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自適應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11447閱讀:1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適應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緊固件工具用的套筒。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常用套筒中,包含多種規(guī)格的與緊固件配合使用的套筒,但因套筒規(guī)格數(shù)量較多,在使用時,攜帶不方便,并且對于普通的用戶來說,如何選對所需規(guī)格的套筒也是比較困難的。在專利W02009132426中,提到了一種自適應套筒,但其因為不能自動復位,導致了其在真正工作中,有卡死螺栓帽不能拿出螺栓、不能快速拿下工件等問題,不能很好的工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調節(jié)的自適應套筒,工作時不易出現(xiàn)卡死工件的缺陷,可快速鎖緊、快速釋放工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包括 一套筒主體,該套筒主體具有復數(shù)個缺口 ;
復數(shù)個夾爪,該夾爪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主體的缺口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連接;
一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所述套筒主體接合,且通過斜面與所述夾爪接合;
一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自由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所述套筒主體包括輸出軸部分,該輸出軸具有接合部,所述夾爪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該接合部連接。所述限位部件設在所述移動部件的內部區(qū)域,所述限位部件與所述移動部件的相對面上設置有螺紋,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移動部件以限制所述移動部件的自由移動。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移動部件,所述移動部件可由螺紋配合在所述限位部件上旋轉實現(xiàn)軸向移動。所述操作部件為一由所述限位部件夾持的操作桿,所述操作桿上具有凸、凹兩個徑向位置分別為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件由所述操作桿上的凸、凹兩個徑向位置驅動可在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操作部件之間的空間中徑向運動。所述操作部件為一伸入所述輸出軸內的操作桿,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輸出軸上的缺口中,所述限位部件可由所述操作桿驅動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徑向移動。所述操作部件外部通過一彈性部件與所述輸出軸連接。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夾爪接合的所述斜面呈向夾爪口部張開的傾斜狀。所述移動部件套設在所述套筒主體外部,所述套筒主體外表面設置成齒形或設置有齒條。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所述限位部件內側面具有可與所述齒條或齒形外表面形成齒嚙合的齒。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徑向移動至與所述套筒主體上齒條或齒形外表面嚙合,限制所述移動部件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徑向移動至與所述 套筒主體上的齒條或齒形外表面相脫離,允許所述移動部件軸向移動。所述操作部件連接一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護套,所述護套由所述操作部件帶動沿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做軸向運動,并通過其內斜面與所述限位部件外表面接合。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夾爪接合的所述斜面呈向夾爪口部收縮的傾斜狀。一種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包括 一個套筒主體,該套筒主體具有復數(shù)個缺口 ;
復數(shù)個夾爪,該夾爪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主體的缺口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連接;
一個基體,該基體可與工具連接;
一個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所述套筒主體接合,且通過斜面與所述夾爪接合;
一個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 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所述套筒主體具有接合部,所述夾爪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該接合部連接。所述第二偏壓元件一端與所述移動部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基體連接。所述移動部件套設在所述套筒主體外部,且具有與所述套筒主體配合的斜面。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所述操作部件套設在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并可沿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做軸向運動,所述操作部件通過沿軸向設置的彈性元件與所述移動部件連接。所述操作部件通過斜面與所述限位部件外表面配合。所述限位部件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本發(fā)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適應的套筒,能根據不同規(guī)格的螺栓,自動調節(jié)開口大小,從而實現(xiàn)了對不同規(guī)格螺栓的自適應,只需一個本發(fā)明的自適應套筒即可對多種規(guī)格的螺栓進行緊固操作,由夾緊調節(jié)結構實現(xiàn)對工件的自鎖、自動復位,并可以快速取下工件,不易卡死,從而大大提高了操作時的方便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I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分解 圖2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與手動扳手組裝 圖3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與電動扳手組裝 圖4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初始狀態(tài)剖視 圖5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夾持M12螺栓剖視 圖6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夾持M6螺栓剖視 圖7是實施例I的自適應套筒脫開螺栓剖視圖; 圖8是實施例2的自適應套筒分解 圖9是實施例2的自適應套筒初始狀態(tài)剖視 圖10-圖11是實施例2的自適應套筒工作狀態(tài)剖視 圖12是實施例2的自適應套筒自鎖狀態(tài)剖視 圖13是實施例3的自適應套筒分解 圖14是實施例3的自適應套筒初始狀態(tài)剖視 圖15是實施例3的自適應套筒工作狀態(tài)剖視 圖16是實施例3的自適應套筒自鎖狀態(tài)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I
如圖I-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自適應套筒可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螺栓,并具有快速鎖緊、快速釋放螺栓的功能。如圖I、圖2和圖3所示,自適應套筒100可以與手動扳手、電動扳手配合使用。自適應套筒包括套筒主體111,該套筒主體111具有三個缺口 1111。三個可活動的夾爪112,該夾爪112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套筒主體111的缺口 1111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111連接。套筒主體111包括輸出軸部分,本實施例中輸出軸為主軸105,主軸105上具有接合部1051,夾爪112通過彈簧113與該接合部1051連接。本實施例中接合部為設置于主軸105上的與三個彈簧113位置對應并可部分的容納彈簧113的三個孔。彈簧113 —端容納于主軸105的孔中,另一端偏壓于夾爪112上。本實施例中第一偏壓兀件為彈簧113,夾爪112受徑向的彈簧113作用,可以沿缺口徑向移動。一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111接合,移動部件套于套筒主體111外部,本實施例中移動部件包括外套筒108與移動環(huán)109,移動環(huán)109套于外套筒108 —端內且可以與外套筒108 —起移動,移動環(huán)109上具有一凸沿,由凸沿卡于外套筒108上,使移動環(huán)109可隨外套筒108 —起向夾爪112方向移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外套筒108與移動環(huán)109也可以做成一整體部件。移動環(huán)109通過斜面1091與夾爪112接合;第二偏壓元件為彈簧110。受夾持在套筒111與移動環(huán)109間的彈簧110的作用,移動環(huán)109在套筒主體111上不可旋轉的往復移動,移動環(huán)109上有一斜面1091,與夾爪112上斜面1121配合,當移動環(huán)109向前(即所夾工件方向)運動時,推動夾爪112向徑內運動;當移動環(huán)109向后運動時,夾爪112在第一偏壓元件作用下向徑外運動。一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自由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本實施例中操作部件為開關101,限位部件為螺紋擋塊104。螺紋擋塊104設在外套筒108的內部區(qū)域,螺紋擋塊104與外套筒108的相對面上設置有螺紋,螺紋擋塊104處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螺紋連接外套筒108以限制外套筒108的自由移動。螺紋擋塊104處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螺紋連接外套筒108,外套筒108可由螺紋配合在螺紋擋塊104上旋轉實現(xiàn)軸向移動,并由外套筒108的軸向移動帶動移動環(huán)109沿軸向移動,進而使夾爪112向徑內或徑外運動。開關101為一螺紋擋塊104夾持的操作桿,操作桿上具有凸、凹兩個徑向位置分別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凸臺階1011、凹臺階1012的位置。螺紋擋塊104由操作桿上的凸、凹兩個徑向位置驅動可在外套筒108與螺紋擋塊104之間的空間中徑向運動。進一步,開關101為一伸入主軸105內的操作桿,螺紋擋塊104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主軸105上的缺口中,螺紋擋塊104可在主軸105上徑向移動,并且受主軸內的開關101 控制,當其與開關101桿上凸臺階1011配合時,其兩螺紋咬合;當與凹臺階1012配合時,兩螺紋脫開。進一步,移動部件內設置一螺紋圈107,螺紋圈107設置在外套筒108另一端內部,與外套筒108固定并可隨外套筒108 —起移動,螺紋圈107的內側壁上具有螺紋,其上的螺紋與主軸105上螺紋擋塊104嚙合,螺紋擋塊104可在主軸105上徑向移動,并且受主軸內的開關101控制,當其與開關101桿上凸臺階1011配合時,其兩螺紋咬合;當與凹臺階1012配合時,兩螺紋脫開。此時,在彈簧110作用下,移動環(huán)109向后運動,夾爪112在徑向的彈簧113作用下,張口變大。開關101外部通過一彈性部件102與主軸105連接。移動環(huán)109與夾爪112接合的斜面1121、1091呈向夾爪112 口部張開的傾斜狀。工作過程
當用套筒固定不同規(guī)格例如M12、M6螺栓時,按下開關101,開關101桿上的凹臺階1012與螺紋擋塊104配合,將螺紋塊與外套筒108內螺紋圈107的內螺紋處于脫開狀態(tài),如圖4,此時,在彈簧110作用下,移動環(huán)109可以運動,夾爪112在徑向的彈簧113作用下,張口變大,將螺栓容納在張口中,套筒處于初始狀態(tài)。夾螺栓時,如圖5、圖6所示,拉開開關101,開關101桿上的凸臺階1011與螺紋擋塊104配合,將螺紋擋塊104沿徑向向外頂起,與外套筒108內螺紋圈107的內螺紋處于嚙合狀態(tài),此時,可通過旋轉外套筒108,使螺紋圈107在螺紋擋塊104上旋轉向工件方向移動,并由外套筒108帶動移動環(huán)109向工件方向運動,由移動環(huán)109上的斜面1091與夾爪112上斜面1121配合,推動夾爪112向徑內運動,將夾爪112內的螺栓夾緊。脫開螺栓時,按下開關101,如圖7,螺紋擋塊104徑向向內運動,與外套筒108上螺紋脫開,外套筒108在彈簧110作用下往后運動,失去移動環(huán)109支撐后,三個夾爪112在彈簧110作用下復位,即實現(xiàn)了自動復位功能,與初始狀態(tài)相同。夾緊調節(jié)結構包括開關101、彈簧110、螺紋擋塊104和主軸105,用于調節(jié)夾爪112的開合,該調節(jié)結構比旋轉方式更快捷,且可以更有效地調節(jié)夾爪112開合,能夠避免套筒卡死或松脫工件的情形。實施例2如圖8-圖1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自適應套筒可以與手動扳手、電動扳手配合使用,不但可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螺栓、具有快速釋放螺栓的功能,同時可以快速鎖緊。自適應套筒包括套筒主體205,該套筒主體具有三個缺口 2051 ;三個夾爪211可在套筒主體205上對應的缺口 2051中移動,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即本例中的彈性元件212與套筒主體205連接。套筒主體205包括輸出軸部分,本實施例中輸出軸為主軸202,該主軸202具有接合部2021,本實施例中接合部2021為設置于主軸205上的與三個彈性元件212位置對應并可部分的容納彈性元件212的三個孔。夾爪211通過彈性元件212與該接合部2021連接。彈性元件212 —端容納在主軸202的孔中,另一端偏壓于夾爪211上。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205接合;本實施例中的移動部件為內護套209,第二偏壓元件為彈性元件210,內護套209在彈性元件210的作用下在套筒主體205上移動。內護套209的內壁上包含有斜面2092,夾爪211的外壁上設置與 該斜面2092相配合的斜面2111。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自由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本實施例中操作部件為銷204,限位部件為鎖定塊207。內護套209套設在套筒主體205外部,套筒主體205外表面設置成齒形或設置有齒條。本實施例中在套筒主體205外表面固定設置齒條206。鎖定塊207可徑向移動地設在內護套209上的缺口 2091中,鎖定塊207內側面具有可與齒條206形成齒嚙合的齒。鎖定塊207處于第一位置時,鎖定塊207徑向移動至與套筒主體205上齒條206嚙合,限制內護套209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鎖定塊207徑向移動至與套筒主體205上的齒條206相脫離,允許內護套209軸向移動。銷204連接一驅動鎖定塊20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護套,本實施例中護套為外護套208,銷204的一端設置有徑向通孔,一銷201穿過此通孔將外護套208與銷204連接,使銷204與外護套208聯(lián)動。鎖定塊207外壁與外護套208的內壁通過斜面配合。外護套208由銷204帶動沿內護套209外表面做軸向運動,并通過其內斜面與鎖定塊207外表面接合。內護套209與夾爪211接合的斜面2111、2092呈向夾爪211 口部收縮的傾斜狀。進一步,操作部件銷204為一伸入主軸202內的操作桿,限位部件鎖定塊207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主軸202上的缺口中,限位部件鎖定塊207可由操作桿驅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徑向移動。操作部件銷204外部通過一彈性元件203與主軸202連接。主軸202與套筒主體205可以是一個零件,也可以是兩個零件連接。銷204在彈性元件203的作用下可在主軸202中的孔中自動復位。工作過程
如圖9所示,初始狀態(tài)時,內護套209在彈性元件210的作用下,處于第一位置;內護套209的斜面2092與夾爪211的斜面2111相配,所以夾爪211此時也處于張口最小的位置。工作時,如圖10所示,按壓銷204,銷204推動外護套208克服彈性元件203的作用移動,即向夾爪211夾持工件的方向,內護套209保持不動,此時,外護套208的斜面與鎖定塊207斜面配合作用解除,鎖定塊207無外護套208斜面的限制作用可以沿徑向移動,與齒條206脫齒。繼續(xù)按壓銷204,此時外護套208連同內護套209 —起克服彈性元件210的作用移動,同時鎖定塊207在內護套209的作用下沿徑向方向向外移動直至與齒條206脫齒,最后外護套208與內護套209 —起到達第二位置,彈性元件212偏壓夾爪211沿徑向向外運動,夾爪211在彈性元件212的作用下處于張口最大位置。然后,將套筒套在螺栓上,如圖11所示,松開銷204,內護套209與外護套208在彈性元件210的作用下開始復位,此時,鎖定塊207與齒條206配合仍處于解鎖狀態(tài);隨著內護套209向上運動,其斜面2092作用于夾爪211的斜面2111,使夾爪211沿徑向向內運動,從而夾緊螺栓,此時內護套209停止移動。如圖12所示,當夾緊螺栓后,內護套209停止運動,而銷204繼續(xù)向上運動(即遠離螺栓方向運動),帶動外護套208隨之繼續(xù)向上運動,并通過外護套208斜面迫使鎖定塊207沿徑向向內移動,使鎖定塊207與齒條206形成齒嚙合,從而使得內護套209與主軸202的位置鎖定,完成對螺栓的自鎖。脫開螺栓時的自動復位過程與初始狀態(tài)到張口最大位置過程相同。夾緊調節(jié)結構包括銷204、201、齒條206、鎖定塊207、外護套208和主軸202,用于 調節(jié)夾爪211的開合,該調節(jié)結構比旋轉方式更快捷,且更有效地調節(jié)夾爪211開合,能夠避免套筒卡死或松脫工件的情形。實施例3
如圖13-圖1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自適應套筒可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的螺栓,并具有自動鎖緊、快速釋放螺栓的功能。自適應套筒包括套筒主體308,套筒主體308具有三個缺口 3081 ;三個夾爪310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套筒主體308的缺口 3081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308連接;第一偏壓元件為彈性元件309,彈性元件309 —端容納在套筒主體308中的孔中,另一端偏壓夾爪310?;w301,該基體301可與工具連接。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308接合,且通過斜面與夾爪310接合;本實施例中移動部件為內護套304,在第二偏壓元件即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元件302的作用下可在套筒主體308上移動,彈性元件302 —端與內護套304連接,另一端與基體301連接。內護套304與夾爪310之間設置相配合的斜面320。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本實施例中操作部件為外護套307,限位部件為鎖緊塊305。鎖緊塊305可徑向移動地設在內護套304上的豁口中。還包含一與套筒主體308連接的軸303,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套筒主體308、軸303兩者也可以是一個零件。套筒主體308具有接合部3082,夾爪310通過第一偏壓元件即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元件309與該接合部3082連接。內護套304套設在套筒主體308外部,且具有與套筒主體308配合的斜面。外護套307套設在內護套304外表面并通過軸向設置的三個彈性元件306與內護套304連接,外護套307沿內護套304外表面做軸向運動,并通過一斜面330與鎖緊塊305外表面配合。工作過程
如圖14所示,初始狀態(tài)時,內護套304在彈性元件302的作用下,處于第一位置;內護套304與夾爪310的斜面320相配合,所以夾爪310此時處于張口最小的位置。
工作時,如圖15所示,向基體301方向按壓外護套307,外護套307克服彈性元件306的作用向基體301方向移動,外護套307與鎖緊塊305的斜面330配合解除,鎖定塊5可沿徑向向外移動;繼續(xù)向基體301方向按壓銷外護套307,此時外護套307連同內護套304 一起克服彈性元件302的作用移動,同時鎖緊塊305在內護套304和主體308的斜面340共同作用下沿徑向方向向外移動,最后外護套307與內護套304 —起到達第二位置,夾爪310在彈性元件309的作用下沿徑向向外運動,夾爪310張開,處于張口最大位置。
將套筒套在螺栓上,松開外護套307,如圖16所示,內護套304與外護套307在彈性元件302的作用下開始復位,一起向上(即夾爪310方向)運動,內護套304與夾爪310的斜面320作用下,使夾爪310沿徑向方向向內運動,直至夾爪310夾緊螺栓,此時內護套304停止移動。而外護套307在彈性元件306的作用下繼續(xù)復位,向夾爪310方向運動,在外護套307與鎖緊塊305之間配合的斜面330作用下,使鎖定塊5沿徑向向內移動,鎖緊塊305與主體308的斜面340完全配合時,從而使得內護套4與主體8的位置鎖定,完成對螺栓的自鎖。夾緊調節(jié)結構包括外護套307、鎖緊塊305、內護套304和套筒主體308,用于調節(jié)夾爪310的開合,該調節(jié)結構比旋轉方式更快捷,且更有效地調節(jié)夾爪310開合,能夠避免套筒卡死或松脫工件的情形。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ー種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包括 ー套筒主體,該套筒主體具有復數(shù)個缺ロ ; 復數(shù)個夾爪,該夾爪可徑 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主體的缺ロ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連接; 一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所述套筒主體接合,且通過斜面與所述夾爪接合; 一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自由移動;處于第二位置吋,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套筒主體包括輸出軸部分,該輸出軸具有接合部,所述夾爪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該接合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設在所述移動部件的內部區(qū)域,所述限位部件與所述移動部件的相對面上設置有螺紋,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移動部件以限制所述移動部件的自由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吋,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移動部件,所述移動部件可由螺紋配合在所述限位部件上旋轉實現(xiàn)軸向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為一由所述限位部件夾持的操作桿,所述操作桿上具有凸、凹兩個徑向位置分別為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由所述操作桿上的凸、凹兩個徑向位置驅動可在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操作部件之間的空間中徑向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為一伸入所述輸出軸內的操作桿,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輸出軸上的缺口中,所述限位部件可由所述操作桿驅動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間徑向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外部通過ー彈性部件與所述輸出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夾爪接合的所述斜面呈向夾爪ロ部張開的傾斜狀。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移動部件套設在所述套筒主體外部,所述套筒主體外表面設置成齒形或設置有齒條。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所述限位部件內側面具有可與所述齒條或齒形外表面形成齒嚙合的齒。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徑向移動至與所述套筒主體上齒條或齒形外表面嚙合,限制所述移動部件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徑向移動至與所述套筒主體上的齒條或齒形外表面相脫離,允許所述移動部件軸向移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連接ー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護套,所述護套由所述操作部件帶動沿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做軸向運動,并通過其內斜面與所述限位部件外表面接合。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移動部件與所述夾爪接合的所述斜面呈向夾爪ロ部收縮的傾斜狀。
15.ー種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包括 一個套筒主體,該套筒主體具有復數(shù)個缺ロ ; 復數(shù)個夾爪,該夾爪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主體的缺ロ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連接; ー個基體,該基體可與工具連接; 一個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所述套筒主體接合,且通過斜面與所 述夾爪接合; ー個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移動;處于第二位置吋,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套筒主體具有接合部,所述夾爪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該接合部連接。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偏壓元件一端與所述移動部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基體連接。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移動部件套設在所述套筒主體外部,且具有與所述套筒主體配合的斜面。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可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
20.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套設在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并可沿所述移動部件外表面做軸向運動,所述操作部件通過沿軸向設置的弾性元件與所述移動部件連接。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通過斜面與所述限位部件外表面配合。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自適應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件徑向移動地設在所述移動部件上的豁口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自適應套筒,包括一套筒主體,該套筒主體具有復數(shù)個缺口;復數(shù)個夾爪,該夾爪可徑向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套筒主體的缺口中,且通過第一偏壓元件與套筒主體連接;一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通過第二偏壓元件與所述套筒主體接合,且通過斜面與所述夾爪接合;一限位機構,包括操作部件和限位部件,操作部件可以驅動限位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處于第一位置時,該限位部件限制移動部件自由移動;處于第二位置時,該限位部件允許移動部件移動。本發(fā)明的自適應的套筒,能根據不同規(guī)格的螺栓,自動調節(jié)開口大小,并可以快速夾緊自鎖工件,不易卡死,從而大大提高了操作時的方便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5B23/00GK102729191SQ2012102226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日
發(fā)明者倪桂功, 陳亮 申請人:南京德朔實業(yè)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谢通门县| 将乐县| 鹤峰县| 丰原市| 景德镇市| 黄骅市| 衡水市| 洪江市| 海晏县| 昌乐县| 安陆市| 理塘县| 南充市| 揭东县| 临沂市| 四平市| 兰州市| 桑植县| 兴仁县| 吴堡县| 军事| 吉木乃县| 新龙县| 航空| 大方县| 墨玉县| 吉木萨尔县| 陇西县| 天祝| 衡阳县| 绥中县| 平塘县| 天祝| 高邮市| 曲麻莱县| 高安市| 泾川县| 大兴区| 萨迦县| 台山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