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震救生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震避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地震發(fā)生時用于緊急避難的抗 震救生艙。
背景技術:
目前,地震仍以其不可預知性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這主要是由于地震波傳播快、 能量大且現(xiàn)有的建筑抗震等級低的因素所導致。一般來說,地震時間僅有幾秒到幾十秒的 時間。因此,一旦發(fā)生地震,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逃離建筑物,尤其是高層建筑物。而地震 引起的房屋倒塌則造成圍困在建筑物中的人員傷亡。因此,在地震時,如何保障人員生命安 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F(xiàn)有技術中的抗震救生設備的外形主要采用方形結構。這種抗震救生設備在地震 引起的倒塌物下落時,容易因倒塌物的堆積而被損毀,所以現(xiàn)有的救生設備不能可靠地保 證逃生人員的人身安全。另外,人們使用這種抗震這些救生設備只能被動地等待救援,一旦 營救人員未及時發(fā)現(xiàn)該抗震救生設備內部還圍困有待救人員,則這些待救人員的生命依然 存在威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震救生艙,以實現(xiàn)在地震時,為逃生人員提供更加安全的 救生艙,并且便于被外界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及時的救助。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震救生艙,包括救生艙本體,所述救生艙本體包括抗震外 殼和與所述抗震外殼的內側連接的內設結構,所述抗震外殼的頂部為弧形結構,所述內設 結構包括電路單元,所述電路單元包括檢波控制模塊、報警模塊和通信模塊,所述報警模塊 和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檢波控制模塊連接,所述檢波控制模塊用于檢測地震波,根據(jù) 檢測結果驅動所述報警模塊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并啟動所述通信模塊與外部建立通信連 接。進一步的,所述抗震外殼的外側表面至少一部分設置有氣囊,所述氣囊的外側罩 設有氣囊保護層,所述氣囊保護層的邊緣與所述抗震外殼的外側表面可分離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抗震外殼為鐘罩形結構,所述抗震外殼上開設有用戶出入的艙門, 所述抗震外殼與地面的接觸面大于所述抗震外殼中部的橫截面;或者,所述抗震外殼為可 開合的貝殼形結構。進一步的,所述抗震外殼的外側表面設有由具有抗壓力和沖擊力的復合材料或者 金屬材料形成的縱橫交錯的加強筋。進一步的,所述抗震外殼的內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層,所述抗震外殼的側壁設有多 個通氣孔。進一步的,所述內設結構還包括多個可密封的分隔室,所述分隔室與所述抗震外 殼一體成形。[0011]所述分隔室內設有生活必需品、供氧防火防毒系統(tǒng)和/或供電系統(tǒng)。進一步的,所述檢波控制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檢波電路、濾波器、前置放大器、 比較判斷電路和中央處理單元以及與所述中央處理單元連接的門驅動電路,所述報警模塊 和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中央處理單元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檢波電路,包括橫波檢波電路和縱波檢波電路。進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塊包括定位通信單元和求救通信單元,所述定位通信單元 用于向外部發(fā)送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信號,所述求救通信單元至少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3G、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GSM和碼分多址移動通信CDMA中的一種。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頂部為弧形結構的抗震外殼,保證該 抗震救生艙在地震時不易被倒塌物或墜落物損毀,使得避難人員獲得更加安全的保護;通 過設置在抗震救生艙內的檢波控制模塊檢測地震波,可以在地震即將發(fā)生時驅動報警模塊 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使避難人員快速及時地獲知地震即將發(fā)生,并且在進入艙體后,檢波 控制模塊還可以啟動通信模塊,使用戶與外界取得通信聯(lián)系,從而能獲得及時營救。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圖1所示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一中電路單元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五的剖面結構圖;[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六中電路單元的電路結構示意圖;[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六中縱波檢波電路的裝置結構示意圖。[0025]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26]1 抗震夕卜殼;2:電路單元;[0027]3 艙門;4 氣囊保護層;[0028]5:氣囊;6 加強筋;[0029]7 軸線;8 通氣孔;[0030]9 分隔室;10 緩沖層;[0031]20 檢波控制模塊;21 報警模塊;[0032]30:線圈套;31 線圈;[0033]32 彈簧;33 磁鋼;[0034]22 通信模塊;201 檢波電路;[0035]202 濾波器;203前置放大器;[0036]204 比較判斷電路;205中央處理單元;[0037]206 門驅動電路;221定位通信單元;[0038]222 求救通信單元;201]縱波檢波電路;[0039]2012:橫波檢波電路;100救生艙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抗震 救生艙實施例一中電路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抗震救生艙 包括救生艙本體100,救生艙本體100包括具有弧形頂部的抗震外殼1和與抗震外殼1內側 連接的內設結構,內設結構包括電路單元2。電路單元2可以包括檢波控制模塊20、報警模 塊21和通信模塊22,報警模塊21和通信模塊22分別與檢波控制模塊20連接,檢波控制模 塊20用于檢測地震波,根據(jù)檢測結果驅動報警模塊21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并啟動通信模 塊22與外部建立通信連接。本實施例的抗震救生艙平時可以放置于屋內或者其它任何距離人們較近的位置。 在發(fā)生地震時,艙體內的檢波控制模塊20能夠檢測到遠處震源發(fā)出的地震波信號,從而觸 發(fā)與其連接的報警模塊21發(fā)出聲音、光等任意形式的報警信號。避難人員在該報警信號的 提醒下進入艙體內后,檢波控制模塊20還能夠觸發(fā)與其連接的通信模塊22與外部建立通 信連接。上述結構的抗震救生艙一方面通過采用頂部為弧形結構的抗震外殼,可以保證該 抗震救生艙在地震時不易被倒塌物或墜落物損毀,使得避難人員獲得更加安全的保護;另 一方面通過設置在抗震救生艙內的檢波控制模塊檢測地震波,可以在地震即將發(fā)生時驅動 報警模塊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使避難人員快速及時地獲知地震即將發(fā)生,并且在進入艙 體后,檢波控制模塊還可以啟動通信模塊,使用戶與外界取得通信聯(lián)系,從而能獲得及時營 救。圖3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抗 震救生艙可以以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一為基礎,進一步地,抗震外殼1采用鐘罩形結構,其抗 震外殼1與地面的接觸面大于抗震外殼1中部的橫截面,這樣設計,有利于艙體穩(wěn)定放置, 不至于當?shù)孛孀笥一蝿訒r艙體傾倒。抗震外殼1上可開設用戶出入的艙門3,當檢波控制模 塊檢測到地震波后,可以觸發(fā)艙門3自動開啟,當避難人員進入艙內后,艙門3可以手動關 閉,或者也可以由檢波控制模塊觸發(fā)自動關閉。進一步地,本實施例還可以在抗震外殼1外側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抗震外殼1的 弧形頂部或側面上,甚至整個抗震外殼1外側設置氣囊5,該氣囊5被夾設在氣囊保護層4 和抗震外殼1外側之間。在常態(tài)下,氣囊保護層4可以通過易斷裂材料連接或者粘接形式 與抗震外殼1之間形成可分離連接。當救生艙本體100受到外界沖擊力時,氣囊5能夠充 氣自動張開,氣囊保護層4在氣囊5膨脹力的作用下與抗震外殼1分離,因此,氣囊5在抗 震外殼1上形成緩沖保護層,從而緩沖抗震外殼1受到的沖擊力,有利于保護艙體及艙體內 的避難人員;或者,該氣囊5可以采用手動控制,當避難人員需要打開時,即可控制該氣囊5 的開啟。本實施例在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一的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在抗震外殼外側 增設氣囊,及采用抗震外殼與地面接觸面大于抗震外殼中部橫截面的鐘罩型結構,提高了 抗震救生艙的抗沖擊性能及放置的穩(wěn)定性,從而更加有利于保證避難人員的安全。圖4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抗 震救生艙的抗震外殼1可以采用貝殼形。當檢測到地震波信號時,救生艙本體100可以沿著軸線7進行開合。該種結構形狀的救生艙不用在抗震外殼1上設艙門,而且更加抗壓抗 沖擊,避難人員可以獲得更加安全的保護。該貝殼形的抗震救生艙,其內設結構也可以采用 上述圖1或3所示實施例的結構,此處不再贅述。本實施例在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一的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采用貝殼形的艙 體結構,具有更好的抗壓抗沖擊性能。圖5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 抗震救生艙可以以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二為基礎,進一步地,抗震外殼1外側還設有縱橫交 錯的加強筋6,加強筋6可以采用復合材料,如碳纖維或者玻璃纖維等,或者金屬材料等抗 壓力及抗沖擊力的材料。加強筋6可以進一步增強抗震救生艙本體100的抗沖擊力,從而 進一步提高了艙體的安全保護能力??梢岳斫獾氖?,該加強筋6也同樣可以設置在圖4所示貝殼形的抗震救生艙外側, 其實現(xiàn)原理類似,不再贅述。本實施例在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二的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在抗震外殼外側 上增設加強筋,提高艙體的整體抗壓抗拉抗沖擊強度。圖6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五的剖面結構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抗 震救生艙可以以抗震救生艙實施例二為基礎,進一步地,抗震外殼1內側表面可以設有緩 沖層10,以減小避難人員受到外界振動或沖擊的影響,進一步提高艙體的保護能力。該抗 震救生艙的抗震外殼1上還設有多個通氣孔8,當艙體門關閉后,有利于保持艙體內空氣流 通??拐鹜鈿?內側還設有多個可密封的分隔室9,分隔室9與抗震外殼1 一體成型,分隔 室9內設有生活必需品,如水、食品和藥品等;供氧防火防毒系統(tǒng)及供電系統(tǒng),如簡易發(fā)電 機或蓄電池等,以提供臨時避難人員的基本生活所需。由于分隔室9與抗震外殼1為一體成 型,因此其能夠在將物品設備密封后,防止艙體傾倒或振動時這些物品設備砸傷避難人員。 需要說明的是,電路單元2可以放置在分隔室9內,也可以放置在艙體內的其它地方。本實施例在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二的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在抗震外殼內側 設置緩沖層,減小艙體振動或受到沖擊時對避難人員的影響;通過增設通氣孔可以保持艙 體內的空氣流通;通過在外殼內側設置用于儲藏固定生活必需品等的可密封的分隔室,一 方面保證了避難人員的臨時的基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可固定住這些物品不易輕易倒塌或 墜落,從而給避難人員提供了 一個更加安全的避難場所。圖7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六中電路單元的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 示,本實施例對上述圖2所述的抗震救生艙中的電路單元進行詳細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檢 波控制模塊20可以包括依次連接的檢波電路201、濾波器202、前置放大器203、比較判斷電 路204、中央處理單元205和門驅動電路206,檢波電路201進一步包括縱波檢波電路2011 和橫波檢波電路2012,通信模塊22進一步包括定位通信單元221和求救通信單元222。檢波電路201用于檢測地震波。地震發(fā)生時,地震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縱波檢 波電路2011檢測到地震波時就會將地震波信號送給濾波器202進行處理,橫波檢波電路 2012用于進一步檢測地震波中后到來的橫波信號,同時還有助于比較判斷電路204確定檢 波控制模塊檢測到的信號是否為地震波,以免造成誤報警或者漏報警;濾波器202對檢波 電路201輸出的地震波信號濾除噪音干擾;由于地震波信號一般為小信號需要進一步的放 大,所以前置放大器203對濾波后的地震波信號進行放大;比較判斷電路204識別地震強度及縱波橫波區(qū)分等,通過比較判斷電路204可以識別接收到的波形是否為地震波形;中央 處理單元205在比較判斷電路204判斷獲知該接收到的波形為地震波形時,可以觸發(fā)啟動 報警模塊21,向用戶發(fā)出地震報警信號。而且中央處理單元205還對通信模塊22及門驅動 電路206進行控制,門驅動模塊206用于檢測到地震波時控制艙門的開啟與避難人員進入 艙體后關閉艙門。當中央處理單元205獲得地震波信號后,可以控制定位通信單元221發(fā) 出特定信號,使得外部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可以根據(jù) 該特定信號進行定位,特定信號可以為特有編碼規(guī)則進行編碼的信號或特定頻率的信號; 中央處理單元205還可以啟動求救通信單元222與外界通信,求救通信單元222可以通過 3G、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簡稱GSM)、碼分多址 移動通信(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CDMA)等通信系統(tǒng)向外部求救。因此能 夠保證避難人員在獲得外界營救前讓外界準確定位及與外界實時通信。需要說明的是,圖7所示的電路單元同樣可適用于本實用新型上述任一實施例。圖8為本實用新型抗震救生艙實施例六中縱波檢波電路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 8所示,上述圖7中的縱波檢波電路2011檢測縱波的功能也可以由圖8所示的縱波檢波裝 置實現(xiàn),其工作原理及過程為該縱波檢測裝置放置在地面或者地板等水平面上,其內部設 有軸線垂直地面的柱狀磁鋼33,在磁鋼33上端套有繞有線圈31的可上下活動的線圈套 30,彈簧32的一端與線圈套30連接,另一端與底座相連。在受到縱波沖擊時,彈簧32受 力,使得與彈簧32連接的線圈31上下振動,切割磁力線,從而可以輸出與縱波相應的頻譜 信號,從而完成縱波的檢測工作。將此縱波頻譜信號送到圖7中的濾波器202中進一步后 續(xù)處理。可以理解的是,縱波檢波裝置也可以不限于圖8所示的結構形式。本實施例在實現(xiàn)上述實施例一的技術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增設定位通信單 元,讓外部救援人員能夠快速地發(fā)現(xiàn)避難人員的準確位置;通過增設求救通信單元,使得避 難人員不是被動的接受救援,而是可以及時主動聯(lián)系外界,從而能夠保證避難人員更快地 獲得救助。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 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 解其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換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術方案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艙本體,所述救生艙本體包括抗震外殼和與所述抗震外殼的內側連接的內設結構,所述抗震外殼的頂部為弧形結構,所述內設結構包括電路單元,所述電路單元包括檢波控制模塊、報警模塊和通信模塊,所述報警模塊和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檢波控制模塊連接,所述檢波控制模塊用于檢測地震波,根據(jù)檢測結果驅動所述報警模塊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并啟動所述通信模塊與外部建立通信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外殼的外側表面至少一 部分設置有氣囊,所述氣囊的外側罩設有氣囊保護層,所述氣囊保護層的邊緣與所述抗震 外殼的外側表面可分離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外殼為鐘罩形結構,所述 抗震外殼上開設有用戶出入的艙門,所述抗震外殼與地面的接觸面大于所述抗震外殼中部 的橫截面;或者,所述抗震外殼為可開合的貝殼形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外殼的外側表面設有由 具有抗壓力和沖擊力的復合材料或者金屬材料形成的縱橫交錯的加強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外殼 的內側表面設置有緩沖層,所述抗震外殼的側壁設有多個通氣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設結構 還包括多個可密封的分隔室,所述分隔室與所述抗震外殼一體成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室內設有生活必需品、供 氧防火防毒系統(tǒng)和/或供電系統(tǒng)。
8.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波控制 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檢波電路、濾波器、前置放大器、比較判斷電路和中央處理單元以及 與所述中央處理單元連接的門驅動電路,所述報警模塊和所述通信模塊分別與所述中央處 理單元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波電路,包括橫波檢波電 路和縱波檢波電路。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抗震救生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 模塊包括定位通信單元和求救通信單元,所述定位通信單元用于向外部發(fā)送全球定位系統(tǒng) GPS信號,所述求救通信單元至少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3G、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GSM和碼分多 址移動通信CDMA中的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震救生艙,其包括救生艙本體,救生艙本體包括抗震外殼和與抗震外殼的內側連接的內設結構,抗震外殼的頂部為弧形結構,內設結構包括電路單元,電路單元包括檢波控制模塊、報警模塊和通信模塊,報警模塊和通信模塊分別與檢波控制模塊連接,檢波控制模塊用于檢測地震波,根據(jù)檢測結果驅動報警模塊向用戶發(fā)出報警信號,并啟動通信模塊與外部建立通信連接。本實用新型可以在地震時,為逃生人員提供更加安全的救生艙,并且便于被外界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及時的救助。
文檔編號A62B31/00GK201735086SQ20102023553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張力, 張詩夢, 李仲亮, 馬芳 申請人:北京新宇航世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