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齒輪箱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齒輪箱主動齒輪軸分解裝置。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返廠修理分解高速齒輪箱大部件時,因主動齒輪軸外滑油封嚴座與內滑油封嚴座結構采用兩個膠圈封嚴,發(fā)動機使用一個周期后密封膠圈脹大,導致主動齒輪軸外滑油封嚴座與內滑油封嚴座分解困難。
在分解主動齒輪軸的外滑油封嚴座與內滑油封嚴座過程中。目前采用的工藝是借助一個撬杠,在外滑油封嚴座附近墊上合適的墊塊;用起、撬等方式將零件強行分解。使用這種分解方式,由于外滑油封嚴座在分解過程中一直處于單點受力狀態(tài),外觀經常有損傷現(xiàn)象,有的損傷現(xiàn)象已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導致零件報廢,大大增加了維修成本。同時,使用這種分解方式需要不斷的調整起撬的受力點,墊塊也要不斷的變換位置;因此效率很低,隨著發(fā)動機返廠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該工藝的分解效率已不能滿足發(fā)動機返廠修理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齒輪箱主動齒輪軸分解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齒輪箱主動齒輪軸的外滑油封嚴座與內滑油封嚴座的安全分解,提高了齒輪箱的修理速度,降低了齒輪箱的報廢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
這種齒輪箱主動齒輪軸分解裝置,包括夾緊塊,夾緊塊的內部為空腔,夾緊塊的頂部穿有壓頂桿,壓頂桿能夠在豎直方向上運動,夾緊塊的底部設置有向內彎折的鉤角,壓頂桿的一端設置有堵蓋。
更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其中壓頂桿通過螺紋結構從夾緊塊的頂部插入夾緊塊的內部。
其中堵蓋的底面面積大于壓頂桿的底面面積。
其中夾緊塊穿過壓頂桿的部位的截面為半圓形。
其中堵蓋設置在主動齒輪軸的頂部。
其中壓頂桿與主動齒輪軸的中心軸在同一條豎直的直線上。
其中鉤角與外滑油封嚴座上的凹槽扣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夾緊塊底部的鉤角與外滑油封嚴座外部的凹槽扣合,將夾緊塊固定在外滑油封嚴座上;夾緊塊頂部穿有壓頂桿,壓頂桿在豎直方向上向下運動對主動齒輪軸產生向下的壓力,并且在夾緊塊的鉤角出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促使外滑油封嚴座與內滑油封嚴座之間分離;使齒輪箱的分解速率提高了,并且降低了齒輪箱的報廢率。
更進一步的,堵蓋能夠緩沖壓頂桿對主動齒輪軸的作用力,避免主動齒輪軸的磨損。
更進一步的,夾緊塊穿過壓頂桿的部位的截面為半圓形,在壓頂桿向下旋動的過程中更加的省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夾緊塊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圖。
其中:1為壓頂桿;2為夾緊塊;3為堵蓋;4為主動齒輪軸;5為外滑油封嚴座;6為封嚴膠圈;7為內滑油封嚴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一種齒輪箱主動齒輪軸分解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夾緊塊2,夾緊塊2為內部中空結構,且夾緊塊2的頂部穿有壓頂桿1,壓頂桿1能夠在豎直方向上運動;壓頂桿1通過螺紋結構從夾緊塊2的頂部插入夾緊塊2的內部;夾緊塊2的底部設置為向內彎折的鉤角;壓頂桿1伸入夾緊塊2內部的端部設置有堵蓋3,堵蓋3的底面面積大于壓頂桿1的橫截面面積。
壓頂桿1為M12工藝螺釘,是該分解裝置的壓力產生部件;夾緊塊2是該分解裝置的主要傳力部件,將壓頂桿1產生的力傳給外滑油封嚴座5,夾緊塊2的底部設置有向內彎折的鉤角,能夠固定在外滑油封嚴座5上;堵蓋3為圓柱形的金屬塊,或為橡膠墊片。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壓緊塊2底部的鉤角安裝在外滑油封嚴座5的凹形封嚴槽內;然后將壓頂桿1向下旋動,并且使堵蓋3抵住主動齒輪軸4的頂端。堵蓋3能夠保護主動齒輪軸4在分解的過程中不會被壓頂桿1損傷,還能為壓頂桿1提供著力點;壓頂桿1、堵蓋3和主動齒輪軸4之間壓緊之后,使用扳手繼續(xù)將壓頂桿1旋緊;此時,壓頂桿1頂壓主動齒輪軸4,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并且由于夾緊塊2對外滑油封嚴座5的反作用力,的持續(xù)增加,最終導致外滑油封嚴座5與內滑油封嚴座7分離,并且使不會對封嚴膠圈6產生損傷。
在整個外滑油封嚴座5分解過程中,由于壓頂桿1通過螺紋通孔圓心與夾緊塊2底部半圓形同心;因此在分解過程中夾緊塊2對外滑油封嚴座5作用的拉力分布均勻,不會在分解過程中出現(xiàn)傾斜偏轉的現(xiàn)象;夾緊塊2底部的鉤角與外滑油封嚴座5之間扣合,因此在分解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單點受力的情況,對外滑油封嚴座5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堵蓋3避免了壓頂桿1與主動齒輪軸4的接觸,避免了主動齒輪軸在分解過程中造成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