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路面工程用的鋪裝結構和材料,尤其是一種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
背景技術: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英文名為GussAsphalt(GA),屬于瀝青混凝土的一類,即具有瀝青混凝土的性能,但采用澆筑式的施工工法,不同于普通瀝青混凝土施工工藝。因此,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具有很多普通瀝青混凝土不具有的特性,如空隙率小,密水性、耐久性、疲勞性能優(yōu)的特點,該結構不易出現普通熱拌瀝青混凝土在攤鋪碾壓中無法避免的問題(離析等)。正由于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所具有的這一系列特性,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或地區(qū)得到了廣泛使用。澆筑式瀝青混凝土主要用于橋面鋪裝、隧道路面鋪裝等特殊路段鋪裝,使用壽命超過20年。當前,受國內特殊使用條件(交通、氣候)的影響和原材料(瀝青結合料)的限制,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抗疲勞等性能始終無法于國外產品相媲美,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施工流動性與混凝土性能之間存在的矛盾仍然未能解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引進、應用該技術的過程中,考慮到國內的氣候、交通條件比較苛刻,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采用了熱穩(wěn)性比較好的瀝青結合料,即粘度比較高的改性瀝青,而為了確保施工流動性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增大瀝青用量即增加瀝青用量、降低高溫穩(wěn)定性、提高瀝青粘度、降低了施工流動性、再增加瀝青用量、再降低高溫穩(wěn)定性……,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一直困擾著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在國內的發(fā)展應用;②提高施工溫度,改善了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流動性,同時必然加速瀝青結合料的老化速度和老化程度,降低混凝土抗疲勞開裂性能和耐久性。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通過調整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結構和施工工藝,在確保具有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特性的基礎上,提高其骨架嵌擠率,降低瀝青用量和施工溫度,以達到改善其高溫穩(wěn)定性和抗疲勞性能的目的,進一步完善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性能,以適應我國特殊交通、氣候條件的使用要求。本發(fā)明所采用降低粗集料用量、提高流動性、降低了施工溫度、改善了疲勞耐久性、增加撒布碎石的用量、調整和加大壓實工藝及功率、保證了碎石的嵌入率、提高了高溫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其所述的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是降低原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粗集料用量的10%30%,經瀝青混凝土拌和樓混合、拌勻,拌和溫度為18022(TC,使用專用攤鋪機攤鋪整平后,采用碎石撒布機撒布第一層粒度為1015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25%,再在其上面撒布第二層粒度為5lO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15%,用兩側承重輪走軌道具有下限位、帶振動的組合輪壓路機進行一次碾壓,即形成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與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性能對比要求見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注低溫彎曲試驗試件尺寸為300X100X50mm,疲勞試驗試件尺寸385X50X65mm本發(fā)明相對于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具有以下優(yōu)點(1)降低了拌合溫度,提高了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和疲勞耐久性;(2)改善了流動性,確保施工可行性和后期碎石的嵌入率;(3)碎石的嵌入和碾壓工藝的調整,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4)在成本沒有較高增長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了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疲勞耐久性,具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附圖是本發(fā)明結構斷面示意圖。圖中1-降低粗集料用量的澆筑式瀝青混凝土2_撒布第一層粗集料3_撒布第二層粗集料4-瀝青膠泥5-原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表面6-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表面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采用《公路鋼箱梁橋面鋪裝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交工編字〔2006〕274號)中澆筑式瀝青混凝土(GA10)級配要求范圍,降低粗集料(>2.36mm)玄武巖用量28%,放入瀝青混合料拌和樓混合、拌勻,拌合溫度為203°C,用攤鋪機攤鋪整平后,形成了降低粗集料用量的澆筑式瀝青混凝土l,在其表面撒布一層粒度為1015mm玄武巖碎石,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22%,形成撒布第一層粗集料2,再其表面又撒布第二層粒度為510mm玄武巖碎石,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4%,形成撒布第二層粗集料3,采用兩側承重輪走軌道具有下限位、帶振動的組合輪壓路機進行一次碾壓,使瀝青膠泥4上遷,將撒布的玄武巖碎石埋入其中,原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表面5上移到現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表面6。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性能檢測結果技術經濟指標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試驗方法拌和溫度rc)203238見《公路鋼箱梁橋面鋪裝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交工編字〔2006〕274號)流動性(s)1235貫入度/增量(60°C)(mm)1.02/《0.183.02/《0.26動穩(wěn)定度(60°C)Cmm/次)1360610JTJ052-2000T0719最大彎拉應變(-10°C)81005860JTJ052-2000T0715疲勞次數(15°C,800微應變)(萬次)8628AASHTOT321(ex畫TP8)注低溫彎曲試驗試件尺寸為300X100X50mm,疲勞試驗試件尺寸385X50X65mm。從以上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相對于原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拌和溫度降低、流動性提高,高溫穩(wěn)定性(貫入度即增量、動穩(wěn)定度)明顯改善、低溫抗裂性能(最大彎拉應變)和疲勞耐久性大幅度提高。權利要求一種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包括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是降低原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粗集料用量的10%~30%,經瀝青混凝土拌和樓混合、拌勻,拌和溫度為180~220℃,使用專用攤鋪機攤鋪整平后,采用碎石撒布機撒布第一層粒度為10~15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25%,再在其上面撒布第二層粒度為5~10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15%,用兩側承重輪走軌道具有下限位、帶振動的組合輪壓路機進行一次碾壓,即形成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全文摘要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涉及路面工程鋪裝結構和材料。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降低了原普通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粗集料用量10%~30%,經混合、拌勻,拌和溫度為180~220℃,使用攤鋪機攤鋪整平后,撒布第一層粒度為10~15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25%,再撒布第二層粒度為5~10mm集料,用量為設計澆筑式瀝青混凝土質量的10~15%,用兩側承重輪走軌道具有下限位、帶振動的組合輪壓路機進行一次碾壓,即形成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嵌入型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通過減少混合料攤鋪前的粗集料用量來提高流動性、降低了施工溫度、改善了疲勞耐久性;增加撒布碎石的用量、調整和加大壓實工藝及功率、保證了碎石的嵌入率、提高了高溫穩(wěn)定性。文檔編號E01C19/00GK101736672SQ20091025097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4日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4日發(fā)明者伍朝暉,張華,張鋒,王民,盛興躍,薛昕,郝增恒申請人:重慶市智翔鋪道技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