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廊橋既為有頂?shù)臉颍杀Wo橋梁,同時亦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息、交流、聚會等作用,在中外建筑和園林景觀上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廣泛應用。現(xiàn)有的廊橋的橋面和亭臺一般為木制產(chǎn)品,防火性能差,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廊橋,其刷涂的油漆或者放火涂料剝落,失去了對木料的保護,使易燃的木料直接暴露在外,在陽光的高溫照射下或者其他火星的接觸下,就非常容易著火,造成古建筑、古文物的巨大損失。廊橋上配備的滅火系統(tǒng)一般為干粉滅火器,需要人工取得滅火器進行滅火,而從知道起火到跑到廊橋上進行滅火需要大量的時間,火勢容易在這段時間內急速擴大,而引發(fā)重大事故,且在火勢兇猛的狀態(tài)下,滅火速度慢,撲滅較為困難,難以撲滅頂層的火,安全性較低,容易對滅火人員造成傷害,帶來人員傷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諸多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既能起到預警作用,降低事故發(fā)生率,又能及時撲滅火苗,滅火速度快,避免火勢擴大,減少人員、財物的傷亡,為古建筑的消防起到有效、全方位立體保護,且施工方法簡單,對古建筑無傷害,維持了古建筑的整體內部結構和外觀。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包括橋墩、橋面、亭臺、預警裝置和滅火裝置,橋墩沿著河道寬度方向均勻布置在橋面的底部,亭臺布設在橋面的上方,滅火裝置包括潛水泵、抽水管、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潛水泵設置河道內,潛水泵通過抽水管分別與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連接,第一滅火器安裝在橋面上,第二滅火器安裝在亭臺上,預警裝置包括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二預警裝置,第一預警裝置安裝在橋面上,第二預警裝置安裝在亭臺上,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二預警裝置均包括第一感溫片和U形冷卻管,第一感溫片與潛水泵連接,U形冷卻管分別與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連接。滅火裝置包括潛水泵、抽水管、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將潛水泵直接安裝在廊橋下側的河道內,輸水路徑短,輸水速度快,水源充足,滅火及時,將第一滅火器安裝在橋面上,將第二滅火器安裝在亭臺上,從上下兩個方向同時進行滅火,全方位立體式滅火,滅火范圍廣、速度快,無需人工操作,滅火裝置一旦感應到有火,就立即自動抽水滅火,節(jié)省了人員來回奔走的時間,有效遏制了火勢的蔓延和擴大,無需人工滅火,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設置的預警裝置起到預警冷卻作用,當?shù)谝桓袦仄袘綔囟冗_到設定的預警溫度后,就啟動潛水泵,利用潛水泵將水從河道通過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輸送到U形冷卻管道內,使水在U形冷卻管道內循環(huán)流通,不斷降低橋面和亭臺的溫度,避免火災的發(fā)生,預警裝置上還設有報警器,報警器發(fā)生報警提示音,提醒管理員疏散人群,并做好降溫滅火工作,減少人員的傷亡。
進一步,橋面上鋪設一層防火層,防火層與橋面之間形成管道層,第一預警裝置位于管道層內,防火層內均勻設有與管道層相通的連通孔,連通孔的上側設有保護板,保護板的上表面與防火層的上表面相齊平,保護板的內部設有第二感溫片,第一滅火器包括第一輸水管和第一噴水頭,第一輸水管位于管道層,第一噴水頭位于連通孔處。將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輸水管設置在管道層內,避免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輸水管的外露,避免受到外界的破壞以及影響美觀性,將第一噴水頭設置在連通孔內,并通過保護板密封,有效保護第一噴水頭不受損害,設置的第二感溫片用來感應外界的溫度,并控制第一滅火器的工作情況。
進一步,第一噴水頭包括連接頭、彈性分水管、噴水圓環(huán)和噴水片,連接頭內設有第一電磁閥,第一電磁閥與第二感溫片連接,連接頭的一端與第一輸水管連接,連接頭的另一端與彈性分水管連接,彈性分水管與噴水圓環(huán)連接,噴水圓環(huán)的側面設有第一噴水孔,噴水片位于噴水圓環(huán)的中心處,噴水片的頂面上設有第二噴水孔。第二感溫片感應到溫度達到木料的著火點后,就控制第一電磁閥打開,彈性分水管向上伸展,將噴水圓環(huán)頂出連通孔,第一輸水管將水流通過連接頭和彈性分水管,從噴水圓環(huán)和噴水片的第一噴水孔和第二噴水孔噴出,及時消滅火源,有效防止大火的蔓延。
進一步,亭臺包括臺柱和亭頂,亭頂內設有支撐梁,第二預警裝置和第二滅火器均與支撐梁連接,第二滅火器包括第二輸水管和第二噴水頭,第二輸水管通過連接件與支撐梁連接,第二噴水頭與第二輸水管連接。將第二預警裝置和第二滅火器安裝在支撐梁上,無需其他支撐裝置,節(jié)省安裝成本,同時也避免破壞古建筑的結構,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利用第二輸水管為第二噴水頭輸送水流,第二輸水管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噴水管,噴灑面積大,滅火效果好。
進一步,第二噴水頭包括擺動電機、轉動桿和噴水座,擺動電機通過轉動桿與噴水座連接,擺動電機的擺動軸與轉動桿垂直設置,轉動桿內設有第二電磁閥,噴水座上設有煙霧感應器和第三噴水孔,煙霧感應器分別與第二電磁閥、擺動電機連接。煙霧感應器感應到煙霧產(chǎn)生時,就控制第二電磁閥啟動,打開輸水通道,水流從第三噴水孔噴出,同時擺動電機啟動,帶動第二噴水座來回轉動,實現(xiàn)擺動式灑水,擴大灑水范圍,滅火效率高;當滅火結束后,擺動電機帶動第二噴水座隱藏在各個支撐梁之間,降低對古建筑的外觀影響。
進一步,轉動桿為空心管,轉動桿與噴水座相連通,轉動桿上設有彈性軟管,彈性軟管與第二輸水管連接。將轉動桿設計成空心,便于水源的輸送,設置的彈性軟管便于噴水座的轉動,也能在噴水座轉動時順利實現(xiàn)輸送工作,結構合理,使用方便。
進一步,抽水管包括第一抽水管和第二抽水管,第一抽水管沿著橋墩布置,第一抽水管的兩端分別與潛水泵和第一輸水管連接,第二抽水管沿著臺柱布置,第二抽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輸水管和第二輸水管連接。潛水泵通過第一抽水管將水從河道輸送到第一輸水管內,再從第一噴水頭噴出,第二抽水管將第一輸水管內的水輸送到第二輸水管,再從第二噴水頭噴出,形成良好的送水結構,送水速度快,第一抽水管和第二抽水管分別沿著橋墩和臺柱布置,利用古建筑原本的結構形成良好的依托,無需其他固定支架,同時也不破壞橋墩和臺柱的結構,保持古建筑的結構完整性。
采用如上述的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潛水泵的安裝
a、根據(jù)廊橋的高度,選擇合適功率的潛水泵,并檢查泵軸是否轉動靈活,緊固螺栓有無松動,將進水管與潛水泵的進水口連接,并檢查進水管有無破損;
b、利用吊繩將潛水泵垂直沉入水底,且潛入深度為0.5-5m,通過支撐底座安裝到橋墩的底部;
c、在潛水泵的出水口處安裝第一抽水管,并用防水膠在連接處纏繞三圈,保證連接的密封性,然后將第一抽水管沿著橋墩的外壁向上延伸設置,并通過連接卡件將第一抽水管和橋墩連接;
2、第一預警裝置的施工
a、在橋面上涂覆一層保護膜和緩沖墊,用卷尺測量橋面的寬度,根據(jù)測得的結果在橋面上用石灰粉標記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滅火器的位置,并選擇合適大小的U形冷卻管;
b、在U形冷卻管的直管和彎管上均通過螺釘安裝有固定環(huán),通過固定環(huán)將U形冷卻管與橋面固定;
3、第一滅火器的施工
a、在橋面上標記第一滅火器的位置處安裝第一輸水管,第一輸水管分別設置在U形冷卻管的左右兩側和中間位置,并保證第一輸水管之間平行設置,然后將第一輸水管與U形冷卻管通過連接管和連接法蘭連接;
b、在第一輸水管上按照均勻間隔開設第一出水口,在第一出水口內開設內螺紋,在連接頭的外側開設外螺紋,連接頭與第一出水口通過螺紋連接,從而將第一噴水頭安裝到第一輸水管上;
c、根據(jù)測量的橋面的長度和寬度,選擇與橋面相匹配的防火層安裝在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滅火器的上側,在防火層上通過鉆孔機在出水口的位置處鉆出連通孔,使得第一噴水頭恰好位于連通孔內,然后測量連通孔的孔徑大小,根據(jù)測量值選擇與其相匹配的保護板,將保護板卡接在連通孔內,調整保護板的位置,使得保護板的上表面與防火層的上表面相持平;
d、在防火層和保護板上用刷子涂上防火涂料,來回反復涂刷三次,并保證涂抹均勻;
4、第二預警裝置的施工
a、利用光電測距儀測量臺柱的高度,根據(jù)測量的結果以及臺柱的數(shù)量選擇合適的第二抽水管,將第二抽水管通過連接卡件固定在臺柱的外側面,然后在第二抽水管的下端連接連通管,并用密封圈密封,然后將連通管與第一輸水管連接;
b、測量亭頂?shù)拿娣e和弧度,選擇與亭頂相匹配的U形冷卻管;
c、在亭頂?shù)南路桨卜偶荏w作為臨時支撐,將U形冷卻管設立在臨時支撐上,并調整U形冷卻管的位置,使U形冷卻管位于亭頂?shù)闹行奈恢茫?/p>
d、選擇與U形冷卻管位置相近的支撐梁,在支撐梁上用卡箍將U形冷卻管的直管和彎管分別與支撐梁連接,然后拆除臨時支撐;
5、第二滅火器的施工
a、選擇與臺柱位置相近的支撐梁,確定將第二輸水管和第二噴水頭的固定點,并做好記號;
b、在記號處設立卡箍,通過卡箍分別將第二輸水管和第二噴水頭與支撐梁連接,將第二輸水管與第二抽水管連接;
c、在第二輸水管上開設第二出水口,在第二噴水頭上開設進水口,通過彈性軟管將第二出水口和進水口連接;
6、水流檢測
a、關閉第一噴水頭和第二噴水頭上的閥門,啟動潛水泵管,檢測水流是否順利通過U型冷卻管;
b、打開第一噴水頭和第二噴水頭上的閥門,啟動潛水泵管,檢測水流是否順利從第一噴水頭和第二噴水頭噴出;
7、表面涂飾
根據(jù)廊橋的表面顏色、紋理和圖案,在抽水管、防火層、第二滅火器和第二預警裝置的外表面均進行油飾,達到盡可能接近原貌地保存古建筑廊橋的目的。
進一步,在卡箍的外表面涂刷膠粘劑,然后將防火纖維布覆蓋在卡箍上,接著用刮刀沿碳絲方向刮壓防火纖維布表面使粘貼劑滲出防火纖維布,排除氣泡,使防火纖維布與卡箍緊密貼合。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滅火裝置包括潛水泵、抽水管、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將潛水泵直接安裝在廊橋下側的河道內,輸水路徑短,輸水速度快,水源充足,滅火及時,將第一滅火器安裝在橋面上,將第二滅火器安裝在亭臺上,從上下兩個方向同時進行滅火,全方位立體式滅火,滅火范圍廣、速度快,無需人工操作,滅火裝置一旦感應到有火,就立即自動抽水滅火,節(jié)省了人員來回奔走的時間,有效遏制了火勢的蔓延和擴大,無需人工滅火,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
2、設置的預警裝置起到預警冷卻作用,當?shù)谝桓袦仄袘綔囟冗_到設定的預警溫度后,就啟動潛水泵,利用潛水泵將水從河道通過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輸送到U形冷卻管道內,使水在U形冷卻管道內循環(huán)流通,不斷降低橋面和亭臺的溫度,避免火災的發(fā)生,預警裝置上還設有報警器,報警器發(fā)生報警提示音,提醒管理員疏散人群,并做好降溫滅火工作,減少人員的傷亡。
本發(fā)明既能起到預警作用,降低事故發(fā)生率,又能及時撲滅火苗,滅火速度快,避免火勢擴大,減少人員、財物的傷亡,為古建筑的消防起到有效、全方位立體保護,且施工方法簡單,對古建筑無傷害,維持了古建筑的整體內部結構和外觀。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第一噴水頭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第一噴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第二噴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U形冷卻管與第一滅火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橋墩;21、橋面;22、管道層;23、防火層;24、連通孔;25、保護板;26、第二感溫片;31、潛水泵;32、U形冷卻管;33、臺柱;34、亭頂;35、支撐梁;36、第一抽水管;37、第二抽水管;41、第一輸水管;42、第一噴水頭;43、連接頭;431、第一電磁閥;44、彈性分水管;45、噴水圓環(huán);46、噴水片;47、第一噴水孔;51、第二輸水管;52、第二噴水頭;53、擺動電機;54、轉動桿;541、第二電磁閥;55、噴水座;56、彈性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包括橋墩1、橋面21、亭臺、預警裝置和滅火裝置,橋墩1沿著河道寬度方向均勻布置在橋面21的底部,亭臺布設在橋面21的上方,滅火裝置包括潛水泵31、抽水管、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潛水泵31設置河道內,潛水泵31通過抽水管分別與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連接,將潛水泵31直接安裝在廊橋下側的河道內,輸水路徑短,輸水速度快,水源充足,滅火及時。抽水管包括第一抽水管36和第二抽水管37,第一抽水管36沿著橋墩1布置,第一抽水管36的兩端分別與潛水泵31和第一輸水管41連接,第二抽水管37沿著臺柱33布置,第二抽水管37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輸水管41和第二輸水管51連接。潛水泵31通過第一抽水管36將水從河道輸送到第一輸水管41內,再從第一噴水頭42噴出,第二抽水管37將第一輸水管41內的水輸送到第二輸水管51,再從第二噴水頭52噴出,形成良好的送水結構,送水距離短,送水速度快,第一抽水管36和第二抽水管37分別沿著橋墩1和臺柱33布置,利用古建筑原本的結構形成良好的依托,無需其他固定支架,同時也不破壞橋墩1和臺柱33的結構,保持古建筑的結構完整性。
第一滅火器安裝在橋面21上,橋面21上鋪設一層防火層23,防火層23與橋面21之間形成管道層22,第一預警裝置位于管道層22內,防火層23內均勻設有與管道層22相通的連通孔24,連通孔24的上側設有保護板25,保護板25的上表面與防火層23的上表面相齊平,保護板25的內部設有第二感溫片26。第一滅火器包括第一輸水管41和第一噴水頭42,第一輸水管41位于管道層22,第一噴水頭42位于連通孔24處。將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輸水管41設置在管道層22內,避免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輸水管41的外露,避免受到外界的破壞以及影響美觀性,將第一噴水頭42設置在連通孔24內,并通過保護板25密封,有效保護第一噴水頭42不受損害,防止第一噴水頭42堵塞,設置的第二感溫片26用來感應外界的溫度,并控制第一滅火器的工作情況。第一噴水頭42包括連接頭43、彈性分水管44、噴水圓環(huán)45和噴水片46,連接頭43內設有第一電磁閥431,第一電磁閥431與第二感溫片26連接,連接頭43的一端與第一輸水管41連接,連接頭43的另一端與彈性分水管44連接,彈性分水管44與噴水圓環(huán)45連接,噴水圓環(huán)45的側面設有第一噴水孔47,噴水片46位于噴水圓環(huán)45的中心處,噴水片46的頂面上設有第二噴水孔。第二感溫片26感應到溫度達到木料的著火點后,就控制第一電磁閥431打開,彈性分水管44向上伸展,將噴水圓環(huán)45頂出連通孔24,第一輸水管41將水流通過連接頭43和彈性分水管44,從噴水圓環(huán)45和噴水片46的第一噴水孔47和第二噴水孔噴出,及時消滅火源,有效防止大火的蔓延。
第二滅火器安裝在亭臺上,亭臺包括臺柱33和亭頂34,亭頂34內設有支撐梁35,第二預警裝置和第二滅火器均與支撐梁35連接,第二滅火器包括第二輸水管51和第二噴水頭52,第二輸水管51通過連接件與支撐梁35連接,第二噴水頭52與第二輸水管51連接。將第二預警裝置和第二滅火器安裝在支撐梁35上,無需其他支撐裝置,節(jié)省安裝成本,同時也避免破壞古建筑的結構,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利用第二輸水管51為第二噴水頭52輸送水流,第二輸水管51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噴水管,噴灑面積大,滅火效果好。第二噴水頭52包括擺動電機53、轉動桿54和噴水座55,擺動電機53通過轉動桿54與噴水座55連接,轉動桿54為空心管,轉動桿54與噴水座55相連通,轉動桿54上設有彈性軟管56,彈性軟管56與第二輸水管51連接。將轉動桿54設計成空心,便于水源的輸送,設置的彈性軟管56便于噴水座55的轉動,也能在噴水座55轉動時順利實現(xiàn)輸送工作,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擺動電機53的擺動軸與轉動桿54垂直設置,轉動桿54內設有第二電磁閥541,噴水座55上設有煙霧感應器和第三噴水孔,煙霧感應器分別與第二電磁閥541、擺動電機53連接。煙霧感應器感應到煙霧產(chǎn)生時,就控制第二電磁閥541啟動,打開輸水通道,水流從第三噴水孔噴出,同時擺動電機53啟動,帶動第二噴水座55來回轉動,實現(xiàn)擺動式灑水,擴大灑水范圍,滅火效率高;當滅火結束后,擺動電機53帶動第二噴水座55隱藏在各個支撐梁35之間,降低對古建筑的外觀影響。
將第一滅火器安裝在橋面21上,將第二滅火器安裝在亭臺上,從上下兩個方向同時進行滅火,全方位立體式滅火,滅火范圍廣、速度快,無需人工操作,滅火裝置一旦感應到有火,就立即自動抽水滅火,節(jié)省了人員來回奔走的時間,有效遏制了火勢的蔓延和擴大,無需人工滅火,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
預警裝置包括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二預警裝置,第一預警裝置安裝在橋面21上,第二預警裝置安裝在亭臺上,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二預警裝置均包括第一感溫片和U形冷卻管32,第一感溫片與潛水泵31連接,U形冷卻管32分別與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連接。設置的預警裝置起到預警冷卻作用,當?shù)谝桓袦仄袘綔囟冗_到設定的預警溫度后,就啟動潛水泵31,利用潛水泵31將水從河道通過第一滅火器和第二滅火器輸送到U形冷卻管32道內,使水在U形冷卻管32道內循環(huán)流通,不斷降低橋面21和亭臺的溫度,避免火災的發(fā)生,預警裝置上還設有報警器,報警器發(fā)生報警提示音,提醒管理員疏散人群,并做好降溫滅火工作,減少人員的傷亡。
采用如上述的一種用于古建筑廊橋的滅火系統(tǒng)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潛水泵31的安裝
a、根據(jù)廊橋的高度,選擇合適功率的潛水泵31,并檢查泵軸是否轉動靈活,緊固螺栓有無松動,將進水管與潛水泵31的進水口連接,并檢查進水管有無破損;
b、利用吊繩將潛水泵31垂直沉入水底,且潛入深度為0.5-5m,通過支撐底座安裝到橋墩1的底部,穩(wěn)定固定;
c、在潛水泵31的出水口處安裝第一抽水管36,并用防水膠在連接處纏繞三圈,保證連接的密封性,然后將第一抽水管36沿著橋墩1的外壁向上延伸設置,并通過連接卡件將第一抽水管36和橋墩1連接。
2、第一預警裝置的施工
a、在橋面21上涂覆一層保護膜和緩沖墊,用卷尺測量橋面21的寬度,根據(jù)測得的結果在橋面21上用石灰粉標記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滅火器的位置,并選擇合適大小的U形冷卻管32;
b、在U形冷卻管32的直管和彎管上均通過螺釘安裝有固定環(huán),通過固定環(huán)將U形冷卻管32與橋面21固定。
3、第一滅火器的施工
a、在橋面21上標記第一滅火器的位置處安裝第一輸水管41,第一輸水管41分別設置在U形冷卻管32的左右兩側和中間位置,并保證第一輸水管41之間平行設置,然后將第一輸水管41與U形冷卻管32通過連接管和連接法蘭連接;
b、在第一輸水管41上按照均勻間隔開設第一出水口,在第一出水口內開設內螺紋,在連接頭43的外側開設外螺紋,連接頭43與第一出水口通過螺紋連接,從而將第一噴水頭42安裝到第一輸水管41上;
c、根據(jù)測量的橋面21的長度和寬度,選擇與橋面21相匹配的防火層23安裝在第一預警裝置和第一滅火器的上側,在防火層23上通過鉆孔機在出水口的位置處鉆出連通孔24,使得第一噴水頭42恰好位于連通孔24內,然后測量連通孔24的孔徑大小,根據(jù)測量值選擇與其相匹配的保護板25,將保護板25卡接在連通孔24內,調整保護板25的位置,使得保護板25的上表面與防火層23的上表面相持平;
d、在防火層23和保護板25上用刷子涂上防火涂料,來回反復涂刷三次,并保證涂抹均勻。
4、第二預警裝置的施工
a、利用光電測距儀測量臺柱33的高度,根據(jù)測量的結果以及臺柱33的數(shù)量選擇合適的第二抽水管37,將第二抽水管37通過連接卡件固定在臺柱33的外側面,然后在第二抽水管37的下端連接連通管,并用密封圈密封,然后將連通管與第一輸水管41連接;
b、測量亭頂34的面積和弧度,選擇與亭頂34相匹配的U形冷卻管32;
c、在亭頂34的下方安放架體作為臨時支撐,將U形冷卻管32設立在臨時支撐上,并調整U形冷卻管32的位置,使U形冷卻管32位于亭頂34的中心位置;
d、選擇與U形冷卻管32位置相近的支撐梁35,在支撐梁35上用卡箍將U形冷卻管32的直管和彎管分別與支撐梁35連接,在卡箍的外表面涂刷膠粘劑,然后將防火纖維布覆蓋在卡箍上,接著用刮刀沿碳絲方向刮壓防火纖維布表面使粘貼劑滲出防火纖維布,排除氣泡,使防火纖維布與卡箍緊密貼合,然后拆除臨時支撐。
5、第二滅火器的施工
a、選擇與臺柱33位置相近的支撐梁35,確定將第二輸水管51和第二噴水頭52的固定點,并做好記號;
b、在記號處設立卡箍,在卡箍的外表面涂刷膠粘劑,然后將防火纖維布覆蓋在卡箍上,接著用刮刀沿碳絲方向刮壓防火纖維布表面使粘貼劑滲出防火纖維布,排除氣泡,使防火纖維布與卡箍緊密貼合,通過卡箍分別將第二輸水管51和第二噴水頭52與支撐梁35連接,將第二輸水管51與第二抽水管37連接;
c、在第二輸水管51上開設第二出水口,在第二噴水頭52上開設進水口,通過彈性軟管56將第二出水口和進水口連接。
6、水流檢測
a、關閉第一噴水頭42和第二噴水頭52上的閥門,啟動潛水泵31,檢測水流是否順利通過U型冷卻管;
b、打開第一噴水頭42和第二噴水頭52上的閥門,啟動潛水泵31,檢測水流是否順利從第一噴水頭42和第二噴水頭52噴出。
7、表面涂飾
根據(jù)廊橋的表面顏色、紋理和圖案,在抽水管、防火層23、第二滅火器和第二預警裝置的外表面均進行油飾,達到盡可能接近原貌地保存古建筑廊橋的目的。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fā)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