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果蔬切削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果蔬切削器,它包括把手、切削盒和底座,所述切削盒的兩個寬側(cè)面上分別設有半圓形切削嘴和長方形切削嘴;使用時,左手抓穩(wěn)把手,將切削器底座的一邊支于任何固定支撐點上,右手握住需要切削的果蔬在切削面上上下移動果蔬即可完成果蔬的切削,切削好的果蔬通過進料通道進入切削盒體內(nèi)部,取用時,將切削盒體與底座分離即可。本實用新型解決人們以往要在固定操作平臺上切削果蔬的不便,又要擔心切削好的果蔬因掉落地上和裸露于外而受到污染和需要尋找盆體承裝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果蔬切削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果蔬切削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飲食方面越來越講究,在果蔬切削加工方面對形狀和精細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有家庭廚房對果蔬的加工大都采用菜刀,操作麻煩,費工費時,且加工出的果蔬大小不均,缺乏美感?,F(xiàn)有技術中有很多對此進行了改進,但這些改進的切削器一般不含盒體,加工好的果蔬要另外拿盆體承裝,加工時往往需要一固定平臺,不能隨意挪動,還要擔心切削好的果蔬掉落地上等,給人們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型的果蔬切削器,解決人們以往要在固定操作平臺上切削果蔬、又要擔心切削好的果蔬因掉落地上和裸露于外而受到污染及需要尋找盆體承裝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它包括把手、切削盒和底座,把手設于切削盒頂部,與切削盒通過鉚釘剛性鉚接,底座安裝在切削盒底部,底座上的棱卡槽與切削盒下方的棱邊過盈配合,底座四周有一圈底座圍邊;所述切削盒為上窄下寬梯形盒體,其由頂面、兩個寬側(cè)面和兩個窄側(cè)面組成;兩個寬側(cè)面分別設有半圓形切削嘴和長方形切削嘴;所述半圓形切削嘴由半圓形切削刃口和半圓形進料通道組成,長方形切削嘴由方形切削刃口、方形進料通道和分隔刃口組成。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兩個寬側(cè)面分別設有的半圓形切削嘴和長方形切削嘴給人們提供了果蔬的兩種切削形狀選擇;底座安裝在切削盒底部,底座上的棱卡槽與切削盒下方的棱邊過盈配合,起密封作用,使整個切削器形成了一個承裝果蔬的密封盒體,保證切削好的果蔬不受外界的污染,取用時將切削盒與底座分離即可,本切削器可以不限于廚房,可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對果蔬進行切削加工,而不用擔心切削好的果蔬因掉落地上和裸露于外而受到污染,也不用擔心沒有承裝果蔬的盆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附圖給出。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中的標識分別表示:
[0011]1、把手 2、切削盒 3、底座 11、鉚釘 21、頂面 22、寬側(cè)面23、窄側(cè)面24、半圓形切削嘴 25、長方形切削嘴 26、棱邊31、棱卡槽32、底座圍邊241、半圓形切削刃口 242、半圓形進料通道 251、方形切削刃口 252、方形進料通道 253、分隔刃口。【具體實施方式】
[0012]從圖1和圖2可看出本實用新型包括把手1、切削盒2和底座3,把手1與切削盒2通過鉚釘11剛性鉚接,底座3上的棱卡槽31與切削盒2下方的棱邊26過盈配合,底座3四周有一圈底座圍邊32 ;切削盒2兩個寬側(cè)面22上分別設有半圓形切削嘴24和長方形切削嘴25 ;使用時,左手抓穩(wěn)把手1,將切削器底座3的一邊支于任何固定支撐點上,右手握住需要切削的果蔬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切削嘴在切削面上上下移動果蔬即可完成果蔬的切削,切削好的果蔬通過進料通道進入切削盒體內(nèi)部,取用時,將切削盒體與底座3分離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果蔬切削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把手(1)、切削盒(2)和底座(3),把手(1)設于切削盒(2)頂部,與切削盒(2)通過鉚釘(11)剛性鉚接,底座(3)安裝在切削盒(2)底部,底座(3)上的棱卡槽(31)與切削盒(2)下方的棱邊(26)過盈配合,底座(3)四周有一圈底座圍邊(3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切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盒(2)為上窄下寬梯形盒體,由頂面(21)、兩個寬側(cè)面(22)、兩個窄側(cè)面(23)組成,兩寬側(cè)面(22)分別設有半圓形切削嘴(24 )和長方形切削嘴(25 )。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切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圓形切削嘴(24)由半圓形切削刃口(241)和半圓形進料通道組成(242)組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切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長方形切削嘴(25)由方形切削刃口(251)、方形進料通道(252)和分隔刃口(253)組成。
【文檔編號】B26D1/03GK203510271SQ201320694411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江文昌 申請人:江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