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裝配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配工裝。
背景技術:
通信產(chǎn)品中各類子卡(單板)模塊通常與鈑金件拉手條裝配在一起使用?,F(xiàn)有的一種裝配方式如圖1所示通過拉手條12底板上的螺柱15和單板11上的螺釘孔16對應,然后使用螺釘17將兩者緊固在一起。此外,拉手條12的前面板14上設置有一個與單板11前端接口連接器13形狀大小相對應的一個面板開口18,單板11的接口連接器13需要卡入所述面板開口18。
在裝配過程中,為了使接口連接器13卡入面板開口18,必須使單板11前端距離拉手條12的前面板14距離較近,但是由于拉手條12底板上螺柱15的存在,一旦插入時單板與拉手條的距離過近或習慣性傾斜角度不當,就會造成單板11底部的電子元器件與螺柱15相碰撞的現(xiàn)象。但是目前單板11和拉手條12的裝配過程都是手工操作,因此插入時的水平位置、高度位置、角度位置都難以精確控制,控制不好就會導致單板11底部的電子元器件受到螺柱15的碰撞而損壞。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工裝,以解決現(xiàn)有單板與拉手條裝配過程中,單板插入的水平、高度、角度不好控制,進而導致單板底部電子元器件受損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裝配工裝,包括底板和設置于底板上的一對平行滑軌,所述底板與兩條滑軌構成上下兩層滑道。
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粘接或鉚接于底板。
所述裝配工裝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滑軌底部的滑塊,以及設置于底板上與所述滑塊對應的滑槽。所述滑塊包括固定部和兩側伸出的卡接部,所述固定部通過螺釘固定于滑軌底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滑槽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通過螺釘固定柱固定于底板。
所述滑軌包括前凸部和主體部,所述前凸部設置于主體部的中部,并向另一側的滑軌方向突出。
所述前凸部將主體部側壁分割為上側壁和下側壁,所述兩條滑軌的前凸部上表面與主體部上側壁形成上層滑道,所述兩條滑軌的主體部下側壁與底板上表面形成下層滑道。
優(yōu)選的,所述前凸部和主體部為一體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前凸部和主體部為分體結構。所述前凸部面向主體部的側壁上設置有一排定位銷,主體部面向前凸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多排與所述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
優(yōu)選的,所述前凸部上表面傾斜于底板上表面。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底板和相互平行的兩條滑軌,構成具有上下兩層滑道的裝配工裝,使得單板和拉手條的裝配過程中,通過上述兩層滑道分別承載單板和拉手條,從而準確控制單板插入時的水平位置、高度及角度,避免單板底部的電子元器件受損。
圖1為現(xiàn)有單板和拉手條的裝配過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裝配工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的右側滑軌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裝配工裝AA’方向的截面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一實施例截面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二實施例截面示意圖;圖7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三實施例截面示意圖;圖8為使用本實用新型裝配工裝進行單板和拉手條的裝配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裝配工裝結構示意圖。
所述裝配工裝主要包括長方形底板102和一對相互平行設置于底板102之上的滑軌101,底板102和兩條滑軌101共同構成上下兩層滑道。此外,在所述每個滑軌101底部分別設置有兩個滑塊104,在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塊104對應的滑槽103,滑塊104可以在滑槽103內(nèi)部自由滑動。
為了更清晰的描述裝配工裝的具體結構,請同時參閱圖3和圖4。其中,圖3為圖2所示右側滑軌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裝配工裝AA’方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圖。由于兩個滑軌101具有完全對稱的結構,因此處于右側的滑軌101內(nèi)部結構完全適用于左側的滑軌101。下面結合上述3個附圖介紹裝配工裝的具體結構。
滑軌101包括前凸部105和主體部106,前凸部105設置于主體部106中部,并向另一側的滑軌101方向突出。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與主體部106的上側壁301相接,上述兩者與主體部106的上表面形成一個階梯形狀;前凸部105的下表面305與主體部106的下側壁302相接,上述兩者與主體部106的下表面形成一個倒立的階梯形狀。前凸部105上表面304和下表面305之間的平行間距最好小于拉手條12螺柱15的高度,從而保證單板11和拉手條12在抽出工裝之前就可以用螺釘緊固在一起。同時,前凸部105上表面304至底板102上表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拉手條12底板上螺柱15的高度,以保證裝配過程中,單板11底部的電子元器件不會碰到螺柱15而受損。在垂直于底板105的方向上,還設置有貫穿于主體部106內(nèi)部的螺孔303,所述螺孔303用于插入螺釘固定柱301,進而通過螺釘固定柱301與底板102之間的摩擦力,使滑軌101固定于底板102之上。左右兩側的滑軌101下側壁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上側壁之間的距離。在實際應用中,兩個下側壁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兩個上側壁之間的距離,這與實際裝配的單板、拉手條尺寸有關,在講述本實用新型工裝的工作原理時會再次詳細介紹。
此外,前凸部105設置于主體部106的角度可以有多種,在AA’方向的截面圖中體現(xiàn)不出,但在BB’方向的截面示意圖上表現(xiàn)清楚,因此請參看BB’方向的不同實施例截面示意圖。
首先,請參看圖5,其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一實施例截面示意圖前凸部105的下表面305平行于底板102的上表面,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傾斜于底板102的上表面。其次,請參看圖6,其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二實施例截面放大示意圖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下表面305都平行于底板102的上表面。最后,請參看圖7,其為圖1所示的裝配工裝BB’方向的第三實施例截面放大示意圖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和下表面305相互平行,以相同角度向底板102的上表面傾斜。
基于上述的滑軌101結構,可知兩條滑軌101的前凸部105上表面304與主體部106上側壁301構成的空間,形成第一層滑槽107;兩條滑軌101的主體部106下側壁302與底板102上表面構成的空間,形成第二滑槽108,滑槽108位于滑槽107的下層。
滑軌101與底板102之間通過滑塊104和滑槽103進行連接?;瑝K104設置于每個滑軌101底部,滑槽103設置于底板102內(nèi)部?;瑝K104包括固定部1041和卡接部1042,在固定部1041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貫穿的自攻螺孔1043,相應的,在滑軌101底部也設置一定高度的自攻螺孔1043,換而言之,設置在固定部1041中的自攻螺孔1043延伸至滑軌101下部。將自攻螺釘1044擰入自攻螺孔1043,即可通過兩者之間的小尺寸間隙配合,實現(xiàn)滑軌101與滑塊104之間的固定連接。為了配合滑軌101底部的滑塊104,在底板的對應位置設有滑槽103?;?03的外部口徑與固定部1041的寬度基本相等,滑槽103自底板102上表面向下延伸至一定距離后,開始向兩側延伸??偠灾?,滑槽103的形狀與滑塊104的形狀相同,只是在尺寸上略大,以保證滑塊104卡入滑槽103后,滑塊104能夠在滑槽103中自由運動。當滑塊104運動到滑槽103的適當位置時,擰緊螺釘固定柱301,使其端部緊緊頂住底板上表面,進而依靠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將滑軌101固定在底板102上。
上述具有滑槽103和配套滑塊104連接結構的裝配工裝,使得兩個滑軌101之間的距離可調,即上下兩層滑槽的寬度都可變,進而適應多種尺寸的單板及拉手條裝配需要,增加了本實用新型裝配工裝的通用性。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不設置滑塊104和滑槽103,兩條滑軌都采用粘接或鉚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底板102上,即兩條滑軌間距不可調。
上面詳細介紹了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裝配工裝具體結構,下面結合最常用的單板和拉手條的裝配為例,說明所述裝配工裝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請結合參閱圖8,其為使用本實用新型裝配工裝進行單板和拉手條的裝配示意圖。
首先將拉手條12沿底板102的上表面滑入第二滑道108,當拉手條12的前面板14滑出工裝時,便可以停止滑動;然后將單板11沿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滑入第一滑道107,直至其前端接口連接器13接近下層拉手條12的前面板時停止滑動。由于前凸部105上表面至底板102上表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拉手條12底板上螺柱15的高度,因此,在單板11滑入第一滑道107的過程中,其底部的電子元器件不會碰撞到下層拉手條12上的螺柱15,進而避免了元器件受損。
當單板11和拉手條12都停止滑動后,根據(jù)滑軌101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與底板102上表面之間平行傾斜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如果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平行于底板102上表面,則需要抬高拉手條12前面板14至與接口連接器13同一水平面后,才能將單板11接口連接器13卡入拉手條12的前面板14;如果前凸部105的上表面304傾斜于底板102上表面,即第一滑道107是傾斜于底板的,進而單板11進行傾斜于拉手條12的相對滑動,當其滑至滑軌101底部時,其前端接口連接器13基本能夠與拉手條12前面板14處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不再需要抬高拉手條12,即可直接將單板11接口連接器13卡入拉手條12的前面板14。然后通過螺釘17將單板11和拉手條12緊固在一起,最后將連接為一體的單板11和拉手條12一起抽出工裝,隨即完成單板11和拉手條12之間的裝配過程。
結合上面的裝配工裝工作原理可以看出,通常上層滑道107用于被裝配的單板11,下層滑道108用于被裝配的拉手條12,因此兩個滑道的寬度分別與單板11和拉手條12的寬度相對應。如果拉手條12的寬度大于單板11的寬度,則相應設置的下層第二滑道108寬度需要大于上層第一滑道107寬度,即兩個滑軌101的下側壁302間距要大于兩個上側壁301間距;如果拉手條12的寬度與單板11寬度相同,則相應設置的兩個滑軌101下側壁302間距與上側壁301間距相同,即主體部106的上側壁301與下側壁302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如果拉手條12的寬度小于單板11的寬度,則設置的兩個滑軌101下側壁302間距要小于上側壁301間距。
上述裝配工裝的滑軌前凸部105不僅可以和主體部106為一體制成結構,還可以是分體結構。例如在前凸部105面向主體部106的側壁上設置有一排定位銷,主體部106面向前凸部105的側壁上設置有多排與所述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不同排的定位孔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當使用該裝配工裝時,可以根據(jù)拉手條12底部螺柱15的高度選擇合適的一排定位孔,然后將前凸部105的定位銷插入選定的主體部106定位孔中,即可實現(xiàn)前凸部105和主體部106之間的固定連接。由此可見,這種結構更有利于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裝配工裝通用性,可以適用于具有不同螺柱15高度的拉手條。
上述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變化都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設置于底板上的一對平行滑軌,所述底板與兩條滑軌形成上下兩層滑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粘接或鉚接于底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滑軌底部的滑塊,以及設置于底板上與所述滑塊對應的滑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包括固定部和兩側伸出的卡接部,所述固定部通過螺釘固定于滑軌底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滑槽內(nèi)。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通過螺釘固定柱固定于底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包括前凸部和主體部,所述前凸部設置于主體部的中部,并向另一側的滑軌方向突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部將主體部側壁分割為上側壁和下側壁,所述兩條滑軌的前凸部上表面與主體部上側壁形成上層滑道,所述兩條滑軌的主體部下側壁與底板上表面形成下層滑道。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示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部和主體部為一體結構。
9.如權利要求6或7所示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部和主體部為分體結構。
10.如權利要求9所示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部面向主體部的側壁上設置有一排定位銷,主體部面向前凸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多排與所述定位銷對應的定位孔。
11.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部上表面傾斜于底板上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配工裝,包括底板和設置于底板上的一對平行滑軌,所述底板與兩條滑軌構成上下兩層滑道。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滑軌底部的滑塊,以及設置于底板上與所述滑塊對應的滑槽。所述滑塊包括固定部和兩側伸出的卡接部,所述固定部通過螺釘固定于滑軌底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滑槽內(nèi)。
文檔編號B25B11/00GK2873425SQ200620000388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閔駿, 姚一明 申請人:杭州華為三康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