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扳手,尤指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
背景技術:
目前的扳手結構于方向控制上的結構十分的繁多,其中,結構分別有以下數(shù)種,包括方向控制鈕上設有孔洞以容置子彈型的撥動件配合彈簧頂向作動扳手棘輪驅動體的掣動塊背面端,如此結構是于方向控制鈕上設置彈簧以及撥動件,其鈕的結構體積原即有限,今加上頂掣該掣動塊的結構,顯得十分的復雜,且制作上十分的不易,故有改良必要。
因此有人于掣動塊上伸出被撥動的結構,以伸入方向控制鈕撥動的范圍,以供撥動之用,如此結構,使得掣動塊結構變得較為復雜,且在安裝掣動塊時,由于其具有凸出結構,常無法順利的安裝于扳手上,故亦有改良必要。
無論是何種方向控制的結構,其方向控制鈕均需要另作固定的結構,即如C型扣或其它扣體,方能予以扣合定位于扳手上,裝配上有其不便之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使方向控制鈕的裝配更為方便而且對于掣動塊的控制更為確實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的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該驅動槽與一掣動槽連通;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的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點是所述扳手上設有至少一組以對方向控制鈕或掣動塊定位的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該帶動件一端與所述掣動塊樞接,另端則為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所控制。
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定位體相對定位部伸出可使所述方向控制鈕與帶動件產(chǎn)生方向定位的部份。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掣動槽端部另設有至少一組以上與所述方向定位裝置對應的定向部。所述扳手另設有垂直的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設有彈性體與定位體,容置于定位部中,且方向控制鈕頂部底緣相對設有方向定位部。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驅動槽連通一掣動槽;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的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點是所述掣動槽底部設有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相對帶動件設有帶動槽;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方向控制鈕的軸桿處設有與帶動件樞接的樞接部;帶動件的一端相對于所述掣動塊的樞接部設有樞接體,帶動件的另端設穿過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的帶動槽的連動部。
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定位體相對定位部伸出可使所述方向控制鈕與帶動件產(chǎn)生方向定位的部份。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掣動槽端部另設有數(shù)組與方向定位裝置對應的定向部。
本發(fā)明采用的再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驅動槽連通一掣動槽;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點是所述掣動槽底部設有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該帶動件的一端與掣動塊樞接,另端設有直接穿入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的連動部;所述軸桿相對帶動件設有帶動槽;所述掣動塊具有樞接部,于樞接部向方向控制鈕軸桿方向開設有以供帶動件的樞接端伸入的樞接區(qū),并以樞接體穿入樞接部以使樞接端與掣動塊樞接,而帶動件的連動部則穿入相對的帶動槽內。
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其定位體伸出定位部的部份與所述帶動槽直接卡制。所述方向定位裝置與定位部是相對于帶動槽變換方向的位置上相對設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方向控制鈕安裝方便快速本發(fā)明的方向控制鈕于掣動塊與帶動件組裝后,其方向控制鈕即行完成裝配于扳手上,無需其它的安裝程序,安裝上十分的方便快速,亦無需其它零件,構件成本以及安裝成本上亦十分的低廉;使用控制上更為確實由于方向控制鈕軸桿是直接帶動帶動件使掣動塊動作,其掣動塊偏位的動作確實而快速,而使方向變換的控制更為方便確實。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1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動作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另一方向動作俯視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6所示實施例的動作俯視示意圖。
圖8是圖6所示實施例的另一動作俯視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方向定位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號說明10扳手 11驅動部110驅動槽 111掣動槽112穿置部 113、113′定位部20驅動體 21C形扣體
30、30′掣動塊 31、31′嚙合部32、32′樞接部 33掣動緣34定向部 35樞接區(qū)40方向控制鈕 41軸桿410、410′帶動槽 411方向定位部50、50′方向定位裝置 51彈性體52定位體60、60′帶動件 61、61′樞接體62、62′連動部 63樞接端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及其它目的,茲以如后的較佳實施例附以圖式詳細說明如后,惟本圖例所說明的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并非為專利申請上的唯一限制。
請配合參閱圖1-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主體結構包括一扳手10,扳手10的一端上設有擴大的驅動部11、驅動部11內設有驅動槽110,一掣動槽111與驅動槽110連通,掣動槽111上另有穿置部112,而于掣動槽111底的中央位置處另設有一水平開口的孔狀定位部113;一棘輪形態(tài)的驅動體20置入前述驅動槽110內,并以C形扣體21扣合于該驅動槽110內;一掣動塊30置入前述掣動槽111內;一方向控制鈕40垂直的軸桿41伸入前述穿置部112進入掣動槽111內,而其軸桿41伸入扳手10內并位于掣動塊30與掣動槽111槽底間,于掣動槽111槽底另設有方向定位裝置50;方向定位裝置50相對于前述定位部113設有一彈簧形態(tài)的彈性體51及一鋼珠形態(tài)的定位體52,其定位體52伸出定位部113的部份可使方向控制鈕40與帶動件60產(chǎn)生方向定位的節(jié)點。
一帶動件60的一端與掣動塊30樞接,另端則穿入方向控制鈕40的軸桿41。
其中,軸桿41相對帶動件60設有一水平方向且貫穿軸桿41的帶動槽410;掣動塊30除向驅動體20伸設有齒狀的嚙合部31外,于中央處相對于方向控制鈕40的軸桿41方向另設有兩組凸耳形態(tài)且中央各垂直穿孔的樞接部32,以供帶動件60的端部樞接,掣動塊30于兩端嚙合部31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111配合的掣動緣33,而掣動塊30的下半段另向方向定位裝置50設置兩組定向部34。
帶動件60相對于掣動塊30的樞接部32設有一垂直圓柱狀的樞接體61,使帶動件60與掣動塊30樞接成一體帶動的形態(tài);而帶動件60的另端成水平形態(tài)的連動部62則直接穿過方向控制鈕40的軸桿41的帶動槽410,以被控制。
請配合圖4、圖5所示,當使用者扳動方向控制鈕40時,其軸桿41隨之轉動,改變其軸桿41上帶動槽410的方向,進而使帶動件60隨之改變方向,直接帶動掣動塊30偏向所帶動的方向,掣動塊30即以不同的方向掣動驅動體20,同時掣動塊30以不同方向的定向部34對準方向定位裝置50的定位體52以作定位控制之用。
而其掣動塊30與帶動件60以及方向控制鈕40間配合的結構,包括方向定位裝置50的設置,亦可如圖6-圖8所示,其中,掣動塊30′除具有垂直的樞接部32′外,于樞接部32′的中段處向方向控制鈕40的軸桿41方向開設有一開放形態(tài)的樞接區(qū)35以供帶動件60′的水平的樞接端63伸入,并以樞接體61′穿入樞接部32′以使樞接端63與掣動塊30′樞接成一體帶動的形態(tài),而帶動件60′的連動部62′則同樣穿入相對高度上的帶動槽410內,而方向定位裝置50則可相對于軸桿41的帶動槽410轉動的方向上各設有一組,以使方向控制鈕40轉至不同方向上時,可為相對的方向定位裝置50所頂制控制。
另如圖9所示,其扳手10相對于方向控制鈕40頂部垂直設置有定位部113′以容置方向定位裝置50的彈性體51與定位體52,而其方向控制鈕40頂部的底緣相對設有不同方向的定位部411,待方向控制鈕40轉動不同的方向時以不同的定位部411對準方向定位裝置50的定位體52以作定位控制之用。
藉由前述結構,實可達到以下功能,包括1.方向控制鈕安裝方便快速本發(fā)明的方向控制鈕于掣動塊與帶動件組裝后,其方向控制鈕即行完成裝配于扳手上,無需其它的安裝程序,安裝上十分的方便快速,亦無需其它零件,構件成本以及安裝成本上亦十分的低廉,符合經(jīng)濟上的原則。
2.使用控制上更為確實由于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直接帶動帶動件作動掣動塊,其掣動塊偏位的動作確實而快速,而使方向變換的控制更為方便確實。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確實可達到上述諸項功能,故本發(fā)明應符專利申請要件,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的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該驅動槽與一掣動槽連通;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的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上設有至少一組以對方向控制鈕或掣動塊定位的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該帶動件一端與所述掣動塊樞接,另端則為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所控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定位體相對定位部伸出可使所述方向控制鈕與帶動件產(chǎn)生方向定位的部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掣動槽端部另設有至少一組以上與所述方向定位裝置對應的定向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另設有垂直的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設有彈性體與定位體,容置于定位部中,且方向控制鈕頂部底緣相對設有方向定位部。
5.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驅動槽連通一掣動槽;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的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動槽底部設有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相對帶動件設有帶動槽;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方向控制鈕的軸桿處設有與帶動件樞接的樞接部;帶動件的一端相對于所述掣動塊的樞接部設有樞接體,帶動件的另端設穿過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的帶動槽的連動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定位體相對定位部伸出可使所述方向控制鈕與帶動件產(chǎn)生方向定位的部份。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動塊相對于掣動槽端部另設有數(shù)組與方向定位裝置對應的定向部。
8.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該扳手一端上設有驅動部,驅動部內設有驅動槽,一驅動體置入驅動槽內,驅動槽連通一掣動槽;一掣動塊置入掣動槽內,掣動塊向驅動體伸設有嚙合部,掣動塊于嚙合部的另端面形成與掣動槽配合掣動緣;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動槽底部設有方向定位裝置,還設有一帶動件,該帶動件的一端與掣動塊樞接,另端設有直接穿入所述方向控制鈕的軸桿的連動部;所述軸桿相對帶動件設有帶動槽;所述掣動塊具有樞接部,于樞接部向方向控制鈕軸桿方向開設有以供帶動件的樞接端伸入的樞接區(qū),并以樞接體穿入樞接部以使樞接端與掣動塊樞接,而帶動件的連動部則穿入相對的帶動槽內。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的掣動槽底部處另設有定位部;所述方向定位裝置相對定位部設有彈性體及定位體,其定位體伸出定位部的部份與所述帶動槽直接卡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定位裝置與定位部是相對于帶動槽變換方向的位置上相對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直接帶動換向的扳手,其扳手驅動部的驅動槽內設有一驅動體,與驅動槽連通有一掣動槽以設置掣動塊,一方向控制鈕的軸桿伸入掣動槽內以控制掣動塊,而一方向定位裝置頂制掣動塊形成方向控制的節(jié)點;而其特點是另設有一帶動件一端樞接于掣動塊上,另端穿入方向控制鈕的軸桿內,藉由方向控制鈕的轉動改變軸桿的方位,進而帶動帶動件牽動掣動塊移向不同的方向,藉以改變作動驅動體的方向,以達到安裝方便控制確實的目的。
文檔編號B25B13/00GK1891407SQ200510031788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1日
發(fā)明者陳泰佐 申請人:陳泰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