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鋼絲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shí)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鋼絲鉗,屬于手動工具的技術(shù)領(lǐng)域。
鉗工、電工工作時常使用各種手動工具,例如螺絲刀、電工刀、死扳手、攻絲板手、電工斷線皮的鉗子等等,攜帶多種工具是件麻煩的事,極需要有一種輕便的工具,可以兼有上述工具的功能,目前尚沒有類似的工具。
本實(shí)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多功能鋼絲鉗,它可以彌補(bǔ)上述的不足,除了保持原有的鉗子功能以外,還具有作扳手、剝線皮、螺絲刀、電工刀、攻絲扳子、手鋸等功能,使用和攜帶均極方便。
本實(shí)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shí)現(xiàn)的,在鋼絲鉗方形鉗體上裝有方形刀片,刀片具有半圓形切削刃,鉗體合攏時形成圓形切削刃可用來剝離電線皮,還可在鉗體背面的前端斜面上各裝有一字形螺絲刀和電工刀。使鉗嘴夾緊一卡套,其縱向槽中裝鋸弓,橫向槽中裝鋸條,于是可當(dāng)手鋸使用。使鉗嘴插入與剪刀體相聯(lián)的剪套,使鋼絲鉗發(fā)揮剪刀把的作用,于是可以用作剪刀。
還可在扳手頭上加工有與鉗嘴相同的寬度,使鉗嘴在槽內(nèi)鉗住扳手頭,于是就具有扳手的功能,如果把螺絲刀尾部開有槽,使扳手頭一端插入槽中,槽中扳手就兼有螺絲刀的功能,還可在方形鉗體的兩側(cè)開有V形槽,鉗體合攏時拼成方形槽,槽中裝入絲錐,再在鉗體一端裝一個擋板,于是鋼絲鉗可以當(dāng)作攻絲工具使用。鋼絲鉗夾住柄的電工刀,于是本鋼絲鉗就可用作電工刀。
附
圖1多功能鋼絲鉗的正視圖附圖2多功能鋼絲鉗的俯視圖附圖3多功能鋼絲鉗的A-A剖視圖附圖4多功能鋼絲鉗的B向視圖。
附圖5配裝弓形鋸的鋼絲鉗示意圖附圖6附圖5的C-C剖視圖示意圖附圖7配裝剪刀的鋼絲鉗示意圖附圖8附圖7的D-D剖視圖附圖9配裝扳手的鋼絲鉗示意圖附
圖10附圖9的俯視圖附
圖11配裝螺絲刀的鋼絲鉗示意圖附
圖12附
圖11的俯視圖附
圖13附
圖11的E-E剖視圖附
圖14扳手頭與螺絲刀結(jié)合的示意圖附
圖15附
圖14的E-F剖視圖附
圖16附
圖14的頂視圖附
圖17配裝絲錐工具的鋼絲鉗示意圖附
圖18附
圖17的俯視圖。
附
圖19附
圖17的G-G剖視圖。
附圖20附
圖17的H-H剖視圖。
附圖21帶電工刀的鋼絲鉗示意圖。
附圖22附圖21的俯視圖。
附圖23附圖21的I-I視圖。
茲結(jié)合附圖對多功能鋼絲鉗的結(jié)構(gòu)進(jìn)一步詳述。
由
圖1,鋼絲鉗(1)也有2個鉗體組合而成,在鉗把端靠近鉗的兩個方形鉗體(6)、(7)處各裝一個方形刀片(4)、(5),刀片(4)、(5)用螺絲(8)或其它方法固定在方形鉗體(6)、(7)上面,刀片(4)、(5)一側(cè)具有數(shù)個半圓形的切削刀(9),當(dāng)鉗口閉合,使兩個刀片(4)、(5)合成一個圓孔形的切削刀,如一手握持電線,另一手握持鋼絲鉗,向外用力就可把電線皮剝除掉,這樣鋼絲鉗就具有了剝皮鉗的功能。根據(jù)電線的規(guī)格,刀片(4)、(5)可制成數(shù)個尺寸不同半圓形切削刀(9)。
圖3是鋼絲鉗的A-A剖視圖,刀片(4)、(5)用螺絲(8)固定在方形鉗體(6)、(7)上面。
圖2是附
圖1的側(cè)視圖,圖4是附
圖1的B向視圖,在鋼絲鉗一個鉗體體背面的前端斜面上裝有偏形一字螺絲刀(2),在另一個鉗體裝有小形電工刀(3),而在斜面上加工與螺絲刀和小形電工刀相同槽深和厚度的槽,使螺絲刀(2)和電工刀(3)放在槽中以后,鉗體外形不受影響,在鉗嘴前端開有與斜面垂直的槽(10),橫向鉆孔配軸(11)(
圖1)操作時將螺絲刀(2)伸直鉗嘴夾住末端就可工作。
圖5是配裝弓形鋸的鋼絲鉗示意圖,鋼絲鉗(1)的鉗嘴夾緊一個卡套(14),卡套(14)的縱向槽(15)裝有鋸弓(12)而鋸條(13)就裝在卡套(14)的橫向槽(16)內(nèi),用左手握鋸弓(13)前端,右手握鋼絲鉗,并推動它,使鋸條繃緊就可鋸斷棒料等另件。
圖6是附圖5的C-C剖視圖,卡套(14)用薄鋼片彎制而成,縱向槽(15)安裝鋸弓(12),橫向槽安裝鋸條(13),橫向槽(16)由于鋼板的彈性作用,在不被鋼絲鉗夾緊時橫向槽寬度大于鋸條(13)寬度,使鋸條(13)可以自由放入或移動,當(dāng)鉗嘴夾緊卡套(14)時,橫向槽(16)寬度就會縮小,于是鋸條被緊夾固定,安裝時先把鋸條(13)放入槽內(nèi),再裝入鋸弓(12),把鋸條孔裝在鋸弓(12)的銷釘上面,再把卡套(14)放在鉗口內(nèi)夾緊,就可使用。
圖7配裝剪刀的鋼絲鉗示意圖,剪刀有2個上剪刀體(17)、(18),用銷軸(19)固定裝在鉗口內(nèi)夾緊。
圖8是附圖7的D-D剖視圖,剪刀體(17)、(18)側(cè)面均聯(lián)有一個剪套(20)、(21),剪套(20)、(21)的截面形狀與鉗嘴截面相似,使用時鉗嘴插入剪套(20)、(21)內(nèi),當(dāng)鉗口合攏或張開時,剪刀也隨之開合,就可實(shí)現(xiàn)剪切功能,鋼絲鉗也代替剪刀把的作用。
圖9是配裝扳手的鋼絲鉗示意圖,扳手頭(22)只有普通扳手的一部分長度,在沿扳手頭部長度方向上加工成與鉗體相同寬度的槽(23),使鉗嘴能在槽(23)內(nèi)控制扳手,鉗體內(nèi)左右晃動。
圖10是附圖9的俯視圖,鋼絲鉗(1)的鉗嘴只鉗住扳手頭(22)的一端,扳手頭(22)與鋼絲鉗(1)的組合就可以發(fā)揮扳手的功能。
圖11是配裝螺絲刀的鋼絲鉗示意圖,螺絲刀(25)的尾部開有槽(24),槽中插入扳手頭(22),鋼絲鉗(1)的鉗嘴鉗住扳手頭(22)的另一端,就可以具有螺絲刀的功能。
圖12是附
圖11的俯視圖,鋼絲鉗體(1)的鉗嘴鉗住扳手頭(22)。
圖13是附
圖1的E-E剖視圖,圖中表明鉗嘴鉗住扳手頭(22)。
圖14是扳手頭和螺絲刀相結(jié)合的示意圖,
圖15是附
圖14的俯視圖,
圖16是附
圖14的F-F剖視圖。扳手頭(22)與螺絲刀(25)插接以后,不用鋼絲鉗(1)也可以直接用作扳手。
圖17是配裝攻絲工具的鋼絲鉗示意圖,
圖18是附
圖17的俯視圖,在鋼絲鉗的鉗把端,靠近鉗鍶的兩個方形鉗體(6)、(7)的內(nèi)側(cè),開有成90°V形槽(29),在鉗體(6)、(7)互相合攏時形成一個方形槽,槽中裝入絲錐(28),而在鉗體的另一側(cè)裝有帶冂型槽的擋板(26),槽的寬度適當(dāng)大于兩鉗體合攏后的寬度,擋板的一側(cè)裝有滾花螺栓(27)用來鎖緊兩個鉗體(6)、(7),以便夾緊固定絲錐,除了擋板的作用以外,兩手握緊鉗把的鉗嘴,也會鉗緊絲錐。
圖19是附
圖17的G-G剖視圖,擋板(26)是冂形截面,一側(cè)裝有滾花螺栓(27),鉗體夾緊絲錐(28)。
圖20是附
圖17的H-H剖視圖,方形鉗體的內(nèi)側(cè)具有V形槽,在鉗體合攏時,形成一方形槽。
圖21是帶有電工刀的鋼絲鉗示意圖,圖22是附圖21的俯視圖,電工刀(30)刀體與普通電工刀一樣,只是沒有刀把,用鋼絲鉗夾緊刀體末端來代替刀把,刀體末端具有鉗嘴寬度相同的冂型槽(31)。
圖23是附圖21的I-I剖視圖,電工刀的刀體(30)有一冂形槽(31),使用時用鉗嘴夾緊刀體末端就可使用。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多功能鋼絲鉗具有下列優(yōu)點(diǎn)1、功能多,可以兼有螺線刀、電工刀、攻絲工具、扳手、電工剝皮鉗等剪刀功能。
2、重量輕,便于攜帶,總重量只有0.7kg,如果使用同樣功能的工具,總重達(dá)3kg左右。
3、結(jié)構(gòu)簡單。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鋼絲鉗,其特征在于在鉗把端靠近鉗鍶的兩個方形鉗體(6)、(7)處各裝一方形刀片(4)、(5),用螺絲(8)固定,刀片一側(cè)具有半圓形切削刃(9),在鉗體背面前端斜面上裝有偏形一字螺絲刀(2),在另一鉗體斜面上裝電工刀(3)。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鋼絲鉗(1)的鉗嘴夾住一卡套(14),卡套(14)的縱向槽(15)中裝有鋸弓(12),鋸條(13)裝在卡套(14)的橫向槽(16)中。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剪刀體(17)、(18)側(cè)面聯(lián)有剪套(20)、(21),剪套(20)、(21)的截面形狀與鉗嘴相似,鉗嘴插入剪套(20)、(21)內(nèi)。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扳手頭(22)有與鉗體相同寬度的槽(23),鉗嘴鉗住扳手頭(22)一端。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扳手頭(22)可插在螺絲刀(25)尾端的槽(24)中。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在鋼絲鉗方形鉗體(6)、(7)內(nèi)側(cè)開有V形槽,槽中裝入絲錐(28),鉗體另一側(cè)裝有帶冂形槽的擋板(26),擋板一側(cè)有滾花螺絲(27)。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鉗,其特征在于鉗嘴夾緊的電工刀刀體(30)末端具有與鉗嘴寬度相同的冂型槽(31)。
專利摘要多功能鋼絲鉗,在方形鉗體添裝方形刀片,刀片一側(cè)有半圓形刀刃,鉗體合攏時可剝除電線皮,鉗嘴插入剪刀體的剪套可用作剪刀,扳手頭作成與鉗嘴同寬的槽,插入鉗嘴就可用作扳手,把扳手頭一端插入螺絲刀尾部的槽中,又可用作螺絲刀,在鉗嘴上裝上絲錐,又可用作攻絲工具,還可裝上電工刀,使鋼絲鉗成為多功能工具。
文檔編號B25B7/22GK2130122SQ92231390
公開日1993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1992年8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2年8月29日
發(fā)明者楊樹奎 申請人:楊樹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