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位器具,尤其涉及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
背景技術:
工位器具是企業(yè)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一般指生產(chǎn)線)或倉庫中用以存放生產(chǎn)對象或工具的各種裝置,是用于盛裝各種零部件、原材料等,滿足現(xiàn)生產(chǎn)需要,方便生產(chǎn)工人操作,所使用的輔助性器具,是生產(chǎn)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不能缺少的。由于汽車的零件眾多,因此,工位器具是汽車生產(chǎn)線上常用的一種裝置。目前使用的車門零件工位器具多數(shù)是專用的,在使用性上不夠靈活。同時,現(xiàn)有的車門零件工位器具主是要采用焊接的方式直接拼裝起來,一種規(guī)格的車門零件工位器具對應一種規(guī)格的車門,無法將該車門零件工位器具應用于另一規(guī)格的車門上,影響了車門零件工位器具的重復利用,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包括底框、左側框、右側框和后側框,其中,所述后側框的左側與所述左側框連接,右側與所述右側框連接,所述左側框、右側框和后側框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框連接,所述后側框上設有交叉設置的橫梁和縱梁,所述橫梁和縱梁的交叉處設有十字形連接套筒,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縱梁的第一鎖緊螺栓,所述橫梁和縱梁均穿設于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內,所述縱梁上連接有分別與所述底框、左側框、右側框相平行的上限位支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橫梁通過T字形連接套筒與所述后側框連接,所述T字形連接套筒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后側框的第二鎖緊螺栓。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框和所述右側框分別設有下限位支架,所述下限位支架分別與所述底框、左側框和右側框平行,所述下限位支架垂直于所述后側框。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限位支架上設有隔離車門外板的橡膠卡
^^ ο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限位支架遠離所述后側框的一端設有防止零件滑出的鎖止卡條。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框通過一字形連接套筒分別與所述左側框、右側框和后側框連接,所述一字形連接套筒上穿設有第三鎖緊螺栓。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框上設有接油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框上設有支撐網(wǎng)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框和右側框分別設有起吊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框的底部設有底座。[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可通過十字形連接套筒和第一鎖緊螺栓來調節(jié)縱梁的位置,進而調節(jié)上限位支架的寬度,來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車門,使用較為靈活,有利于重復利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中的附圖標號為底座1 ;接油盤2 ;支撐網(wǎng)架3 ;底框4 ;后側框5 ;下限位支架6 ;起吊槽7 ;橫梁8 ;十字形連接套筒9 ;T字形連接套筒10 ;上限位支架11 ;橡膠卡條12 ;鎖止卡條13 ;—字形連接套筒14 ;縱梁15 ;右側框16 ;左側框17。如圖1所示,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包括底框4、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其中,所述后側框5的左側與所述左側框17連接,右側與所述右側框16連接,所述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框4連接,具體為,所述底框4為一矩形框,其四個角上均連接有立柱,分隔為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所述后側框5上設有交叉設置的橫梁8和縱梁15,所述橫梁8和縱梁15的交叉處設有十字形連接套筒9,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9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8、縱梁15的第一鎖緊螺栓,所述橫梁8和縱梁18均穿設于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9內,所述縱梁15上連接有分別與所述底框4、左側框17、右側框16相平行的上限位支架11,其中,所述縱梁為A3鋼管,結合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9和第一鎖緊螺栓可以調節(jié)所述縱梁15的左右位置,進而調節(jié)所述上限位支架11的寬度,具體為,所述縱梁15有二個,所述上限位支架11包括二個上限位擋條,二個所述縱梁15上分別與二個上限位擋條連接,二個上限位擋條則構成所述上限位支架11的寬度。如圖1所示,所述橫梁8通過T字形連接套筒10與所述后側框5連接,所述T字形連接套筒10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8、后側框5的第二鎖緊螺栓,結合T字形連接套筒10和第二鎖緊螺栓,可以調節(jié)所述橫梁8的高度。如圖1所示,所述左側框17和所述右側框16分別設有下限位支架6,所述下限位支架6分別與所述底框4、左側框17和右側框16平行,所述下限位支架6垂直于所述后側框5。如圖1所示,所述下限位支架6上設有隔離車門外板的橡膠卡條12,可以避免下限位支架6與車門零件產(chǎn)生摩擦。如圖1所示,所述下限位支架6遠離所述后側框5的一端設有防止零件滑出的鎖止卡條13,可以限制最外端的車門零件,防止零件在運輸過程中滑出。如圖1所示,所述底框4通過一字形連接套筒14分別與所述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連接,所述一字形連接套筒14上穿設有第三鎖緊螺栓。如圖1所示,所述底框4上設有接油盤2。如圖1所示,所述底框4上設有支撐網(wǎng)架3。如圖1所示,所述左側框17和右側框16分別設有起吊槽7。如圖1所示,所述底框4的底部設有底座1。[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可通過十字形連接套筒9和第一鎖緊螺栓來調節(jié)縱梁15的位置,進而調節(jié)上限位支架11的寬度,來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車門,使用較為靈活,有利于重復利用,在運輸方式上,可用叉車來叉,也可吊車來吊,適用性好;在適用零件上,可適用于車門的內、外板;通過調整支撐桿的高低,可適用于不同車門的前、后門板;裝門外板零件時采用單件隔離的方式,保證在運輸及儲存的過程不會影響零件表面質量;裝門內板時,可將隔離橡膠拆除,保證裝框數(shù)量;多數(shù)鋼管采用可拆卸式,可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資源、成本。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4)、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其中,所述后側框(5)的左側與所述左側框(17)連接,右側與所述右側框(16)連接,所述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框(4)連接,所述后側框(5)上設有交叉設置的橫梁(8)和縱梁(15),所述橫梁(8)和縱梁(15)的交叉處設有十字形連接套筒(9 ),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9 )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8 )、縱梁(9 )的第一鎖緊螺栓,所述橫梁(8)和縱梁(15)均穿設于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9)內,所述縱梁(15)上連接有分別與所述底框(4)、左側框(17)、右側框(16)相平行的上限位支架(1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8)通過T字形連接套筒(10 )與所述后側框(5 )連接,所述T字形連接套筒(10 )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8 )、后側框(5)的第二鎖緊螺栓。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框(17)和所述右側框(16)分別設有下限位支架(6),所述下限位支架(6)分別與所述底框(4)、左側框(17)和右側框(16 )平行,所述下限位支架(6 )垂直于所述后側框(5 )。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支架(6)上設有隔離車門外板的橡膠卡條(12)。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支架(6)遠離所述后側框(5)的一端設有防止零件滑出的鎖止卡條(1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通過一字形連接套筒(14)分別與所述左側框(17)、右側框(16)和后側框(5)連接,所述一字形連接套筒(14)上穿設有第三鎖緊螺栓。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上設有接油盤(2)。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上設有支撐網(wǎng)架(3)。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框(17)和右側框(16)分別設有起吊槽(7)。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4)的底部設有底座(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零件的工位器具,包括底框、左側框、右側框和后側框,其中,所述后側框的左側與所述左側框連接,右側與所述右側框連接,所述左側框、右側框和后側框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框連接,所述后側框上設有交叉設置的橫梁和縱梁,所述橫梁和縱梁的交叉處設有十字形連接套筒,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上穿設有鎖緊所述橫梁、縱梁的第一鎖緊螺栓,所述橫梁和縱梁均穿設于所述十字形連接套筒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過十字形連接套筒和第一鎖緊螺栓來調節(jié)縱梁的位置,進而調節(jié)上限位支架的寬度,來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車門,使用較為靈活,有利于重復利用。
文檔編號B25H3/04GK202292727SQ20112035484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喬曉勇, 張曉光, 陽學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