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環(huán)錠紡細紗機葉子板式的假捻裝置。
背景技術:
環(huán)錠紡技術是目前國內(nèi)外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紡紗技術,而加捻是短纖維紡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前羅拉輸出的紗條經(jīng)導紗鉤,穿過騎在鋼領邊緣上的鋼絲圈,繞緊套于錠子的筒管上,錠子回轉(zhuǎn)時,由于紗條張力的牽動,使鋼絲圈沿著鋼領回轉(zhuǎn),紗條因此獲得捻度。而前羅拉至鋼絲圈間由于導紗鉤的存在,可以分為紡紗段和氣圈段。在捻回傳遞過程中,由于導紗鉤在紗條圓周方向的摩擦對紗條轉(zhuǎn)動起著阻礙作用,產(chǎn)生捻陷現(xiàn)象;紗條通過鋼絲圈時受到摩擦阻力,產(chǎn)生阻捻現(xiàn)象。因此,在整個加捻過程中紡紗段的捻度最小,也是斷頭最容易產(chǎn)生的地方。
然而,為了提高紡紗段的捻度,申請?zhí)枮?01110335819.x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一種環(huán)錠細紗機的組合式摩擦假捻器裝置,其安裝在現(xiàn)行的環(huán)錠細紗機的前羅拉鉗口至導紗鉤的紡紗段中,每一紡紗錠子對應設置一套摩擦假捻器,假捻器包括三根芯軸由同一根傳動帶傳動,并帶動摩擦片轉(zhuǎn)動,由此實現(xiàn)摩擦片外圓表面對紗線的假捻,從而提高了由于假捻器至前羅拉鉗口間紗條的捻度。但是上述技術中:1.在錠距只有70mm的空間并排了三個傳動輪和一個張力輪,其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而且占用了集體落紗抓管器的運動空間,只能適用于手工落紗的機器;2.用了三個加捻點,加捻效果雖好但是對紗線的質(zhì)量造成不利,棉節(jié)會增多;3.在中途停車啟動特別是在落紗后啟動時由于紗線處在松馳狀態(tài),缺少張力的紗線容易被假捻器的邊緣順著轉(zhuǎn)動的方向帶離加捻區(qū),造成斷頭,操作難度大;4.整套裝置完全開放,容易堆積棉塵飛花,轉(zhuǎn)動部位纏繞棉花,維護、清潔難度大,增加了員工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環(huán)錠紡細紗機葉子板式的假捻裝置。
一種環(huán)錠紡細紗機葉子板式的假捻裝置,包括用于對所述紗線進行加捻的加捻裝置、為所述加捻裝置提供動力的傳動機構、用于安裝所述加捻裝置和傳動機構的葉子板,所述葉子板包括固定部和活動部,所述固定部與環(huán)錠紡細紗機的支架固定連接,所述活動部可通過繞所述固定部轉(zhuǎn)動從而帶動所述加捻裝置與所述傳動機構之間實現(xiàn)傳動的脫開和嚙合;
所述加捻裝置包括用于加捻紗線的假捻器、用于穩(wěn)定紗線的導紗瓷和導紗鋼絲,所述導紗瓷位于所述假捻器的下方并安裝在所述活動部上,所述導紗鋼絲壓蓋并越過所述假捻器的頂部與所述導紗瓷的凹槽形成適合對紗線進行夾持的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的減速電機帶動的平龍帶、與所述假捻器傳動配合連接且由所述龍帶帶動的齒輪軸。
進一步地,所述龍帶由一個設置在固定部上的偏心輪和龍帶摩擦輪支撐,所述龍帶摩擦輪設置在所述齒輪軸的下端,其中所述龍帶摩擦輪外設有防塵蓋。
進一步地,所述假捻器由軸芯、加捻輪、摩擦膠圈組成;所述摩擦橡膠圈套設在所述加捻輪上,所述加捻輪通過軸承安裝在軸芯上端,軸芯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動部上。
進一步地,所述加捻輪的下部設有與所述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的齒輪部。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部上設置有對所述齒輪部進行防護的防護罩。
進一步地,所述導紗鋼絲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活動部上,所述導紗鋼絲設有一段Z形彎折,所述Z形彎折壓蓋在所述加捻輪的頂部。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部軸接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活動部與所述固定部之間設有扭簧。
進一步地,所述導紗瓷位于所述假捻器下方,并固定在所述的活動部上;所述導紗瓷設有V型槽;導紗鋼絲的一端從V型槽中穿過且緊抵于V型槽兩側(cè),從而與V型槽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空間。
本發(fā)明設計了通過葉子板翻動使得傳動機構的齒輪與加捻輪的齒輪部脫開,從而實現(xiàn)了動力傳遞的離合開關功能,可在不停止設備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紗線接頭和更換紗管,減少了停機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設有V型槽的導紗瓷與導紗鋼絲配合的設計替代了導紗鉤,具有以下優(yōu)點:導紗瓷的內(nèi)壁光滑對紗線阻力小,捻度傳遞順暢,同時在更換紗線接頭時,只需將導紗鋼絲從導紗瓷撥開,然后將紗線放入導紗瓷中,接著松開導紗鋼絲,由于導紗鋼絲具有彈性會自動將紗線壓穩(wěn),實現(xiàn)了方便操作,簡化了換紗線工藝;由于摩擦橡膠圈套設在所述加捻輪上,可根據(jù)紗線質(zhì)量的要求,更換最合適的軟硬度,粗糙度,寬度的膠圈,最大限度的保證紗線質(zhì)量;防塵罩和防護罩的設計,及保護了軸承長時間運行不受棉塵,飛花的困擾,起到了防塵和;所述加捻輪通過軸承安裝在軸芯上端,通過撥開壓蓋在加捻輪上端的Z形彎折的導紗鋼絲,然后取出加捻輪對內(nèi)部堆積的棉塵飛花進行清理,使得清潔難度大大降低,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紗線、2-假捻器、21-軸芯、22-加捻輪、23-摩擦膠圈、31-龍帶、32-齒輪軸、33-龍帶摩擦輪、34-防護罩、35-防塵蓋、41-導紗瓷、42-導紗鋼絲、5-葉子板、51-固定部、52-活動部、6-支架、7-偏心輪、8-前羅拉、9-鋼絲圈、10-紗管。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進行說明,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環(huán)錠紡細紗機葉子板式的假捻裝置,設置在環(huán)錠紡細紗機的前羅拉8與鋼絲圈9之間的紡紗段中,包括用于對紗線1進行加捻的加捻裝置、為所述加捻裝置提供動力的傳動機構、用于安裝所述加捻裝置和傳動機構的葉子板5,所述葉子板5包括固定部51和活動部52,所述固定部51與環(huán)錠紡細紗機的支架6固定連接,所述活動部52軸接于固定部51轉(zhuǎn)動;
所述加捻裝置包括用于加捻紗線1的假捻器2、用于穩(wěn)定紗線1的導紗瓷41和導紗鋼絲42,假捻器2由軸芯21、加捻輪22、摩擦膠圈23組成;所述摩擦膠圈23套設在所述加捻輪22上,其中加捻輪22通過軸承安裝在軸芯21上端,軸芯21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動部52上,所述加捻輪22的下部設有齒輪部;
進一步地,所述導紗鋼絲42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活動部52上,所述導紗鋼絲42設有一段Z形彎折,所述Z形彎折壓蓋在所述加捻輪22的頂部,所述導紗瓷41位于所述假捻器2下方,并固定在所述的活動部52上;所述導紗瓷41設有V型槽;導紗鋼絲42的一端從V型槽中穿過且緊抵于V型槽兩側(cè),從而與V型槽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由安裝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的減速電機帶動的龍帶31、與所述假捻器2配合連接且由所述龍帶31帶動的齒輪軸32,其中齒輪軸32上設有齒輪,齒輪軸32上的齒輪與所述位于加捻輪22下部的齒輪部相嚙合;
更加詳細地,所述龍帶31由一個設置在環(huán)錠紡細紗機上的偏心輪7和龍帶摩擦輪33支撐;其中所述龍帶摩擦輪33安裝在齒輪軸32的下端,其中所述齒輪軸32軸設于環(huán)錠紡細紗機,所述龍帶7通過帶動所述龍帶摩擦輪33從而帶動齒輪軸32轉(zhuǎn)動,使齒輪軸32具有動能;另外通過軸承固定在所述活動部52上的防塵蓋35在不影響傳動的情況下包合住龍帶摩擦輪33的上部分。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部52上有對所述加捻輪22的齒輪部和齒輪軸32上的齒輪進行防護的防護罩34。
下面結合圖1進一步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
所述葉子板5包括固定部51和活動部52,通過轉(zhuǎn)軸連接,中間裝有扭簧,所述固定部51與環(huán)錠紡細紗機的支架6固定連接,所述活動部52可繞所述固定部51轉(zhuǎn)動;當需要更換紗管10或者重新連接紗線1時,只需要揭開活動部52,此時活動部52會帶動加捻輪22的齒輪部與安裝在固定部51上的齒輪軸32的齒輪脫開,無需停機;當需要重新開始加捻時,只需將活動部52放下,同時加捻輪22的齒輪部與安裝在固定部51上的齒輪軸32的齒輪重新嚙合,活動部52會在扭簧的扭力下緊密地固定部51形成合適的角度,使得嚙合傳動更加穩(wěn)定,不易受傳動載荷的影響而使得嚙合傳動脫開,從而保障了工作的順利重新啟動;本發(fā)明設計了通過葉子板翻動使得傳動機構的齒輪與加捻輪的齒輪部脫開,從而實現(xiàn)了動力傳遞的離合開關功能,可在不停止設備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紗線接頭和更換紗管,減少了停機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在對紗線1加捻時,將紗線1從前羅拉8拉出搭放在摩擦膠圈23,然后將導紗鋼絲42從導紗瓷41撥開,將紗線1放入導紗瓷41中,接著松開導紗鋼絲42,由于導紗鋼絲42具有彈性會自動將紗線1壓穩(wěn);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單輪加捻,簡化了換紗線工藝,同時導紗瓷41的內(nèi)壁光滑,對紗線1阻力小,捻度傳遞順暢,減少了對紗線1的損傷;
由于摩擦橡膠圈23套設在所述加捻輪22上,可根據(jù)紗線1質(zhì)量的要求,更換最合適的軟硬度、粗糙度、寬度的摩擦橡膠圈23,最大限度的保證紗線1質(zhì)量;
詳細地,紡織車間現(xiàn)場的灰塵和飛花較多,需要定期對加捻裝置進行清理,在清理時,可通過撥開壓蓋在加捻輪22上端的Z形彎折的導紗鋼絲42,然后取出加捻輪22進而對內(nèi)部堆積的棉塵飛花進行清理,使得清潔難度大大降低,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
詳細地,所述活動部52上有對所述加捻輪22的齒輪部和齒輪軸32上的齒輪進行防護的防護罩34,防護罩34保護了軸承長時間運行不受棉塵、飛花的困擾,起到了防塵和降低故障率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使得可在不停止設備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紗線接頭和更換紗管,簡化了換紗線工藝,減少了停機時間,提高了生成效率,同時使得清潔難度大大降低,減少了員工勞動強度。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