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密碼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行李箱密碼鎖。
背景技術:
行李箱密碼鎖具有開合縫隙,開合縫隙的兩側分別為兩個開合側。其中一個開合側的內(nèi)壁設有密碼鎖,該密碼鎖具有密碼輪組件,密碼輪組件的兩端各設置有一組鎖合組件。該鎖合組件包括:連接件、鎖塊、鎖鉤,當密碼輪正確時,密碼輪組件不阻礙連接件移動,此時朝密碼輪組件的方向移動連接件,連接件會帶動鎖塊轉動至不阻礙鎖鉤,使得鎖鉤能夠自由轉動,從而實現(xiàn)解鎖。在現(xiàn)有技術中,分別位于密碼輪組件兩端的兩組鎖合組件相互之間并無聯(lián)系,當密碼正確時,當行李箱受到撞擊時,其中一側的鎖合組件其中的連接件容易產(chǎn)生移動,以至該鎖合組件其中的鎖鉤轉動,從而導致該鎖合組件鎖合失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行李箱密碼鎖,其能夠避免當行李箱受到撞擊時鎖合組件鎖合失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提供行李箱密碼鎖,包括鎖合組件和用于控制鎖合組件移動的密碼組件,所述密碼組件兩端均設有一個所述鎖合組件,兩個所述鎖合組件之間設有能夠擺動的轉接件,兩個所述鎖合組件分別與轉接件的兩端連接,以使兩個鎖合組件能夠共同帶動轉接件擺動,以使兩個所述鎖合組件相互聯(lián)動。
具體地,各所述鎖合組件均包括能夠往復移動的移動件、用于與鎖扣扣合的且能夠轉動的鎖鉤,以及設于移動件與鎖鉤之間的轉動鎖塊,移動件的內(nèi)端與轉接件連接,使得移動件能帶動轉接件擺動;移動件能夠帶動所述轉動鎖塊轉動至不阻礙所述鎖鉤,以使所述行李箱密碼鎖解鎖。
具體地,所述轉接件具有圓筒狀部和兩個設于所述圓筒狀部的外側壁且沿所述圓筒狀部的徑向向外延伸的傳動臂。
具體地,其中一移動件開設有供與其對應的所述傳動臂的端部穿過的傳動孔,移動件在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所述傳動孔帶動所述轉接件擺動。
具體地,其中另一移動件開設有與其對應的所述傳動臂的端部配合的傳動缺口,該移動件在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所述傳動缺口帶動所述轉接件擺動。
具體地,兩個所述傳動臂的端部均具有側面為圓弧面的傳動部,傳動部內(nèi)置于相應的傳動孔或者傳動缺口。
具體地,兩個所述傳動臂分布于所述圓筒狀部側面的相對兩側;其中一個所述移動件的內(nèi)端具有彎曲片,所述傳動缺口設于所述彎曲片的內(nèi)端部。
具體地,所述圓筒狀部對應于所述彎曲片的一側具有用于避免所述傳動臂與所述傳動缺口相互脫離的防脫擋片。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過在兩個鎖合組件之間設有能夠轉動的轉接件,并且兩個移動件分別與轉接件鉸接,以使兩個鎖合組件相互聯(lián)動,即兩個鎖合組件同為朝外移動或同為朝內(nèi)移動。在密碼正確的狀態(tài)下,當其中一個鎖合組件所在行李箱箱體被撞擊時,由于兩個鎖合組件為相互聯(lián)動,使得單個鎖合組件不易產(chǎn)生移動,從而避免該鎖合組件其中的鎖鉤轉動,從而避免該鎖合組件鎖合失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行李箱密碼鎖在安裝于行李箱狀態(tài)下的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行李箱密碼鎖在安裝于行李箱狀態(tài)下的另一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行李箱密碼鎖的內(nèi)部局部視圖;
圖4為圖3所示結構的另一角度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行李箱密碼鎖的另一內(nèi)部局部視圖,該行李箱密碼鎖處于上鎖狀態(tài);
圖6為圖5所示結構在該行李箱密碼鎖處于開鎖狀態(tài)下的視圖;
圖7為圖5中A處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其中的轉接件的立體圖。
圖中附圖標記為:
11. 殼體、 12. 鎖扣、 2. 移動件、 21. 傳動孔、
22. 彎曲片、 23. 傳動缺口、 24. 容納缺口、 3. 鎖鉤、
4. 轉動鎖塊、 5. 轉接件、 51. 傳動臂、 511. 傳動部、
52. 防脫擋片、 6. 壓片、 61. 抵頂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及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密碼鎖,包括用于安裝在行李箱其中一個開合側的殼體11、設于殼體11內(nèi)的密碼組件、鎖芯組件以及分別設于密碼組件兩端的鎖合組件。見圖3及圖4,各鎖合組件均包括能沿殼體11長度方向往復移動的移動件2、鉸接于殼體11且能夠鉤住鎖扣12(位于行李箱的另一個開合側)的鎖鉤3(結合圖2),以及設于移動件2與鎖鉤3之間的轉動鎖塊4。密碼組件包括壓片6,壓片6具有用于抵著兩個移動件2的抵頂部61。兩個移動件2的內(nèi)端均設有用于容納抵頂部61的容納缺口24。在密碼不正確且未用鑰匙解鎖時,抵頂部61的兩端抵著兩個移動件2的內(nèi)端(圖未示),使得兩個移動件2不能朝內(nèi)側移動;當密碼正確時(未使用鑰匙解鎖),壓片6擺動至與兩個移動件2的內(nèi)端錯開(如圖2、圖3所示),使得兩個移動件2能夠朝內(nèi)側移動;當使用鑰匙解鎖(密碼不正確),鑰匙帶動鎖芯件轉動,從而帶動壓片6擺動至抵頂部61進入容納缺口24(圖未示),使得兩個移動件2能夠朝內(nèi)側移動。
結合圖5及圖6,在移動件2朝內(nèi)移動的過程中,移動件2能夠帶動轉動鎖塊4轉動至不阻礙鎖鉤3,即鎖鉤3能夠轉動至不鉤住鎖扣12,從而使行李箱密碼鎖解鎖(結合圖2,圖2中左側的鎖扣12被鎖鉤3鉤住,處于解鎖狀態(tài))。兩個移動件2各自的內(nèi)端之間設有鉸接于殼體11的轉接件5,轉接件5具有用于鉸接于殼體11的圓筒狀部以及兩個設于圓筒狀部外側壁且沿圓筒狀部的徑向延伸的傳動臂51。兩個傳動臂51的端部均具有側面為圓弧面的傳動部511。兩個移動件2各自的內(nèi)端分別與轉接件5連接,以使兩個鎖合組件能夠共同帶動轉接件5擺動,以使兩個鎖合組件相互聯(lián)動。其中一個鎖合組件中的移動件2開設有傳動孔21,傳動部511穿過傳動孔21,且傳動部511的側面與傳動孔21之間留有傳動過程中所需的間隙。移動件2在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傳動孔21帶動轉接件5擺動。
兩個傳動臂51分布于圓筒狀部側面的相對兩側;其中另一個鎖合組件中的移動件2的尾端具有彎曲片22,彎曲片22與另一個移動件2各匹配于一個傳動臂51。彎曲片22的內(nèi)端部開設有與傳動部511配合的傳動缺口23,移動件2在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傳動缺口23帶動轉接件5轉動。圓筒狀部對應于彎曲片22的一側具有用于避免傳動部511與傳動缺口23相互脫離的防脫擋片52。具體地,防脫擋片52與殼體11的內(nèi)腔底部共同限制傳動臂51,以避免傳動部511與傳動缺口23相互脫離。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