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紗裝置的安裝定位工具,具體涉及細紗機改造多重集聚紡底座的安裝定位工具。
背景技術:
多重集聚紡裝置中底座安裝的高低位置是決定紡紗效果的關鍵因素,每臺細紗機(480錠)需要安裝82只多重集聚紡底座,為保證紡紗質量,要求多只底座在羅拉座上具備統(tǒng)一的高低尺寸。
現有的做法是通過人工測量,對底座逐只進行預定位,然后通過螺栓將底座固定在羅拉座上,工作效率低,主觀影響大,多只底座在羅拉座上的定位高度一致性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能夠快速將多重集聚紡底座安裝至羅拉座上,工作效率高,底座定位高度能保持一致。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包括定位支撐座,所述的定位支撐座包括支撐臂,所述的支撐臂一端對稱地設置有兩個“┐”字形的定位座、另一端垂直向上彎折有截面為矩形的調節(jié)桿,所述定位座的水平下側面和垂直左側面都設置有磁鐵;還包括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末端經兩次彎折形成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上設置有與所述調節(jié)桿匹配的方孔,所述的定位板通過所述的方孔套裝在所述的調節(jié)桿上并通過緊固螺釘固定。
所述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支撐座通過內嵌的強力磁鐵吸附于龍筋臺面之上;
b、定位板在調節(jié)桿上做垂直位移,獲得定位工藝尺寸后借助緊固螺釘對調節(jié)桿進行固定;
c、多重集聚紡底座自由狀態(tài)放置于定位平臺之上,緩慢推移,使多重集聚紡底座緊貼羅拉座,然后用螺釘將多重集聚紡底座緊固于羅拉座上,完成當前工件的安裝;
d、定位板與調節(jié)桿的相對位置不再調整,推動定位支撐座沿龍筋臺面進行整體平移,將下一個多重集聚紡底座放置在定位平臺之上,使用同一個工藝尺寸完成安裝。
上述技術方案能夠以細紗機的龍筋臺面為基準進行定位,通過定位座、定位桿的配合調整定位平臺的高度,底座安裝快速高效,底座定位高度一致性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的具體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定位支撐座與定位平臺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可見,細紗機上傾斜設置有羅拉座1,羅拉座1前方帶有一個傾斜面10,羅拉座1下方設置有龍筋臺面2,設計目標是:沿龍筋臺面2的延伸方向,將多個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的安裝在傾斜面10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包括定位支撐座5,所述的定位支撐座5包括支撐臂50,所述的支撐臂50一端對稱地設置有兩個“┐”字形的定位座51、另一端垂直向上彎折有截面為矩形的調節(jié)桿52,所述定位座51的水平下側面和垂直左側面都設置有磁鐵4;還包括定位平臺6,所述定位平臺6末端經兩次彎折形成定位板60,所述的定位板60上設置有與所述調節(jié)桿52匹配的方孔,所述的定位板60通過所述的方孔套裝在所述的調節(jié)桿52上并通過緊固螺釘7固定。
定位平臺6與定位板60平行設置,所述的定位平臺6設置于定位板60的上端并保持水平狀態(tài),從而使得定位平臺6上的工件安裝時不受定位板干涉。
所述多重集聚紡底座等高定位安裝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支撐座5通過內嵌的強力磁鐵4吸附于龍筋臺面2之上;
b、定位板60在調節(jié)桿52上做垂直位移,獲得定位工藝尺寸后借助緊固螺釘7對調節(jié)桿52進行固定;
c、多重集聚紡底座8自由狀態(tài)放置于定位平臺6之上,緩慢推移,使多重集聚紡底座8緊貼羅拉座1,然后用螺釘將多重集聚紡底座8緊固于羅拉座1上,完成當前工件的安裝;
d、定位板60與調節(jié)桿52的相對位置不再調整,推動定位支撐座5沿龍筋臺面2進行整體平移,將下一個多重集聚紡底座8放置在定位平臺6之上,使用同一個工藝尺寸完成安裝。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仍然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