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除冰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除冰單元的調節(jié)機構、除冰單元和除冰裝置。
背景技術:
冬季下雪后,路面的雪經過車輛行人滾壓后,雪粘附在地面,經過陽光的照射雪不能很快的融化和蒸發(fā),最后又結成了冰。為了保障車輛行人的道路行駛安全,必須將路面上的冰給除去,以達到車輛行人的安全。而為了提高除冰的效率,避免人工破冰除冰費時費力,道路除冰機應運而生。
現(xiàn)在的道路除冰機均分為兩種模式,即碾壓式和鏟除式。
碾壓式由驅動單元和除冰單元兩部分組成。驅動單元多數選用成熟的工程機械改造,如工程裝載機卸去鏟斗。除冰單元則由金屬圓桶周圍均布焊接N個冰刀,在驅動單元作用下向前滾動,冰刀依次對結冰進行碾壓,以實現(xiàn)除冰。此類產品在形狀、幾何尺寸等元素雖有差別,但構造原理基本相同。
鏟除式是驅動單元與碾壓式基本相同,其除冰單元工作原理是將軸的水平旋轉運動,轉化為上下往復直線運動,帶動冰刀撞擊結冰,以達到除冰目的。
以上兩類產品在除冰作業(yè)時,冰刀垂直作用于結冰與路面,此時有兩種可能,除冰單元重量較輕,結冰不能有效清除;除冰單元重量較重,清除了結冰同時也損傷了路面。并且在作業(yè)的同一橫向斷面內,會出現(xiàn)路面 高低不同、結冰厚度及硬度不同等因素同時疊加,致使路面損傷幾率增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除冰單元,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除冰單元的調節(jié)機構,包括定位輪、導桿、螺桿、定位調整彈簧、上端蓋、下端蓋和壓力調整螺母;
所述定位輪轉動設置在所述導桿的一端,且所述定位輪的軸線與所述導桿的軸線垂直;
所述導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桿的一端連接;
所述定位調整彈簧套設在所述螺桿上,且所述定位調整彈簧的一端與所述上端蓋相抵,另一端與所述下端蓋相抵;
所述上端蓋滑動設置在所述螺桿上遠離所述導桿的一端;
所述壓力調整螺母設置在所述螺桿遠離所述導桿的一端,且設置在所述上端蓋遠離所述導桿的一側,用于調整所述上端蓋與所述下端蓋之間的最大距離,并可對所述定位調整彈簧進行壓力預緊;
所述下端蓋固定設置在所述螺桿上靠近所述導桿的一端。
進一步的,除冰單元的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導桿調整螺母;
所述導桿調整螺母的一端與所述導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端蓋遠離所述定位調整彈簧的一側相抵,用于調整所述導桿調整螺母與所述下端蓋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所述導桿的高度。
進一步的,除冰單元的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定位孔;
所述導桿通過所述定位孔與所述基座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冰單元,其包括主框架、驅動主軸、驅動馬達、架輪、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調節(jié)機構和多個除冰刀;
所述驅動馬達設置在所述驅動主軸的一端,且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架輪同軸且固定設置在所述驅動主軸上;
多個所述除冰刀以所述架輪的軸線為中心軸均勻設置在所述架輪的周向;
所述上端蓋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定位輪的軸線與所述驅動主軸的軸線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除冰刀包括連接柄和刀頭;
所述連接柄的一端與所述架輪轉動連接;
所述連接柄的另一端與所述刀頭一端的側部固定連接;
所述刀頭的另一端設置有尖端。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柄上設置有復位裝置;
所述復位裝置分別與所述連接柄和所述架輪連接,能夠使所述連接柄的位置受外力發(fā)生變化后復位。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冰裝置,其包括車體、高度調節(jié)裝置、傾斜調節(jié)裝置和至少一個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除冰單元;
所述除冰單元通過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和所述傾斜調節(jié)裝置設置在所述車體前方,能夠在所述車體的驅動下進行除冰作業(yè);
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懸掛支架、液壓缸、液壓缸橫擔、主調節(jié)彈簧、主調節(jié)螺桿、主調節(jié)螺母、彈簧基座和懸掛吊臂;
所述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除冰單元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缸橫擔轉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穿過所述懸掛支架的一端,且與所述懸掛支架滑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的一端與所述液壓缸橫擔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彈簧基座滑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套設在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上,且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的一端與所述彈簧基座相抵,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支架相抵;
所述主調節(jié)螺母設置在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的一端,且設置在所述彈簧基座遠離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的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上還套設有提升彈簧;
所述提升彈簧的一端與所述懸掛支架相抵,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缸橫擔相抵。
進一步的,所述傾斜調節(jié)裝置包括十字軸、固定座、吊臂橫擔、平衡彈簧和壓力傳導調整組件;
所述十字軸相對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固定座,另外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懸掛吊臂的中部轉動連接;
所述懸掛吊臂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懸掛支架和所述吊臂橫擔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壓力傳導調整組件設置在所述吊臂橫擔靠近所述主框架的一側;
所述平衡彈簧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上,另一端分別與所述吊臂橫擔的兩端相對設置;
所述固定座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十字軸遠離所述主框架的一側與所述液壓缸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吊臂橫擔上設置有限位調整螺栓;
所述限位調整螺栓與所述平衡彈簧相對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壓力傳導調整組件包括調整板和調整塊;
所述調整塊為半圓形;
所述調整塊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調整塊的弧形面設置在靠近所述吊臂橫擔的一側;
所述調整板為弧形板;
所述調整板的一側固定設置在所述吊臂橫擔上,另一側與所述調整塊 的弧形面相抵。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除冰單元的調節(jié)機構,除冰單元在道路縱坡、橫坡、結冰厚度、結冰硬度及道路質量不同的狀況下作業(yè),提高了其適應性和平順性;并保證了路面及裝置本身的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除冰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除冰架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除冰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除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十字軸 2:固定座 3:吊臂橫擔
4:限位調整螺栓 5:平衡彈簧 6:調整板
7:調整塊 8:上端蓋 9:定位調整彈簧
10:基座 11:定位輪 12:導桿
13:定位輪調整墊片 14:并緊螺母 15:導桿調整螺母
16:下端蓋 17:驅動馬達 18:主框架
19:壓力調整螺母 20:螺桿 21:驅動主軸
22:除冰刀 23:架輪 24:扭簧
25:連接柄 26:固定梁 27:刀頭
28:車體 29:除冰單元 30:懸掛吊臂
31:懸掛支架 32:主調節(jié)彈簧 33:提升彈簧
34:液壓缸橫擔 35:液壓缸 36:主調節(jié)螺桿
37:主調節(jié)螺母 38:彈簧基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冰單元29的調節(jié)機構,包括定位輪11、導桿12、螺桿20、定位調整彈簧9、上端蓋8、下端蓋16和壓力調整螺母19;
所述定位輪11轉動設置在所述導桿12的一端,且所述定位輪11的軸線與所述導桿12的軸線垂直;
所述導桿12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桿20的一端連接;
所述定位調整彈簧9套設在所述螺桿20上,且所述定位調整彈簧9的一端與所述上端蓋8相抵,另一端與所述下端蓋16相抵;
所述上端蓋8滑動設置在所述螺桿20上遠離所述導桿12的一端;
所述壓力調整螺母19設置在所述螺桿20遠離所述導桿12的一端,且設置在所述上端蓋8遠離所述導桿12的一側,用于調整所述上端蓋8與所述下端蓋16之間的最大距離,并可對定位調整彈簧9進行壓力預緊;
所述下端蓋16固定設置在所述螺桿20上靠近所述導桿的一端。
在使用時,上端蓋8固定設置在除冰單元29上,通過壓力調整螺母19來調整上端蓋8與下端蓋16之間的距離,進而來調整定位調整彈簧9的初始壓力。
定位輪相對路面不動,在除冰單元下行的過程中,除冰刀距路面越來越近。除冰單元下行的過程中,要克服定位輪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傳導路線是:導桿(可在基座孔內穿行)、下端蓋、定位調整彈簧、上端蓋(螺桿可在上端蓋孔內穿行)。上端蓋與除冰單元的主框架連接,承接液壓桿傳遞來的壓力。
在這里,定位調整彈簧和高度調節(jié)裝置中的主調節(jié)彈簧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與定位輪的反作用力相抵,經過控制,可使冰刀工作在任何設定的高度內。
這種設計,可使冰刀在任何設定的高度內工作時,均在受控狀態(tài),保證除冰單元工作的平順性。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除冰單元29的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導桿調整螺母15;
所述導桿調整螺母15的一端與所述導桿1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下端蓋16遠離所述定位調整彈簧9的一側相抵,用于調整所述導桿調整螺母15 與所述下端蓋16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所述導桿12的高度。
除冰刀與定位輪外圓下切點關系是,大約在一個平行面上,不一定在一個水平面上,定位輪與路面接觸后,根據作業(yè)現(xiàn)場需要,經過控制,除冰刀可能要高于定位輪外圓下切點若干毫米。
當對螺桿、螺母進行適當調整后,再調整導桿調整螺母,使之定位輪調整墊片與基座下端面產生適當間隙。即定位輪在不受外力影響情況下,其外圓下切點與冰刀有出廠整定的適當落差。
如定位輪不接觸路面時,定位輪外圓下切點應低于除冰刀下端點為出廠整定的適當間隙,如定位輪接觸路面,繼續(xù)受壓時,路面的反作用力通過定位輪、導桿、導桿調整螺母、下端蓋至定位調整彈簧,此時壓力若能克服定位調整彈簧的硬度,導桿從基座的孔中向上穿行,定位輪外圓下切點與冰刀下端點間的距離可逐漸縮小,即除冰刀下端點距路面高度逐漸降低,并可在任何狀態(tài)保持,實現(xiàn)了高度調節(jié)。
這種結構不僅實現(xiàn)了高度的調節(jié),在調節(jié)過程的任何高度,由懸掛支架經過主調節(jié)彈簧、壓力傳導組件、定位調整彈簧、導桿、定位輪至路面,懸掛支架作為基點,向下施加一個壓力,經以上路徑至路面,由于路徑中兩個彈簧的相互作用,使除冰單元始終處在一個受控狀態(tài),保證了作業(yè)的平穩(wěn)性。
當調整墊片與基座下端面相抵時,路面、定位輪、調整墊片、基座完全接觸,其機構剛性足以保證出廠整定狀態(tài),即除冰刀下端與定位輪外圓下切點在一個水平面上。(如以路面為基準,除冰刀應略高于定位輪外圓下切點)因此實現(xiàn)了對路面的保護。
在調整時,導桿12上還可以設置有并緊螺母14,通過并緊螺母14來保證導桿調整螺母15的穩(wěn)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定位輪11的調整是通過導桿調整螺母15來實現(xiàn)的,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一種實現(xiàn)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實現(xiàn)方 式,如可以是在導桿上設置與螺桿20配合的內螺紋等,進而通過螺紋連接來對定位輪11的高度進行調整等,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在通過對定位調整彈簧9的初始壓力進行調整后,還能夠對定位輪11的高度進行調整,使其回歸的原來的高度即可。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除冰單元29的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基座10;
所述基座10上設置有定位孔;
所述導桿12通過所述定位孔與所述基座10滑動連接。
在調節(jié)機構中還設置有基座10,將基座10固定設置在除冰單元29上,在其上設置的定位孔,將導桿12穿過定位孔,進而來限定定位輪11上下方向上的移動軌跡,并且通過基座10的設置,還能夠進一步提高整個調節(jié)機構的穩(wěn)定性。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導桿12上設置有定位輪調整墊片13;
所述定位輪調整墊片13設置在所述基座10靠近所述定位輪11的一側,用于調整所述定位輪11與所述基座10之間的距離,同時,保證定位輪外圓下切點與冰刀頂端安全距離的措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冰單元29,如圖1-3所示,其包括主框架18、驅動主軸21、驅動馬達17、架輪23、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調節(jié)機構和多個除冰刀22;
所述驅動馬達17設置在所述驅動主軸21的一端,且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18上;
所述架輪23同軸且固定設置在所述驅動主軸21上;
多個所述除冰刀22以所述架輪23的軸線為中心軸均勻設置在所述架輪23的周向;
所述上端蓋8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18上;
所述定位輪11的軸線與所述驅動主軸21的軸線平行。
多個架輪23通過驅動主軸21串聯(lián)在一起,進而能夠增加除冰的寬度, 提高除冰的效率。
在使用時,將架輪23的高度進行調整,使除冰刀22在繞架輪23進行轉動時,離路面形成一定的間隙,使除冰單元在道路縱坡、橫坡、結冰厚度、結冰硬度及道路質量不同的狀況下作業(yè)時,提高了其適應性和平順性;并保證了路面及裝置本身的安全。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除冰刀22包括連接柄25和刀頭27;
所述連接柄25的一端與所述架輪23轉動連接;
所述連接柄25的另一端與所述刀頭27一端的側部固定連接;
所述刀頭27的另一端設置有尖端。
除冰刀22的刀頭27通過連接柄25與架輪23連接,連接柄25與架輪23轉動連接,當遇到障礙物時,能夠使連接柄25發(fā)生偏轉,進而避開障礙物,避免了障礙物對除冰刀22造成損壞。
刀頭27的一端設置尖端,另一端通過連接柄25與架輪23連接,連接柄25與架輪23轉動連接,當遇到障礙物時,能夠使連接柄25發(fā)生偏轉,進而避開障礙物,避免了障礙物對刀頭27造成損壞。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刀頭27沿架輪23的厚度方向均勻設置在固定梁26的同一側;連接柄25為兩個,均設置在固定梁26遠離刀頭27的一側。
多個刀頭27通過固定梁26并聯(lián)設置在一起,能夠有效的增加刀頭27的作業(yè)范圍,進而能夠有效的提高刀頭27的工作效率。
在固定梁26的另一側固定設置兩個連接柄25,兩個連接柄25分別設置在架輪23的兩側,以保證連接的平衡性和穩(wěn)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連接柄25的數量可以是兩個,但不僅僅局限于兩個,其還可以是四個、六個等,優(yōu)選的方式是連接柄25的數量為偶數個,對稱設置在架輪23的兩側。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連接柄25上設置有復位裝置;
所述復位裝置分別與所述連接柄25和所述架輪23連接,能夠使所述 連接柄25的位置受外力發(fā)生變化后復位。
復位裝置分別與連接柄25和架輪23連接,能夠使連接柄25的位置受外力發(fā)生變化后復位。
因此,本實用新型將除冰刀22轉動連接在架輪23上,進而當除冰刀22遇到障礙物時,能夠被障礙物阻擋,進而使除冰刀22向架輪23中心所在方向轉動,也就使刀頭27不與障礙物直接沖撞,避免了障礙物對刀頭27的損傷。但是,當越過障礙物時,如果除冰刀22沒有復位,那么之后的除冰就會產生漏洞,進而影響到鏟冰的效果。
在連接柄25上設置復位裝置,使復位裝置分別于連接柄25和架輪23連接,能夠使連接柄25在被障礙物阻擋轉動時,在架輪23越過障礙物后能夠給連接柄25一個復位的力,使連接柄25復位,除冰刀22能夠繼續(xù)正常作業(yè)。
在本實施例中,將復位裝置的彈簧設置為扭簧24,在兩個連接柄25中間設置一個扭簧24的卡接部,在卡接部上設置扭簧24槽,將扭簧24的一端設置在扭簧24槽中,以保證扭簧24與卡接部相抵的一端不會由于竄動而影響到除冰刀22的復位功能。在架輪23上也可以相應的設置扭簧24槽,也可以是將扭簧24的另一端折彎后與架輪23的周邊相抵。
也就是說,只要將扭簧24的兩端分別于連接柄25和架輪23相抵,能夠驅動連接柄25復位即可。
由于扭簧24與連接柄25和架輪23均是相抵,其對除冰刀22的復位是有方向限定,也就是說,此時的扭簧24只有一個方向有力。
需要指出的是,復位裝置可以是設置為扭簧24,但其不僅僅局限于扭簧24,其還可以是其他結構,如在連接柄25的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拉簧或分別設置一個壓簧,也就是說,只要能實現(xiàn)連接柄25的復位功能即可。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冰裝置,如圖1-4所示,其包括車體28、高度調節(jié)裝置、傾斜調節(jié)裝置和至少一個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除冰單元29;
所述除冰單元29通過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和所述傾斜調節(jié)裝置設置在所述車體28前方,能夠在所述車體28的驅動下進行除冰作業(yè);
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懸掛支架、液壓缸35、液壓缸35橫擔、主調節(jié)彈簧32、主調節(jié)螺桿36、主調節(jié)螺母37、彈簧基座38和懸掛吊臂30;
所述液壓缸35的一端與所述除冰單元29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缸35橫擔轉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36的穿過所述懸掛支架的一端,且與所述懸掛支架滑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36的一端與所述液壓缸35橫擔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彈簧基座38滑動連接;
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32套設在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36上,且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32的一端與所述彈簧基座38相抵,另一端與所述懸掛支架相抵;
所述主調節(jié)螺母37設置在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36的一端,且設置在所述彈簧基座38遠離所述主調節(jié)彈簧32的一側。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主調節(jié)螺桿36上還套設有提升彈簧33;
所述提升彈簧33的一端與所述懸掛支架相抵,另一端與所述液壓缸35橫擔相抵。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傾斜調節(jié)裝置包括十字軸1、固定座2、吊臂橫擔3、平衡彈簧5和壓力傳導調整組件;
所述十字軸1相對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固定座2,另外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懸掛吊臂3的中部轉動連接;
所述懸掛吊臂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懸掛支架31和所述吊臂橫擔3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壓力傳導調整組件設置在所述吊臂橫擔3靠近所述主框架18的一側;
所述平衡彈簧5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18上,另一端分別與所 述吊臂橫擔18的兩端相對設置;
所述固定座2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18上;
所述十字軸1遠離所述主框架18的一側與所述液壓缸35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吊臂橫擔30上設置有限位調整螺栓4;
所述限位調整螺栓4與所述平衡彈簧5相對設置。
將十字軸1的相對的兩個端部轉動連接兩個懸掛吊臂,另外相對的兩個端部轉動連接固定座2,在十字軸1的中間交叉部轉動連接液壓缸的一端。
這樣的設置,可以通過懸掛吊臂的兩端的轉動連接、高度調節(jié)裝置與十字軸1的轉動連接、十字軸1與固定座2的轉動連接等幾處的轉動連接,實現(xiàn)除冰單元29在前后左右的任意方向進行轉動,以使除冰單元29能夠在任何地形中進行正常作業(yè)。
平衡彈簧5的一端固定設置在主框架18上,另一端分別與吊臂橫擔3的兩端相對設置;吊臂橫擔3水平方向上固定設置,進而在進行除冰作業(yè)時,吊臂橫擔3不進行晃動,而除冰單元29在晃動時,由于主框架18上的平衡彈簧5分別與吊臂橫擔3兩端相對應設置,而會使平衡彈簧5與吊臂橫擔3相抵,進而限制其晃動的范圍,避免了除冰單元29的過渡晃動。
在本實施例中,平衡彈簧5為壓簧,與除冰單元29相抵。
使除冰單元在道路縱坡、橫坡、結冰厚度、結冰硬度及道路質量不同的狀況下作業(yè)時,提高了其適應性和平順性;并保證了路面及裝置本身的安全。
為適應作業(yè)現(xiàn)場的轉彎橫坡、散水橫坡,設計了地貌橫向尋蹤機構,解決了因傾斜產生的振動、跳躍,提高了除冰效果。地貌橫向尋蹤機構由十字軸1、平衡簧、限位塊組成,除冰單元29在十字軸1上可橫向上下擺動。平衡簧限制其自由擺動;限位塊限定擺動幅度。
在本實施例中,吊臂橫擔3不動,限位調整螺栓4轉動下移,進而使 限位調整螺栓4的下端靠近平衡彈簧5,減小限位調整螺栓4與平衡彈簧5之間的間隙,進而減小傾斜范圍。
增大傾斜范圍時,反轉限位調整螺栓4,增大其與平衡彈簧5之間的距離即可。
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壓力傳導調整組件包括調整板6和調整塊7;
所述調整塊7為半圓形;
所述調整塊7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框架18上;
所述調整塊7的弧形面設置在靠近所述吊臂橫擔的一側;
所述調整板6為弧形板;
所述調整板6的一側固定設置在所述吊臂橫擔上,另一側與所述調整塊7的弧形面相抵。
通過壓力傳導調整組件,能夠保證車體28與除冰單元29之間的力的傳遞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除冰單元29的工作穩(wěn)定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除冰單元29的調節(jié)機構,使除冰單元在道路縱坡、橫坡、結冰厚度、結冰硬度及道路質量不同的狀況下作業(yè)時,提高了其適應性和平順性;并保證了路面及裝置本身的安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