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成型設備,具體是指一種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防水卷材通過擠壓成型后,邊緣存在參差不齊的毛邊,為了方便后期的施工,在成型后需要進行切邊處理,防水卷材為了更好的提高強度和韌性,材料內(nèi)部增加金屬層,同時橡膠瀝青等冷卻后硬度高,一般都是在擠出成型后,趁著溫度高,馬上進行剪切,此時材質(zhì)相對軟,方便裁剪,但是這樣的剪切勢必會造成后期冷卻后的收縮,尺寸存在一定的誤差,同批次不同時間段生產(chǎn)的卷材存在誤差也是正?,F(xiàn)象,但是后期施工計算可能因為每一塊的誤差,多塊防水卷材誤差和將是一個較大的誤差。
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冷切的方式,帶卷材冷卻至室溫后,進行剪切,剪切后的尺寸穩(wěn)定,不受熱脹冷縮的影響,產(chǎn)品的尺寸合格率高,但是冷剪切的方式對切割刀具的要求較高,普通刀具切割一端時間后需要對刀具進行更換或調(diào)整,冷切割對刀具磨損嚴重,一般情況1-2天就行要調(diào)整或更換一次,費事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該裝置采用切刀滾切的方式進行,利用較重的切削輥,剪切力大,能夠將冷卻后的進行剪切,另外副切刀高于輸送平臺,并成八字性設置,既可以實現(xiàn)剪切,同時和可以將剪切后的邊裁進行分離,有利于廢料的收集,利用拉簧進行副切刀的拉緊作用,保證了主切刀刀刃與副切刀刀刃持續(xù)接觸,即便是有磨損,可以通過刀架的擺動實現(xiàn)精確切割,冷切后的尺寸得以保證。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種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包括主切刀和副切刀,所述主切刀為環(huán)形,副切刀為弧形,利用滾切的方式使得主切刀與副切刀持續(xù)剪切,所述主切刀成環(huán)形設置在圓柱形切削輥上,并成對稱方式設置在左右兩側,所述切削輥為實心鑄鐵制造,質(zhì)量為150kg,所述的副切刀通過刀架與輸送平臺連接,所述刀架為L形,刀架底部水平部分通過螺釘與輸送平臺底部軸接,所述刀架為左右兩個對稱設置,刀架頂部豎直部分與弧形副切刀連接,副切刀的刀刃與主切刀的刀刃為線接觸,所述副切刀成朝向輸送平臺外側的方向偏移,左右兩個弧形結構的副切刀成八字形設置在輸送平臺左右兩側。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所述刀架可以螺釘為轉軸擺動,擺動角度為1-5度。
作為優(yōu)選,左右兩個刀架之間設有使得副切刀的刀刃持續(xù)與主切刀的刀刃接觸的拉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刀架與輸送平臺之間設有墊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切削輥的兩個主切刀之間的表面設有防滑層。
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送平臺上表面距離切削輥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防水卷材厚度的0.97-0.99倍。
采用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該裝置采用切刀滾切的方式進行,利用較重的切削輥,剪切力大,能夠將冷卻后的進行剪切,另外副切刀高于輸送平臺,并成八字性設置,既可以實現(xiàn)剪切,同時和可以將剪切后的邊裁進行分離,有利于廢料的收集,利用拉簧進行副切刀的拉緊作用,保證了主切刀刀刃與副切刀刀刃持續(xù)接觸,即便是有磨損,可以通過刀架的擺動實現(xiàn)精確切割,冷切后的尺寸得以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所示:1、主切刀,2、副切刀,3、切削輥,4、輸送平臺,5、刀架,6、螺釘,7、拉簧,8、墊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做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3中所示,一種防水卷材冷切切邊裝置,包括主切刀1和副切刀2,所述主切刀1為環(huán)形,副切刀2為弧形,利用滾切的方式使得主切刀1與副切刀2持續(xù)剪切,所述主切刀1成環(huán)形設置在圓柱形切削輥3上,并成對稱方式設置在左右兩側,所述切削輥3為實心鑄鐵制造,質(zhì)量為150kg,所述的副切刀2通過刀架5與輸送平臺4連接,所述刀架5為L形,刀架5底部水平部分通過螺釘6與輸送平臺4底部軸接,所述刀架5為左右兩個對稱設置,刀架5頂部豎直部分與弧形副切刀2連接,副切刀2的刀刃與主切刀1的刀刃為線接觸,所述副切刀2成朝向輸送平臺4外側的方向偏移,左右兩個弧形結構的副切刀2成八字形設置在輸送平臺4左右兩側;所述的所述刀架5可以螺釘6為轉軸擺動,擺動角度為1-5度;左右兩個刀架5之間設有使得副切刀2的刀刃持續(xù)與主切刀1的刀刃接觸的拉簧7;所述刀架5與輸送平臺4之間設有墊板8;所述切削輥3的兩個主切刀1之間的表面設有防滑層;所述輸送平臺4上表面距離切削輥3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防水卷材厚度的0.97-0.99倍。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做了描述,很顯然,在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下,仍可做出很多變化,如所述的在此,應該說明,在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