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道路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市交通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城市交通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有序的出行環(huán)境,隨著以人為本、綠色出行等現(xiàn)代城市交通理念的提出,以自行車高速路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統(tǒng)逐步受到重視。
自行車高速路是指專用于自行車騎行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具有三點特點:1)行駛速度快,通行效率高。目前城市中由于機非混行,自行車的行駛速度不足10km/h,而自行車高速公路的設計時速可達30km/h,能大幅提高自行車通行效率,間接緩解大型城市的擁堵效應。2)以人為本,體現(xiàn)公平。自行車高速公路實行機非分離,使得自行車享有獨立路權,充分保護自行車騎行者免受機動車的傷害,并減少兩種交通工具的相互影響。3)綠色環(huán)保,低碳健康。自行車高速路倡導綠色出行,對提高現(xiàn)代城市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保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國內(nèi),過去幾十年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過分追求機動化交通,逐步壓縮甚至取消了自行車道,據(jù)統(tǒng)計廣州和深圳的自行車出行率僅為9%,出行率最高的廈門市在高峰期也僅有20%,遠低于西歐國家30%~50%的出行率指標。交通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促使國內(nèi)各大城市加速提出重建、新建自行車高速路系統(tǒng)的方案。目前國內(nèi)城市的自行車交通系統(tǒng)尚處于起步階段,其規(guī)劃設計、制造安裝理論和技術遠落后歐洲發(fā)達國家。快速公交系統(tǒng)(busrapidtransit)簡稱brt,是一種介于快速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交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tǒng),是一種中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它是利用現(xiàn)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集成調(diào)度系統(tǒng)),開辟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xiàn)軌道交通模式的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tǒng)。目前,快速公交系統(tǒng)的下方空間還沒充分利用,為此,有必要結合brt對大型城市自行車高速路的規(guī)劃及建造關鍵問題研究,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完善的設計和全過程建設,提出城市交通系統(tǒng)一體化解決方案,對促進城市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城市交通系統(tǒng),旨在促進城市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城市交通系統(tǒng),包括brt、天橋、人行道以及自行車高速路,所述自行車高速路包括自行車行車路段、過渡路段以及用于停放自行車的停車亭,所述自行車行車路段搭建于所述brt下方,所述過渡路段安裝于所述自行車行車路段與停車亭之間,所述停車亭上設置有供人上落的通道;所述通道與所述天橋或者人行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供人上落的通道為升降機、樓梯或者坡道。
進一步地,所述人行道包括地面上的人行道以及與通道對接的建筑物上的人行通道或走廊。
進一步地,所述自行車行車路段包括若干聯(lián)路段,每一聯(lián)路段均包括鋼箱梁、鋼蓋梁、鋼柱、埋件以及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嵌置于地面下,所述埋件嵌置于所述混凝土內(nèi),所述鋼柱豎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上,所述鋼蓋梁安裝于所述鋼柱上;所述鋼蓋梁的底部兩側(cè)分別延伸出承托平臺,所述鋼箱梁包括整幅鋼箱梁、異形鋼箱梁以及分幅鋼箱梁,相鄰的所述整幅鋼箱梁與整幅鋼箱梁、相鄰的所述整幅鋼箱梁與異形鋼箱梁以及相鄰的所述異形鋼箱梁與分幅鋼箱梁分別通過支座與所述鋼蓋梁兩側(cè)的承托平臺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支座為板式橡膠支座,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四氟滑板、橡膠以及加勁鋼板,所述上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鋼箱梁的底部,所述下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鋼蓋梁的承托平臺上,所述橡膠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加勁鋼板嵌置于所述橡膠內(nèi),所述四氟滑板固定在所述橡膠上。
進一步地,所述停車亭上還設置有自動取放車系統(tǒng),所述自動取放車系統(tǒng)包括車庫、傳送機構、取放車臺、取車裝置以及控制系統(tǒng);所述取放車臺上設置有用于取放自行車的抓放機構,所述車庫包括取放車區(qū)以及排成一排的若干車位,所述取放車臺高于所述車位,每一所述車位上均設置有用于檢測車位上有無自行車的第一檢測裝置,所述取放車臺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其上有無自行車的第二檢測裝置,所述傳送機構、取車裝置、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以及控制系統(tǒng)之間電氣連接;當所述取車裝置開啟,所述控制系統(tǒng)控制所述傳送機構將所述取放車臺移動至具有自行車的一個車位附近,所述抓放機構將車位上的自行車抓取至所述取放車臺上,所述傳送機構再將所述取放車臺移動至所述取放車區(qū),同時所述控制系統(tǒng)控制所述取車裝置關閉;當所述第二檢測裝置檢測到所述取放車臺放有自行車并且所述取車裝置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所述控制系統(tǒng)控制所述傳送機構將所述取放車臺上的自行車傳送至一個空缺的車位上。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城市交通系統(tǒng),利用了原有的brt高架建設自行車高速路,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現(xiàn)有資源,降低成本;通過自行車高速路與現(xiàn)有的brt線路、人行道、天橋等城市慢性交通系統(tǒng)的緊密結合,讓行車體系接駁轉(zhuǎn)換方便,便于人們出行。同時,自行車高速路是推進低碳生態(tài)城市建設,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的新途徑,也是緩解城市上下班通勤需求,提供多種市民活動功能的新通道。
附圖說明
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通過與之對應的附圖中的圖片進行示例性說明,這些示例性說明并不構成對實施例的限定,附圖中具有相同參考數(shù)字標號的元件表示為類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別申明,附圖中的圖不構成比例限制。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城市交通系統(tǒng)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城市交通系統(tǒng)某個位置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城市交通系統(tǒng)的一段自行車行車路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鋼蓋梁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的停車亭的主視示意圖;
圖6是本實施例的停車亭的自動取放車系統(tǒng)的主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及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城市交通系統(tǒng),包括自行車高速路100、brt200、天橋300以及人行道400。
上述自行車高速路100包括自行車行車路段1、過渡路段2以及用于停放自行車的停車亭3。自行車行車路段1搭建于brt200下方,過渡路段2安裝于自行車行車路段1與停車亭3之間。請一同參見圖5及圖6,停車亭3上設置有供人上落的通道;具體地,所述供人上落的通道為升降機31、樓梯32或者坡道,該通道與天橋300或者人行道400連接。其中,該人行道400包括地面上的人行道、與通道對接的建筑物上的人行通道及走廊等供人行走的場所。
請參見圖3及圖4,上述自行車行車路段1包括若干聯(lián)路段,每一聯(lián)路段均包括鋼箱梁11、鋼蓋梁12、鋼柱13、埋件以及混凝土。
上述混凝土嵌置于地面下,所述埋件嵌置于所述混凝土內(nèi)。所述鋼柱13豎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上,并且,所述埋件的頂部露出混凝土,埋件的頂部焊接固定有若干加勁板,若干加勁板圍設成與鋼柱13外周緣匹配的形狀,鋼柱13外周緣與所述加勁板焊接。所述鋼蓋梁12安裝于所述鋼柱13上;鋼蓋梁12的底部兩側(cè)分別延伸出承托平臺121。
上述鋼箱梁11包括整幅鋼箱梁111、異形鋼箱梁112以及分幅鋼箱梁113。相鄰的整幅鋼箱梁111與整幅鋼箱梁111、相鄰的整幅鋼箱梁111與異形鋼箱梁112以及相鄰的異形鋼箱梁112與分幅鋼箱梁113分別通過支座與所述鋼蓋梁12兩側(cè)的承托平臺120連接。
具體地,所述鋼蓋梁12包括整幅鋼蓋梁、整幅分聯(lián)處鋼蓋梁、分幅鋼蓋梁以及分幅分聯(lián)處鋼蓋梁。同一聯(lián)路段兩個相鄰的所述整幅鋼箱梁與整幅鋼箱梁通過所述整幅鋼蓋梁連接;相鄰兩聯(lián)路段的兩個所述整幅鋼箱梁與整幅鋼箱梁通過所述整幅分聯(lián)處鋼蓋梁連接;同一聯(lián)路段的所述分幅鋼箱梁與分幅鋼箱梁通過所述分幅鋼蓋梁連接;相鄰兩聯(lián)路段的兩個所述分幅鋼箱梁與分幅鋼箱梁通過所述分幅分聯(lián)處鋼蓋梁連接。
其中,所述鋼箱梁11與另一聯(lián)路段的鋼蓋梁12的連接處設置有伸縮縫。
上述支座為板式橡膠支座,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四氟滑板、橡膠以及加勁鋼板。所述上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鋼箱梁12的底部,所述下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鋼蓋梁12承托平臺120上,所述橡膠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加勁鋼板嵌置于所述橡膠內(nèi),所述四氟滑板固定在所述橡膠上。
上述自動取放車系統(tǒng)包括車庫33、傳送機構、取放車臺、取車裝置以及控制系統(tǒng)。取放車臺上設置有用于取放自行車的抓放機構,車庫33包括取放車區(qū)以及排成一排的若干車位。取放車臺高于所述車位,每一車位上均設置有用于檢測車位上有無自行車的第一檢測裝置,取放車臺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其上有無自行車的第二檢測裝置。所述傳送機構、取車裝置、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以及控制系統(tǒng)之間電氣連接。
當取車裝置開啟,控制系統(tǒng)控制傳送機構將取放車臺移動至具有自行車的一個車位附近,抓放機構將車位上的自行車抓取至取放車臺上,傳送機構再將取放車臺移動至取放車區(qū),同時控制系統(tǒng)控制取車裝置關閉。當?shù)诙z測裝置檢測到取放車臺放有自行車并且取車裝置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控制系統(tǒng)控制傳送機構將取放車臺上的自行車傳送至一個空缺的車位上。
每一個所述的車位上均設置有卡位,所述卡位上設置有用于鎖固自行車的鎖固裝置。
所述第一檢測裝置以及第二檢測裝置包括光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或者其他的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可以檢測卡位上是否有自行車,并將信息實時反饋至控制系統(tǒng)。所述鎖固裝置與所述第一檢測裝置電氣連接,當所述第一檢測裝置檢測到所述車位上放上自行車后,所述鎖固裝置鎖固所述車位上的自行車。
上述傳送機構為直線傳送機構,本實施例通過正反轉(zhuǎn)電機與傳動帶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通過正反轉(zhuǎn)電機的旋轉(zhuǎn)帶動傳動帶來回運動,傳動帶上固定有固定塊,固定塊與取放車臺固定連接。
取放車臺包括豎向桿以及承車臺,所述豎向桿安裝于固定塊下方。抓放機構包括抓取臂、滑塊以及橫桿。所述橫桿通過滑塊可豎向移動地安裝于所述豎向桿上,所述滑塊可滑動地套設在所述橫桿上,所述抓取臂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抓放機構的抓取臂通過水平以及豎向移動就位后,將取放車臺上的自行車卸載至靠近所述取放車區(qū)的一個車位上,或者將車位上的自行車抓取到取放車臺上。
本實施例的城市交通系統(tǒng),利用了原有的brt200高架建設自行車高速路,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現(xiàn)有資源,降低成本;通過自行車高速路與現(xiàn)有的brt200線路、人行道、天橋等城市慢性交通系統(tǒng)的緊密結合,讓行車體系接駁轉(zhuǎn)換方便,便于人們出行。同時,自行車高速路是推進低碳生態(tài)城市建設,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的新途徑,也是緩解城市上下班通勤需求,提供多種市民活動功能的新通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