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隱藏式門把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汽車使用的一種門把手,多為外露式結構,即汽車的車門上設置有開槽,把手裝置在開槽中,使用時,人的手直接深入到開槽中,將把手拉動,進而將車門打開,這種結構的門把手需要留比較大的開槽,一方面要容納把手,另一方面要流出足夠的空間,可以讓人的手指伸進開槽中,且人的手指還可以在開槽中彎曲,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這種門把手存在諸多問題,如外露式把手不美觀,開槽中容易滯留各種灰塵,容易臟,車輛在行使中風阻大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汽車用隱藏式門把手,其具有隱藏性好、結構簡單的特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汽車用隱藏式門把手,其包括一主體,所述主體上的外表面設置有收容槽,收容槽中裝設有門把手,門把手上設置有感應器,主體的內側設置有控制板、減速箱、第一轉動件、第二轉動件、第三轉動件,感應器連接控制板,控制板通過馬達連接減速箱,減速箱上設置有輸出轉動軸,第一轉動件包括第一轉動軸,第一轉動軸上設置有第一壓制件、扭力彈簧,輸出轉動軸和第一轉動軸匹配,第二轉動件樞接于所述主體,其一端具有一第二壓接部,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嚙合部,第一壓制件對應所述第二壓接部,第三轉動件樞接于所述主體,第三轉動件一端設置有第三嚙合部,另一端設置有第三活動部,所述第三活動部用以連接拉線桿;
所述主體的內側設置有第一裝載槽,第二裝載槽,第一裝載槽位于第二裝載槽上方,控制板、減速箱、均裝設于第一裝載槽,第一轉動件、第二轉動件、第三轉動件均裝設于第二裝載槽,第一裝載槽和第二裝載槽之間設置有長形槽,所述長形槽貫穿所述主體的內外表面;
所述門把手上還包括一導向部,所述導向部向外延伸一扳動部,所述導向部活動地裝設于所述長形槽,所述導向部的一端設置有樞接部,所述樞接部裝設于所述主體,
其中,當人手觸摸門把手時,感應器發(fā)出信號到控制板,控制板驅動門把手向外運動,使門把手和主體的外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角度,此刻,人手向外拉動門把手,所述輸出轉動軸驅動第一轉動軸轉動,帶動第一壓制件轉動,第一壓制件轉動后開始擠壓所述第二壓接部,進而帶動第二壓接部向外運動,帶動第二嚙合部向內運動,第二嚙合部帶動第三嚙合部向內運動,進而帶動第三活動部運動,第三活動部再帶動拉線桿運動,使門解鎖。
進一步地,門把手的外側還設置有邊框、轉接件。
進一步地,門關上后,控制板則通過馬達轉動,進而驅動減速箱輸出轉動力矩,依靠扭力彈簧的彈性,將第一壓制件向內運動,使門上鎖。
本實用新型可以使汽車的車門外觀佳,防止外界的粉塵進入到車門的收容槽,有效保持門把手的清潔,干凈,汽車的車門在關閉時,不需要人手去拉車把手,僅僅通過人手觸摸門把手,即可以將門把手從車門的收容槽的彈出來,然后使用者可以通過人手拉動門把手,各個部件的聯(lián)動和配合進而將汽車解鎖,車門打開,也提高了車門的安全性能,當車門關閉后,門鎖又會自動鎖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閉合時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閉合時另一狀態(tài)門把手閉合時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背面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背面的另一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背面的另一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把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用隱藏式門把手,其包括:一主體1,所述主體1上的外表面設置有收容槽11,收容槽11中裝設有門把手12,門把手12的大小和收容槽11相當,可以防止灰塵進入,也可以減小汽車在行駛時的阻力,且這種設計外觀佳,這種門把手12和主體1的外表面貼合,所以稱為隱藏式的,門把手12上設置有感應器,主體1的內側設置有控制板、減速箱13、第一轉動件14、第二轉動件15、第三轉動件16,感應器連接控制板,控制板通過馬達連接減速箱13,減速箱13上設置有輸出轉動軸131,第一轉動件14包括第一轉動軸141,第一轉動軸141上設置有第一壓制件142、扭力彈簧143,輸出轉動軸131和第一轉動軸141匹配,第二轉動件15樞接于所述主體1,其一端具有一第二壓接部151,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嚙合部152,第一壓制件142對應所述第二壓接部151,第三轉動件16樞接于所述主體1,第三轉動件16一端設置有第三嚙合部161,另一端設置有第三活動部162,所述第三活動部162用以連接拉線桿17。
其中,當人手觸摸門把手12時,感應器發(fā)出信號到控制板,控制板驅動門把手12向外運動,使門把手12和主體1的外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角度,第一角度的大小為十五度,此刻,人手向外拉動門把手12,所述輸出轉動軸131驅動第一轉動軸141轉動,帶動第一壓制件142轉動,第一壓制件142轉動后開始擠壓所述第二壓接部151,進而帶動第二壓接部151向外運動,帶動第二嚙合部152向內運動,第二嚙合部152帶動第三嚙合部161向內運動,進而帶動第三活動部162運動,門把手12繼續(xù)向外拉動10到11度時,第三活動部162開始帶動拉線桿17運動,使門解鎖,汽車的車門打開。
所述主體1的內側設置有第一裝載槽18,第二裝載槽19,第一裝載槽18位于第二裝載槽19上方,控制板、減速箱13、均裝設于第一裝載槽18,第一轉動件14、第二轉動件15、第三轉動件16均裝設于第二裝載槽19,進一步地,第一轉動件14、第二轉動件15、第三轉動件16均裝設于第二裝載槽19均樞接于第二裝載槽19的上下兩個壁,便于第一轉動件14、第二轉動件15、第三轉動件16在第二裝載槽19中轉動,第一裝載槽18和第二裝載槽19之間設置有長形槽3,所述長形槽3貫穿所述主體的內外表面。
所述門把手12上還包括一導向部121,所述導向部121向外延伸一扳動部122,所述導向部121活動地裝設于所述長形槽3,所述導向部121的一端設置有樞接部123,所述樞接部123裝設于所述主體,門把手的外側還設置有124、轉接件124,增加門把手的外觀,同時也方便門把手的轉動,導向部121在向外轉動的過程中可以讓門把手水平轉動,保持水平運動的狀態(tài),扳動部122可以讓人手操作,當門把手12向外運動后,人手可以握住扳動部122,進而將門拉開,便于手工操作。
門關上后,控制板則通過馬達轉動,進而驅動減速箱13輸出轉動力矩,依靠扭力彈簧143的彈性,將第一壓制件142向內運動,使門上鎖,即人上車后,只是安上鎖或車開動,就會出輸一個指令給控制板,然后傳到馬達,再到減速箱13,最后將門把手12閉合。
通過本設計的門把手12,可以使汽車的車門外觀佳,防止外界的粉塵進入到車門的收容槽11,有效保持門把手12的清潔,干凈,汽車的車門在關閉時,不需要人手去拉車把手,僅僅通過人手觸摸門把手12,即可以將門把手12從車門的收容槽11的彈出來,然后使用者可以通過人手拉動門把手12,各個部件的聯(lián)動和配合進而將汽車解鎖,車門打開,也提高了車門的安全性能,當車門關閉后,門鎖又會自動鎖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