為中心,多根鋼梁8和所穿過的分力夾板2成同平面放射狀分布,鋼梁夾板23在放射狀分布的鋼梁8最外端位置;使該同平面放射狀分布結(jié)構(gòu)最外端位置有鋼梁夾板23;
該短柱24用于與斜拉桿18轉(zhuǎn)動連接。
使鋼梁8的鋼梁夾板23便于與斜拉桿18連接,鋼梁夾板23盡量遠離中心夾板1更適合分散力量的分力結(jié)構(gòu)。中心夾板1用于承受測試的力量,多個分力夾板2用于與分力建筑基樁連接,把試基樁的力量分散到多個分力建筑基樁分散承受力量。鋼梁8用于連接中心夾板1和多個分力夾板2,并傳遞力量,鋼梁8用于將平面受力桿19與斜拉桿18連接,并傳遞力量。
[2]立管17的結(jié)構(gòu):接近立管17上端的內(nèi)空之中固定有一個軸承25,軸承25的內(nèi)圈中設有一個“T”形桿26,“T”形桿26的橫板27位于軸承25下面,“T”形桿26的中心柱28穿過軸承25的內(nèi)圈孔,中心柱28的頂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頂端開口位置,中心柱28的頂端有頂端孔29。
“T”形桿26的頂端孔29用于與吊車的吊繩連接,使吊車在吊起立管17時,確保立管17垂直的與中心夾板1上的定位螺桿21,從而保證的試壓過程中,立管17對被測樁的壓力是垂直的。雖然軸承25和“T”形桿26只在安裝立管17時有用,而在測試過程中不用,但軸承25和“T”形桿26能使安裝正確,保證測試過程不出事故,且測試數(shù)據(jù)正確。
[3]立管17頂蓋30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一個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開口的厚蓋板32,厚蓋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橫截面,短套管31外周圍放射狀的固定連接有多個側(cè)拉板33,每個側(cè)拉板33還與厚蓋板32固定連接,每個側(cè)拉板33上設有側(cè)拉板孔34;厚蓋板32蓋在立管17的頂端。
側(cè)拉板33分別與厚蓋板32和短套管31連接目的是,在側(cè)拉板33在接受斜拉力的狀下,厚蓋板32獲得向下垂直的拉力,短套管31獲得平行的壓力,但短套管31周圍放射狀的分布有側(cè)拉板33,平行的壓力被消除而使立管17不會左右擺動,保持其垂直狀態(tài)。
[4]斜拉桿18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之間用一個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的相對兩邊分別與上拉桿35的一端和下拉桿36的一端螺紋連接;與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連接的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相對兩邊螺紋方向相反;上拉桿35的另一端連接有一個凹形夾38;
斜拉桿18中的上拉桿35或下拉桿36分為兩段,該兩段之間轉(zhuǎn)動連接,使上拉桿35成為兩段組成的轉(zhuǎn)動連接結(jié)構(gòu),或者下拉桿36成為兩段組成的轉(zhuǎn)動連接結(jié)構(gòu)。
使轉(zhuǎn)動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時,對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是同時拉緊,或同時延長。
斜拉桿18中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是為了配合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轉(zhuǎn)動折疊,使鋼梁8分成的兩段能實現(xiàn)折疊。
[5]三角形框架的結(jié)構(gòu):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頂蓋30、斜拉桿18和平面受力桿19的組合結(jié)構(gòu);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端頭的兩塊鋼梁夾板23之間用短柱24連接,該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拉桿36下端轉(zhuǎn)動連接,下拉桿36上端與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斜拉桿18的上拉桿35上端的凹形夾38與頂蓋30的厚蓋板32用銷接的方式轉(zhuǎn)動連接;頂蓋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上面的定位螺桿21的外面以相套的方式連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觸中心夾板1的大螺帽22。
斜拉桿18的上端與頂蓋30轉(zhuǎn)動連接,斜拉桿18的下端與平面受力桿19轉(zhuǎn)動連接,這兩個轉(zhuǎn)動連接的作用在于能承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狀態(tài)的微小變形,使受三角形框架在受力變形時不會損壞。三角形框架的作用在于:把測定被測樁的力量傳遞并分散給分力樁,并且使向上拉分力樁的力是豎直向上的力,這樣不會拉斷分力樁。而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拉桿直接連接分力樁,斜拉桿用斜向的力拉分力樁,現(xiàn)有技術(shù)很容易拉斷分力樁。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不損壞分力樁是本實用新型最重要的技術(shù)效果。
[6]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是一個平面放射狀的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中心的定位螺桿21上面與立管17的下面相以套方式連接,立管17上面套有頂蓋30,每個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夾板23上的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端轉(zhuǎn)動連接,立管17上面的頂蓋30側(cè)拉板33與斜拉桿18的上端凹形夾38轉(zhuǎn)動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在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下面設有履帶輪57,便于要搬離工地或同一個工地中不同建筑基樁.之間搬動或運輸。但在同一個工地,最好不撤卸而整體的從一個測樁點搬運到另一個測樁點。履帶輪57就是用于在同一個工地,地面是松軟土也能進行不撤卸而整體搬運的功能部件。在同一個工地進行整體搬運的優(yōu)點是減少了對該試壓裝置的撤卸和重新安裝,節(jié)約人力、時間和費用。
用履帶輪57代替軌道,使本裝置移動非常方便。因為測量預應力建筑基樁的工地都是爛泥地面,不平整又不能承重,特別是有雨水的工地地面更不能承重,只有履帶輪57能使用。
用上述立體三角架式周邊建筑基樁分力測量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裝置,借助被測建筑基樁周圍的分力用建筑基樁,對被測建筑基樁試壓的方法,即用立體三角架式用周邊建筑基樁分力測量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方法,在測定建筑物基礎的預應力建筑基樁載荷不下沉的承重力時,用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周圍的測預應力建筑基樁作為輔助測定用的分力建筑基樁11,分力建筑基樁11至少為2個,其對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進行不下沉的承重力測定步驟如下:
[1]在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的頂面重疊放置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
[2]在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的頂面放置中心夾板1:把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與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接觸,使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夾在中心夾板1與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之間,中心夾板1的中心上夾板3向上,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有間隔距離。中心夾板1的結(jié)構(gòu)為:中心夾板1包括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關(guān)于一個中心點成放射狀分布,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蛘咴谥行纳蠆A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直接用多根支撐柱16焊接固定連接。
[3]選定分力建筑基樁11:選擇離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最近的至少兩個預應力建筑基樁作為分力建筑基樁11,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不下沉的承重力為F,任何一個分力建筑基樁11被向上拔起時,不會有任何向上移動的向上拔力為f,分力建筑基樁11的數(shù)量為n,必需滿足:f1+f2+f3……+fn>F,和F/n<f。
[4]在分力建筑基樁11的頂面連接分力夾板2:用凸出于分力建筑基樁11自有的頂面豎向承重主鋼筋13穿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下夾板7上的連接分力樁的孔9,將穿過連接分力樁的孔9的豎向承重主鋼筋13用焊接或螺帽把兩者固定連接;通過分力下夾板7,將分力建筑基樁11的頂面固定連接分力夾板2。分力夾板2的結(jié)構(gòu)為:分力夾板2包括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成平行排列,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有間隔距離;分力下夾板7上還設有連接分力樁的孔9。
[5]用鋼梁8將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與分力建筑基樁11連接:將鋼梁8的一端放置于中心夾板1的中心上夾板3與中心下夾板4之間的間隔之中,并用中心上夾板3與中心下夾板4上的螺桿穿過該兩個夾板的穿螺桿孔5加螺帽壓緊連接成一體;鋼梁8的另一部份放置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上夾板6與分力下夾板7之間的間隔之中,并用分力上夾板6與分力下夾板7上的螺桿穿過該兩個夾板的穿螺桿孔5加螺帽壓緊連接成一體;這樣,每根鋼梁8將中心夾板1的一部份與一個分力夾板2固定連接,每個分力建筑基樁11上面的分力夾板2都通過鋼梁8和中心夾板1,使兩個或多個分力建筑基樁11都與一個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緊連接成一體。
[6]安裝整個試壓裝置:按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試壓裝置結(jié)構(gòu)將立管17、頂蓋30、斜拉桿18和平面受力桿19組合安裝成整個立體三角架式用周邊建筑基樁分力測量預應力建筑基樁的試壓裝置。
[7]測定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的不下沉的承重力:將夾在中心夾板1與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之間的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與千斤頂壓力記錄儀15連接,并通電開始記錄壓力;再通電啟動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2中的千斤頂,觀察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0在承受規(guī)定承重力時間內(nèi)有無下沉,或下沉尺寸是否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
下面是第二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第二種結(jié)構(gòu)的斜拉桿18是一根液壓斜拉桿58,用液壓桿的伸縮功能代替第一種結(jié)構(gòu)的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和轉(zhuǎn)動連接件。第二種結(jié)構(gòu)優(yōu)于第一種結(jié)構(gòu)的是:對液壓斜拉桿58的長短調(diào)節(jié)更方便、更精確,并且在折疊鋼梁(50)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時,不僅能用最小的折疊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而且可使折疊狀態(tài)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和液壓斜拉桿58成為一根直桿結(jié)構(gòu),與立管(17)和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合成折疊狀態(tài)的三角形結(jié)構(gòu),使其在折疊后整個分力試壓裝置結(jié)構(gòu)穩(wěn)固,整個分力試壓裝置在不平整的工地上用履帶輪57整體行走時,不會出現(xiàn)折疊形狀變形,重心不穩(wěn)的問題。
第二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每個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桿(18)和一個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而成;多個三角形框架共用同一根立管(17)為中心柱成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三角形框架中的多個平面受力桿(19)是連為一體的同平面放射狀組合式結(jié)構(gòu),多個平面受力桿(19)放射狀結(jié)構(gòu)中心的上面連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桿(18)的上端都與唯一的一根立管(17)連接,多根斜拉桿(18)的下端分別與不同位置的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1]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
平面受力桿(19)包括中心夾板(1)、分力夾板(2),和連接中心夾板(1)與分力夾板(2)的鋼梁(8);
[1-1]、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結(jié)構(gòu):鋼梁(8)包括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連接位置,在這兩段的連接位置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端,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端頭(52)有上方(53)是開放的連接槽(54);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一端卡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連接槽(54)中,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卡在連接槽(54)中,并與連接槽(54)的側(cè)板(55)轉(zhuǎn)動連接;
鋼梁(8)一端為帶夾板端,另一端為不帶夾板端;鋼梁(8)帶夾板端的結(jié)構(gòu)是:鋼梁(8)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端頭的兩側(cè)分別固定有鋼梁夾板(23),兩塊鋼梁夾板(23)分別都在鋼梁(8)的上面伸出鋼梁(8),兩塊鋼梁夾板(23)伸出鋼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連接;
[1-2]、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結(jié)構(gòu):中心夾板(1)包括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有間隔距離;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用多根支撐柱(16)連接;中心上夾板(3)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中心上夾板孔,中心下夾板(4)面向中心上夾板孔的對應位置上設有下位大螺帽(20);一根定位螺桿(21)穿過中心上夾板孔與中心下夾板(4)下位大螺帽(20)連接,使定位螺桿(21)的下面與中心下夾板(4)緊密接觸,中心下夾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連接定位螺桿(21)部位的螺距;一個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夾板(3)的上面與定位螺桿(21)連接,定位螺桿(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桿(21)的上端有一定長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桿(21)上端有一定長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內(nèi)空之中,緊密相套或螺絲連接,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徑大于立管(17)的外徑;
在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下面設有至少兩組能被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
[1-3]、平面受力桿(19)的分力夾板(2)結(jié)構(gòu):分力夾板(2)包括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成平行排列,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有間隔距離;分力下夾板(7)上還設有連接分力樁的孔(9);
[1-4]、多個平面受力桿(19)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分力夾板(2)在一個中心夾板(1)的周圍分別都用鋼梁(8)連接成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鋼梁(8)都以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在中心夾板(1)不同部位,多根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到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的間隔之中,多根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連接有鋼梁夾板(23);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穿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的間隔空間;以中心夾板(1)為中心,多根鋼梁(8)和所穿過的分力夾板(2)成同平面放射狀分布,鋼梁夾板(23)在放射狀分布的鋼梁(8)最外端位置;使該同平面放射狀分布結(jié)構(gòu)最外端位置有鋼梁夾板(23);
[2]立管(17)的結(jié)構(gòu):接近立管(17)上端的內(nèi)空之中固定有一個軸承(25),軸承(25)的內(nèi)圈中設有一個“T”形桿(26),“T”形桿(26)的橫板(27)位于軸承(25)下面,“T”形桿(26)的中心柱(28)穿過軸承(25)的內(nèi)圈孔,中心柱(28)的頂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頂端開口位置,中心柱(28)的頂端有頂端孔(29);
[3]立管(17)頂蓋(30)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一個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開口的厚蓋板(32),厚蓋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橫截面,短套管(31)外周圍放射狀的固定連接有多個側(cè)拉板(33),每個側(cè)拉板(33)還與厚蓋板(32)固定連接,每個側(cè)拉板(33)上設有側(cè)拉板孔(34);厚蓋板(32)蓋在立管(17)的頂端;
[4]斜拉桿(18)的結(jié)構(gòu):斜拉桿(18)是一根液壓斜拉桿(58),液壓斜拉桿(58)的兩端分別與頂蓋(3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轉(zhuǎn)動連;
[5]三角形框架的結(jié)構(gòu):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頂蓋(30)、斜拉桿(18)和平面受力桿(19)的組合結(jié)構(gòu);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端頭的兩塊鋼梁夾板(23)之間用短柱(24)連接,該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拉桿(36)下端轉(zhuǎn)動連接,下拉桿(36)上端與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斜拉桿(18)的上拉桿(35)上端的凹形夾(38)與頂蓋(30)的厚蓋板(32)用銷接的方式轉(zhuǎn)動連接;頂蓋(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上面的定位螺桿(21)的外面以相套的方式連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觸中心夾板(1)的大螺帽(22);
[6]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是一個平面放射狀的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中心的定位螺桿(21)上面與立管(17)的下面相以套方式連接,立管(17)上面套有頂蓋(30),每個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夾板(23)上的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端轉(zhuǎn)動連接,立管(17)上面的頂蓋(30)側(cè)拉板(33)與斜拉桿(18)的上端凹形夾(38)轉(zhuǎn)動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利用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周圍還有的預應力建筑基樁作為地錨,不用搭承載測試用的幾十噸到幾百噸重物用的載貨架、不用施壓的重物,只用放射形狀支架試壓裝置就能測定預應力建筑基樁不下沉的承重力,大大節(jié)約了用幾百噸上千噸重物試壓成本,完全避免了用重物重疊太高試壓時倒塌的事故風險,而測量試壓力的時間大大縮短,節(jié)約了施工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試壓裝置的各部件部可撤卸,適應不同工地之間搬運本試壓裝置,并且同一個工地不同位置的建筑基樁之間如有位置不同時,可以不用撤卸本試壓裝置,直接把整個試壓裝置移動到另一個建筑基樁位置,以滿足安全地進行同一工地不同建筑基樁之間快速測試問題。由于預應力建筑基樁的不下沉的承重力都在泥爛的工地,所以不撤卸直接把整個試壓裝置移動到另一個建筑基樁位置方便搬運很重要。
把鋼梁分段成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這兩段,目的是在同一個工地進行不同建筑基樁分力試壓施工時,用液壓動力桿自動折疊沉重的鋼梁,減少鋼梁占用地用,整體移動本試壓裝置更方便。有動力的履帶輪使試壓裝置在泥爛的工地、松軟泥土的工地自動整體行走,一套放射形狀分力試壓支架裝置.,不用拆裝工序,減少人力浪費,縮短工期,工程成本降低。
除上述優(yōu)點外,還具有的優(yōu)點:
1、立管17內(nèi)空之中的“T”形桿26,使安裝立管17時可用吊車吊起立管17,使吊車在吊起立管17時,確保立管17垂直,保證測試數(shù)據(jù)正確,加上定位螺桿21使安裝更方便。
2、上位大螺帽22和下位大螺帽20增加了中心夾板1的強度,節(jié)約中心夾板1的用材料費用。
3、頂蓋30與立管17的分離結(jié)構(gòu),提高立管17頂端的受力能力,使本立體三角架式試壓裝置能測定更大力量的基樁。
4、斜拉桿18分散立管17的受力給鋼梁8,使本立體三角架式試壓裝置能測定更大力量的基樁。
5、把分力夾板2放在中心夾板與鋼梁夾板之面的鋼梁上,用中心夾板與鋼梁夾板把分力夾板豎直的向上拉抬,豎直向上的拉抬力量不會拉斷分力夾板下面連接的分力樁。而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拉桿直接連接分力樁,斜拉桿用斜向的力拉分力樁,很容易拉斷分力樁。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不損壞分力樁是本實用新型最重要的技術(shù)效果。
6、用履帶輪57非常方便在于同一個工地進行不撤卸而整體搬運的功能部件。在同一個工地進行整體搬運的優(yōu)點是減少了對該試壓裝置的撤卸和重新安裝,節(jié)約人力、時間和費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平面受力桿和建筑基樁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從上向下觀察平面受力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在測量建筑基樁試壓狀態(tài)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和建筑基樁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和行走部件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和建筑基樁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在折疊狀態(tài),和行走部件在行走狀態(tài)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平面受力桿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靠分力夾板段鋼梁和液壓動力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是在測量建筑基樁試壓狀態(tài)的液壓斜拉桿式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和建筑基樁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是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和行走部件的液壓斜拉桿式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和建筑基樁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是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在折疊狀態(tài),和行走部件在行走狀態(tài)的液壓斜拉桿式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是與液壓斜拉桿式配合的平面受力桿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靠分力夾板段鋼梁和液壓動力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是中心夾板、2是分力夾板、3是中心上夾板、4是中心下夾板、5是穿螺桿孔、6是分力上夾板、7是分力下夾板、8是鋼梁、9是連接分力樁的孔、10是被測預應力建筑基樁、11是分力建筑基樁、12是千斤頂和位移記錄儀、13是豎向承重主鋼筋、14是帶螺帽的螺桿、15是千斤頂壓力記錄儀、16是支撐柱、17是立管、18是斜拉桿、19是平面受力桿、20是下位大螺帽、21是定位螺桿、22是上位大螺帽、23是鋼梁夾板、24是短柱、25是軸承、26是“T”形桿、27是橫板、28是中心柱、29是頂端孔、30是頂蓋、31是短套管、32是厚蓋板、33是側(cè)拉板、34是側(cè)拉板孔、35是上拉桿、36下拉桿、37是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8是凹形夾、50是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1是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2是端頭、53是上方、54是連接槽、55是側(cè)板、56是液壓動力桿、57是履帶輪、58是液壓斜拉桿5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第一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
如圖1、2、3、4、5、6,
第一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包括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每個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桿18和一個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而成;多個三角形框架共用同一根立管17為中心柱成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三角形框架中的多個平面受力桿19是連為一體的同平面放射狀組合式結(jié)構(gòu),多個平面受力桿19放射狀結(jié)構(gòu)中心的上面連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桿18的上端都與唯一的一根立管17連接,多根斜拉桿18的下端分別與不同位置的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1]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
平面受力桿19包括中心夾板1、分力夾板2,和連接中心夾板1與分力夾板2的鋼梁8;
[1-1]、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結(jié)構(gòu):鋼梁8包括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連接位置,在這兩段的連接位置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端,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端頭52有上方53是開放的連接槽54;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一端卡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連接槽54中,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卡在連接槽54中,并與連接槽54的側(cè)板55轉(zhuǎn)動連接;
在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連接位置還設有液壓動力桿56,該液壓動力桿56的兩端分別與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轉(zhuǎn)動連接;液壓動力桿56可設在上面、或下面、或側(cè)面;
鋼梁8一端為帶夾板端,另一端為不帶夾板端;鋼梁8帶夾板端的結(jié)構(gòu)是:鋼梁8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端頭的兩側(cè)分別固定有鋼梁夾板23,兩塊鋼梁夾板23分別都在鋼梁8的上面伸出鋼梁8,兩塊鋼梁夾板23伸出鋼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連接;
[1-2]、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結(jié)構(gòu):中心夾板1包括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有間隔距離;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用多根支撐柱16連接;中心上夾板3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中心上夾板孔,中心下夾板4面向中心上夾板孔的對應位置上設有下位大螺帽20;一根定位螺桿21穿過中心上夾板孔與中心下夾板4下位大螺帽20連接,使定位螺桿21的下面與中心下夾板4緊密接觸,中心下夾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連接定位螺桿21部位的螺距;一個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夾板3的上面與定位螺桿21連接,定位螺桿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桿21的上端有一定長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桿21上端有一定長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內(nèi)空之中,緊密相套或螺絲連接,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徑大于立管17的外徑;
在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下面設有至少兩組能被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
[1-3]、平面受力桿19的分力夾板2結(jié)構(gòu):分力夾板2包括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成平行排列,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有間隔距離;分力下夾板7上還設有連接分力樁的孔9;
[1-4]、多個平面受力桿19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分力夾板2在一個中心夾板1的周圍分別都用鋼梁8連接成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鋼梁8都以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在中心夾板1不同部位,多根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到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的間隔之中,多根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連接有鋼梁夾板23;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穿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的間隔空間;以中心夾板1為中心,多根鋼梁8和所穿過的分力夾板2成同平面放射狀分布,鋼梁夾板23在放射狀分布的鋼梁8最外端位置;使該同平面放射狀分布結(jié)構(gòu)最外端位置有鋼梁夾板23;
[2]立管17的結(jié)構(gòu):接近立管17上端的內(nèi)空之中固定有一個軸承25,軸承25的內(nèi)圈中設有一個“T”形桿26,“T”形桿26的橫板27位于軸承25下面,“T”形桿26的中心柱28穿過軸承25的內(nèi)圈孔,中心柱28的頂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頂端開口位置,中心柱28的頂端有頂端孔29;
[3]立管17頂蓋30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一個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開口的厚蓋板32,厚蓋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橫截面,短套管31外周圍放射狀的固定連接有多個側(cè)拉板33,每個側(cè)拉板33還與厚蓋板32固定連接,每個側(cè)拉板33上設有側(cè)拉板孔34;厚蓋板32蓋在立管17的頂端;
[4]斜拉桿18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之間用一個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的相對兩邊分別與上拉桿35的一端和下拉桿36的一端螺紋連接;與上拉桿35和下拉桿36連接的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相對兩邊螺紋方向相反;上拉桿35的另一端連接有一個凹形夾38;
斜拉桿18中的上拉桿35或下拉桿36分為兩段,該兩段之間轉(zhuǎn)動連接,使上拉桿35成為兩段組成的轉(zhuǎn)動連接結(jié)構(gòu),或者下拉桿36成為兩段組成的轉(zhuǎn)動連接結(jié)構(gòu);
[5]三角形框架的結(jié)構(gòu):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頂蓋30、斜拉桿18和平面受力桿19的組合結(jié)構(gòu);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端頭的兩塊鋼梁夾板23之間用短柱24連接,該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拉桿36下端轉(zhuǎn)動連接,下拉桿36上端與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斜拉桿18的上拉桿35上端的凹形夾38與頂蓋30的厚蓋板32用銷接的方式轉(zhuǎn)動連接;頂蓋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上面的定位螺桿21的外面以相套的方式連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觸中心夾板1的大螺帽22;
[6]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是一個平面放射狀的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中心的定位螺桿21上面與立管17的下面相以套方式連接,立管17上面套有頂蓋30,每個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夾板23上的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端轉(zhuǎn)動連接,立管17上面的頂蓋30側(cè)拉板33與斜拉桿18的上端凹形夾38轉(zhuǎn)動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實施例2、第二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
如圖1、2、7、8、9、10,
第二種結(jié)構(gòu)的能折疊和整體行走的建筑基樁分力試壓裝置,包括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每個三角形框架包括一根立管(17)、一根斜拉桿(18)和一個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而成;多個三角形框架共用同一根立管(17)為中心柱成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三角形框架中的多個平面受力桿(19)是連為一體的同平面放射狀組合式結(jié)構(gòu),多個平面受力桿(19)放射狀結(jié)構(gòu)中心的上面連接一根立管(17),多根斜拉桿(18)的上端都與唯一的一根立管(17)連接,多根斜拉桿(18)的下端分別與不同位置的平面受力桿(19)相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
[1]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
平面受力桿(19)包括中心夾板(1)、分力夾板(2),和連接中心夾板(1)與分力夾板(2)的鋼梁(8);
[1-1]、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結(jié)構(gòu):鋼梁(8)包括轉(zhuǎn)動連接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這兩段,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連接位置,在這兩段的連接位置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端,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端頭(52)有上方(53)是開放的連接槽(54);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一端卡在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的連接槽(54)中,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卡在連接槽(54)中,并與連接槽(54)的側(cè)板(55)轉(zhuǎn)動連接;
鋼梁(8)一端為帶夾板端,另一端為不帶夾板端;鋼梁(8)帶夾板端的結(jié)構(gòu)是:鋼梁(8)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端頭的兩側(cè)分別固定有鋼梁夾板(23),兩塊鋼梁夾板(23)分別都在鋼梁(8)的上面伸出鋼梁(8),兩塊鋼梁夾板(23)伸出鋼梁(8)的部分用一根短柱(24)連接;
[1-2]、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結(jié)構(gòu):中心夾板(1)包括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有間隔距離;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用多根支撐柱(16)連接;中心上夾板(3)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個中心上夾板孔,中心下夾板(4)面向中心上夾板孔的對應位置上設有下位大螺帽(20);一根定位螺桿(21)穿過中心上夾板孔與中心下夾板(4)下位大螺帽(20)連接,使定位螺桿(21)的下面與中心下夾板(4)緊密接觸,中心下夾板(4)的下位大螺帽(20)螺距大于所連接定位螺桿(21)部位的螺距;一個上位大螺帽(22)在中心上夾板(3)的上面與定位螺桿(21)連接,定位螺桿(21)的上端伸出上位大螺帽(22),即定位螺桿(21)的上端有一定長度凸出在上位大螺帽(22)的上面;定位螺桿(21)上端有一定長度伸入到立管(17)下面的內(nèi)空之中,緊密相套或螺絲連接,上位大螺帽(22)的外徑大于立管(17)的外徑;
在中心夾板(1)的中心下夾板(4)下面設有至少兩組能被動力驅(qū)動的履帶輪(57);
[1-3]、平面受力桿(19)的分力夾板(2)結(jié)構(gòu):分力夾板(2)包括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上分設有至少兩組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位置對應的穿螺桿孔(5)中用帶螺帽的螺桿(14)連接,不同組的穿螺桿孔(5)成平行排列,每組穿螺桿孔(5)至少有兩個穿螺桿孔(5);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有間隔距離;分力下夾板(7)上還設有連接分力樁的孔(9);
[1-4]、多個平面受力桿(19)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個分力夾板(2)在一個中心夾板(1)的周圍分別都用鋼梁(8)連接成同平面放射狀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鋼梁(8)都以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在中心夾板(1)不同部位,多根鋼梁(8)的靠中心夾板段鋼梁(50)插入到中心上夾板(3)和中心下夾板(4)之間的間隔之中,多根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的放射端連接有鋼梁夾板(23);鋼梁(8)的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穿過分力夾板(2)的分力上夾板(6)和分力下夾板(7)之間的間隔空間;以中心夾板(1)為中心,多根鋼梁(8)和所穿過的分力夾板(2)成同平面放射狀分布,鋼梁夾板(23)在放射狀分布的鋼梁(8)最外端位置;使該同平面放射狀分布結(jié)構(gòu)最外端位置有鋼梁夾板(23);
[2]立管(17)的結(jié)構(gòu):接近立管(17)上端的內(nèi)空之中固定有一個軸承(25),軸承(25)的內(nèi)圈中設有一個“T”形桿(26),“T”形桿(26)的橫板(27)位于軸承(25)下面,“T”形桿(26)的中心柱(28)穿過軸承(25)的內(nèi)圈孔,中心柱(28)的頂端位于接近立管(17)的頂端開口位置,中心柱(28)的頂端有頂端孔(29);
[3]立管(17)頂蓋(30)的結(jié)構(gòu):包括一個短套管(31)和密封短套管(31)上端開口的厚蓋板(32),厚蓋板(32)大于短套管(31)的橫截面,短套管(31)外周圍放射狀的固定連接有多個側(cè)拉板(33),每個側(cè)拉板(33)還與厚蓋板(32)固定連接,每個側(cè)拉板(33)上設有側(cè)拉板孔(34);厚蓋板(32)蓋在立管(17)的頂端;
[4]斜拉桿(18)的結(jié)構(gòu):斜拉桿(18)是一根液壓斜拉桿(58),液壓斜拉桿(58)的兩端分別與頂蓋(30)和靠分力夾板段鋼梁(51)轉(zhuǎn)動連;
[5]三角形框架的結(jié)構(gòu):三角形框架包括立管(17)、頂蓋(30)、斜拉桿(18)和平面受力桿(19)的組合結(jié)構(gòu);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8)端頭的兩塊鋼梁夾板(23)之間用短柱(24)連接,該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拉桿(36)下端轉(zhuǎn)動連接,下拉桿(36)上端與框形長度調(diào)節(jié)件(37)連接;斜拉桿(18)的上拉桿(35)上端的凹形夾(38)與頂蓋(30)的厚蓋板(32)用銷接的方式轉(zhuǎn)動連接;頂蓋(30)的短套管(31)套在立管(17)上端;立管(17)的下端套在平面受力桿(19)的中心夾板(1)上面的定位螺桿(21)的外面以相套的方式連接,立管(17)的下端接觸中心夾板(1)的大螺帽(22);
[6]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是一個平面放射狀的結(jié)構(gòu),多根平面受力桿(19)組合式結(jié)構(gòu)中心的定位螺桿(21)上面與立管(17)的下面相以套方式連接,立管(17)上面套有頂蓋(30),每個平面受力桿(19)的鋼梁夾板(23)上的短柱(24)與斜拉桿(18)的下端轉(zhuǎn)動連接,立管(17)上面的頂蓋(30)側(cè)拉板(33)與斜拉桿(18)的上端凹形夾(38)轉(zhuǎn)動連接,組成多個三角形框架的放射狀立體組合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