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作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銀行保險系統(tǒng)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作平臺。
【背景技術】
[0002]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將貴重物品存入銀行的保險庫內(nèi),現(xiàn)有的銀行保險系統(tǒng)內(nèi)設置有多個容積固定的保管箱,每個保管箱上單獨配設有鑰匙,客戶在將貴重物品放入保管箱后,鎖住保管箱后將保管箱放入銀行保險柜內(nèi)鎖好。當需要去取貴重物品時,又得將保管箱從保險柜內(nèi)取出。
[0003]客戶自己從銀行保險柜內(nèi)取出保管箱,由于銀行內(nèi)部的保管箱較多,有的保管箱位于位置較高的保險柜內(nèi),人工存儲或者取出保管箱,保管箱內(nèi)的物品有時較重,存儲或取出保管箱時非常吃力,而且極不方便,效率低下,而且安全性較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工作平臺,以解決現(xiàn)有銀行內(nèi)保管箱的存儲或取出都是通過客戶手工打開保險柜實現(xiàn),存取比較費力,效率較低,安全性較差的技術問題。
[0005]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由支撐臺、縱向設置在所述支撐臺上的絲桿和平衡柱,以及第一電機、軸承、第一傳送帶、滑塊、第二電機、驅動齒輪、第二傳送帶、傳感器和機械手構成,所述機械手與所述絲桿和滑塊配合,所述第一電機包括驅動軸承,所述軸承的兩端支撐設置在所述支撐臺的兩側壁上,所述軸承的兩末端設置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軸承的中部設置有傳動齒輪,所述第一傳送帶套接在所述驅動軸承和傳動齒輪上,所述第二電機設置在所述支撐臺的底部,所述絲桿上設置有絲桿齒輪,所述絲桿齒輪與所述絲桿固定配合,所述驅動齒輪設置在所述第二電機的驅動軸上,所述第二傳送帶套接在所述驅動齒輪和絲桿齒輪上。
[0007]優(yōu)選為,所述傳感器包括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臺的三個角落處。
[0008]優(yōu)選為,所述平衡柱包括第一平衡柱和第二平衡柱,所述滑塊包括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一平衡柱和第二平衡柱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臺的兩側壁上,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一平衡柱配合,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二平衡柱配合,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能夠分別沿著所述第一平衡柱和第二平衡柱的軸向方向上滑動。
[0009]優(yōu)選為,所述機械手由殼體、電機和機械爪構成,所述電機上設置有螺桿,所述電機驅動所述螺桿旋轉,所述電機容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機械爪上設置有與所述螺桿配合的螺母,所述機械爪上設置有第一掛鉤、水平臂和第二掛鉤,所述水平臂位于所述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之間。
[0010]優(yōu)選為,所述機械手還包括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第一罩體、第二罩體和頂蓋。
[0011]優(yōu)選為,所述殼體的相對兩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罩體、第二罩體配合的開口。
[0012]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容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
[0013]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支撐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殼體的底部,另一端與所述機械爪配合;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殼體的底部,另一端與所述機械爪配合。
[0014]優(yōu)選為,所述頂蓋的四個角落通過螺絲固定在所述殼體的頂部。
[0015]優(yōu)選為,所述殼體的底部設置有驅動部,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平衡部和第二平衡部,所述第一平衡部固定在所述滑塊上,多少第二平衡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塊上。
[0016]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工作平臺的機械手通過電機的螺桿與設置有螺母的機械手配合,從而驅動機械爪向上運動,機械爪的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完成保管箱的抓取動作,水平臂向上運動并與保管箱底部的防盜鎖配合,從而能夠抓取保管箱。螺桿驅動保證了機械手的升降平穩(wěn),殼體的兩側設置有第一平衡部和第二平衡部,能夠有效防止機械手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傾斜。工作平臺的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故障率較低。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8]圖1是本發(fā)明工作平臺的結構視圖;
[0019]圖2是本發(fā)明工作平臺機械手的結構視圖;
[0020]圖3是本發(fā)明工作平臺機械手的分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2]如圖1至圖3所示,工作平臺由支撐臺1、縱向設置在支撐臺I上的絲桿2、第一平衡柱3、第二平衡柱4、第一電機5、軸承6、第一傳送帶7、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9、第二電機10、驅動齒輪11、第二傳送帶12、第一傳感器13、第二傳感器14、第三傳感器15和機械手16構成。機械手16與絲桿2、第一滑塊8和第二滑塊9配合,第一平衡柱3和第二平衡柱4分別設置在支撐臺I的兩側壁上,第一滑塊8與第一平衡柱3配合,第二滑塊9與第二平衡柱4配合,并且第一滑塊8和第二滑塊9能夠分別沿著第一平衡柱3和第二平衡柱4的軸向方向上滑動。第一電機5設置在支撐臺I的側壁,第一電機5包括驅動軸承51,軸承6的兩端被支撐臺I的兩側壁支撐,軸承6的兩末端設置有第一齒輪61和第二齒輪(圖中未示出)。軸承6的中部設置有傳動齒輪62,第一傳送帶7套接在驅動軸承51和傳動齒輪62上,從而第一電機5能夠驅動軸承6兩端的第一齒輪61和第二齒輪旋轉,由于第一齒輪61和第二齒輪與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的齒配合,從而工作平臺能夠在框架的垂直方向上向上或者向下運動。第二電機10設置在支撐臺I的底部,絲桿2上設置有絲桿齒輪21,絲桿齒輪21與絲桿2固定配合,驅動齒輪11設置在第二電機10的驅動軸上,第二傳送帶12套接在驅動齒輪11和絲桿齒輪21上,從而第二電機10能夠驅動絲桿2旋轉。第一傳感器13、第二傳感器14和第三傳感器15分別設置在支撐臺I的三個角落處。第一傳感器13、第二傳感器14和第三傳感器15能夠檢測工作平臺的位置,從而保證了工作平臺的機械手能夠順利的抓取保管箱,不會存在位置偏差。
[0023]機械手16由殼體161、電機162、第一支撐柱163、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