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可自動夾固的鉗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912098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可自動夾固的鉗子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鉗子,尤其是指一種夾鉗于任意張開角度都能自動夾固的鉗子。



背景技術(shù):

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m448347號的鉗具,其包括一第一握柄,于其一端設(shè)有一固定顎,該固定顎具有一第一夾合面,該夾合面具有一第一推抵面;一第二握柄,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連接件,以其一端可移動地樞設(shè)于該第一握柄,且以其另一端樞設(shè)于該第二握柄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使該連接件、該第一握柄與第二握柄形成一連桿連動關(guān)系;一活動顎,樞設(shè)于該第二握柄的第一端且具有一第二夾合面,其中該第二夾合面與該第一夾合面相對且具有一第二推抵面,該活動顎與該第一握柄其中一者具有一穿孔,另一者設(shè)有一樞件,該樞件樞設(shè)于該穿孔,其中該穿孔的孔徑大于該樞件的外徑,使該樞件可于該穿孔內(nèi)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位移;其中當(dāng)該第二握柄的第二端朝該第一握柄移動時,該第二握柄的第一端可帶動該活動顎靠近該第二握柄的一端遠離該固定顎的方向移動,使該活動顎遠離該第二握柄的一端往該固定顎的方向移動,此時該樞件位于該第一位置且該第一推抵面與該第二推抵面接觸但不相互平行,當(dāng)該第二握柄的第二端再進一步朝該第一握柄移動時,該樞件可于該穿孔內(nèi)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且該第一推抵面與該第二推抵面相互平行且貼合。該第一握柄另包含有一調(diào)整件,該調(diào)整件可移動地設(shè)于該第一握柄遠離該固定顎的一端,較佳者,該調(diào)整件以螺鎖方式設(shè)于該第一握柄,且該調(diào)整件以其一端連接于該連接件,憑借將該調(diào)整件旋進或旋出該第一握柄,可調(diào)整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握柄的樞接點位置。

該調(diào)整件能夠調(diào)整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間的距離,當(dāng)鉗具需夾持較小的對象時,該調(diào)整件相對于該第一握柄螺轉(zhuǎn)而朝向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調(diào)整件推抵該連接件并連動該活動顎朝向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 間的距離縮小而能夠夾持較小的對象,當(dāng)鉗具需夾持較大的對象,該調(diào)整件相對于該第一握柄螺轉(zhuǎn)而朝向遠離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連接件抵頂該調(diào)整件并驅(qū)使該活動顎朝向遠離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間的距離增加而能夠夾持較大的對象。使用者使用鉗具夾持不同大小的對象時,需要調(diào)整該調(diào)整件而將該固定顎與該活動顎之間的距離符合對象的大小,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具便利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欲解決的問題在于:使用者使用鉗具夾持不同大小的對象時,需要調(diào)整該調(diào)整件而將該固定顎與該活動顎之間的距離符合對象的大小,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具便利性。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鉗體,其包括一第一樞接部與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滑槽位于該第一樞接部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一鉗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一滑槽直線地延伸;

一第二鉗體,其包括一第二樞接部與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滑槽位于該第二樞接部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二鉗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第一鉗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滑槽直線地延伸;

一第三鉗體,其包括一第三樞接部與一第三滑槽,該第三滑槽位于該第三樞接部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三鉗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三樞接部樞接該第二鉗體的第二樞接部相反于該第一鉗體的第一樞接部的一側(cè),該第三滑槽直線地延伸;

一樞軸,其穿設(shè)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三樞接部,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能夠以該樞軸為軸心相對樞擺;

一滑移件,其穿設(shè)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該滑移件受到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于該第三滑槽任意位置,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受到該滑移件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滑槽包括一第一邊、一第二邊與一第一虛擬直線,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平行于該第一虛擬直線并位于該第一虛擬直線相反兩側(cè),該第二滑槽包括一第三邊、一第四邊與一第二虛擬直線,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平行于該第二虛擬直線并位于該第二虛擬直線相反兩側(cè),該第三滑槽包括一第五邊、一第六邊與一第三虛擬直線,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平 行于該第三虛擬直線并位于該第三虛擬直線相反兩側(cè),該滑移件同時受到該第一邊或該第二邊的抵頂、該第三邊或該第四邊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或該第六邊的抵頂而選擇性地定位于該第三滑槽任意位置。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滑移件為圓柱體并具有一直徑,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之間具有一第一寬度,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之間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之間具有一第三寬度,該第一寬度、該第二寬度與該第三寬度都大于該直徑。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寬度為該直徑的1.001至1.2倍,該第二寬度為該直徑的1.001至1.2倍,該第三寬度為該直徑的1.001至1.2倍。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寬度與該第二寬度相等且為該直徑的1.05至1.1倍,該第三寬度為該直徑的1.01至1.05倍。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滑槽包括一第一端緣與一第二端緣,該第一端緣與該第二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沿著該第一虛擬直線的相反兩端,該第二滑槽包括一第三端緣與一第四端緣,該第三端緣與該第四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沿著該第二虛擬直線的相反兩端,該第三滑槽包括一第五端緣與一第六端緣,該第五端緣與該第六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沿著該第三虛擬直線的相反兩端,該第一端緣、該第二端緣、該第三端緣、該第四端緣、該第五端緣與該第六端緣分別呈半圓面,該滑移件為圓柱體。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樞接部包括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沿著一軸線貫穿該第一鉗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二樞接部包括一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沿著該軸線貫穿該第二鉗體相反兩側(cè),該第三樞接部包括一第三穿孔,該第三穿孔沿著該軸線貫穿該第三鉗體相反兩側(cè),該樞軸沿著該軸線延伸并穿設(shè)該第一穿孔、該第二穿孔與該第三穿孔。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包括一墊圈組,該墊圈組包括一第一墊圈、一第二墊圈、一第三墊圈與一第四墊圈,該第一墊圈與該第二墊圈套設(shè)該滑移件,該第三墊圈與該第四墊圈套設(shè)該樞軸,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分別抵靠該第一墊圈與該第三墊圈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分別抵靠該第二墊圈與該第四墊圈相反兩側(cè)。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墊圈、該第二墊圈、該第三墊圈與該第四墊圈分別為高分子材料。

所述的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其中:該第一鉗體包括一第一夾鉗與一第一握柄,該第一夾鉗設(shè)置于該第一樞接部遠離該第一滑槽的一端,該第一握柄設(shè)置于該第一滑槽相反于該第一樞接部的一端,該第二鉗體包括一第二握柄,該第二握柄設(shè)置于該第二滑槽相反于該第二樞接部的一端,該第三鉗體包括一第二夾鉗,該第二夾鉗設(shè)置于該第三樞接部相反于該第三滑槽的一端。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當(dāng)該鉗子夾持物品時,憑借該滑移件受到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的干涉,使得該鉗子隨著需夾持物品的大小而將該滑移件定位于該第三滑槽的一位置,用戶不需要一直施加力量于該鉗子而能夠持續(xù)夾持物品。使用者不需要另外調(diào)整該鉗子的夾鉗張開幅度而能夠夾持任意大小的物品,具有便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可自動夾固的鉗子的立體外觀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可自動夾固的鉗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發(fā)明可自動夾固的鉗子的側(cè)視圖。

圖4是由圖3中4-4線所取的剖面圖。

圖5是由圖3所取的局部放大圖,表示可自動夾固的鉗子位于閉合位置。

圖6是圖5的延續(xù),表示可自動夾固的鉗子位于最大張開位置。

附圖標記說明:10第一鉗體;11第一樞接部;111第一穿孔;12第一滑槽;121第一邊;122第二邊;123第一端緣;124第二端緣;13第一夾鉗;14第一握柄;20第二鉗體;21第二樞接部;211第二穿孔;22第二滑槽;221第三邊;222第四邊;223第三端緣;224第四端緣;23第二握柄;30第三鉗體;31第三樞接部;311第三穿孔;32第三滑槽;321第五邊;322第六邊;323第五端緣;324第六端緣;33第二夾鉗;40樞軸;41第一抵靠部;50滑移件;51第二抵靠部;60墊圈組;61第一墊圈;62第二墊圈;63第三墊圈;64第四墊圈;65第五墊圈;a直徑。

實施內(nèi)容

參考圖1至圖4。本發(fā)明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包括一第一鉗體10、一第二鉗體20、一第三鉗體30、一樞軸40、一滑移件50與一墊圈組60,該樞軸40沿著一軸線p穿設(shè)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該第一鉗體 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能夠以該樞軸40為軸心相對樞擺,該滑移件50穿設(shè)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該墊圈組60設(shè)置于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

該第一鉗體10包括一第一樞接部11、一第一滑槽12、一第一夾鉗13與一第一握柄14,該第一滑槽12位于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一鉗體10相反兩側(cè),該第一滑槽12直線地延伸,該第一夾鉗13設(shè)置于該第一樞接部11相反于該第一滑槽12的一端,該第一握柄14設(shè)置于該第一滑槽12相反于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端。該第一樞接部11包括一第一穿孔111,該第一穿孔1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一鉗體10相反兩側(cè)。該第一滑槽12包括一第一邊121、一第二邊122、一第一端緣123、一第二端緣124與一第一虛擬直線l1,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平行于該第一虛擬直線l1并位于該第一虛擬直線l1相反兩側(cè),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分別連接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沿著該第一虛擬直線l1的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的導(dǎo)引而相對于該第一滑槽12滑移,該第一端緣123位于該第一滑槽12鄰近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端,該第二端緣124位于該第一滑槽12遠離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端,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之間具有一第一寬度d1(圖5),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之間具有一第一長度e1(圖6)。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分別呈半圓面。

該第二鉗體20包括一第二樞接部21、一第二滑槽22與一第二握柄23,該第二滑槽22位于該第二樞接部21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二鉗體20相反兩側(cè),該第二樞接部21樞接該第一樞接部11,該第二滑槽22直線地延伸,該第二握柄23設(shè)置于該第二滑槽22相反于該第二樞接部21的一端,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供使用者握持并操作該可自動夾固的鉗子。該第二樞接部21包括一第二穿孔211,該第二穿孔2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二鉗體20相反兩側(cè)并對齊該第一穿孔111。該第二滑槽22包括一第三邊221、一第四邊222、一第三端緣223、一第四端緣224與一第二虛擬直線l2,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平行于該第二虛擬直線l2并位于該第二虛擬直線l2相反兩側(cè),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分別連接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沿著該第二虛擬直線l2的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的導(dǎo)引而相對于該第二滑槽22滑移,該第三端緣223位于該第二滑槽22鄰近該第二樞接部21的一端,該第四端緣224位于該第二滑槽22遠離該第二樞接部21的一端,該第 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之間具有一第二寬度d2(圖5),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之間具有一第二長度e2(圖6)。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分別呈半圓面。

該第三鉗體30包括一第三樞接部31、一第三滑槽32、一第二夾鉗33,該第三滑槽32位于該第三樞接部31的一端并貫穿該第三鉗體30相反兩側(cè),該第三樞接部31樞接該第二樞接部21相反于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側(cè),該第三滑槽32直線地延伸,該第二夾鉗33設(shè)置于該第三樞接部31相反于該第三滑槽32的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隨著該第一鉗體1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而張開或夾持物件。該第三樞接部31包括一第三穿孔311,該第三穿孔3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三鉗體30相反兩側(cè)并對齊該第二穿孔211。該第三滑槽32包括一第五邊321、一第六邊322、一第五端緣323、一第六端緣324與一第三虛擬直線l3,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平行于該第三虛擬直線l3并位于該第三虛擬直線l3相反兩側(cè),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分別連接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沿著該第三虛擬直線l3的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的導(dǎo)引而相對于該第三滑槽32滑移,該第五端緣323位于該第三滑槽32鄰近該第三樞接部31的一端,該第六端緣324位于該第三滑槽32遠離該第三樞接部31的一端,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之間具有一第三寬度d3(圖5),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之間具有一第三長度e3(圖6)。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分別呈半圓面。

該樞軸40沿著該軸線p延伸并穿設(shè)該第一穿孔111、該第二穿孔211與該第三穿孔311,該樞軸40包括二第一抵靠部41,該二第一抵靠部41分別設(shè)置于該樞軸40相反兩端,該二第一抵靠部41其中一抵靠該第一鉗體10相反于該第二鉗體20的側(cè)面,另一該第一抵靠部41抵靠該第三鉗體30相反于該第二鉗體20的側(cè)面。

該滑移件50為圓柱體并具有一直徑a,該滑移件50穿設(shè)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于該第三滑槽32任意位置,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受到該滑移件50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該滑 移件50包括二第二抵靠部51,該二第二抵靠部51分別設(shè)置于該滑移件50相反兩端,該二第二抵靠部51其中之一抵靠該第一鉗體10相反于該第二鉗體20的側(cè)面,另一該第二抵靠部51位于該第三鉗體30相反于該第二鉗體20的側(cè)面,該第一寬度d1、該第二寬度d2與該第三寬度d3都大于該直徑a。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寬度d1為該直徑a的1.001至1.2倍,該第二寬度d2為該直徑a的1.001至1.2倍,該第三寬度d3為該直徑a的1.001至1.2倍。較佳地,該第一寬度d1與該第二寬度d2相等且為該直徑a的1.05至1.1倍,該第三寬度d3為該直徑a的1.01至1.05倍。于本實施例中,該直徑a為3.3毫米,該第一寬度d1為3.5毫米,該第一長度e1為14.59毫米,該第二寬度d2為3.5毫米,該第二長度e2為14.5毫米,該第三寬度d3為3.34毫米,該第三長度e3為8.75毫米。

該墊圈組60包括一第一墊圈61、一第二墊圈62、一第三墊圈63、一第四墊圈64與一第五墊圈65,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與該第五墊圈65套設(shè)于該滑移件50,該第三墊圈63與該第四墊圈64套設(shè)于該樞軸40,該第一鉗體10與該第二鉗體20分別抵靠該第一墊圈61與該第三墊圈63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分別抵靠該第二墊圈62與該第四墊圈64相反兩側(cè),該二第二抵靠部51其中之一與該第三鉗體30分別抵靠該第五墊圈65相反兩側(cè),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能夠消除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之間隙并吸收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產(chǎn)生的震動噪音。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分別為軟質(zhì)的高分子材料。

接續(xù)參考圖5與圖6。該可自動夾固的鉗子能夠于一閉合位置(圖5)與一最大張開位置(圖6)之間變換,當(dāng)該可自動夾固的鉗子位于該閉合位置,該滑移件50定位于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鄰近該第一端緣123的一端、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鄰近該第三端緣223的一端以及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鄰近該第五端緣323的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互相抵靠,且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互相靠近,當(dāng)該可自動夾固的鉗子位于該最大張開位置,該滑移件50定位于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鄰近該第二端緣124的一端,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鄰近該第四端緣224的一端以及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鄰近該第六端緣324的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 鉗33互相遠離,且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互相遠離。

當(dāng)使用者需使用鉗子夾持物品時,對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施加力量而彼此靠近,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二邊122與該第四邊222的推抵而沿著該第三滑槽32朝向該第五端緣323方向移動。當(dāng)該鉗子夾持物品時,憑借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于該第三滑槽32的一位置,導(dǎo)致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受到該滑移件50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夾持物品且固定彼此之間的距離,使用者不須要一直施加力量于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而能夠持續(xù)夾持物品。當(dāng)使用者將鉗子脫離物品時,對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施加力量而彼此遠離,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三邊221的推抵而沿著該第三滑槽32朝向該第六端緣324方向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可自動夾固的鉗子具有以下優(yōu)點:

1.當(dāng)該鉗子夾持物品時,憑借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而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定位于該第三滑槽32的一位置,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夾持物品且固定彼此之間的距離,使用者不需要一直施加力量于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而能夠持續(xù)夾持物品。

2.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能夠消除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之間隙并吸收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產(chǎn)生的震動噪音。

當(dāng)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本溪| 甘孜| 颍上县| 木兰县| 吴旗县| 姜堰市| 郓城县| 偃师市| 武川县| 平南县| 灵山县| 定陶县| 南澳县| 平和县| 三门峡市| 凤台县| 洪泽县| 汝州市| 中牟县| 闵行区| 牟定县| 县级市| 普定县| 尉犁县| 平武县| 阜宁县| 台中县| 开鲁县| 伽师县| 山丹县| 清徐县| 梁山县| 苏州市| 顺义区| 汤阴县| 玛曲县| 武鸣县| 伊吾县| 开化县| 南投市|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