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拆裝工具技術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螺絲裝卸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的梅花螺絲工具套件一般包括一把工具柄和若干規(guī)格的梅花鍵螺絲鍵,工作時,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梅花螺絲,換上相應規(guī)格的梅花鍵螺絲鍵來進行裝卸。因此,需要準備不同長度的柄體和不同型號規(guī)格的梅花鍵螺絲鍵,不僅需要在裝卸不同規(guī)格的梅花螺絲時進行人工更換,而且在工作時,梅花鍵螺絲鍵容易掉入部件內部。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不需人工更換即可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進行裝卸的螺絲裝卸工具。
為達上述優(yōu)點,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螺絲裝卸工具,其包括裝卸組件、桿體以及把手,桿體連接于裝卸組件與把手之間,裝卸組件包括用于與最小牙形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芯軸和用于與其它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依次層疊設置于芯軸的外圍,且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分別通過一彈性元件與桿體相連,當環(huán)形螺絲鍵受到軸向壓力時,環(huán)形螺絲鍵向著靠近把手的方向移動而壓縮彈性元件,當該軸向壓力消失時,環(huán)形螺絲鍵在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復位。
進一步地,彈性元件層疊設置在桿體內,其一端與桿體的靠近把手的一固定面相連,另一端分別與相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相連。
進一步地,桿體的固定面上固定有支撐立柱,支撐立柱的自由端與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彈性元件套設在支撐立柱外。
進一步地,彈性元件的遠離固定面的一端設有套筒,彈性元件的靠近環(huán)形螺絲鍵的一端位于套筒內,套筒與相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相連。
進一步地,套筒包括環(huán)形內壁、與環(huán)形內壁同軸設置的環(huán)形外壁、以及連接于環(huán)形內壁與環(huán)形外壁之間的底部連接壁,底部連接壁的外表面與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相連。
進一步地,桿體包括與把手相連的第一桿體和設于第一桿體內部且可相對第一桿體滑動的第二桿體,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均包括靠近把手的近端與遠離把手的遠端,第一桿體的遠端沿其徑向設有第一卡槽,第二桿體的近端設有可卡設于第一卡槽內的第一卡塊以及與第一卡塊相連的第一彈性體,當第二桿體相對于第一桿體向外抽出至使其近端靠進第一桿體的遠端的位置時,第一卡塊卡入第一卡槽內,當第二桿體相對于第一桿體向內收縮時,第一卡塊在第一彈性體的作用下由第一卡槽內脫出。
進一步地,第一卡塊形成于一V型的第一卡柱的自由端,第一卡柱包括兩根相互鉸接的第一柱體,第一彈性體套設于第一卡柱外且夾設于第一卡柱外凸設的第一定位塊與第二桿體的內側壁之間,第一柱體的鉸接部位連接有拉繩,拉繩與設于把手上的按鈕相連,當第二桿體相對于第一桿體向外抽出至使其近端靠進第一桿體的遠端的位置時,拉繩被拉緊而拉動鉸接部位靠近把手運動,推動第一卡塊向外伸出而卡入第一卡槽內,當第二桿體相對于第一桿體向內收縮時,通過按壓按鈕放松拉繩,第一卡塊在第一彈性體的推動下由第一卡槽內脫出。
進一步地,第一桿體的近端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凸塊,第二桿體的近端的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凸塊對應的第一凹槽,當第二桿體相對于第一桿體向內收縮至使其近端靠近第一桿體的近端時,第一凸塊卡入第一凹槽內。
進一步地,桿體還包括設于第二桿體內的第三桿體,第二桿體的近端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二凸塊,第三桿體的近端的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二凸塊對應的第二凹槽,第二桿體的遠端沿其徑向設有第二卡槽,第三桿體的近端設有可卡設于第二卡槽內的第二卡塊以及與第二卡塊相連的第二彈性體,第二卡塊形成于一V型的第二卡柱的自由端,第二卡柱包括兩根相互鉸接的第二柱體,第二彈性體套設于第二卡柱外且夾設于第二柱體外凸設的第二定位塊與第三桿體的內側壁之間,第二柱體的鉸接部位連接有拉繩,拉繩與第二柱體的鉸接部位相連。
進一步地,螺絲裝卸工具還包括一輔助折疊柄,輔助折疊柄包括樞接于把手的一對桿件。
綜上所述,由于裝卸組件包括用于與最小牙形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螺絲鍵和用于與其它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因此通過本發(fā)明的螺絲裝卸工具,能直接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進行裝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螺絲裝卸工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該螺絲裝卸工具的整體剖視示意圖。
圖3為該螺絲裝卸工具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4為該螺絲裝卸工具的另一個局部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4所示,本發(fā)明的螺絲裝卸工具包括裝卸組件1、桿體2以及把手3,桿體2連接于裝卸組件1與把手3之間,裝卸組件1包括用于與最小牙形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芯軸11和用于與其它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12,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12依次層疊設置于芯軸11的外圍,且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12分別通過一彈性元件7與桿體2相連,當環(huán)形螺絲鍵12受到軸向壓力時,環(huán)形螺絲鍵12向著靠近把手3的方向移動而壓縮彈性元件7,當該軸向壓力消失時,環(huán)形螺絲鍵12在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復位。
彈性元件層疊設置在桿體2內,其一端與桿體2的靠近把手3的一固定面24相連,另一端分別與相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相連。桿體2的固定面24上固定有支撐立柱25,支撐立柱25的自由端與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彈性元件7套設在支撐立柱25外。彈性元件的遠離固定面24的一端設有套筒26,彈性元件7的靠近環(huán)形螺絲鍵12的一端位于套筒26內,套筒26與相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相連。套筒26包括環(huán)形內壁261、與環(huán)形內壁261同軸設置的環(huán)形外壁262、以及連接于環(huán)形內壁261與環(huán)形外壁262之間的底部連接壁263,底部連接壁263的外表面與對應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相連。
桿體2包括與把手3相連的第一桿體21和設于第一桿體21內部且可相對第一桿體滑動的第二桿體22,第一桿體21和第二桿體22均包括靠近把手3的近端與遠離把手3的遠端,第一桿體21的遠端沿其徑向設有第一卡槽211,第二桿體22的近端設有可卡設于第一卡槽211內的第一卡塊221以及與第一卡塊221相連的第一彈性體222,當第二桿體22相對于第一桿體21向外抽出至使其近端靠進第一桿體21的遠端的位置時,第一卡塊221卡入第一卡槽211內,當第二桿體22相對于第一桿體21向內收縮時,第一卡塊221在第一彈性體222的作用下由第一卡槽211內脫出。
第一卡塊221形成于一V型的第一卡柱223的自由端,第一卡柱223包括兩根相互鉸接的第一柱體,第一彈性體222套設于第一卡柱223外且夾設于第一卡柱223外凸設的第一定位塊224與第二桿體22的內側壁之間,第一柱體的鉸接部位225連接有拉繩5,拉繩5與設于把手3上的按鈕6相連,當第二桿體22相對于第一桿體21向外抽出至使其近端靠進第一桿體21的遠端的位置時,拉繩5被拉緊而拉動鉸接部位225靠近把手3運動,推動第一卡塊221向外伸出而卡入第一卡槽211內,當第二桿體22相對于第一桿體21向內收縮時,通過按壓按鈕6放松拉繩5,第一卡塊221在第一彈性體222的推動下由第一卡槽211內脫出。
第一桿體21的近端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凸塊212,第二桿體22的近端的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凸塊212對應的第一凹槽226,當第二桿體22相對于第一桿體21向內收縮至使其近端靠近第一桿體21的近端時,第一凸塊212卡入第一凹槽226內。
桿體2還包括設于第二桿體21內的第三桿體23,第二桿體22的近端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二凸塊227,第三桿體23的近端的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二凸塊227對應的第二凹槽231,第二桿體22的遠端沿其徑向設有第二卡槽228,第三桿體23的近端設有可卡設于第二卡槽228內的第二卡塊232以及與第二卡塊232相連的第二彈性體233,第二卡塊232形成于一V型的第二卡柱234的自由端,第二卡柱234包括兩根相互鉸接的第二柱體,第二彈性體233套設于第二卡柱234外且夾設于第二柱體外凸設的第二定位塊235與第三桿體23的內側壁之間,第二柱體的鉸接部位236連接有拉繩5,拉繩5與第二柱體的鉸接部位236相連。
另外,螺絲裝卸工具還包括一輔助折疊柄4,輔助折疊柄4包括樞接于把手3的一對桿件41。
在使用時,先針對不同的深度工況使第一桿體21、第二桿體22、第三桿體23相對滑動從而伸縮桿體2,在調節(jié)好桿體2的長度后,將裝卸組件1插入螺絲中,若外圈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能剛好與螺絲頭凹口相咬合,則可直接旋轉把手3來對螺絲進行裝卸,若外圈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比螺絲頭凹口大,則螺絲會給該外圈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施加一遠離螺絲的一側(向上)的軸向力,從而使該外圈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向著遠離螺絲的一側(向上)移動,這時若內圈的一環(huán)形螺絲鍵12或芯軸11能剛好與螺絲頭凹口相咬合,則可旋轉把手3來對螺絲進行裝卸。裝卸完畢后,取出螺絲裝卸工具,移動至上方的環(huán)形螺絲鍵12在彈簧的回復力下又恢復至原位。
綜上所述,由于裝卸組件1包括用于與最小牙形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螺絲鍵11和用于與其它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頭凹口相咬合的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12,因此通過本發(fā)明的螺絲裝卸工具,能直接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螺絲進行裝卸。由于桿體2可伸縮,因此可滿足不同的深度工況且便于攜帶。由于芯軸11和多個環(huán)形螺絲鍵12是一體式工裝頭,因此不會出現作業(yè)時螺絲裝卸工具的配件掉入產品內部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