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空緩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高層逃生、高空作業(yè)用的繩索降落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高空緩降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公知的一類中的高層逃生、高空作業(yè)用緩降裝置的構(gòu)造主要由鋼絲繩、阻力機構(gòu)、繞線軸、控制機構(gòu)、保險組成。將高處的人掛在鋼絲繩的一端,阻力機構(gòu)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距來應(yīng)對人的重力對繞線軸帶來的動力矩,人操控控制機構(gòu)從高處緩慢下降,保險機構(gòu)則使裝置更加安全可靠。然而,很多此類緩降裝置,操制繁雜、動作不可靠,且鋼絲繩易產(chǎn)生打滑、亂纏的現(xiàn) 象。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一個技術(shù)問題就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緩降裝置,操制繁雜、動作不可靠的問題,提供一種高空緩降裝置,該裝置操控簡單,動作可靠。本發(fā)明解決的另一個技術(shù)問題就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緩降裝置的繩索易產(chǎn)生打滑、亂纏的現(xiàn)象,提供一種高空緩降裝置,該裝置能克服繩索打滑、亂纏線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緩降裝置操制繁雜、動作不可靠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空緩降裝置,通過采用離合器和摩擦片實現(xiàn)可靠地緩降和中途停車。具體地,本裝置包括箱體和繩索,在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包含有繞線筒、離合器和摩擦片;在所述箱體的外部安裝有一個或多個吊環(huán);所述裝置還包括心軸,所述心軸水平穿過所述箱體;所述離合器的左部分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離合器的右部分與所述心軸連接,所述心軸軸向穿過所述繞線筒,并與所述繞線筒連接;所述繩索纏繞在所述繞線筒上;所述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繞線筒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與所述箱體連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接觸;所述箱體外側(cè)軸向一端有一擺臂,所述擺臂的下端有一凸輪,所述凸輪與所述心軸相連,下壓所述擺臂的搖柄使所述凸輪轉(zhuǎn)動,可將心軸部分拉出所述箱體,使所述離合器的左部分和右部分分離。為了保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緊密接觸,所述心軸上套有相套的左旋彈簧和右旋彈簧,所述第二摩擦片通過所述左旋彈簧和右旋彈簧與所述箱體連接。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緩降裝置的繩索易產(chǎn)生打滑、亂纏的現(xiàn)象,本發(fā)明提供的高空緩降裝置采用所述繩索的繞線方式為單層繞法,所述繞線筒外圍套有一圈彈簧,所述繩索的上方緊貼所述彈簧,所述彈簧與繞線筒左右擋板接觸。以及,所述繞線筒為籠式,一周均布3根以上(優(yōu)選6根)的長螺釘,所述繩索纏繞在所述長螺釘?shù)耐鈧?c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裝置未有操作時心軸可以通過離合器自鎖;向下轉(zhuǎn)動擺臂,離合器打開,心軸開鎖,同時彈簧壓縮,由摩擦片為核心的阻力機構(gòu)給心軸提供阻力矩;若將擺臂轉(zhuǎn)到最下端可以通過阻力機構(gòu)停住心軸,也可放開擺臂讓離合器結(jié)合,鎖住心軸,實現(xiàn)中途停車;籠式繞線筒加上配有彈簧的繞線方式保證繩索緊貼繞線筒,不打滑,不纏線。
圖1是本發(fā)明的正面結(jié)構(gòu)局剖2是圖I的I--I剖視3是圖I的A—A剖視中1-心軸;2_離合器左部分;3_箱體外殼;4_離合器右部分;5_繞線筒左端面;6-繩索;7_繞線筒右端面;8_第一摩擦片;9_第二摩擦片;10_右旋彈簧;11_左旋彈簧;12_擺臂;13_止推軸承;14_彈簧;15_套筒;16_吊環(huán);17_長螺釘;18-繞線筒鍵。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述,本實施例的高空緩降裝置包括箱體、繩索6、心軸I和擺臂12。其中,在箱體的內(nèi)部有繞線筒、離合器和摩擦片。在所述箱體的外部安裝有一個或多個吊環(huán)16 ;心軸I水平穿過箱體;離合器左部分2固定在箱體上,與箱體外殼3螺釘連接。離合器右部分4與心軸I固定連接。在裝置未有操作時心軸I可以通過離合器自鎖。心軸I軸向穿過繞線筒,并與繞線筒通過套筒15連接。繩索6纏繞在繞線筒上。所述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9,第一摩擦片8通過螺釘固定在繞線筒右端面7上,所述第二摩擦片9通過左旋彈簧11和右旋彈簧10與所述箱體連接,第一摩擦片9和第二摩擦片10相接觸;箱體外側(cè)軸向一端有一擺臂12,擺臂12的下端有一凸輪,所述凸輪通過套筒15與所述心軸I相連,下壓所述擺臂12的搖柄使所述凸輪轉(zhuǎn)動,可將心軸I部分拉出所述箱體,使所述離合器的左部分2和右部分4分離,心軸I開鎖,同時左旋彈簧11和右旋彈簧10壓縮,由摩擦片為核心的阻力機構(gòu)給心軸I提供阻力矩;若將擺臂12轉(zhuǎn)到最下端可以通過阻力機構(gòu)停住心軸1,也可放開擺臂12讓離合器結(jié)合,鎖住心軸1,實現(xiàn)中途停車。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摩擦片8為橡膠摩擦片,第二摩擦片9為鑄鐵摩擦片。橡膠摩擦片8以螺釘連接在繞線筒右端面7上,上述左旋彈黃11和右旋彈黃10套在心軸I上,鑄鐵摩擦片9在左旋彈簧11、右旋彈簧10的壓力下始終與橡膠摩擦片8接觸,右旋彈簧10套在左旋彈簧11外側(cè),左端與鑄鐵摩擦片9焊接,右端焊接在箱體外殼3上。為了保證裝置的可靠性,在離合器閉合時也要使左旋彈簧11和右旋彈簧10有適當(dāng)?shù)膲嚎s量,有利于離合器自動閉合。優(yōu)選地,所述繩索6的繞線方式為單層繞法,所述繞線筒外圍套有一圈彈簧14,繩索6的上方緊貼彈簧14,所述彈簧14與繞線筒左右擋板接觸。所述繞線筒為籠式,一周均布3根以上的長螺釘,優(yōu)選6根,所述繩索I纏繞在所述長螺釘?shù)耐鈧?cè)。繞線筒左端面5與套筒15部分為螺紋連接,六根均布的長螺釘穿過繞線筒的左端面5與右端面7,并螺釘連接,繩索6繞六根長螺釘一匝,彈簧14緊貼繩索6最大直徑外表面?;\式繞線筒加上配有彈簧14的繞線方式保證繩索6緊貼繞線筒,不打滑,不纏線。另外,擺臂12的凸輪通過套筒15與所述心軸I相連,所述凸輪與所述套筒15螺釘連接,相互可轉(zhuǎn)動;所述心軸I與所述套筒15鍵連接。所述套筒15與所述心軸I的端面的擋板之間有止推軸承13。如圖2所示,繞線筒鍵18將心軸I與繞線筒右端面7帶有的套筒15連接,繩索6只一層纏繞在六根長螺釘18均勻布置的籠式正六面體柱上,彈簧14緊貼繩索6的最大直徑外表面,并將繩索6的兩端壓在左右繞線筒端面上。在圖3所示,螺釘將擺臂12下端凸輪與套筒15活動鏈接,心軸I與套筒15之間間隙配合。 所述繩索通常為鋼絲繩,所述套筒通常為銅制。使用該高空緩降裝置時,通過該裝置上的吊環(huán)16,將人與該裝置固定在一起。人通過下壓擺臂12,使心軸I側(cè)移,離合器分離,心軸I帶動由彈簧來防繩索打滑、亂纏的籠式繞線筒放線,在克服阻力機構(gòu)的阻力距后,人與裝置共同下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高空緩降裝置,包括箱體和繩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包含有繞線筒、離合器和摩擦片;在所述箱體的外部安裝有一個或多個吊環(huán);所述裝置還包括心軸,所述心軸水平穿過所述箱體;所述離合器的左部分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離合器的右部分與所述心軸連接,所述心軸軸向穿過所述繞線筒,并與所述繞線筒連接;所述繩索纏繞在所述繞線筒上;所述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繞線筒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與所述箱體連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接觸;所述箱體外側(cè)軸向一端有一擺臂,所述擺臂的下端有一凸輪,所述凸輪與所述心軸相連。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軸上套有相套的左旋彈簧和右旋彈簧,所述第二摩擦片通過所述左旋彈簧和右旋彈簧與所述箱體連接。
3.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的繞線方式為單層繞法,所述繞線筒外圍套有一圈彈簧,所述繩索的上方緊貼所述彈簧,所述彈簧與繞線筒左右擋板接觸。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筒為籠式,一周均布3根以上的長螺釘,所述繩索纏繞在所述長螺釘?shù)耐鈧?cè)。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線筒一周均布的長螺釘為6根。
6.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的凸輪通過套筒與所述心軸相連,所述凸輪與所述套筒螺釘連接,相互可轉(zhuǎn)動;所述心軸與所述套筒鍵連接。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緩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與所述心軸的端面的擋板之間有止推軸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空緩降裝置,包括箱體和繩索,在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包含有繞線筒、離合器和摩擦片;在所述箱體的外部安裝有一個或多個吊環(huán);所述裝置還包括心軸,所述心軸水平穿過所述箱體;所述離合器的左部分固定在所述箱體上,所述離合器的右部分與所述心軸連接,所述心軸軸向穿過所述繞線筒,并與所述繞線筒連接;所述繩索纏繞在所述繞線筒上;所述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在所述繞線筒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與所述箱體連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接觸;所述箱體外側(cè)軸向一端有一擺臂,所述擺臂的下端有一凸輪,所述凸輪與所述心軸相連。本裝置操控簡單,動作可靠并且能克服繩索打滑、亂纏線的現(xiàn)象。
文檔編號A62B1/10GK102614597SQ20121012447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張瑞乾, 楊慶東, 王冬, 王科社, 童亮, 黃小龍 申請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