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建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橋梁墩柱模板結構。
背景技術:
橋梁高墩施工是大型橋梁建設經常遇到的內容,近年來,墩身高度已經由30~50米發(fā)展到超百米,甚至近200米,高墩施工亟待標準化、規(guī)范化,以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另外,在高墩橋梁施工中,墩身工期一般處于關鍵線路,對總工期有重要影響,所以探索高墩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速度也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翻模施工是近來的一種常用施工方法,即最下面一節(jié)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將其模板拆除,重新安裝在最上面一節(jié)處,并以此方法不斷向上替換,直至施工結束。隨著高墩高度的增加,翻模施工的方法也顯露了其弊端,比較明顯的就是其施工進度緩慢。另外,隨著高度增大,需要利用塔吊配合施工的成本在不斷的增加,施工功效也在逐步降低,施工工期也較長,每天能保證的長度較短,即該方法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當前橋梁建設的進度。
爬模施工技術是對翻模施工技術的一種改進,即當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將模板松開,并使用塔吊將模板整體向上提升,在安裝模板,并反復操作直至施工結束。然而此方法仍然存在施工效率低,施工進度慢以及施工工期長等缺點,并且由于受到等待混凝土強度的限制,該施工方法在施工進度上并沒有顯著的提高,因此該方法也不適于現(xiàn)在橋梁墩柱的建設。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橋梁墩柱施工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橋梁墩柱模板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橋梁墩柱模板結構,包括墩柱鋼筋、外模、內模、混凝土和支架,其中外模有兩節(jié),每一節(jié)外模都具有第一層外模和第二層外模,其中第一層外模位于外模的內側,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第二層外模位于外模的內側。
進一步地,外模和內模之間通過穿墻拉桿進行加固。
進一步地,第一層外模由槽鋼制作而成,用以形成外模的肋。
進一步地,第二層外模由鋼板制作而成,用以支撐第一層外模。
進一步地,支架與內模接觸,以支撐內模。
進一步地,支架采用無縫鋼管制備而成,支架通過頂托或者木楔子來支撐內模。
進一步地,外模在上下方向上包括上節(jié)外模和下節(jié)外模。
進一步地,上節(jié)外模和下節(jié)外模之間采用膨脹劑進行密封,以防止漏漿。
進一步地,第一層外模和第二層外模通過焊接或鉚釘?shù)裙潭M行連接。
進一步地,外模的上下端設置有定位銷。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1)通過使用兩節(jié)模板替代了傳統(tǒng)的三節(jié)模板,提高了墩柱施工速度,大大節(jié)約了施工時間,縮短了墩柱的施工工期。
(2)提高了墩柱的外觀質量,節(jié)約了墩柱的外觀修飾成本。
(3)墩柱的外側模板為封閉系統(tǒng),安全可靠,節(jié)約了安全投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橋梁墩柱模板結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橋梁墩柱模板結構的結構圖,本公開的橋梁墩柱模板結構包括墩柱鋼筋1、外模2,3、內模5、混凝土4和支架6,其中該外模2,3有兩節(jié),即,該外模2,3在上下方向上有包括上節(jié)外模2和下節(jié)外模3,其中,每一節(jié)該外模都具有第一層外模和第二層外模,第一層外模位于該外模2,3的內側,與混凝土4直接接觸,第二層外模位于外模2,3的內側。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外模2,3和內模5之間通過穿墻拉桿進行加固。通過該穿墻拉桿的加固,可以使得該外模2,3和內模5夾緊在改混凝土4的兩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該第一層外模由槽鋼制作而成,用以形成該外模2,3的肋。第二層外模由鋼板制作而成,用以支撐該第一層外模。支架6采用無縫鋼管制備而成,支架6與內模5接觸,其中支架6通過頂托或者木楔子來支撐內模,以支撐內模5。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節(jié)外模2和下節(jié)外模3之間采用膨脹劑進行密封,以防止漏漿。第一層外模和所述第二層外模通過焊接或鉚釘?shù)裙潭M行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每個外模2,3的上下端設置有定位銷,以將兩個外模2,3進行固定。
在施工時,先放兩節(jié)外模2,3以及一節(jié)內模5,其中內模放在下節(jié)外模3對應的位置之處,灌注混凝土4,等到混凝土4凝固有強度了,將內模5提升到上節(jié)外模2的相對應位置之處,將下節(jié)外模提升到上節(jié)外模2的上部,繼續(xù)灌注混凝土4,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