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橋梁建設領域,鋼混結合梁較好的綜合了鋼梁與混凝土梁的優(yōu)勢,不但充分發(fā)揮了鋼材的抗拉、抗彎性能以及混凝土的抗壓性能,同時浙青混凝土與混凝土橋面板的結合更好的保證了橋面系質(zhì)量,鋼混結合梁還具有抗震性能優(yōu)良、自重輕、施工快速方便等特點。鋼混結合梁結構應用日趨廣泛。對于鋼梁上翼緣頂板與橋面板“面一面”接觸的結構形式,鋼梁與橋面板結合為整體的方法為橋面板安裝到位后,現(xiàn)場澆筑橋面板上預留的后澆孔混凝土,將鋼梁頂板上的剪力釘澆筑其中。橋面板安裝時預留后澆孔的周邊以及鋼梁頂板周邊均需貼上橡膠條使橋面板能平穩(wěn)落在鋼梁頂板上且密封后澆孔四周形成后澆混凝土側(cè)模。除了現(xiàn)澆孔外,橡膠條所圍成的區(qū)域為梁與板的不密貼空白區(qū)域,這樣導致了橋面板與鋼梁頂板脫離,既不利于鋼梁頂板部分的防腐,又不利于橋面荷載向下傳遞。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該結構可以使鋼梁與結合梁實現(xiàn)完全的結合。為實現(xiàn)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它包括預制混凝土橋面板和鋼梁頂板,它還包括設置在鋼梁頂板左右兩邊緣上的縱向橡膠條、均勻設置在兩條縱向橡膠條之間的多條橫向橡膠條,所述兩條縱向橡膠條和多條橫向橡膠條圍成交替設置的多個灌漿區(qū)和預留后澆區(qū),所述預制混凝土橋面板安裝在縱向橡膠條和橫向橡膠條上,其中,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位于灌漿區(qū)的頂端;上述鋼梁頂板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之間通過澆筑在預留后澆區(qū)上的混凝土結合;所述灌漿區(qū)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的間隙通過設置水泥漿充實。所述每個預留后澆區(qū)上設置多個剪力釘。所述多個灌漿區(qū)依次通過設置灌漿管相互連通,位于最外側(cè)的兩個灌漿區(qū)上還分別設有進漿管和出漿管;通過向進漿管內(nèi)灌入水泥漿充實灌漿區(qū)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的間隙。本實用新型通過后灌漿技術設置灌漿區(qū)使鋼梁與橋面板的不密貼部位充實,實現(xiàn)了鋼梁與橋面板的完全結合,將鋼梁頂板全部包裹進行防腐,并且橋面板所受的豎向荷載通過密實的漿料均勻傳遞到鋼梁頂板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0]圖2為圖1中A— A向的斷面結構示意圖(圖中剪力釘未示);圖3為圖2中B— B向的斷面結構示意圖(圖中縱向橡膠條未示);圖4為圖3中C一C向的斷面結構示意圖;其中,I一鋼梁、2—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1—支撐部、3—鋼梁頂板、4一預留后澆區(qū)、5—進漿管、6—灌漿管、7—縱向橡膠條、8—出漿管、9一剪力釘、10—灌漿區(qū)、11一橫向橡膠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f 4所示的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它包括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和鋼梁頂板3,它還包括設置在鋼梁頂板3左右兩邊緣上的縱向橡膠條7、均勻設置在兩條縱向橡膠條7之間的多條橫向橡膠條11,兩條縱向橡膠條7和多條橫向橡膠條11圍成交替設置的多個灌漿區(qū)10和預留后澆區(qū)4,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安裝在縱向橡膠條7和橫向橡膠條11上,其中,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位于灌漿區(qū)10的頂端;上述鋼梁頂板3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之間通過澆筑在預留后澆區(qū)4上的混凝土結合;所述灌漿區(qū)10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的間隙通過設置水泥漿充實。上述技術方案中,每個預留后澆區(qū)4上設置多個剪力釘9。上述技術方案中,多個灌漿區(qū)10依次通過設置灌漿管6相互連通,位于最外側(cè)的兩個灌漿區(qū)10上還分別設有進漿管5和出漿管8 ;通過向進漿管5內(nèi)灌入水泥漿充實灌漿區(qū)10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的間隙。上述技術方案中,剪力釘9用于保證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和鋼梁I的牢固結合。上述技術方案中,水泥漿的成分為水泥、水以及HL-P壓漿劑,三種成分配比為1:0. 34 :0.1。該成分保證了水泥漿凝固后的強度和密實度。根據(jù)上述結構設計的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在鋼梁頂板3左右兩邊緣上分別設置縱向橡膠條7,所述兩條縱向橡膠條7之間均勻設置多條橫向橡膠條11,所述兩條縱向橡膠條7和多條橫向橡膠條11圍成多個灌漿區(qū)10和預留后澆區(qū)4,所述灌漿區(qū)10和預留后澆區(qū)4交替設置;步驟2 :將上述多個灌漿區(qū)10依次通過設置灌漿管6相互連通,位于最外側(cè)的兩個灌漿區(qū)10上還分別設有進漿管5和出漿管8,所述灌漿管6的管體穿過預留后澆區(qū)4 ;步驟3 吊裝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安裝在縱向橡膠條7和橫向橡膠條11上,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位于灌漿區(qū)10的頂端;步驟4 :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吊裝完成后,澆筑預留后澆區(qū)4,鋼梁頂板3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之間通過澆筑在預留后澆區(qū)4的混凝土結合;步驟5 :向進漿管5灌入水泥漿,直至出漿管8流出水泥漿為止,用木塞塞緊進漿管5和出漿管8的管口,水泥漿在每個灌漿區(qū)10內(nèi)凝固后,水泥漿充實灌漿區(qū)10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的間隙,即完成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的充實。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5中,首先將清水自進漿管5灌入,清洗灌漿區(qū)10,待出漿管8流出清水后,再向進漿管5內(nèi)灌入水泥漿。這樣可以去除灌漿區(qū)10內(nèi)的殘渣,有利于水泥漿在灌漿區(qū)10內(nèi)的澆筑,確保鋼板后期防銹處理的效果。[0027]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4中,先在每個預留后澆區(qū)4焊接多個剪力釘9,然后進行澆筑。剪力釘9用于保證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和鋼梁I的牢固結合。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5中,水泥漿的成分為水泥、水以及HL-P壓漿劑,三種成分配比為1:0. 34 :0.1。該成分保證了水泥漿凝固后的強度和密實度。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它包括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和鋼梁頂板(3),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設置在鋼梁頂板(3)左右兩邊緣上的縱向橡膠條(7)、均勻設置在兩條縱向橡膠條(7)之間的多條橫向橡膠條(11),所述兩條縱向橡膠條(7)和多條橫向橡膠條(11)圍成交替設置的多個灌漿區(qū)(10)和預留后澆區(qū)(4),所述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安裝在縱向橡膠條(7)和橫向橡膠條(11)上,其中,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位于灌漿區(qū)(10)的頂端;上述鋼梁頂板(3)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之間通過澆筑在預留后澆區(qū)(4)上的混凝土結合;所述灌漿區(qū)(10)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的間隙通過設置水泥漿充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預留后澆區(qū)(4)上設置多個剪力釘(9)。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灌漿區(qū)(10)依次通過設置灌漿管(6)相互連通,位于最外側(cè)的兩個灌漿區(qū)(10)上還分別設有進漿管(5)和出漿管(8);通過向進漿管(5)內(nèi)灌入水泥漿充實灌漿區(qū)(10)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2)的支撐部(2.1)的間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混結合梁不密貼部位后灌漿充實結構,它包括預制混凝土橋面板和鋼梁頂板,它還包括設置在鋼梁頂板左右兩邊緣上的縱向橡膠條、均勻設置在兩條縱向橡膠條之間的多條橫向橡膠條,兩條縱向橡膠條和多條橫向橡膠條圍成交替設置的多個灌漿區(qū)和預留后澆區(qū),預制混凝土橋面板安裝在縱向橡膠條和橫向橡膠條上,其中,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位于灌漿區(qū)的頂端;上述鋼梁頂板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之間通過澆筑在預留后澆區(qū)上的混凝土結合;灌漿區(qū)與預制混凝土橋面板的支撐部的間隙通過設置水泥漿充實。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鋼梁與橋面板的完全結合,將橋面板所受的豎向荷載通過密實的漿料均勻傳遞到鋼梁頂板上。
文檔編號E01D19/12GK202865739SQ2012205334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孫曉偉, 連井龍, 陳超華, 封江東, 李鑒 申請人: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