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防滲止水,具體涉及一種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
背景技術:
1、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tài)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jié)和分配,以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
2、在水利工程中,經常需要用到閘門,而閘門用于關閉和開放泄水通道的控制設施是水利水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于攔截水流,控制水位、調節(jié)流量、排放泥沙和漂浮物等。
3、現(xiàn)有技術中的水利水電工程的閘門在關閉后,仍然存在水流從閘門與閘框之間的縫隙中流出,防滲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水利水電工程的閘門在關閉后,仍然存在水流從閘門與閘框之間的縫隙中流出,防滲效果不好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3、一種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包括閘框,所述閘框的內側滑動連接有閘板;所述閘框上開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與閘板的外輪廓相匹配,所述閘板滑動連接在第三凹槽,所述閘板的兩側側壁開設有第一凹槽、且底面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閘板上連接有防滲止水組件,所述防滲止水組件包括滑動連接在第一凹槽內的第一密封條和滑動連接在第二凹槽內的第二密封條,所述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與閘板之間設置有彈性支撐組件,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呈自由伸展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與第三凹槽的底面相抵。
4、進一步,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密封條的側壁和第一凹槽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密封條的頂面和第二凹槽的底面相抵。
5、進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條的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動桿,所述第一滑動桿垂直于第一密封條的側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動桿滑動連接在第一滑槽內,所述第一彈簧套設在第一滑動桿上;所述第二密封條的頂面固定連接有第二滑動桿,所述第二滑動桿垂直于第二密封條的頂面延伸,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動桿滑動連接在第二滑槽內,所述第二彈簧套設在第二滑動桿上。
6、進一步,所述閘板的外輪廓為梯形。
7、進一步,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開設有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所述閘板位于閘框的底部時,所述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在彈性支撐組件的作用下分別卡接在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內。
8、進一步,所述閘框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隔離網(wǎng),所述隔離網(wǎng)位于閘板面向水流的一側。
9、進一步,所述隔離網(wǎng)面向水流的一側設置有網(wǎng)箱,所述網(wǎng)箱滑動連接在閘框上,所述網(wǎng)箱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拉繩,所述第一拉繩固定連接在閘板的頂部。
10、進一步,所述網(wǎng)箱面向水流的一側的鉸接有網(wǎng)板,所述網(wǎng)箱的頂部轉動連接有滑輪,所述滑輪上纏繞有第二拉繩,所述第二拉繩的一端與網(wǎng)板的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閘板的頂部固定連接。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該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通過將閘板卡接在第三凹槽內,滑動連接在第一凹槽內的第一密封條和滑動連接在第二凹槽內的第二密封條在彈性支撐組件的彈力作用下與第三凹槽的底面相抵,使閘板與閘框更緊密的貼合,減少水流從閘板與閘框之間的縫隙中流出,提高防滲止水的效果。
13、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yōu)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xiàn)和獲得。
1.一種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包括閘框(11),所述閘框(11)的內側滑動連接有閘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框(11)上開設有第三凹槽(111),所述第三凹槽(111)的底部與閘板(12)的外輪廓相匹配,所述閘板(12)滑動連接在第三凹槽(111),所述閘板(12)的兩側側壁開設有第一凹槽(121)、且底面開設有第二凹槽(12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包括第一彈簧(31)和第二彈簧(32),所述第一彈簧(3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密封條(21)的側壁和第一凹槽(121)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彈簧(32)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密封條(22)的頂面和第二凹槽(122)的底面相抵。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條(21)的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動桿(33),所述第一滑動桿(33)垂直于第一密封條(21)的側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121)的底面上開設有第一滑槽(123),所述第一滑動桿(33)滑動連接在第一滑槽(123)內,所述第一彈簧(31)套設在第一滑動桿(33)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12)的外輪廓為梯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11)的底面開設有第四凹槽(112)和第五凹槽(113),所述閘板(12)位于閘框(11)的底部時,所述第一密封條(21)和第二密封條(22)在彈性支撐組件的作用下分別卡接在第四凹槽(112)和第五凹槽(113)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框(11)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隔離網(wǎng)(41),所述隔離網(wǎng)(41)位于閘板(12)面向水流的一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網(wǎng)(41)面向水流的一側設置有網(wǎng)箱(42),所述網(wǎng)箱(42)滑動連接在閘框(11)上,所述網(wǎng)箱(42)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拉繩(43),所述第一拉繩(43)固定連接在閘板(12)的頂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防滲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wǎng)箱(42)面向水流的一側的鉸接有網(wǎng)板(44),所述網(wǎng)箱(42)的頂部轉動連接有滑輪(45),所述滑輪(45)上纏繞有第二拉繩(46),所述第二拉繩(46)的一端與網(wǎng)板(44)的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閘板(12)的頂部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