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三廂車后行李箱開啟系統(tǒng)應用四連桿扭桿及鉸鏈結構的車型,市面上日、韓、美系汽車較多為此結構,但日韓系汽車因考慮經濟性,其后行李箱的重量很輕(7?8Kg),所以其采用的鉸鏈及扭桿的結構強度相對較低,主要表現在:I ·系統(tǒng)強度相對較低,扭桿耐久壽命也相對較低;2.行李箱蓋的操縱性能差,比如:I)行李箱蓋不能彈起,操作人員開啟費力;2)行李箱蓋開啟過程中回落,容易砸中從行李箱中取物品人員的頭部或背部,使人受傷;3.鉸鏈的摩擦扭矩的穩(wěn)定性不好,主要為活動支架與轉軸襯套(或摩擦片)之間摩擦(轉軸軸向)。
[0003]目前市場上(包括國內及國外)鉸鏈產品摩擦扭矩產生的通用方式是:如圖I所示,通過活動支架與襯套(或摩擦片)端面接觸,并通過螺栓打緊力來控制的,摩擦扭矩非常不穩(wěn)定。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實現摩擦扭矩穩(wěn)定不易變動,使后行李箱開啟更加容易、操作性好。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包括兩個活動支架和兩個鉸鏈,兩個鉸鏈之間設有扭桿連接,鉸鏈一端與后行李箱蓋連接,鉸鏈另一端設有鉸鏈支臂,活動支架底部與汽車后行李箱連接,其特征在于,鉸鏈支臂套裝于活動支架內,通過螺栓與活動支架鉸接,螺栓外圓上套裝有轉動軸,轉動軸兩端與活動支架內側接觸,轉動軸外套設有襯套,襯套外圓與鉸鏈支臂上的孔配裝。
[0007]接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襯套材料為SPCC+聚四氟乙烯。
[0008]接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襯套材料為SPCC+銅網+聚四氟乙烯。
[0009]接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襯套材料為銅+聚四氟乙烯。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 ]通過轉動軸的外圓柱面與自潤滑襯套內圓柱面接觸產生摩擦扭矩,實現摩擦扭矩穩(wěn)定不易變動,使后行李箱開啟更加容易、操作性好,擺脫通過螺栓并緊力來控制摩擦扭矩的大小,通過摩擦扭矩的控制實現第一平衡點和第二平衡點之間任意位置停頓,其開啟關閉效果新穎;結構新穎、緊湊,釋放出汽車后行李箱更大空間,相對于汽車其它后行李箱蓋開啟關閉平衡系統(tǒng)結構形式的成本要低,符合主機廠在保證產品質量及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產品成本的要求,在汽車上裝配時,相對于其它結構形式的平衡系統(tǒng)來說要簡單些,降低人工工時成本。
【附圖說明】
[0012]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活動支架與鉸鏈支臂的鉸接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活動支架與轉動軸的套裝示意圖;
[0015]圖中,I-鉸鏈支臂,2-襯套,3-轉動軸,4-活動支架,5-螺栓,6_螺母,7_鉸鏈,8_扭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7]參照圖I?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中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包括兩個活動支架4和兩個鉸鏈7,兩個鉸鏈7之間設有兩個扭桿8,兩個鉸鏈7通過兩個扭桿8連接,活動支架4底部與汽車后行李箱連接,鉸鏈7—端與后行李箱蓋連接,鉸鏈7另一端設有鉸鏈支臂I,其特征在于,鉸鏈支臂I套裝于活動支架4內,通過螺栓5與活動支架4鉸接,螺栓5通過螺母6鎖緊活動支架4的兩端,螺栓5外圓上套裝有轉動軸3,轉動軸3兩端與活動支架4內側接觸,通過轉動軸3兩端與螺栓配合鎖緊活動支架4對其進行限位,轉動軸3外套設有襯套2,襯套2外圓與鉸鏈支臂I上的孔配裝;通過轉動軸3的外圓柱面與襯套2(即自潤滑襯套)內圓柱面接觸產生摩擦扭矩,實現摩擦扭矩穩(wěn)定不易變動,使后行李箱開啟更加容易、操作性好,擺脫通過螺栓5并緊力來控制摩擦扭矩的大小,通過摩擦扭矩的控制實現第一平衡點和第二平衡點之間任意位置停頓。
[0018]進一步地,所述襯套2材料為SPCC+聚四氟乙烯。
[0019]進一步地,所述襯套2材料為SPCC+銅網+聚四氟乙烯。
[0020]進一步地,所述襯套2材料為銅+聚四氟乙烯。
[0021]進一步地,襯套2兩端設有翻邊,翻邊內端面與鉸鏈支臂I外側接觸,在裝配過程中翻邊可以保護鉸鏈支臂避免其損傷。
[0022]進一步地,所述螺栓5替換為銷軸。
[0023]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影響鉸鏈平衡機構的摩擦扭矩有三方面方面的因數:I)轉動軸3的外形尺寸E的精度;2)襯套2(即自潤滑襯套)的厚度尺寸T的精度、材料;3)鉸鏈支臂I旋轉孔直徑尺寸D的精度。
[0024]從襯套2的材料的應用效果來看,優(yōu)選一下三種材質:I)SPCC+聚四氟乙烯;2) SPCC+銅網+聚四氟乙烯;3)銅+聚四氟乙烯。
[0025]對裝配完成后的樣件進行一下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0026]I)加熱前,轉動5次后,進行摩擦扭矩的測量;
[0027]2)加熱前,轉動200次后,進行摩擦扭矩的測量;
[0028]3)將樣件放入在高溫箱中,200°C的溫度保持30分鐘;
[0029]4)從高溫箱取出試驗件,冷卻至常溫,進行摩擦扭矩的測量;
[0030]5)再轉動100次后,進行摩擦扭矩的測量。
[0031]根據以上實驗得出一下結論:鉸鏈平衡機構承受后行李箱蓋的重量提高到17?18kg;系統(tǒng)強度增加;扭桿8疲勞壽命從現有的20000次提高到50000次;后行李箱蓋的操作性能良好:0?30°行李箱蓋自動開啟;30°?60°之間行李箱蓋在任意位置懸停;60°到最大開啟位置行李箱蓋自動彈起;鉸鏈平衡機構的摩擦扭矩得到很好的控制,摩擦扭矩穩(wěn)定性好,將活動支架4與襯套2之間軸向摩擦改為轉動軸3與襯套2間的徑向摩擦。
[0032]以上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效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包括兩個活動支架和兩個鉸鏈,兩個鉸鏈之間設有扭桿連接,鉸鏈一端與后行李箱蓋連接,鉸鏈另一端設有鉸鏈支臂,活動支架底部與汽車后行李箱連接,其特征在于,鉸鏈支臂套裝于活動支架內,通過螺栓與活動支架鉸接,螺栓外圓上套裝有轉動軸,轉動軸兩端與活動支架內側接觸,轉動軸外套設有襯套,襯套外圓與鉸鏈支臂上的孔配裝。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材料為SPCC+聚四氟乙烯。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材料為SPCC+銅網+聚四氟乙烯。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材料為銅+聚四氟乙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行李箱開啟關閉平衡機構,包括兩個活動支架和兩個鉸鏈,兩個鉸鏈之間設有扭桿連接,鉸鏈一端與后行李箱蓋連接,鉸鏈另一端設有鉸鏈支臂,活動支架底部與汽車后行李箱連接,其特征在于,鉸鏈支臂套裝于活動支架內,通過螺栓與活動支架鉸接,螺栓外圓上套裝有轉動軸,轉動軸兩端與活動支架內側接觸,轉動軸外套設有襯套,襯套外圓與鉸鏈支臂上的孔配裝;實現摩擦扭矩穩(wěn)定不易變動,使后行李箱開啟更加容易、操作性好。
【IPC分類】E05D11/10, E05D5/06, E05D9/00, E05D3/02
【公開號】CN20515379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79008
【發(fā)明人】蔡元初, 楊和軍, 張毅, 劉富斌
【申請人】襄陽航安汽車安全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