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施工工具,主要用于各類以絲口連接的管材連接施工,尤其是隧道超前管棚作業(yè)時使用的施工工具。
背景技術:
隧道施工時,在進洞不穩(wěn)定圍巖處及穿越軟弱破碎圍巖地帶時,為保證隧道開挖施工安全,需在掌子面進行超前支護作業(yè),常采用的方案是進行管棚施工。由于每根管棚是由多節(jié)鋼管通過絲口連接而成,在實際施工中需逐節(jié)鉆進。目前的管棚施工中,節(jié)與節(jié)之間多借助管鉗連接拼裝,而由于實際掌子面施工空間有限,管鉗顯得大且笨重,操作困難,且管鉗與鋼管表面接觸不緊密,易滑動脫落,拼接效率低下,影響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針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與鋼管表面接觸緊密,不易滑動脫落的用于管棚施工的工具。其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包括手柄和鉸接在手柄一端的鏈條,其關鍵技術是在位于鏈條一端的手柄前端兩個對立側(cè)面分別設有螺紋面和掛鉤。
所述螺紋面之間有一圓弧形凹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手柄前端分別設有螺紋面和掛鉤。螺紋面的數(shù)量為2個,每個面的螺紋的深度為0.1cm,螺紋的設置能提高接觸面與管棚的摩擦力,且兩塊螺紋面之間有一半徑約為1~2cm的圓弧形凹槽,這使得在管棚直徑變化較大時,都能使兩塊螺紋面與管棚表面緊密接觸;掛鉤的數(shù)量為1~2個,深度為1~2cm,施工過程中鏈條另一端卡在掛鉤槽內(nèi),保證鏈條連接緊密性,鏈條長度根據(jù)管棚直徑大小增加或減少單元,以靈活調(diào)節(jié)長度。這樣的結構能保證在管棚旋進過程中,兩塊螺紋面都能與鋼管表面緊密接觸,不易滑動脫落,且能適應較大直徑范圍內(nèi)的管材。
2、本實用新型結構輕便實用,操作簡單,只需普通人工執(zhí)行,不必借助其他特殊設備即可快速完成管棚絲口連接工作,在一定狹小空間內(nèi)保證管棚連接效率,對比使用管鉗等其他施工工具,大大節(jié)省了費用和時間,快捷高效,整體提高了隧道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旋進工作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回轉(zhuǎn)工作示意圖。
圖中編號所表示部位:
1—鏈條,2—手柄,3—掛鉤,4—螺紋面,5-圓弧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手柄2和鉸接在手柄2一端的鏈條1,其關鍵技術是在位于鏈條一端的手柄前端兩個對立側(cè)面分別設有螺紋面4和掛鉤3。
所述螺紋面4之間有一圓弧形凹槽5。
所述圓弧形凹槽5的深度為1~2cm。
所述手柄2長30~40cm,寬3~4cm,厚1~1.2cm。
所述鏈條1的厚度0.8~1cm,寬度0.8~1cm。
所述掛鉤3的數(shù)量為1~2個。
所述掛鉤3的深度為1~2cm。
本實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參見圖2,連接管棚時,鏈條在靠近接口的位置纏繞管棚6一周,鏈條尾部鉤住手柄前端的掛鉤,使鏈條及手柄前端螺紋面緊貼管棚6,且手柄末端指向管棚旋進的反方向。用手扳動手柄朝管棚6旋進方向旋轉(zhuǎn),則管棚可憑借鏈條與手柄前端的螺紋面的摩擦力跟隨旋轉(zhuǎn)。參見圖3,當旋進一定角度后,反方向轉(zhuǎn)動手柄,管棚保持不動,鏈條及手柄反方向轉(zhuǎn)動至回復原始位置;再次朝旋進方向轉(zhuǎn)動手柄,則管棚6繼續(xù)跟隨轉(zhuǎn)動。如此往復,可快速完成管棚6絲口連接工作。管棚6連接完成后,將鏈條從掛鉤上取下即可,簡單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