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門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滑門中鉸鏈結構。
背景技術:
很多車輛的車門采用滑門,實現(xiàn)滑門滑動的機械結構中有鉸鏈活動架。現(xiàn)有滑門中鉸鏈活動架為沖壓件,厚度為4.5mm,且現(xiàn)有的鉸鏈活動架結構復雜,在實際生產(chǎn)中需要的模具工序較多,導致模具開發(fā)費用高,周期長?,F(xiàn)有的鉸鏈活動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容易回彈變形,由于毛刺多而返修的問題;在使用的后期,滾輪磨損后,必須更換整個鉸鏈,造成了鉸鏈浪費,操作也十分麻煩。同時,生產(chǎn)這種鉸鏈活動架的模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易損壞、更換部件多、維修困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滑門中鉸鏈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滑門中鉸鏈結構,包括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設置有一體鑄造成型的活動架,該活動架的兩個支腳鉸接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兩個該支腳之間通過第一加強筋固定連接,每個所述支腳的外表面上設置有一個第二加強筋,所述活動架的前端并排設置有兩個滾輪支架,每個滾輪支架上豎直向上設置有一個第一滾輪軸,每個第一滾輪軸上套裝有一個第一滾輪。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活動架一方面用于安裝作為主要部件的第一滾輪,一方面需要滿足實際功能的需要,在固定支架上轉動?;顒蛹芡ㄟ^兩個支腳式的結構鉸接在固定支架的前端,使得活動架與固定支架連接穩(wěn)定、牢固。第一加強筋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個支腳的內(nèi)壁上,使得兩個支腳的結構強度提高,單個支腳上的第二加強筋用于提高單個支腳的強度。兩個滾輪作為整個鉸鏈結構的比較部件,利用重力自由套裝在第一滾輪軸上,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取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固定鉚裝,在更換和維修時更加方便和經(jīng)濟。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架整體采用鑄造形成,較現(xiàn)有的沖壓成型,生產(chǎn)更加簡單,成本更低,強度更高。
進一步,為了整個鉸鏈結構在功能上更加齊全,所述活動支架的前端還設置有一個第二滾輪軸,該第二滾輪軸位于兩個所述滾輪支架之間,且第二滾輪軸垂直于第一滾輪軸,在第二滾輪軸上設置有一個第二滾輪。
進一步,為了使得固定支架具有更高的結構強度,并與支腳鉸接得更加牢固,所述固定支架呈槽狀,且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設置有兩個耳板,兩個該耳板之間鉚接有一個轉軸,所述支腳通過該轉軸與所述固定支架鉸接。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便于生產(chǎn),采用鑄造的活動架,相對現(xiàn)有的沖壓件活動架強度更高,結構和生產(chǎn)更加簡單,不需要沖壓模具,更加經(jīng)濟;利用第一滾輪的自重,將其自由套裝在活動架上,后期維修和更換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活動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的汽車滑門中鉸鏈結構,有一個固定支架1,固定支架1的前端設置有一體鑄造成型的活動架2。本實施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固定支架1呈槽狀,且固定支架1的前端設置有兩個耳板1a,兩個該耳板1a之間鉚接有一個轉軸5,該活動架2的兩個支腳2a通過該轉軸5與固定支架1鉸接。兩個該支腳2a之間通過第一加強筋2b固定連接,每個支腳2a的外表面上設置有一個第二加強筋2e,活動架2的前端并排設置有兩個滾輪支架2c,每個滾輪支架2c上豎直向上設置有一個第一滾輪軸2d,每個第一滾輪軸2d上套裝有一個第一滾輪3?;顒又Ъ?的前端還設置有一個第二滾輪軸2f,該第二滾輪軸2f位于兩個滾輪支架2c之間,且第二滾輪軸2f垂直于第一滾輪軸2d,在第二滾輪軸2f上設置有一個第二滾輪4。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中活動架2在功能上要實現(xiàn)在固定架支架1一端轉動,同時用于安裝第一滾輪3和第二滾輪4。按照車輛滑門的實際設計特點,第一滾輪3和第二滾輪4的轉動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顒蛹?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進點,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活動架與本實用新型中的活動架2在結構上完全不同,且現(xiàn)有技術采用的是沖壓成型件,生產(chǎn)復雜,使用效果不佳。本實用新型中的活動架2采用鑄造成型,具有兩個用于與固定架支架1鉸接的支腳2a。兩個支腳2a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加強筋2e來提高支腳2a的結構強度,兩個支腳2a之間則通過設置第一加強筋2b來提高整個活動架2的結構強度。第一滾輪3直接套裝在第一滾輪軸2d上,利用第一滾輪3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穩(wěn)定地安裝,不影響其使用?,F(xiàn)有技術中第一滾輪3的安裝往往采用固定鉚裝的,損壞后維修和更換都非常麻煩,甚至要將鉸鏈等算一起進行成套更換。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滾輪3在更換時直接取下即可,十分方便快捷。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