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城鄉(xiāng)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空氣及地表下墊面污染愈發(fā)嚴重,且隨著地表不 透水的面積不斷增加,由降雨導致的徑流面源污染嚴重威脅周邊水體環(huán)境。初期雨水在降 雨初期溶解裹脅了空氣中的酸性氣體及污染氣溶膠,落地后,進一步沖刷瀝青油氈屋面、水 泥路面、雨污渠道中存積的污水、污泥及垃圾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有機物、 病原體、油脂、懸浮物及氮磷等污染物質,其污染程度通常超過了普通生活污水,因此對初 期雨水進行攔截、收集、處理,對于減輕河湖徑流面源污染負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003] 生態(tài)溝渠作為常用的雨水徑流污染處理方式,其結構設計的優(yōu)劣對于對雨水處理 效果影響很大?,F有的生態(tài)處理渠大都在渠內直接構建人工濕地,未充分利用渠體結構變 化增強處理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提供一種高效凈化雨水、 結構簡單的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
[0005]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 -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包括渠主體,渠主體具有能使雨水能從渠上游流 向渠下游的坡度,其中:渠主體由濕地壩圍成,濕地壩包括上游壩體、下游壩體以及側面壩 體,渠主體中設能清潔雨水的人工濕地,上游壩體底部設置有進水口,下游壩體上設置有出 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高度齊平,使渠主體形成一個梯形蓄水層;渠主體設回廊,回廊用于 增加雨水在渠主體中的行程。
[0007] 為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0008] 上述的渠主體的坡度為3°到5°。
[0009] 上述的人工濕地底部設置水泥基層。
[0010] 上述的水泥基層上鋪設濕地基質,濕地基質上種植凈水植物。
[0011] 上述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各三個,其中進水口位于上游壩體靠近渠岸的一側,出水 口位于下游壩體靠近渠中部的一側。
[0012] 上述的濕地壩的高度為40cm至50cm。
[0013] 上述的渠主體的長度為5m至8m,寬2m至4m。
[0014] 由于初期雨水剛沖刷過屋面、路面、渠道、污泥及垃圾等,雨水污染程度很高,本實 用新型能將這部分雨水有效地收集。雨水通過濕地壩底部的進水口流入處理渠中,并在人 工濕地中進行凈化,處理渠中設置回廊,成倍增加雨水在處理渠中的行程,提升凈化效果。 人工濕地的基質中會滋生大量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有效凈化水體,下游壩體上設置有出 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高度齊平,使渠主體形成一個梯形蓄水層,能使雨水在人工濕地中停 留時間更久,得到更好的凈化效果。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處理渠位于溝渠中的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是圖1中A1-A2剖視圖;
[0017] 圖3是圖1中B1-B2剖視圖;
[0018] 圖4是圖1中C1-C2剖視圖。
[0019]其中,附圖標記為:渠主體1、渠上游11、渠下游12、濕地壩2、上游壩體21、進水口 21a、下游壩體22、出水口 22a、側面壩體23、回廊3、水泥基層4、濕地基質5。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1] 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包括渠主體1,渠主體1具有能使雨水能從渠上游 11流向渠下游12的坡度,其中:渠主體1由濕地壩2圍成,濕地壩2包括上游壩體21、下游 壩體22以及側面壩體23,渠主體1中設能清潔雨水的人工濕地,上游壩體21底部設置有進 水口 21a,下游壩體22上設置有出水口 22a,進水口 21a和出水口 22a高度齊平,使渠主體 1形成一個梯形蓄水層;渠主體1設回廊3,回廊3用于增加雨水在渠主體1中的行程。
[0022] 實施例中,渠主體1的坡度為3°到5°。
[0023] 實施例中,人工濕地底部設置水泥基層4。
[0024] 實施例中,水泥基層4上鋪設濕地基質5,濕地基質5上種植挺水植物。
[0025] 實施例中,進水口 21a和出水口 22a各三個,其中進水口 21a位于上游壩體21靠 近渠岸的一側,出水口 22a位于下游壩體22靠近渠中部的一側。
[0026] 實施例中,濕地壩2的高度為40cm至50cm。
[0027] 實施例中,渠主體1的長度為5m至8m,寬2m至4m。
[0028] 如表1所示,為初期雨水中的各污染物質的分布情況。(單位:mg/L)
[0029] 表 1
【主權項】
1. 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包括渠主體(I),所述的渠主體(1)具有能使雨水能 從渠上游(11)流向渠下游(12)的坡度,其特征是:所述的渠主體(1)由濕地壩(2)圍成, 所述的濕地壩(2)包括上游壩體(21)、下游壩體(22)以及側面壩體(23),渠主體(1)中設 能清潔雨水的人工濕地,所述的上游壩體(21)底部設置有進水口(21a),所述的下游壩體 (22)上設置有出水口(22a),所述的進水口(21a)和出水口(22a)高度齊平,使渠主體(1) 形成一個梯形蓄水層;所述的渠主體(1)設回廊(3),所述的回廊(3)用于增加雨水在渠主 體(1)中的行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渠主體(1) 的坡度為3°到5°。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濕地 底部設置水泥基層(4)。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泥基層 (4)上鋪設濕地基質(5),所述的濕地基質(5)上種植挺水植物。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水口 (21a)和出水口(22a)各三個,其中進水口(21a)位于上游壩體(21)靠近渠岸的一側,出水 口(22a)位于下游壩體(22)靠近渠中部的一側。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濕地壩(2) 的高度為40cm至50cm。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渠主體(1) 的長度為5m至8m,寬2m至4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態(tài)溝渠系統處理渠結構,包括渠主體,渠主體具有能使雨水能從渠上游流向渠下游的坡度,其中:渠主體由濕地壩圍成,濕地壩包括上游壩體、下游壩體以及側面壩體,渠主體中設能清潔雨水的人工濕地,上游壩體底部設置有進水口,下游壩體上設置有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高度齊平,使渠主體形成一個梯形蓄水層;渠主體設回廊,回廊用于增加雨水在渠主體中的行程。本實用新型具有能有效清潔雨水、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
【IPC分類】E02B7-00, E02B3-00, C02F3-32
【公開號】CN20451013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97079
【發(fā)明人】王文林, 劉波, 唐曉燕, 萬寅婧, 李文靜, 李強, 盛明, 莊巍, 何斐, 梁斌, 李維新, 潘國權, 王昌群, 盧佳新, 陳永梅
【申請人】環(huán)境保護部南京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 南通大學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