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的滅火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的滅火組合物,所述滅火組合物利用煙火藥劑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釋放出大量的有效滅火粒子。本發(fā)明的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的滅火組合物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自由基,通過自由基與鏈式燃燒反應所必須的O·、OH·、H·自由基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反應,從而切斷了鏈式燃燒反應,同時發(fā)生物理及化學抑制作用共同實現(xiàn)滅火效果,與此同時,其與煙火藥劑產(chǎn)生協(xié)同增效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滅火劑的滅火效能,大大縮短了有效滅火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的滅火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氣溶膠滅火【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一種熱氣溶膠滅火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自從198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公約對各國提出取代哈龍滅火劑的具體目標以來,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新的滅火技術(shù)的研究,既要滅火效率高,又要對環(huán)境無污染的滅火技術(shù)是人們努力的方向。
[0003]氣體滅火系統(tǒng),干粉滅火系統(tǒng)及水系滅火系統(tǒng)等由于對環(huán)境無害被作為哈龍滅火劑的替代品得到了廣泛使用。二氧化碳,IG541等惰性氣體滅火系統(tǒng)的滅火機理主要為物理滅火,通過降低著火區(qū)的氧氣濃度而窒息滅火,這種滅火方式容易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干粉滅火系統(tǒng)則是通過在加壓氣體作用下噴出的粉末與火焰接觸,發(fā)生物理化學抑制作用而滅火,水霧滅火系統(tǒng)是通過細水霧的冷卻,窒息和隔絕熱輻射的三重作用下達到控制火災,抑制火災和撲滅火災的目的。[0004]然而,這些滅火系統(tǒng)都需要高壓貯存,不僅體積大,在貯存過程中還存在物理爆炸的危險,文獻“氣體滅火系統(tǒng)的安全性分析”(消防科學及技術(shù)200221 (5))分析了氣體滅火系統(tǒng)所存在的危險,并列舉了貯壓式氣體滅火系統(tǒng)在使用中所引發(fā)的安全事故。
[0005]現(xiàn)有的熱氣溶膠滅火劑主要有S型和K型滅火劑,通過綜合分析其性能特點,其滅火機理為熱氣溶膠滅火劑利用藥劑燃燒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釋放出大量氣體、活性粒子、通過活性粒子的斷鏈反應,大量氣體的覆蓋窒息,實現(xiàn)化學與物理相結(jié)合的滅火目的。其不足之處在于熱氣溶膠滅火劑在發(fā)生燃燒反應釋放出熱氣溶膠的同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熱,可能會造成二次燃燒,為有效降低裝置和氣溶膠的溫度,避免發(fā)生二次火災,需要增加冷卻系統(tǒng),現(xiàn)有熱氣溶膠滅火裝置的冷卻降溫材料雖然能降低產(chǎn)品的溫度,同時也大大削弱了產(chǎn)品的滅火性能,為了彌補冷卻系統(tǒng)帶來的滅火性能上的損失,很多產(chǎn)品要么降低了滅火級另IJ,要么繼續(xù)加大實際滅火劑的質(zhì)量,使得產(chǎn)品體積增大,使用效率下降,這導致裝置結(jié)構(gòu)復雜笨重,工藝流程復雜,成本高,而且噴口溫度較高,容易對滅火人員造成傷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針對現(xiàn)有滅火裝置的現(xiàn)狀,特別是氣溶膠滅火系統(tǒng)中的固有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安全,更高效的滅火組合物。
[0007]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
[0008]一種含有醛酮類化合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含有醛酮類化合物;所述滅火組合物利用煙火藥劑的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有效滅火粒子進行滅火。
[0009]進一步的,所述醛酮類滅火組合物包括脂肪醛酮類,芳香醛酮類和脂環(huán)醛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0]進一步的,所述醛酮類滅火組合物中的脂肪醛酮類化合物包括::多聚甲醛、三氯乙醛、D ( + )-木糖、乙酰丙酮鋅,反十一烷-2-烯醛、三氟乙醛乙基半縮醛、1,3- 二羥基丙酮、雙甲酮、乙酰丙酮銅、2-氮雜二環(huán)[2.2.1]庚-5-烯-3-酮、4,4-三氯-1-2-萘-1,3-丁烷二酮、2-羥基-1,2- 二(2-噻吩基)乙烷-1-酮、乙偶姻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1]進一步的,所述醛酮類滅火組合物中的芳香醛酮化合物包括:2,4一二氯苯甲醛、二苯甲酮、安息香乙醚、香蘭素、香豆素、蒽醌,丁香醛、4-羥基-3-硝基苯甲醛、2,5-二羥基苯甲醛、乙基香蘭素、2.4,6-三甲氧基苯甲醛、3,5-二芐氧基苯甲醛、4-二乙氨基苯甲醛、二苯氨基-4-苯甲醛、2-羥基-4-甲氧基苯甲醛、3-溴-5-氯水楊醛、2-氰基苯甲醛、4-氰基苯甲醛、3,5- 二溴水楊醛、3,5- 二叔丁基水楊醛、對溴肉桂醛、對硝基肉桂醛、4-溴-2-氟苯甲醛、3-羧基苯甲醛、兔耳草醛、N-B0C-L-苯丙胺醛、2-甲氧基苯甲醛、異香草醛、4- (二對甲苯氨基)苯甲醛、對溴苯甲醛、對氯苯甲醛、4-(二甲基氨基)肉桂醛、4-(1-吡咯烷)苯甲醛、4-三氟甲氧基苯甲醛、2-氨基_3,5- 二溴苯甲醛、α -溴肉桂醛、對羥基苯甲醛、3,5_ 二氯苯甲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2,5- 二甲氧基苯甲醛、鄰甲苯甲醛、3-溴-4-羥基苯甲醛、甲位紫羅蘭酮、2,4,5-三氟苯甲醛、對硝基苯甲醛、4-芐氧基苯甲醛、二乙基乙縮醛苯基氨基乙醛、對乙酰氨基苯甲醛、1-甲基吲哚-3-甲醛、4-羥基-3-羥基苯甲醛、3,5-二氯水楊醛、茚酮、4-氯茚酮、5-氯茚酮、5-溴-1-茚酮、7-羥基-1-茚酮、5-羥基-1-茚酮、4-甲氧基-1-茚酮、5-甲氧基-1-茚酮、6-甲氧基-1-茚酮、2,3- 二苯基-1- 二氫茚酮、4-羧基-9-茚酮、1,3茚滿二酮、2-羥基-4,6- 二甲氧基苯乙酮、3,4,5-三甲氧基苯乙酮、4-羥基-3-甲氧基苯乙酮、4-羥基-3-甲氧苯乙酮、2-氯-4’ -苯基苯乙酮、2,4,6-三羥基苯乙酮、2,6-三羥基苯乙酮、2-羥基苯乙酮、3-羥基苯乙酮、2,5- 二羥基苯乙酮、4-甲氧基-α -溴代苯乙酮、3-氯苯丙酮、4-羥基苯乙酮、4’ -碘代苯乙酮、4-2-氯乙基苯乙酮、間硝基苯乙酮、4-甲硫基苯乙酮、3’-乙酰氨基苯乙酮、對氨基苯乙酮、2’,4’-二羥基-2-苯基苯乙酮、4,4’-二甲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溴二苯甲酮、4-氯-4’-羥基二苯甲酮、4,4’ - 二氨基二苯甲酮、對氨基二苯甲酮、2,3,4-三羥基二苯甲酮、2,4- 二羥基二苯甲酮、2-氨基-5-氯-二苯甲酮、2-氨基-5-溴-2’-氟二苯甲酮、2-甲氧基-5-氯-二苯甲酮、4-氯-4 ’ -羥基二苯甲酮、3,4- 二氟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酸二苯甲酮、2-氨基二苯甲酮、對氨基苯丙酮、9-噻噸酮、2-氯噻噸酮、2-三氟甲基噻噸酮、占噸酮、
3-羥基-9Η-占噸-9-酮、6-氟-4- 二氫色原酮、乙酰丁香酮、二亞芐叉丙酮、2-氯-5-硝基二苯甲酮、1,2-苯并異噻唑啉-3-酮、2-甲基-4-異噻唑啉-3-酮、6-氨基-3,4-亞甲二氧基苯乙酮、3-苯并呋喃酮、6-氯苯并二氫卩比喃-4-酮、5-氟Π引哚酮、Ν-乙酰基Π引哚酮、Ν-甲基吲哚酮、3’,4’ -(亞甲基二氧)苯乙酮、9-芴酮、2-溴-9-芴酮、2-羥基-5-硝基苯乙酮、2,7- 二溴芴酮、2-吲哚酮、4-硝基二苯甲酮、2-苯并惡唑酮、5-羥基-1-四氫萘酮、2-萘基溴甲基酮、聯(lián)苯單乙酮、四苯基環(huán)戊二烯酮、2,2’,4,4’ -四羥基二苯甲酮、苯并四氫吡啶_2,4- 二酮、5-羥基-1-四氫萘酮、4-芐基-2-惡唑烷酮、7-甲氧基-3 (2Η)-苯并呋喃酮、二苯甲酰甲烷、2-氨基-5-硝基二苯酮、1-三苯基膦-2-丙酮、3- (二乙氧基磷酰氧基)-1,2,3_苯并三嗪-4-酮、7-羥基-3,4-二氫-2 (1H)喹啉酮、4-甲基傘形酮、苯甲酰硝基甲烷、金雀異黃酮、4,6,7-三羥基異黃酮、丹參酮IIA、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酰甲烷、苯頻哪醇酮、楊梅素、蘆丁、橙皮苷、黃芩苷、柚皮苷、葡萄籽0PC、柚籽總黃酮、大黃素、刺蒺藜總皂甙、山楂總黃酮、葛根素、大豆皂甙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2]進一步的,所述醛酮化合物中的脂環(huán)醛酮類化合物包括: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己內(nèi)酰胺、丁二酰亞胺、1-苯基-3甲基_5吡唑啉酮、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樟腦、尿囊素、環(huán)己酮肟、6-溴-2-吡啶甲醛、磷酸吡哆醛、6-甲基-2-吡啶醛、二茂鐵甲醛、3-異丙基-2,5-哌嗪二酮、6-甲氧基-3-吡啶甲醛、5-溴-3-吡啶甲醛、2-氯-3-吡啶甲醛、2-氨基_4,6 二氯嘧啶-5-甲醛、3- (2呋喃基)丙烯醛、噻吩_2,3- 二甲醛、2,6- 二氯-3-吡啶甲醛、女貞醛、艾薇醛、異環(huán)檸檬醛(2,4,6-三甲基-3-環(huán)己烯甲醛)、柑青醛、新鈴蘭醛、2-氨基-3-吡啶甲醛、5-溴-2-糖醛、醛留酮、2-金剛烷酮、2,5-二甲基-3-(2H)呋喃酮、6-羥基-3,4-二氫喹諾酮、甲基環(huán)戊烯醇酮、3,5- 二甲基環(huán)戊烯醇酮、4-氨基芐基-1,3-惡唑烷-2-酮、4-苯基-2-惡唑烷酮、3-噠嗪酮、黃體酮、4-羥基-2-吡咯烷酮、2,6- 二甲基-Y -吡喃酮、4-羥基-6-甲基-2-吡喃酮、交聯(lián)聚乙烯基吡咯烷酮、5-羥甲基-2-吡咯烷酮、1,3-環(huán)己二酮、雙吡唑酮、4-異丙基-2-惡唑烷酮、1,3- 二甲基-5-吡唑酮、鹽酸托哌酮、四苯基環(huán)戊二烯酮、4-三氟乙酰-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1-乙酰基-2-吡咯烷酮、吡啶三唑酮、二氫-3-十四烯基呋喃_2,5- 二酮、2,4,4,6-四溴-2,5-環(huán)己二烯酮、4- (4-羥基苯基)環(huán)己酮、1- (2-氯基-5-磺酸苯基)-3-甲基-5-吡唑酮、1- (4-磺酸基苯基)-3-甲基-5-批唑酮、1- (4-氯基苯基)-3-甲基-5-吡唑酮、D-葡萄糖酸-Y -內(nèi)酯丙酮化合物、2,4-噻唑烷二酮、1,4-環(huán)己二酮單乙二醇縮酮、四氟喹酮、4-乙酰氧基氮雜環(huán)丁酮、4-乙酰氨基環(huán)己酮、1-苯基-1,3,8-三唑螺環(huán)[4,5]十烷-4-酮、乙酸乙烯酯與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共聚物、葵酸睪酮、去氫表雄酮、雄酮、苯丙酸睪酮、醋酸去氫表雄酮、加氫睪酮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3]進一步地,所述滅火組合物還包括輔滅火材料。
[0014]進一步地,所述輔滅火材料包括:溴系阻燃劑,氯系阻燃劑、有機磷系阻燃劑、磷-鹵系阻燃劑,氮系阻燃劑及磷-氮系阻燃劑、無機阻燃劑或其任意組合。
[0015]進一步地,所述滅火組合物還包括添加劑,添加劑的含量為0.1_10%。
[0016]進一步地,所述添加劑為脫模劑,黏合劑,催化劑或其他性能添加劑,如:硬脂酸鹽,石墨、水玻璃,酚醛樹脂、蟲膠、淀粉,糊精,橡膠、環(huán)氧樹脂、縮醛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幾種。除上述列舉物質(zhì)之外,其他能夠?qū)崿F(xiàn)上述功能的有機或無機物質(zhì)均可作為本發(fā)明滅火組合物中的添加劑替代物。
[0017]進一步地,所述滅火組合物的各組分及其質(zhì)量百分含量優(yōu)選為:
[0018]醛酮類化合物35%~90%
[0019]輔滅火材料 10%~60%
[0020]添加劑1%~10%
[0021]進一步地,所述滅火組合物的各組分及其質(zhì)量百分含量優(yōu)選為:
[0022]醛酮類化合物49%~85%
[0023]輔滅火材料 14%~50%
[0024]添加劑1%~5%
[0025]本發(fā)明的滅火組合物的火焰抑制機理如下:
[0026]使用時,以煙火類藥劑為熱力源和動力源,通過點燃煙火類藥劑燃燒放出的熱量,使得醛酮類化合物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烷基(或芳基)自由基、?;杂苫汪驶杂苫扔行缁鹆W?,這些有效滅火粒子與鏈式燃燒反應所必須的0.、OH.、H.自由基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反應,從而切斷了鏈式燃燒反應,與此同時,與煙火藥劑產(chǎn)生協(xié)同增效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滅火劑的滅火效能,大大縮短了有效滅火時間。
[0027]與現(xiàn)有熱氣溶膠滅火劑相比,本發(fā)明的滅火組合物具有以下優(yōu)點:[0028]1、本發(fā)明滅火組合物中的醛酮化合物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可有效滅火的多種自由基,切斷燃燒反應鏈,連同熱氣溶膠發(fā)生劑的反應產(chǎn)物共同發(fā)揮滅火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滅火劑的滅火效能,縮短了有效滅火時間。
[0029]2、本發(fā)明的滅火組合物利用氣溶膠發(fā)生劑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迅速發(fā)生吸熱反應,吸收了煙火藥劑燃燒釋放的熱量,降低了滅火裝置噴口的溫度,安全性更好,不會對滅火人員造成傷害,也避免了二次火災的發(fā)生。
[0030]3、采用本發(fā)明的滅火組合物的氣溶膠滅火裝置無需增加結(jié)構(gòu)復雜,體積較大的冷卻系統(tǒng),因此具有結(jié)構(gòu)輕便,工藝流程簡單,經(jīng)濟性好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是本
【發(fā)明內(nèi)容】
的具體實施例,用于闡述本申請文件中所要解決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有助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理解本
【發(fā)明內(nèi)容】
,但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實現(xiàn)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32]按比例取本發(fā)明的滅火組合物,根據(jù)情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以水作為溶劑,使用20目的篩子造粒后,加一定量的脫模劑,混勻后過15目篩,采用制丸、模壓、擠壓等工藝成型為球狀,片狀,條狀,塊狀,蜂窩狀;取50g加入裝有50g K型氣溶膠發(fā)生劑的滅火裝置中,按照滅火實驗模型進行滅火實驗。
[0033]對比例1:使用50gK鹽型氣溶膠滅火劑的滅火裝置樣品,按照滅火實驗模型進行滅火實驗。
[0034]對比例2:使用50g S型氣溶膠滅火劑的滅火裝置樣品,按照滅火實驗模型進行滅火實驗。
[0035]滅火實驗模型為油盤火滅火實驗:
[0036]試驗模型:油盤為GA86-20098B圓盤(直徑570mm內(nèi)部深度150mm,近似面積0.25m2)。
[0037]試驗方法:油盤內(nèi)加50mm水,再加入22mm的93號車用汽油,預燃lmin,開始滅火。
[0038]評定標準:火焰熄滅后lmin不出現(xiàn)復燃,且油盤內(nèi)還有剩余汽油視為滅火成功。每組配方進行三次實驗,記錄滅火效果、滅火時間和噴口溫度。實驗結(jié)果見表1-6:
[0039]表1各種組分成分比較和滅火實驗結(jié)果對比
[0040]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述滅火組合物利用煙火藥劑的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有效滅火粒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中醇酚類化合物的質(zhì)量含量> 30%ο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一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二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多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3_氨基苯甲醇、2,3,5-三甲基苯酚、乙醇鎂、二苯乙醇酸、二苯基甲醇、4-羥基-3-甲氧基苯甲醇、十八醇、2-(4-羥基苯基)乙醇、2-硝基芐醇、2-( β -羥乙基)氨基-5-硝基、苯氧乙醇、2,2- 二甲基-1-丙醇、1-金剛醇、叔丁醇鋰、膽固醇、2,6,7-三氧雜-1-磷雜雙環(huán)(2,2,2)辛烷-4-甲醇-L...(季戊四醇磷酸酯)、3-(3,5_ 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5-茚醇、β-谷留醇、吡啶酮乙醇胺、對甲基芐醇、甲醇鈉、甲基硅醇鈉、三苯甲醇、叔丁醇鉀、叔丁醇鈉、四甲基哌啶醇、戊唑醇、乙醇胺鹽酸鹽、乙醇鉀、乙醇酸鈉、2.3- 二甲基苯酚、2.5- 二甲基苯酚、2-氨基-5-氯苯酌.、2-氨基-5-硝基苯酌.、2,6- 二氯苯酌.、2-氨基酌.、2,4,6- 二甲基苯酌.、2,4,6- 二溴苯酚99%、2,4- 二-叔丁基 -6-(5-氯-2H-苯并三唑_2_基)苯酚、2,4- 二叔丁基苯酚、2,4- 二叔丁基苯酚,99%、2_苯基苯酚、2,5- 二氯苯硫酚、2,6- 二叔丁基對甲酚、2,6-叔丁基-4-甲?K2-甲基-3-硝基苯酚、2-甲基-5-氨基苯酚、2-氯-4-氟苯酚、2-氯-4-甲氧基苯酚、2-氯-4-溴苯酚、2-萘酚、2-萘酚、2-羥基吡啶、2-叔丁基-5-甲基苯酚、2-溴-4-甲基苯酚、2-溴代對甲酚、1-氨基-7-萘酚、1-萘酚、1-溴-2-萘酚、2- (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2-(5-溴-2-吡啶)偶氮-5-( 二乙氨基)苯酚、2,2’-聯(lián)苯酚、2,2’ -聯(lián)萘酚、2,2-亞甲基雙[6-苯并三唑-2-基]-4-叔/特辛基苯酚、2,3,5-三甲基苯酌.、2,3, 6- 二甲基苯酌.、2,3- 二氯苯酌.、2-亞硝基-1-萘酌.、2-乙氧基-5-(1-丙烯基)苯酚、2-乙氧基苯酚、2-異丙基苯酚、3,4- 二甲苯酚、3,4- 二甲基苯酚、3,4- 二甲氧基苯酚、4-溴-2,6- 二-叔-丁基苯酚、4-溴-2-氟苯酚、4-溴-3,5- 二甲基苯酚、4-肉桂苯酹、4-肉桂苯酹、4-溴苯酹、4-乙酰氨基酹、4-異丙基苯酹、5- (N-輕乙基)氨基鄰甲酹、6-氨基間甲酚6-甲氧基-2-萘酚、6-氯-5-氨基鄰甲酚、6-溴-2-萘酚、7-溴-2-萘酚、N, N- 二乙基-3-氨基苯酚、百里酚、百里酚酞、麝香草酚、蘇丹IV、對羥基苯甲酸、4-甲氧基酌.、4-氯-1-萘酌.、4-氯-3,5- 二甲基苯酌.、4-氯-3-乙基苯酌.、3,5- 二甲基苯酌.、3,5- 二甲氧基苯酚、3,5- 二羥基甲苯、3,5- 二甲基苯酚、3-氨基酚、3-甲基水楊酸、4-氨基-2-氟苯酚、4-氨基-3-甲基苯酚、4-氨基酚、4-氟苯酚、對叔丁基苯酚99%、對叔戊基苯酚、間甲酚、五溴苯酚、鄰苯基酚、鄰乙酰氨基苯酚、鄰異丙基苯酚、腰果酚、3-氯-4-氟苯酚、4,6-二硝基鄰仲丁基酌.、4-氨基_2,6- 二氯苯酌.、4-(4-硝基苯偶氮)-1-萘酌.。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2,5- 二甲基-2,5-己二醇、乙二醇雙(2-氨基乙基)四乙酸、1,4-丁炔二醇、新戊二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苯酞、對甲苯基二乙醇胺、1,10-癸二醇、2,5- 二甲基-3-己炔-2,5- 二醇、聚乙二聚(新戊二醇丁二酸)酯、1,4-環(huán)己二醇、1,12-十二二醇、(+)2,3-菔烷二醇、1,2-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膠態(tài)分散體、1,4_苯二甲醇、1,4-環(huán)己烷二甲醇、1,4-雙(2-羥乙氧基)苯、1,8-辛二醇、2,2,3-三甲基-1,3-戊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氨基-1-[4-(甲硫基)苯基]_1,3-丙二醇、2- 丁炔-1,4- 二醇、3,6- 二硫雜-1,8-辛二醇、N-苯基二乙醇胺、二甘醇酸、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楊醇、乙二醇單硬脂酸酯、異山梨醇、4,4 二羥基二苯砜、.2-溴鄰苯二酚、2,7- 二羥基萘、對苯二酚、2,5- 二氯酚、2,5- 二叔丁基對苯二酚、2,6- 二羥基甲苯、2,6- 二羥基萘、1,4-苯二酚、1,4- 二甲氧基苯、1,4-環(huán)己二醇、1,5- 二羥基萘、.1,6- 二溴-2-萘酚、1.3- 二羥基萘、2,3- 二羥基萘、3,4- 二羥基甲苯、2,5- 二甲酚、4-甲基鄰苯二酚、4-氯間苯二酚、鄰苯二酚、3,3',5,5'-四溴雙酚A、4-叔丁基鄰苯二酚、對叔丁基鄰苯二酚、間苯二酚、叔丁基對苯二酚、雙酚S、雙酚A環(huán)氧樹脂、雙酚F樹脂、四溴雙酚A雙(2-羥乙基)醚、溴百里酚藍、4-(4-硝基苯偶氮)間苯二酚、4,4-(1,3-二甲基亞丁基)二苯酚、4,4-(2-乙基亞己基)二苯酚、4,6- 二氯間苯二酚。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甘露醇、三(羥甲基)丙烷、異丙醇鋁、鹽酸三乙醇胺(XZ)、甘露醇發(fā)酵培養(yǎng)基、D-山梨醇、吡哆辛鹽酸、4-叔丁基環(huán)己醇、肌醇、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麥芽糖醇、三異丙醇胺、胡椒醇、植酸鈉、DL-薄菏醇、麥芽醇、赤蘚糖醇、二季戊四醇、季戊四醇類樹脂、季戊四醇磷酸酯多元、季戊四醇四-(3,5- 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單甲醚、聚乙烯醇30,000-70, 000、聚乙烯醇磷酸銨、木糖醇、三(羥甲基)硝基甲烷、三季戊四醇、三異丙醇胺環(huán)硼酸酯、山梨醇、甜醇、乙基纖維素、間苯三酚、焦性沒食子酸、羥基萘酚蘭二鈉鹽、三溴酚。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或5或6中任一項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還包括輔滅火材料。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滅火材料包括:氯系阻燃劑、有機磷系阻燃劑、磷-鹵系阻燃劑、氮系阻燃劑及磷-氮系阻燃劑、無機阻燃劑或其任意組合。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還包括添加劑,添加劑的含量為0.1-10%。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劑為硬脂酸鹽,石墨、水玻璃,酚醛樹脂、蟲膠、淀粉,糊精,橡膠、環(huán)氧樹脂、縮醛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的各組分及其質(zhì)量百分含量為: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5%~90%輔滅火材料5%~60%添加劑1%~10%。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含有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滅火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滅火組合物的各組分及其質(zhì)量百分含量為:醇酚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55%~90%輔滅火材料5%~40%添加劑1%~5%。
【文檔編號】A62D1/06GK103736239SQ201410014400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姚俊娜, 劉毅, 楊戰(zhàn)軍, 鄭高鋒, 雷政軍 申請人:西安堅瑞安全應急設(shè)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