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包括:用于將車輛的發(fā)動機罩可樞轉地連接到車身的發(fā)動機罩鉸鏈部;安裝在發(fā)動機罩鉸鏈部上的按壓打開部,所述按壓打開部向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施加打開所述發(fā)動機罩的向上取向的力;和用于當發(fā)動機罩處于打開階段時維持發(fā)動機罩鉸鏈部的樞轉運動持續(xù)的安全鎖定部。
【專利說明】
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罩鉸鏈,并且更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將車輛的發(fā)動機罩可樞轉地連接到車身?!颈尘凹夹g】
[0002]通常,發(fā)動機罩被設置為打開和關閉設置在車輛前部的發(fā)動機室并且所述發(fā)動機罩通過發(fā)動機罩鉸鏈可樞轉地安裝在車身上。還設置打開狀態(tài)保持裝置以通過采用支撐件或氣體升起裝置將發(fā)動機罩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〇〇〇3]采用支撐件的裝置利用發(fā)動機罩撐桿通過下述方式將發(fā)動機罩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即,當可樞轉地安裝到車身上的發(fā)動機罩撐桿插入到形成在發(fā)動機罩中的鎖定孔中時,發(fā)動機罩被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采用氣體升起裝置的裝置利用筒形元件將發(fā)動機罩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其中,由于在發(fā)動機罩打開過程中筒形元件支撐打開力,因此有利于發(fā)動機罩的打開。
[0004]與本發(fā)明有關的【背景技術】在韓國實用新型公開1999-0031770號(1999年7月26 日公開,題目為“機動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中公開。
【發(fā)明內容】
[0005]技術問題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能夠用更小的力容易地打開發(fā)動機罩并且將發(fā)動機罩可靠地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0007]問題的解決方案
[0008]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包括:用于將車輛的發(fā)動機罩可樞轉地連接到車身的發(fā)動機罩鉸鏈部;安裝在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上的按壓打開部,所述按壓打開部向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施加打開所述發(fā)動機罩的向上取向的力;和當所述發(fā)動機罩在打開狀態(tài)時用于維持所述發(fā)動機鉸鏈部的樞轉運動不變的安全鎖定部。
[0009]而且,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包括:與所述發(fā)動機罩耦連的上支撐件;安裝在所述上支撐件的下側并與所述車身耦連的下支撐件;用于連接所述上和下支撐件的端部的支撐桿;和具有比所述支撐桿延伸長度長的棒桿,所述棒桿用于在遠離所述支撐桿的位置處連接所述上和下支撐件。
[0010]而且,優(yōu)選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附加地包括:彈簧固定部,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彈簧固定部;和形成在所述棒桿上的彈簧連接部,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彈簧連接部。
[0011]而且,優(yōu)選所述彈簧固定部附加地包括:與連接所述棒桿和所述下支撐件的下旋轉軸線部同軸地形成的固定本體部;形成在所述固定本體部上的狹縫部,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到所述狹縫部;以及耦連到所述固定本體部的防脫離蓋,所述防脫離蓋用于限制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脫離出所述狹縫部。
[0012]而且,優(yōu)選所述彈簧連接部包括:連接到所述棒桿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構造為向所述按壓打開部的方向突出并且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鎖定到所述支撐部;以及從所述支撐部的一端部突出的鎖定爪部,其中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被限制在所述鎖定爪部與所述棒桿之間。
[0013]而且,優(yōu)選所述按壓打開部包括:構造為卷繞式金屬帶的卷繞部;形成在所述卷繞部的內端部上并與所述彈簧固定部耦連的固定部;從所述卷繞部的外端部向所述棒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部上并與所述彈簧連接部親連的連接部。
[0014]而且,優(yōu)選所述安全鎖定部包括:構造為從所述上支撐件突出的鎖定銷部;形成在所述棒桿上的鎖定凹槽部,在所述上支撐件的向上樞轉運動期間所述鎖定銷部插入并鎖定到所述鎖定凹槽部中;以及鎖定增強部,用于彈性地限制進入所述鎖定凹槽部中的鎖定銷部的運動。
[0015]本發(fā)明的效果
[0016]為了用手打開發(fā)動機罩,操作者通常用手抓住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并且將所述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向上拉動。然后,當所述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被向上拉動越過操作者的肘部的高度時,操作者換手重復向上推動所述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運動。在當操作者開始用手從發(fā)動機罩上方打開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較早階段中比操作者向上推動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打開較晚階段花費更大的力量。
[0017]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由于操作者受到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彈性恢復力(其是向上樞轉力)的輔助,因此由于所述按壓打開部,特別是在打開的較早階段, 操作者能夠通過更少量的力量升起所述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
[0018]而且,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在發(fā)動機罩被打開到預設角度的狀態(tài)下,鎖定增強部用來可靠地限制連接到發(fā)動機罩的上支撐件的運動。因此,發(fā)動機罩被可靠地維持在打開狀態(tài)?!靖綀D說明】
[0019]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透視圖。
[0020]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發(fā)動機罩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側視圖。
[0021]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發(fā)動機罩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側視圖。
[0022]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按壓打開部的分解透視圖。
[0023]圖5是提供以說明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安全鎖定部的操作的概念性視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24]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的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為了簡潔和方便地說明,可能夸大構成部件的線或尺寸的厚度。
[0025]而且,由于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鑒于本發(fā)明的功能而定義,術語可能根據用戶或操作者的意圖或實踐而變化。因此,術語的定義應該基于整個說明書的內容來確定。
[0026]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發(fā)動機罩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側視圖,并且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發(fā)動機罩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側視圖。
[0027]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按壓打開部的分解透視圖,并且圖5是被提供以說明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的安全鎖定部的操作的概念性視圖。
[0028]參考圖1至圖3,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1包括發(fā)動機罩鉸鏈部10、按壓打開部20以及安全鎖定部30。
[0029]發(fā)動機罩鉸鏈部10被設置為將車輛的發(fā)動機罩2可樞轉地連接到車身3。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發(fā)動機罩鉸鏈部10具有包括上支撐件11、下支撐件12、支撐桿13和棒桿14的四連桿結構。
[0030]上支撐件11是連接到發(fā)動機罩2的連桿元件并且下支撐件12是從下方連接到車身3的連桿元件。上支撐件11經由棒桿14可樞轉地連接到下支撐件12。
[0031]支撐桿13是連接上和下支撐件11、12的端部的連桿元件。延伸長度比支撐桿13 更長的棒桿14是在遠離所述支撐桿13的位置處連接所述上和下支撐件11、12的連桿元件。
[0032]支撐桿13的一端部鉸接到所述下支撐件12,而另一端部鉸接到上支撐件11。棒桿14的遠離支撐桿13的一端部圍繞下旋轉軸線部14a鉸接到下支撐件12,而遠離支撐桿 13的另一端部圍繞上旋轉軸線部14b鉸接到上支撐件11。
[0033]當發(fā)動機罩2關閉時,上支撐件11處于如圖3所示的向下樞轉的狀態(tài)。當發(fā)動機罩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處于由支撐桿13和棒桿14支撐的狀態(tài)的上支撐件11向上樞轉,如圖2所示。支撐所述上支撐件11的支撐桿13和棒桿14樞轉到更直立的位置。
[0034]當發(fā)動機罩2關閉時,處于由支撐桿13和棒桿14支撐的狀態(tài)的上支撐件11與發(fā)動機罩2—起向下樞轉,如圖3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支撐所述上支撐件11的支撐桿13和棒桿14樞轉到更平放的位置,并且支撐桿13被帶至與止動件40接觸以限制進一步向下樞轉。
[0035]設置彈簧固定部15,卷繞式金屬帶(或帶狀物)形式的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被固定到所述彈簧固定部15。參考圖4,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彈簧固定部15包括固定本體部151、狹縫部152和防脫離蓋153。
[0036]固定本體部151同軸地連接到連接所述棒桿14和下支撐件12的下旋轉軸線部 14a并被構造為向按壓打開部20的方向突出。狹縫部152是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插入和固定到的位置并且所述狹縫部152凹入所述固定本體部151的一側中。
[0037]防脫離蓋153被設置為限制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脫離出狹縫部152并且所述防脫離蓋153耦連到所述固定本體部151的一側。能夠通過將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插入狹縫部152和將防脫離蓋153耦連到固定本體部151而可靠地限制按壓打開部20的可能的脫離。
[0038]更具體地,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固定本體部151具有形成在其一側上的圓柱形突起,其中狹縫部152延伸穿過所述突起。因此,突起是由面向彼此的一對半圓柱構成且具有置于一對半圓柱之間的狹縫部152的構造。
[0039]防脫離蓋153具有構造對應于所述突起的構造的孔。通過將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插入狹縫部152中以及將所述防脫離蓋153的孔強制配合(force-fitting)到固定本體部151的突起,可靠地限制了按壓打開部20的可能的脫離。
[0040]當彈簧固定部15使用金屬材料形成時,按壓打開部20可以通過焊接等一體地耦連到彈簧固定部15。由于一體地連接到固定本體部151,防止了按壓打開部20從所述固定本體部151脫離。因此,可以省去防脫離蓋。
[0041]彈簧連接部16是以卷繞式金屬帶(或帶狀物)形式的按壓打開部的外端部被固定到的位置。參考圖4,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彈簧連接部16包括支撐部161和鎖定爪部162。
[0042]支撐部161是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耦連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撐部161從棒桿14 向按壓打開部20的方向突出。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被鎖定在支撐部161中并且從而固定在正常位置處。支撐部161連接到棒桿14以準確地將施加到棒桿14的負荷傳遞到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并且也準確地將按壓打開部20的恢復力傳遞到棒桿14。
[0043]支撐部161可以通過將棒桿14的邊緣向按壓打開部20的方向彎曲而容易地形成。由于支撐部161通過將棒桿14的邊緣向按壓打開部20的方向彎曲而形成,棒桿14和支撐部161自然彼此一體。因此,不必分別制備支撐部161和將所述支撐部161耦連到棒桿14〇
[0044]鎖定爪部162被設置為限制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脫離支撐部161并且所述鎖定爪部162從支撐部161的在按壓打開部被鎖定位置處的一端部突出。當按壓打開部20 的外端部鎖定在支撐部161中時,按壓打開部20被定位在棒桿14與鎖定爪部162之間。
[0045]因此,按壓打開部20的側向移動被棒桿14和鎖定爪部162限制。從而,即使在棒桿14的樞轉運動期間,也能夠維持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處于鎖定在支撐部161中的狀態(tài)下。
[0046]按壓打開部20被設置為向發(fā)動機罩鉸鏈部10施加向上取向的力以打開發(fā)動機罩 2。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按壓打開部20構造為卷繞式金屬帶(帶狀物)的形式,并且所述按壓打開部20將棒桿14向棒桿14處于直立位置的方向推動。參考圖4,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按壓打開部20包括卷繞部22、固定部21、延伸部23和連接部24。
[0047]卷繞部22是纏繞為螺旋形式的金屬帶(或帶狀物)。固定部21被彎曲并且形成在卷繞部22的內端部上并且耦連到彈簧固定部15。固定部21可以通過彎曲卷繞部22的內端部而形成。延伸部23從卷繞部22的外端部向棒桿14的方向延伸。連接部24形成在延伸部23的一端部上并且耦連到彈簧連接部16。連接部24可以通過彎曲延伸部23的所述端部而形成。
[0048]按壓打開部20的內端部與棒桿14的下旋轉軸線部14a同軸地形成,而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固定在棒桿14處。在這種情況下,如圖3所示,按壓打開部20被安裝成使得在棒桿14更接近平放位置時,所述按壓打開部20的外端部更多地彈性變形(也就是,更多地拉動)。
[0049]如圖3所示,當發(fā)動機罩2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按壓打開部20處于最大彈性變形狀態(tài),并且連接到按壓打開部20的棒桿14 一直受到彈性力(也就是,受到在棒桿14處于直立位置的方向上推動的恢復力)。因此,當發(fā)動機罩2處于關閉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閂鎖被釋放時,按壓打開部20的恢復力促使如圖2所示的發(fā)動機罩2和上支撐件11的向上樞轉運動。
[0050]為了用手打開發(fā)動機罩,操作者通常用手抓住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并且將所述開口端向上拉動。然后,當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被向上拉動越過操作者的肘部的位置時,操作者切換以重復向上推動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運動。在當操作者開始用手從發(fā)動機罩上方打開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較早階段中比操作者向上推動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的所述打開的較晚階段花費更大的力量。
[0051]根據本發(fā)明,由于所述按壓打開部20,操作者能夠更加容易地提起發(fā)動機罩的開口端,這是因為操作者受到了所述按壓打開部20的是向上樞轉力的彈性恢復力的輔助。
[0052]安全鎖定部30被設置為當發(fā)動機罩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維持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 10的恒定樞轉。參考圖5,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安全鎖定部30包括鎖定銷部31、鎖定凹槽部32和鎖定增強部33。
[0053]鎖定銷部31從上支撐件11的一端部向棒桿14的方向突出。鎖定凹槽部32在棒桿14的一端部上與所述鎖定銷部31相反地凹入。如圖3所示,當發(fā)動機罩2以預定角度打開時,鎖定銷部31進入鎖定凹槽部32并且鎖定在所述鎖定凹槽部32中,如圖5所示。
[0054]鎖定增強部33被設置為一旦鎖定銷部31進入鎖定凹槽部32中就彈性地限制所述鎖定銷部31的運動。鎖定增強部33可以通過將金屬帶(或帶狀物)彎曲成多段而容易地制備。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鎖定增強部33包括主體34、第一鎖定部37和進入引導部38。
[0055]主體34形成為對應于鎖定凹槽部32內表面的“ C ”形狀并且設置在鎖定凹槽部 32的內部中。盡管描述了主體34具有對應于鎖定凹槽部32的內表面的“C”形狀,應注意的是,該描述不旨在將所述形狀限制為確切地與鎖定凹槽部32的內表面相同。而是在主體 34在對應于鎖定凹槽部32的開口端的位置處具有開口端和在對應于鎖定凹槽部32的封閉端的位置處具有封閉端的意義上,所述主體34具有“ C ”形狀。參考圖5,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主體34包括銷接收部35和第二鎖定部36。
[0056]銷接收部35是在鎖定銷部31處于正進入鎖定凹槽部32的狀態(tài)下,鎖定銷部31插入的位置。銷接收部35沿著鎖定凹槽部32的內表面連續(xù)地延伸從而形成總體的“ C ”形狀。銷接收部35在主體34的封閉端的那側處形成。
[0057]第二鎖定部36形成在鎖定凹槽部32的開口端的一側處,具有比鎖定銷部31窄的寬度。形成為主體34的第二鎖定部36形成為“C”形狀,但所述第二鎖定部36具有朝向開口端逐漸變窄的寬度。第二鎖定部36彈性地接觸鎖定銷部31,從而干涉所述鎖定銷部31 的運動。鎖定增強部33的形成第二鎖定部36的部分的寬度(d2)小于鎖定銷部31的直徑 (d)〇
[0058]第一鎖定部37彈性地接觸插入銷接收部35中的鎖定銷部31從而干涉鎖定銷部 31的運動。第一鎖定部37在主體34上突出,或者更具體地,在銷接收部35與第二鎖定部 36之間向內突出到鎖定凹槽部32。鎖定增強部33的形成第一鎖定部37的部分的寬度(山) 小于鎖定銷部31的直徑(d)。
[0059]所述進入引導部38形成將鎖定銷部31引導到鎖定凹槽部32的引導面,并且連續(xù)地形成在主體34的開口端上。所述進入引導部38延伸以形成從鎖定凹槽部32的外側朝著鎖定凹槽部32的內部的傾斜面或彎曲面。
[0060]當發(fā)動機罩2被打開時,鎖定銷部31與上支撐件11的向上樞轉運動相關聯(lián)地向鎖定凹槽部32的方向運動,此后,鎖定銷部31接觸所述進入引導部38并且沿著所述進入引導部38運動以進入鎖定凹槽部32和主體34,如圖5所示。一旦鎖定銷部31進入鎖定凹槽部32,所述鎖定銷部31被鎖定在第一鎖定部37中并且從而被限制從鎖定凹槽部32脫離出。第二鎖定部36與第一鎖定部37協(xié)作以多段方式(mult1-stepwise)干涉并限制鎖定銷部31的脫離。
[0061]在發(fā)動機罩2以預設角度打開時,如圖1和圖2所示,具有上述構造的鎖定增強部 33能夠限制連接到發(fā)動機卓2的上支撐件11的運動。相應地,發(fā)動機卓2能夠被可罪地保持在打開狀態(tài)。
[0062]前述示例性實施例和優(yōu)點僅僅是示例性地并且不構成為限制性示例性實施例。該教導能夠容易地適用于其他類型的裝置。同樣,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旨在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
[0063]附圖標記說明
[0064]1: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 2:發(fā)動機罩
[0065]3:車身10:發(fā)動機罩鉸鏈部
[0066]11:上支撐件12:下支撐件
[0067]13:支撐桿14:桿
[0068]14a:下旋轉軸線部14b:上旋轉軸線部
[0069]15:彈簧固定部16:彈簧連接部
[0070]20:按壓打開部21:固定部
[0071]22:卷繞部23:延伸部
[0072]24:連接部30:安全鎖定部
[0073]31:鎖定銷部32:鎖定凹槽部
[0074]33:鎖定增強部34:主體
[0075]35:銷接收部36:第二鎖定部
[0076]37:第一鎖定部38:進入引導部
[0077]40:止動件部151:固定本體部
[0078]152:狹縫部153:防脫離蓋
[0079]161:支撐部162:鎖定爪部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車輛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包括:用于將車輛的發(fā)動機罩可樞轉地連接到車身的發(fā)動機罩鉸鏈部;安裝在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上的按壓打開部,所述按壓打開部向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 施加打開所述發(fā)動機罩的向上取向的力;和用于當所述發(fā)動機罩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維持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的樞轉運動不變的安 全鎖定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包括:與所述發(fā)動機罩耦連的上支撐件;安裝在所述上支撐件的下側并且與所述車身耦連的下支撐件;用于連接所述上和下支撐件的端部的支撐桿;和具有比所述支撐桿延伸長度更長的棒桿,所述棒桿用于在遠離所述支撐桿的位置處連 接所述上和下支撐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發(fā)動機罩鉸鏈部還包括:彈簧固定部,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彈簧固定部;和形成在棒桿上的彈簧連接部,并且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彈簧連接 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彈簧固定部還包括:固定本體部,所述固定本體部與連接所述棒桿和所述下支撐件的下旋轉軸線部同軸地 形成;形成在所述固定本體部上的狹縫部,并且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插入并且固定到所 述狹縫部;和耦連到所述固定本體部的防脫離蓋,所述防脫離蓋用于限制所述按壓打開部的一端部 脫離出所述狹縫部。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彈簧連接部包括:連接到所述棒桿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構造為向所述按壓打開部的方向突出并且所述 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被鎖定到所述支撐部;和從所述支撐部的一端部突出的鎖定爪部,其中所述按壓打開部的另一端部被限制在所 述鎖定爪部與所述棒桿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按壓打開部包括:構造為卷繞式金屬帶的卷繞部;形成在所述卷繞部的內端部上并與所述彈簧固定部耦連的固定部;從所述卷繞部的外端部向所述棒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 形成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部上并與所述彈簧連接部耦連的連接部。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罩鉸鏈,其中,所述安全鎖定部包括:構造為從所述上支撐件突出的鎖定銷部;形成在所述棒桿上的鎖定凹槽部,并且在所述上支撐件的向上樞轉運動期間所述鎖定 銷部被插入并鎖定到所述鎖定凹槽部;和鎖定增強部,用于彈性地限制進入所述鎖定凹槽部中的所述鎖定銷部的運動。
【文檔編號】E05F5/08GK105986713SQ201510046490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9日
【發(fā)明人】Y·J·金
【申請人】平和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