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包括套筒、以及穿入所述套筒的滑動桿,所述滑動桿的下端設置有四連桿機構,所述四連桿機構位于所述套筒內,所述四連桿機構的下端兩側各設置有一個頂柱,所述套筒上開設有伸出孔,當所述滑動桿向下移動時,所述頂柱通過伸出孔伸出所述套筒。在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時,將專用工具下端放入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之后向下推動滑動桿,使得頂柱通過伸出孔伸出套筒,此時頂柱頂在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上,進行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因而操作簡單,并且頂柱給予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一定的壓力,使得氣門挺柱不易從專用工具上脫落,從而使得拆裝氣門挺柱安全,以及拆裝用時較短,提高了拆裝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維修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
【背景技術】
[0002]現代港口裝卸運輸全部由機械設備來完成,機械設備上都具有發(fā)動機。在機械設備長期使用過程中,為了保證發(fā)動機的正常工作、減少故障,對發(fā)動機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yǎng)。維修時,將發(fā)動機拆開,根據零件的不同,進行檢查、清洗、或者更換;因發(fā)動機氣門挺柱安裝在缸體內,尤其是大型發(fā)動機的氣門挺柱在缸體內位置較深,采用現有常規(guī)維修工具不能拆裝,導致拆裝氣門挺柱是一道難度較大的維修工序。
[0003]目前,為了拆裝氣門挺柱,用鐵絲做成鐵絲鉤,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時利用鐵絲鉤。但是采用鐵絲鉤拆卸發(fā)動機氣門,然后用鐵絲鉤勾住氣門挺柱的內腔,慢慢的取出;安裝時,氣門挺柱的內腔掛在鐵絲鉤上,慢慢的送入。為了避免氣門挺柱與鐵絲鉤的脫離,所以在取出或者送入時,只能放慢速度、保持平衡,使得拆裝氣門挺柱用時較長、工作效率較低;而且操作不可靠,在取出或者送入時,氣門挺柱可能與鐵絲鉤脫離,一旦將氣門挺柱倒置入缸體內,將導致氣門挺柱的取出更加困難,給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達到安全、方便、高效快捷地進行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
[0005]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包括套筒以及穿入所述套筒的滑動桿,所述滑動桿的下端設置有四連桿機構,所述四連桿機構位于所述套筒內,所述四連桿機構的下端兩側各設置有一個頂柱,所述套筒上開設有伸出孔,當所述滑動桿向下移動時,所述頂柱通過伸出孔伸出所述套筒。
[0007]進一步的,所述四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上端和第二連桿上端通過第一連接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下端與第三連桿上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下端與第四連桿上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中部與第四連桿中部通過第二連接軸鉸接,所述第二連接軸固定在所述套筒上,所述第三連桿下端和第四連桿下端設置有所述的頂柱。
[0008]為了第一連接軸與所述套筒固定方便,所述套筒上開設有所述第二連接軸穿過的圓孑L。
[0009]為了所述專用工具常態(tài)下為頂柱不伸出套筒、以及從工作狀態(tài)的自動回位,所述滑動桿上端設置有端帽,所述套筒上端設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開設有所述滑動桿穿過的圓孔,所述端帽與所述定位套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裝在所述滑動桿上。
[0010]為了端帽與滑動桿的連接方便、快捷,所述滑動桿上部為設置有外螺紋的螺紋部,所述端帽位于螺紋部的上端,所述端帽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部相匹配的內螺紋。
[0011]為了滑動桿與四連桿機構的連接,所述滑動桿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滑動桿同軸的絲柱,所述絲柱下部開設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內固定有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軸固定在所述連接片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絲柱上套裝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貼合所述滑動桿的下端面,
[0013]進一步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均采用鋼片。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在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時,將專用工具下端放入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之后向下推動滑動桿,使得頂柱通過伸出孔伸出套筒,此時頂柱頂在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上,進行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因而操作簡單,并且頂柱給予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一定的壓力,使得氣門挺柱不易從專用工具上脫落,從而使得拆裝氣門挺柱安全,以及拆裝用時較短,提高了拆裝效率。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可以進行多種型號的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
[0015]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的一個實施例的剖視結構不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A區(qū)域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1中的側視結構圖;
[0019]圖4為圖3中B區(qū)域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2]參閱圖1-4,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的一個實施例,為了清楚的表示出專用工具的結構,在圖1和圖3中四連桿機構3沒有剖開。
[0023]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包括套筒1、以及穿入套筒I的滑動桿2,在滑動桿2的下端設置有四連桿機構3,其中四連桿機構3位于套筒I內,在四連桿機構3的下端兩側各設置有一個頂柱30,并且在套筒I上開設有伸出孔11 ;當滑動桿2向下移動時,頂柱30通過伸出孔11伸出套筒I。
[0024]在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時,將專用工具下端,也就是套筒I的下端,放入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之后向下推動滑動桿2,使得滑動桿2相對于套筒I向下移動,此時四連桿機構3動作,使得頂柱30通過伸出孔11伸出套筒I ;此時頂柱21頂在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上,可以進行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因而利用本實施例中的專用工具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操作簡單;并且頂柱11給予氣門挺柱的內腔壁一定的壓力,使得氣門挺柱不易從專用工具上脫落,從而使得拆裝氣門挺柱時操作安全,以及拆裝用時較短,提高了拆裝效率。此夕卜,本實施例提供的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可以進行多種型號的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裝。
[0025]參見圖2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四連桿機構3包括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第三連桿33、第四連桿34 ;其中第一連桿31的上端和第二連桿32的上端通過第一連接軸35鉸接,第一連桿31的下端與第三連桿33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桿32的下端與第四連桿34的上端鉸接,并且第三連桿33的中部與第四連桿34的中部通過第二連接軸36鉸接,第二連接軸36的兩端固定在套筒I上,在第三連桿33的下端和第四連桿34的下端設置了頂柱30。
[0026]當滑動桿I向下移動時,推動四連桿機構3的上端向下移動,由于第二連接軸36的兩端固定在套筒I上,因而第二連接軸36是固定不動的,此時第一連桿31的下端與第三連桿33的上端的鉸接點、以及第二連桿32的下端與第四連桿34的上端的鉸接點同時向兩側移動,也就是這兩個鉸接點的距離變大,滑動桿I的下端與第二連接軸36之間的距離變??;此時第三連桿33與第四連桿34的下端的距離增大,也就是第三連桿33與第四連桿34上下方向的夾角增大,推動頂柱30伸出套筒I。
[0027]在套筒I上開設有第一連接軸35穿過的圓孔,這樣第二連接軸36穿入的圓孔,可以方便的實現第二連接軸36與套筒I的固定。
[0028]在滑動桿2上端設置有端帽4,在套筒I的上端設置有定位套5,在定位套5上開設有滑動桿2穿過的圓孔,滑動桿2與圓孔為間隙配合,在端帽4與定位套5之間設置有彈簧6,彈簧6套裝在滑動桿2上。
[0029]通過設置端帽4、定位套5、以及彈簧6,使得專用工作在不工作時,也就是常態(tài)下,頂柱30不伸出套筒I,也就是頂柱30處于收縮狀態(tài);當用手向下按端帽4,此時彈簧6被進一步壓縮,滑動桿2向下移動,頂柱30伸出套筒I,此時為專用工具的工作狀態(tài)。當拆裝完成,只要松開端帽4,在彈簧6的彈力作用下,端帽4和滑動桿2 —起向上運動,實現自動復位;此時頂柱30向內收縮,頂柱30與氣門挺柱的內腔壁脫離。
[0030]在滑動桿I上部為設置有外螺紋的螺紋部13,并且端帽4位于螺紋部13的上端,在端帽4上設置有與螺紋部13相匹配的內螺紋;這樣端帽4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滑動桿I的上端。
[0031]本實施例中,在滑動桿I下端設置有與滑動桿I同軸的絲柱7,并且第一連接軸35固定在位于絲桿7的下端。通過設置絲柱7實現四連桿機構3與滑動桿I的連接。并且在絲柱7上套裝有定位螺母8,定位螺母8貼合滑動桿I的下端面;絲柱7的上端旋入滑動桿I后,在絲柱7套裝定位螺母8,并且定位螺母8貼合滑動桿I的下端面,使得絲柱7與滑動桿I的固定更加牢固。
[0032]本實施例中,四連桿機構3中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第三連桿33、第四連桿34均采用鋼片制成;絲柱7的下端開設有開口槽,在開口槽內固定有連接片71,第一連接軸35固定在連接片71上,;這樣便于絲柱7與四連桿機構3的連接,以及保證第一連接軸35與第二連接軸36都位于滑動桿2的軸線上。
[0033]參見圖2所示,說明本實施例中的專用工具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時的步驟:
[0034]1、首先將專用工具下端放入氣門挺柱內腔中;
[0035]2、之后用手向下按端帽4,此時彈簧6被進一步壓縮,滑動桿2向下移動,頂柱30伸出套筒I,此時兩個頂柱30與氣門挺柱的內腔壁壓力接觸;
[0036]3、之后通過移動轉動工具,進行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拆卸或者安裝;
[0037]4、最后當拆裝完成,松開端帽4,在彈簧6的彈力作用下,端帽4和滑動桿2—起向上運動,此時頂柱30向內收縮,頂柱30與氣門挺柱的內腔壁脫離。
[003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拆裝發(fā)動機氣門挺柱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以及穿入所述套筒的滑動桿,所述滑動桿的下端設置有四連桿機構,所述四連桿機構位于所述套筒內,所述四連桿機構的下端兩側各設置有一個頂柱,所述套筒上開設有伸出孔,當所述滑動桿向下移動時,所述頂柱通過伸出孔伸出所述套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上端和第二連桿上端通過第一連接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下端與第三連桿上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下端與第四連桿上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中部與第四連桿中部通過第二連接軸鉸接,所述第二連接軸固定在所述套筒上,所述第三連桿下端和第四連桿下端設置有所述的頂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開設有所述第二連接軸穿過的圓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桿上端設置有端帽,所述套筒上端設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開設有所述滑動桿穿過的圓孔,所述端帽與所述定位套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裝在所述滑動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桿上部為設置有外螺紋的螺紋部,所述端帽位于螺紋部的上端,所述端帽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部相匹配的內螺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桿下端設置有與所述滑動桿同軸的絲柱,所述絲柱下部開設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內固定有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軸固定在所述連接片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柱上套裝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貼合所述滑動桿的下端面。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均采用鋼片。
【文檔編號】B25B27/02GK203818089SQ201420245327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王杰, 梁桂芳, 高淑敏 申請人: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