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衛(wèi)生間排水裝置,特別是衛(wèi)生間防淹自動排水器。
背景技術:
衛(wèi)生間是建筑樓房中水管最多的區(qū)域,也是發(fā)生水災的重災區(qū),當業(yè)主忘記關閉水龍頭、衛(wèi)生間內的水管爆裂、熱水器或洗衣機發(fā)生故障漏水時,安裝在衛(wèi)生間排水管道口處的地漏排泄流量有限,衛(wèi)生間的地面將積蓄較高水位的積水流入客廳和臥室,建筑樓房內的地板、家具等因淹在水中而損壞,造成財產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當建筑樓房中的衛(wèi)生間發(fā)生水災時,可自動將衛(wèi)生間排水管道口處的地漏快速拉出,加大衛(wèi)生間積水的排泄流量,防止積水流入客廳和臥室造成財產損失的衛(wèi)生間防淹自動排水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衛(wèi)生間防淹自動排水器,包括豎直的管座,其特殊之處在于:在管座內設置上下布置的觸發(fā)機構和動作機構,所述動作機構包括框狀安裝架,在框狀安裝架中間處鉸接左右擺動的擺動桿,在擺動桿擺動端系有拉繩,且在擺動桿上設置與框狀安裝架連接的扭簧,在框狀安裝架右端鉸接壓桿,在框狀安裝架左側靠近擺桿處鉸接左右擺動的擺動板,在擺動板上設有孔I和孔II;所述觸發(fā)機構包括頂端敞口的水箱,在水箱一側固設豎直的支柱,在水箱內設置浮子,在浮子頂端鉸接杠桿,杠桿中間部位鉸接在支柱頂端,且在杠桿動作端設置豎直的螺桿,螺桿由下向上穿過擺動板上的孔I,且在螺桿穿出端安裝鎖母。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框狀安裝架四角處通過螺釘安裝在管座上,便于拆裝。
進一步優(yōu)選,在所述水箱和支柱側壁設置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膠粘在管座內壁上。
進一步優(yōu)選,在管座側壁底部設有徑向均勻布置的通水孔I,在水箱側壁底部設有徑向均勻布置的通水孔II,便于積水進入水箱。
進一步優(yōu)選,在管座側壁上設有線孔,系在擺動桿上的拉繩由所述線孔穿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管座內設置上下布置的觸發(fā)機構和動作機構,當衛(wèi)生間發(fā)生水災造成地面積蓄的水位較高時,積水進入管座內的水箱,浮子在積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頂動缸桿繞其與支柱的鉸接點逆時針轉動,通過缸桿動作端的螺桿下拉擺動板,壓桿從擺動板的孔II脫離,擺動架失去壓桿的壓力在扭簧的作用下逆時針回彈,經拉繩將地漏瞬間提起,加大衛(wèi)生間積水的排泄流量,防止衛(wèi)生間積水過高流到客廳和臥室造成的財產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動作機構的俯視圖;
圖中:1-管座,2-線孔,3-框狀安裝架,4-擺動桿,5-拉繩,6-扭簧,7-壓桿,8-擺動板,9-孔I,10-孔II,11-水箱,12-支柱,13-通水孔I,14-支撐桿,15-浮子,16-杠桿,17-螺桿,18-鎖母,19-通水孔II。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衛(wèi)生間防淹自動排水器,包括豎直的管座1,在管座1側壁底部設有徑向均勻布置的通水孔I13,在管座1側壁上設有線孔2,在管座1內設置上下布置的觸發(fā)機構和動作機構,所述動作機構包括框狀安裝架3,所述框狀安裝架3四角處通過螺釘安裝在管座1上,在框狀安裝架3中間處鉸接左右擺動的擺動桿4,在擺動桿4擺動端系有拉繩5,系在擺動桿4上的拉繩5由所述線孔2穿出,且在擺動桿4上設置與框狀安裝架3連接的扭簧6,在框狀安裝架3右端鉸接壓桿7,在框狀安裝架3左側靠近擺桿處鉸接左右擺動的擺動板8,在擺動板8上設有孔I9和孔II10;所述觸發(fā)機構包括頂端敞口的水箱11,在水箱11一側固設豎直的支柱12,在水箱11側壁底部設有徑向均勻布置的通水孔II19,在所述水箱11和支柱12側壁設置支撐桿14,所述支撐桿14膠粘在管座1內壁上,在水箱11內設置浮子15,在浮子15頂端鉸接杠桿16,杠桿16中間部位鉸接在支柱12頂端,且在杠桿16動作端設置豎直的螺桿17,螺桿17由下向上穿過擺動板8上的孔I9,且在螺桿17穿出端安裝鎖母18。
安裝時,首先將拉繩5穿出端系在衛(wèi)生間的地漏上,然后將擺動桿4轉向右側,將壓桿7壓住擺動架,并將壓桿7的穿入擺動板8上的孔II10鎖定,最后將管座1座置在地漏一側地面上。
當衛(wèi)生間發(fā)生水災造成地面積蓄的水位較高時,積水進入水箱11,浮子15在積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頂動缸桿繞其與支柱12的鉸接點逆時針轉動,通過缸桿動作端的螺桿17下拉擺動板8,壓桿7從擺動板8的孔II10脫離,擺動架失去壓桿7的壓力在扭簧6的作用下逆時針回彈,經拉繩5將地漏瞬間提起,加大積水經排水管道排泄流量,防止衛(wèi)生間積水過高流到客廳和臥室造成的財產損失。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