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路標標識。
背景技術:
:
現(xiàn)有的便攜路障,如專利2015100156936所公開的,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錐狀布筒、設置在錐狀布筒內的塔狀彈簧、蓋在底座上的蓋子,塔狀彈簧包括下塔狀彈簧、上塔狀彈簧,上塔狀彈簧的鋼絲比下塔狀彈簧的鋼絲細,下塔狀彈簧的上端與上塔狀彈簧的下端連接在一起。使用時,將蓋揭開,并將蓋倒扣在底座底部,塔狀彈簧釋放,將錐狀布筒撐開,形成路障,收藏不用時,通過蓋壓制塔狀彈簧,使其連同錐狀布筒收進底座內,然后將蓋蓋在底座上端口上。此種便攜路障由于底座及蓋一般都是有較輕的塑料制成,因此,打開后,其重心比較高,容易受外力(如風吹)下倒下而失去作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時,重心比較低的,不容易被外力所推倒的便攜路障的改進結構。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包括圓盒狀底座、設置在圓盒狀底座上的錐狀布筒、設置在錐狀布筒內的塔狀彈簧、通過卡扣或者螺紋蓋在底座上端口上的蓋子,其特別之處在于圓盒狀底座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圓環(huán)形鑲嵌凹槽,塔狀彈簧底鋼圈鑲嵌在鑲嵌圓環(huán)形凹槽上,圓盒狀底座的底面邊緣固定有高比重的金屬環(huán)。
使用時,由于重量較重的金屬環(huán)的存在,使打開后的路障的重心比較低,即使受到外力的作用也不輕易倒下,設置圓環(huán)形凹槽并將塔狀彈簧圈固定在圓環(huán)形凹槽上,既方便采用塑料進行注塑制造,使底座底面有足夠的空間設置金屬環(huán),同時,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收藏后的塔狀彈簧圈及錐狀布筒。
本發(fā)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使用時,重心比較低的,不容易被外力所推倒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包括端口帶有扣1的圓盒狀底座2、設置在圓盒狀底座2上的錐狀布筒3、設置在錐狀布筒3內的塔狀彈簧4、蓋在底座2上端口上的蓋子5,蓋子5可通過其內側的鉤10鉤在圓盒狀底座2端口的扣1上,塔狀彈簧4包括下塔狀彈簧6、上塔狀彈簧7,下塔狀彈簧6、上塔狀彈簧7間設置有將兩者固定連接的支架8,其特別之處在于圓盒狀底座2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圓環(huán)形鑲嵌凹槽9,塔狀彈簧4底鋼圈鑲嵌在鑲嵌圓環(huán)形凹槽9上,圓盒狀底座2的底面邊緣固定有高比重的金屬環(huán)(如鉛)a。
需要折疊錐狀布筒時,通過支架8先將下塔狀彈簧6壓進底座2內,然后通過蓋子5將上塔狀彈簧7壓進底座2內。
如圖1所示,在錐狀布筒4的頂部固定連接一小帽11,上塔狀彈簧7的頂部固定在小帽11內,對應小帽11的蓋子5內頂部設置有凹陷口12。
如圖1所示,在底座2底部設置有穿孔13,穿孔13內插接有帶有開關按鈕的電筒14。
蓋子5的口設置有帶有止面15的環(huán)16,環(huán)16的內徑與圓盒狀底座2的外徑相配,鉤10設置在環(huán)16的內側壁上,圓盒狀底座2下端外側壁上設置有與鉤10對應的扣17。這樣,通過環(huán)16、鉤10、17、扣1將蓋子5蓋緊在圓盒狀底座2的端口上,也可以將圓盒狀底座2座在蓋子5的口上。采用這樣的結構,蓋子5及底座2均可以采用注塑一次性加工而成,這樣,既能提高生產效率高,同時能節(jié)約人力以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