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勻頭工裝,特別是涉及應用于換熱器相關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
背景技術:
1、對于列管式換熱器來說,管程組件由兩個管板以及貫穿兩個管板的多個換熱管組成,二者的連接一般為焊接,在組裝時,一般需要將換熱管的端部延伸至管板外1-2mm,例如中國專利cn118049879a公開的一種換熱管和復合管板焊接結構;在將所有的換熱管均調整至均勻凸出管板表面后,然后自動焊接機器人依次將多個換熱管端部與管板表面焊接,在此過程中管口位于管板外的距離過長或過短均無法正常焊接。
2、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換熱管與管板表面的相對位置的控制一般在管板一側敲擊過長的換熱管,使其朝向另一側移動延伸,進而使兩端分別剛好都延伸至兩個管板外1-2mm,然而換熱器體積較大,該過程不僅需要多個工作人員一同配合完成,敲擊控制距離難以把握,力度過大時,容易造成換熱管移動幅度過大,導致另一側端部延伸至管板外較長,而力度較小時,又導致管道難以穩(wěn)定移動,導致整體的調整效率較低,尤其是對于u型換熱管來說,兩個端部均位于同一側,另一側為u形,敲擊時還容易造成u形變形。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xiàn)有對換熱管管頭與管板之間相對位置的調整難以較大,效率較低,并且容易損傷換熱管。
2、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包括調徑主桿,調徑主桿外套設有螺紋管,螺紋管遠離調徑主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調徑管,調徑主桿活動貫穿螺紋管以及調徑管并延伸至調徑管外,調徑主桿端部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位于調徑管遠離螺紋管的一側,螺紋管上螺紋連接有著力環(huán)以及加固螺母,加固螺母與著力環(huán)相互接觸,且加固螺母位于著力環(huán)遠離調徑管的一側,調徑管上開鑿有多個均勻分布的調徑孔,調徑管內還設有調徑?梢珠串,調徑?梢珠串套設在調徑主桿外并與多個調徑孔相互匹配,調徑?梢珠串包括多個?梢條梢條以及多個分別固定連接在相鄰兩個?梢條之間的彈性限位繩;
3、梢條朝向外的端面設置有接觸監(jiān)測單元,著力環(huán)外端固定有控制中心以及信號燈,信號燈以及接觸監(jiān)測單元均與控制芯片信號連接。
4、在上述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中,通過本工裝的設置,在調整換熱管管頭位置時,可將其插入換熱管內,然后調整其外徑,使其與換熱管內壁相互擠壓貼合,從而臨時形成一體,此時手動向外拔或者通過撬棍向外將換熱管移動合適的距離,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單人即可完成該過程,并且有效降低調整難度,大幅度提高調整效率。
5、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調徑主桿包括t形桿體以及固定連接在t形桿體端部的變徑桿,限位螺母連接在變徑桿端部,沿著遠離限位螺母的方向,變徑桿的直徑逐漸增大。
6、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梢條包括不等徑圓條以及固定連接在不等徑圓條靠近調徑主桿軸心一端的錐面條,當限位螺母與調徑管端部接觸時,錐面條的遠離調徑主桿軸心的端部位于調徑孔內并不超出調徑孔,且不等徑圓條的直徑大于調徑孔的寬度。
7、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不等徑圓條的兩個端部截面均為圓形,且兩個圓形的直徑不同,兩個圓形遠離調徑主桿軸心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兩個圓形靠近調徑主桿軸心一側的一端連線與變徑桿邊緣平行。
8、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調徑孔為傾斜狀,且調徑孔與調徑主桿中心軸線之間夾角不大于15°,不等徑圓條與調徑孔同步傾斜設置,且不等徑圓條與遠離錐面條的端部與變徑桿表面貼合。
9、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梢條遠離調徑主桿中心軸線的一端開鑿有兩個探測孔,接觸監(jiān)測單元包括兩個分別活動插設在兩個探測孔內的兩個探測針以及設置在梢條內部的對比單元,探測針底部與梢條內部安裝有彈性伸縮桿,且探測針上端延伸至梢條外側。
10、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探測針包括避光桿以及固定連接在避光桿外端的透光桿,透光桿完全位于梢條外側,且透光桿為透明結構。
11、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對比單元包括開鑿在梢條內部的兩個受光槽以及位于兩個探測針之間的連通管,其中一個受光槽內壁安裝有紅外測距儀,紅外測距儀的發(fā)射端與連通管同軸設置,且紅外測距儀以及連通管均與探測孔相通。
12、作為本申請的又一種改進,避光桿正對紅外測距儀的一端開鑿有入光細槽,避光桿中心處開鑿有導光管,且二者相互連通,導光管內壁鋪設有導光材料,且導光管口部與透光桿下端接觸。
13、綜上,通過本工裝的設置,在調整換熱管管頭位置時,可將其插入換熱管內,然后調整其外徑,使其與換熱管內壁相互擠壓貼合,從而臨時形成一體,此時手動向外拔或者通過撬棍向外將換熱管移動合適的距離,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單人即可完成該過程,并且有效降低調整難度,大幅度提高對多個換熱管頭部調整的效率;另外配合接觸監(jiān)測單元的設置,可有效監(jiān)測調徑?梢珠串是否充分與換熱管接觸,有效保證本工裝與換熱管形成一體時的強度,從而有效避免出現(xiàn)無效拔管的情況發(fā)生,進而進一步提高對多個換熱管勻頭效率。
1.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調徑主桿(1),所述調徑主桿(1)外套設有螺紋管(2),所述螺紋管(2)遠離調徑主桿(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調徑管(4),所述調徑主桿(1)活動貫穿螺紋管(2)以及調徑管(4)并延伸至調徑管(4)外,所述調徑主桿(1)端部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母(101),所述限位螺母(101)位于調徑管(4)遠離螺紋管(2)的一側,所述螺紋管(2)上螺紋連接有著力環(huán)(3)以及加固螺母(301),所述加固螺母(301)與著力環(huán)(3)相互接觸,且加固螺母(301)位于著力環(huán)(3)遠離調徑管(4)的一側,所述調徑管(4)上開鑿有多個均勻分布的調徑孔(401),所述調徑管(4)內還設有調徑?梢珠串,所述調徑?梢珠串套設在調徑主桿(1)外并與多個調徑孔(401)相互匹配,所述調徑?梢珠串包括多個?梢條梢條(5)以及多個分別固定連接在相鄰兩個?梢條之間的彈性限位繩(5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徑主桿(1)包括t形桿體(11)以及固定連接在t形桿體(11)端部的變徑桿(12),所述限位螺母(101)連接在變徑桿(12)端部,沿著遠離限位螺母(101)的方向,變徑桿(12)的直徑逐漸增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條(5)包括不等徑圓條(51)以及固定連接在不等徑圓條(51)靠近調徑主桿(1)軸心一端的錐面條(52),當限位螺母(101)與調徑管(4)端部接觸時,所述錐面條(52)的遠離調徑主桿(1)軸心的端部位于調徑孔(401)內并不超出調徑孔(401),且不等徑圓條(51)的直徑大于調徑孔(401)的寬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等徑圓條(51)的兩個端部截面均為圓形,且兩個圓形的直徑不同,兩個圓形遠離調徑主桿(1)軸心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兩個圓形靠近調徑主桿(1)軸心一側的一端連線與變徑桿(12)邊緣平行。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徑孔(401)為傾斜狀,且調徑孔(401)與調徑主桿(1)中心軸線之間夾角不大于15°,所述不等徑圓條(51)與調徑孔(401)同步傾斜設置,且不等徑圓條(51)與遠離錐面條(52)的端部與變徑桿(12)表面貼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梢條(5)遠離調徑主桿(1)中心軸線的一端開鑿有兩個探測孔,所述接觸監(jiān)測單元包括兩個分別活動插設在兩個探測孔內的兩個探測針(7)以及設置在梢條(5)內部的對比單元,所述探測針(7)底部與梢條(5)內部安裝有彈性伸縮桿(73),且探測針(7)上端延伸至梢條(5)外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針(7)包括避光桿(71)以及固定連接在避光桿(71)外端的透光桿(72),所述透光桿(72)完全位于梢條(5)外側,且透光桿(72)為透明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比單元包括開鑿在梢條(5)內部的兩個受光槽(82)以及位于兩個探測針(7)之間的連通管(81),其中一個所述受光槽(82)內壁安裝有紅外測距儀(83),所述紅外測距儀(83)的發(fā)射端與連通管(81)同軸設置,且紅外測距儀(83)以及連通管(81)均與探測孔相通。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u型換熱管勻頭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桿(71)正對紅外測距儀(83)的一端開鑿有入光細槽(701),所述避光桿(71)中心處開鑿有導光管(702),且二者相互連通,所述導光管(702)內壁鋪設有導光材料,且導光管(702)口部與透光桿(72)下端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