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十字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十字扳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十字扳手,是由兩個桿體十字交叉狀固定連接 于一起構成,其缺點是占用空間大,儲運攜帶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占用空間體積小,方便儲運
和攜帶的十字扳手。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十字扳手,由扳手上下兩個桿體鄰接 組成,其特征是在兩個扳手桿體鄰接部設有由連接兩個桿體的螺栓、 扳手下桿體上鎖芯孔內的鎖芯和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 組成離合定位結構;在鎖芯與鎖芯孔底之間設壓簧;在定位孔內鑲嵌 可自由滑動的頂柱;螺栓的頂端位于上桿體鄰接處外端面上的腔體 內,并設有鎖芯開啟裝置,通過鎖芯與定位孔配合使扳手兩個桿體組 接成十字交叉狀態(tài)或折收狀態(tài)。
'其中,所述的鎖芯開啟裝置是壓板上設內端帶限位塊的導向柱, 導向柱上套裝導向套,導向套固裝于螺栓的頂端端的限位孔開口處, 導向柱上的限位塊位于限位孔內,使螺栓與壓板活動連接。
所述的扳手下桿體上的鎖芯為四個,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 定位孔為兩個,均為對稱分布。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用拇指將壓板壓下,頂柱將鎖 芯從定位孔頂出,轉動桿體后,松開拇指,當轉至兩個桿體呈垂直時, 鎖芯在壓簧作用下,上端部插入定位孔中,兩個桿體組接成十字交叉
狀,即十字扳手;不用時,重復上述動作,回轉桿體至接近于直線時, 鎖芯在壓簧作用下,上端部插入定位孔中,再次完成閉合狀態(tài),扳手 兩個桿體組接成折收狀態(tài);因而具有占用空間體積小,方便儲運和攜 帶的優(yōu)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 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交叉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折收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兩個桿體鄰接處離合定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1---圖3, 一種十字扳手,由扳手上下兩
個桿體l、 2鄰接組成,在兩個扳手桿體l、 2鄰接部設有由連接兩個
籽體1、 2的螺栓3、扳手下桿體2上鎖芯孔內的鎖芯4和與其配合
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6組成離合定位結構;螺栓3與下桿體螺紋
連接,下端設螺帽緊固,在鎖芯4與鎖芯孔底之間設壓簧5;在定位
孔6內鑲嵌可自由滑動的頂柱7;螺栓3的頂端位于上桿體1鄰接處
外端面上的腔體內,并設有鎖芯開啟裝置,鎖芯開啟裝置是壓板10
上設內端帶限位塊的導向柱8,導向柱8上套裝導向套9,導向套9
固裝于螺栓的頂端端的導向孔開口處,導向柱8上的限位塊位于導向
孔內,使螺栓3與壓板10活動連接;通過鎖芯4與定位孔6配合使
扳手兩個桿體l、 2組接成十字交叉狀態(tài)或折收狀態(tài)。本實施例扳手
下桿體2上鎖芯4為四個,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6為兩 水
權利要求
1、一種十字扳手,由扳手上下兩個桿體(1、2)鄰接組成,其特征是在兩個扳手桿體(1、2)鄰接部設有由連接兩個桿體(1、2)的螺栓(3)、扳手下桿體(2)上鎖芯孔內的鎖芯(4)和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6)組成離合定位結構;在鎖芯(4)與鎖芯孔底之間設壓簧(5);在定位孔(6)內鑲嵌可自由滑動的頂柱(7);螺栓(3)的頂端位于上桿體(1)鄰接處外端面上的腔體內,并設有鎖芯開啟裝置,通過鎖芯(4)與定位孔(6)配合使扳手兩個桿體(1、2)組接成十字交叉狀態(tài)或折收狀態(tài)。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十字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鎖芯開 啟裝置是壓板(10)上設內端帶限位塊的導向柱(8),導向柱(8) 上套裝導向套(9),導向套(9)固裝于螺栓的頂端端的導向孔開口 處,導向柱(8)上的限位塊位于導向孔內,使螺栓(3)與壓板(10) 活動連接。
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十字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扳手下 桿體(2)上的鎖芯(4)為四個,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6)為兩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十字扳手。其特征是在兩個扳手桿體鄰接部設有由連接兩個桿體的螺栓、扳手下桿體上鎖芯孔內的鎖芯和與其配合的扳手上桿體上的定位孔組成離合定位結構;在鎖芯與鎖芯孔底之間設壓簧;在定位孔內鑲嵌可自由滑動的頂柱;螺栓的頂端位于上桿體鄰接處外端面上的腔體內,并設有鎖芯開啟裝置,通過鎖芯與定位孔配合使扳手兩個桿體組接成十字交叉狀態(tài)或折收狀態(tài)。具有占用空間體積小,方便儲運和攜帶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5B13/56GK101386158SQ20071011287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馬桂芹 申請人:馬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