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板支撐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屬于工程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的深基坑墻體(基坑設置圍護結構,墻體緊貼基坑并在墻體外側設置防水層),混凝土模板支撐體系通常包括碗扣架滿堂紅支撐、扣件滿堂紅支撐、三腳支架單側支撐。
[0003]三腳支架單側支撐為半定型產品,運輸、安裝、拆除方便、快捷,規(guī)避了滿堂紅支撐工作量大、費時、費工的弊端,但在墻體折角處(陰角)需采取其他支撐方式,主要包括:滿堂紅支撐和型鋼對撐。在工程實踐中,滿堂紅支撐與三腳架單側支撐體系間存在差異,導致過渡部分混凝土易出現(xiàn)外觀缺陷;采用型鋼對撐時,型鋼需與水平鋼背楞焊接,安裝、拆除較費時,且型鋼材料周轉困難。
[0004]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陰角支撐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達到更有效、更經濟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重量輕、操作簡單、安拆便捷,能夠多次周轉的的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包括定型轉角鋼背楞、鋼背楞、對撐裝置、水平拉桿和豎向撐桿,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通過鋼銷與鋼背楞連接;所述對撐裝置包括連接端頭、可調絲杠和對撐鋼管,所述連接端頭后端通過鋼銷與鋼背楞連接,連接端頭的前端與可調絲杠焊接;所述對撐鋼管通過可調絲杠、連接端頭與鋼背楞連接;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對撐裝置之間通過水平拉桿、豎向撐桿連接為整體。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鋼背楞通過螺母與地腳螺栓固定。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地腳螺栓設于混凝土底板內。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可調絲杠上設有油托。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述定型轉角鋼背楞內側設有加固肋。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的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的單件質量小,安拆效率高,可以在四小時完成單處陰角的支撐安裝和加固;保留了三腳架支撐體系的部分做法,僅將三腳架替換為本支撐裝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兩種支撐體系過渡段的安全隱患,有利于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值得大力推廣。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0013]圖2為可調絲杠的整體示意圖;
[0014]圖3為鋼銷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包括定型轉角鋼背楞1、鋼背楞2、對撐裝置3、水平拉桿4和豎向撐桿5,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I通過芯帶、鋼銷21與三腳架支撐的鋼背楞2連接成一體;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1、鋼背楞2的底部通過墊片和螺母與地腳螺栓固定,該地腳螺栓預埋于已澆筑的混凝土底板內;所述對撐裝置3包括連接端頭301、可調絲杠302和對撐鋼管303,所述連接端頭301后端通過鋼銷21與鋼背楞2連接,連接端頭301的前端與可調絲杠302焊接,該可調絲杠302上設有用于調節(jié)的油托304,可調絲杠302的靠近油托304的一端端與對撐鋼管303連接;所述對撐鋼管303通過可調絲杠302、連接端頭301與鋼背楞2連接并預緊;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1、對撐裝置3之間通過水平拉桿4、豎向撐桿5連接為整體;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I的轉角依實體結構轉角確定(90°居多),定型加工,并在定型轉角鋼背楞I內側焊接加固肋;所述水平拉桿4、豎向撐桿5為租賃管件,通過扣件將單根對撐裝置3連為整體。
[0017]單側墻體角部附加支撐計算書
[0018]—、計算依據(jù)
[0019]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
[0020]2、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17-2005)
[0021]3、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
[0022]4、建筑工程大模板技術規(guī)程(JGJ74-2003)
[0023]5、全鋼大模板應用技術規(guī)程(DBJO1-89-2004)
[0024]二、設計計算指標采用值
[0025]1、鋼材物理性能指標彈性模量E = 206000N/mm2
[0026]質量密度P = 7850kg/m3
[0027]2、鋼材強度設計值抗拉、抗壓、抗彎f = 215N/mm2
[0028]抗剪fv = 125N/mm2
[0029]3、鋼管采用 Φ48*3.0I = 10.783 (cm4),W = 8.985 (cm3),i = 1.594 (cm),A =4.241 (cm2)
[0030]三、側壓力計算
[0031]設柱體澆筑高度5.0m。墻體側壓力 Fl = Min (0.22 γ c*t0* β I* β 2*V~ 1/2,γ cH)=0.22*24*200/(20+15)*1.0*1.15*2~1/2) = 49.07KN/m2
[0032]F2 = 24*5 = 144.00KN/m2
[0033]取F = 60.00KN/m2
[0034]傾倒荷載(導管供料):P = 6.00KN/m2
[0035]有效壓頭高度h = F/ γ c = 2.500m
[0036]四、角部支撐計算:
[0037]施工時支撐采用Φ48*3.0鋼管,將角部兩側橫龍骨采用U托支撐,保證澆筑時側壓力可靠傳遞。最大支撐距離為3.8米,中間豎向附加I根Φ48立桿,水平方向增加Φ48桿件。將Φ48*3.0鋼管支撐的計算長度減少為3.8/2 = 1.9米。
[0038]單側模板背楞最大間距為0.8米,鋼管支撐水平間距為0.4米,則單根Φ48*3.0鋼管支撐受力設計值:60 (N/m2) *0.8 (m) *0.4 (m) *1.2 = 23.04 (KN)
[0039]支撐采用Φ48*3.0鋼管穩(wěn)定計算:
[0040]λ = L/i = 1900/15.94 = 119.2〈150,剛度滿足要求!
[0041]查穩(wěn)定系數(shù)表得穩(wěn)定系數(shù)Φ =0.44
[0042]穩(wěn)定應力σ = N/ Φ /A = 23.04*1000/0.44/424.1 = 123.47 (N/mm2) <215 (N/mm2)
[0043]條件滿足。因此選用Φ48*3.0鋼管作為單側支架角部附加支撐能滿足剛度和受力要求。
[0044]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45]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包括定型轉角鋼背楞(1)、鋼背楞(2)、對撐裝置(3)、水平拉桿(4)和豎向撐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I)通過鋼銷(21)與鋼背楞(2)連接;所述對撐裝置(3)包括連接端頭(301)、可調絲杠(302)和對撐鋼管(303),所述連接端頭(301)后端通過鋼銷(21)與鋼背楞(2)連接,連接端頭(301)的前端與可調絲杠(302)焊接;所述對撐鋼管(303)通過可調絲杠(302)、連接端頭(301)與鋼背楞(2)連接;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I)、對撐裝置(3)之間通過水平拉桿(4)、豎向撐桿(5)連接為整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1)、鋼背楞(2)通過螺母與地腳螺栓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腳螺栓設于混凝土底板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絲杠(302)上設有油托(304) ο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I)內側設有加固肋。
【專利摘要】一種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包括定型轉角鋼背楞、鋼背楞、對撐裝置、水平拉桿和豎向撐桿,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通過鋼銷與鋼背楞連接;所述對撐裝置包括連接端頭、可調絲杠和對撐鋼管,所述連接端頭后端通過鋼銷與鋼背楞連接,連接端頭的前端與可調絲杠焊接;所述對撐鋼管通過可調絲杠、連接端頭與鋼背楞連接;所述定型轉角鋼背楞、對撐裝置之間通過水平拉桿、豎向撐桿連接為整體;該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的單側支撐模板陰角支撐裝置的單件質量小,安拆效率高,可以在四小時完成單處陰角的支撐安裝和加固;保留了三腳架支撐體系的部分做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兩種支撐體系過渡段的安全隱患,有利于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
【IPC分類】E02D17-04, E04G17-14
【公開號】CN20455148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24589
【發(fā)明人】楊祥亮, 楊冬梅, 扈延清, 代啟輝, 唐福金, 劉衛(wèi)強, 趙東華, 張迎偉, 薛春苗
【申請人】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京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